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

“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臨高臺】

兩人一前一後的走着,在小小的庭院裡時走時停,曹操雙手負於背後,眯着眼在斷垣殘壁間巡視。像是多年前離去的鄉人故地重遊、尋覓舊跡,可曹操卻是第一次來這裡,而像是在刻意找尋什麼似得:“我弟弟曹德從小就溫順、聽話,惹人憐愛,長得也很像阿翁。阿翁很喜歡他,哪怕他只是個妾生的庶子,也喜歡的像是嫡生的兒子一樣。”

曹操輕笑一聲,邁步走到一處牆邊,在一蓬荒草前站立,面露回憶之色:“上一次見他,還是中平二年、還是三年的時候,我見朝廷無道,遂託病告歸鄉里,築室城外。他就常到城外來見我,陪我讀書弋獵,那時候他就比我高半個頭了。”他伸手在空氣中比劃了一下,語氣裡充滿了懷念與不捨:“他是個好兄弟,守孝悌、知仁義,立志要隨我上戰場殺敵。後來我被朝廷徵爲典軍校尉,我叮囑他好生照顧老父,等他及冠以後,我再給他謀求一個差事。豈料……那次過後,兄弟竟成永訣。”

戲志纔沒有想到曹操跟弟弟曹德的感情甚至比跟父親曹嵩的感情還要深厚,眼前曹操這副傷感的模樣倒是比剛纔追憶曹嵩時還要強烈幾分,或許從小缺失父愛的曹操很羨慕他弟弟曹德吧?可如今一個死於籠中,一個翱於青天,曹操心裡即便再多情緒,也該釋然了:“曹公不必如此,人各有命,聽說公子當晚奮勇阻敵,保護尊先君逃難,這才殞命敵手。其人可稱孝烈之名,若是曹公有意,有朝一日,可請朝廷嘉之。”

他有意將話題牽扯回朝廷,曹操聽了,輕描淡寫的說道:“這是日後的事了。”

戲志才心下略爲黯然,曹操對荀彧私底下欲將其推向朝廷、給皇帝做忠犬的行爲始終不發表任何看法,如今聽了曹操這番話,他倒是有些明悟。曹操當年百般刻苦,試圖獲得父親的歡心,可那時的他卻不知道,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再怎麼努力的讓自己變得優秀奪目,父親依然會偏愛幼子。與之放在朝廷與曹操之間也一樣,只要朝廷、也就是皇帝對曹操的觀感不好,哪怕荀彧等一行人再苦心經營,最後的下場恐怕也不會盡如人意。

即便是因功免除一切罪過,得以入朝,又安知以後的境遇?

這是曹操的顧慮,而荀彧他們所做的一切,也早在曹操還是個想討父親歡喜的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嘗試過了。

在戲志纔看來,如何嘗試去討得‘父親’的歡喜,這是荀彧他們這些人情願去做的事,而如何試探出在‘父親’眼中自己究竟受不受重視、值不值得自己仰慕,則是曹操時下迫切想要知道的事。戲志才細想了會,隱約明白曹操冷靜理智的情況下討伐徐州的更深一層用意——藉此給朝廷一個可以拿捏他的把柄。

所以纔有年前周奐、王端等人出使,代表朝廷宣示態度,算是給這件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想到這裡,接下來的話就好說了:“此番明公揮軍徐州,是爲解徐州將生之亂、還徐州黎庶之安寧。前次伐徐州,是爲父仇、此次進徐州,是爲百姓。只要悉加造勢,徐州黎庶豈不忘仇而記恩?朝廷見明公之能,又何不會以東方之事相托付?”

“東方之事,有前將軍在,我不敢尊大。”曹操盯着眼前青綠的蓬草,低聲說道:“這次徐州之戰,朝廷到底想不想留我曹孟德,就看劉艾、田疇他們如何動兵了。還有袁本初……”說到這裡,他聲音愈加低了下去,小的差點讓戲志才聽不見:“我是否見容於他,就看他的應對了。”

“明公高見。”曹操將朝廷、袁氏各方可能表現的態度都做好了準備,這一次是他真正決定爲哪一方效力,在戲志纔看來,最終的選擇必然是毋庸置疑的。

曹操不再說什麼,轉身便往來時的路走去,戲志纔跟在後頭,剛準備轉身,眼前忽然像是發現了什麼,趁着曹操沒注意,他拿着佩劍往那叢雜草裡撥了撥。半人高的雜草遮掩着一隻破洞,洞口狹小,只能容尋常狐狗等野獸鑽過。戲志才初時還疑惑曹操適才漫無邊際的尋了半天,居然是在找這麼個狗洞,可轉瞬之間,他就明白了。

當年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因爲在逃跑時卡在這個洞中,以一種極爲憋屈、恥辱的方式死在了這裡。

這就是曹操幼時極度想獲得認可與重視的那個人!

戲志才忽然發現,或許曹操根本就不羨慕曹德、又或許……自己從來都沒讀懂過曹操這個人的真實想法。

時間很快過去,呂布在休整一段時日後,不顧琅邪相陰德的勸阻與王室的警告,與昌豨等人合兵一處,先是南下攻佔了琅邪國的故都莒縣,然後揮軍南下,攻佔陽都、進逼國都開陽。

琅邪國危在旦夕,開陽令蕭建冒險出城請見懷義校尉臧霸,親自說服道:“徐州是先君陶公治下之地,將軍深受陶公庇護之恩、提攜之義,安能坐視徐州慘遭外人侵擾而束手不問!我王雖未有德行於國內,但自繼位以來,對將軍饋糧不絕、贈金不斷,從無半分苛待。如今琅邪國勢若累卵,我王不忍見黎庶遭難,特使我懇請將軍以徐州黎庶計,說情於昌豨、孫觀等輩,務以百姓爲念!”

他這番話,一下子便將保護一方百姓的‘大義’置於臧霸與昌豨、孫觀等人之間的‘小義’之上,這頓時便說服了向來‘執正匡義’的臧霸。

臧霸本在猶疑兩難之間,又恰好在爲孫觀等人不告而戰的行爲所怨憤,此時毫不猶豫的說道:“秉承殿下信重,霸既受朝廷詔命,安集琅邪,必不負所托,保一方黎庶!然昌豨等人雖已起兵,卻仍爲我友,非到迫不得已,我實不願與之相爭,此番欲先遣人說情,而後再議戰事,還望殿下體諒。”

蕭建本也沒有將全部希望放在臧霸身上,當下故作沉吟,點頭答道:“將軍忠義,在下欽佩,一切就有勞將軍了。”

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
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