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

“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戰國策·趙策一】

他本來是想找蘭臺令史蔡邕,與他交代一些事情之後,徑直去對面的石渠閣,並傳喚秘書監衆人過來讀書。豈料蔡邕沒有見着,反倒是在天祿閣見到了萬年長公主劉姜和懷園貴人唐姬。

今天劉姜少見的穿着寬袍大袖,頭上戴着珠釵螺鈿,給往日清麗的容顏增添了幾分豔色。

皇帝心中一動,一邊坐下,一邊招呼着唐姬不必拘禮:“皇姐不是向來在自己的居處看書麼?怎麼到天祿閣來了。”

“書上有些不懂的地方,想找蔡公請教。”劉姜好看的眉睫微顫,目光往空闊閣子裡掃了一眼,淡淡說道:“我纔來不久,可惜蔡公今日不在。”

“蔡公今日何故未至?”皇帝沉吟了一下,話頭順着劉姜說了下去。

唐姬這時在一旁笑着插話道:“蔡公的女兒來長安了,正好輪到休沐,故而回家陪女兒去了。”

“女兒?是蔡琰?”皇帝眉頭一挑,‘文姬歸漢’的故事他在前世就有所耳聞,只是蔡琰自從丈夫亡故以後,便退居老家,一直不曾得見:“何故這麼晚纔來?”

皇帝話說出口頓時覺得有些不對,連忙補救道:“蔡公如今在長安爲官,她本該早就來了,這一年卻爲何不曾聽聞此人的消息。”

蔡琰雖有令名,但終歸是個女子,皇帝對她如此上心,不由得讓劉姜想了想,說道:“去年袁術進軍陳留封丘,道路不寧,蔡昭姬再如何也不會犯險。而袁術退兵之後,陳留郡守張邈素來尊愛士人,蔡昭姬這才得以來長安。”

“陛下來尋蔡公……”劉姜皺着眉,突然有個難以置信的念頭:“難道是爲了蔡氏女?”

“什麼?”不僅是皇帝,就連一邊的唐姬都一副驚詫的樣子:“皇姐說笑了,我尋蔡公是有正事。”

“是麼?”劉姜眼神明顯帶着不信。

皇帝簡直哭笑不得,正好這時穆順從外間走進來,說是皇后有事相請,皇帝也不管其他,藉着這個機會走了。

劉姜不動聲色的看着皇帝來去匆匆的背影,心裡愈加認爲對方是做賊心虛。

“想來也是。”劉姜手裡握着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輕輕撫摸着,口中輕嘆了口氣:“那人既通詩書、善屬文,還精於樂律。性子也還不錯,可以說是樣樣都與陛下般配……”

劉姜獨自在哪裡推敲着,但在唐姬看來這未免有些小題大做,畢竟皇帝剛纔那番話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她攏了攏袖子,忍不住解釋說道:“蔡公的女兒昭姬少說也有二十歲了吧?又未曾入過宮,陛下如何會記掛這麼個女子,長公主可能是多想了。”

不知爲什麼,唐姬近來一直覺得劉姜自打喜歡看書之後,性子就變了許多,若說是以前到還有一些少女故作成熟的青澀,現在可以說是愈加的有城府了。

“我可沒說是蔡昭姬。”劉姜低垂着眼瞼,好似回憶起了什麼事,又好似在心裡盤算着什麼,語調極慢極慢的說道:“蔡氏的女兒可不止一個。”

在回去的路上,閉眼假寐的皇帝陡然睜開雙眼,用極認真的神色說道:“不對勁!”

陪坐驂乘的黃門侍郎金尚被嚇了一跳,非常大膽的愣怔着瞪向皇帝。

皇帝眼角餘光瞥見十分好奇的金尚,脫口而出的話也被他嚥了回去:‘劉姜向來喜歡素雅的服飾,今天卻戴了如此多的頭飾,來見蔡邕需要這麼打扮?’

“穆順。”皇帝把穆順喚了進來,金尚自覺的縮在角落裡,看着皇帝在穆順耳邊小聲吩咐道:“你去石渠閣找王輔,讓他平日多留心些……”

穆順唯唯諾諾的應了幾聲,緊接着便下車走了,皇帝這才轉過頭來看向躲在角落裡儘量不去偷聽的金尚,那股既好奇又膽怯的神態讓皇帝忍俊不禁:“金侍郎,角落裡如何伸得開腿腳,坐近些。”

金尚字元休,是京兆人,與韋端、第五巡俱著名京師,號爲三休。他去年曾與韋端一同被馬日磾舉薦給皇帝,被任命爲黃門侍郎,當初皇帝身邊的黃門侍郎如今已有的被提拔爲侍中、有的則被外放。老一輩的黃門侍郎現今也只剩下他和一個叫鄧昌的,鄧昌出身南陽鄧氏,勳臣貴胄之後,金尚並不知道他爲何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與重用,但他卻知道自己的。

自己曾經與馬日磾走得太近了。

他沒有韋誕、韋康那樣的好兒子能與皇帝打小培養感情,自然也不會有韋端那樣好的運氣爲皇帝所看重。

以往驂乘的無不是那幾個親近的侍中、侍郎,根本輪不到他來驂乘,可那些人無不是在各自忙着各自的事,如崔烈忙着蒐集整理圖書;荀攸、楊琦這兩個擔着平尚書事的侍中在承明殿理政;還有皇甫酈告假,巧了似得都不在近前。而毌丘興那幾個新晉的黃門侍郎自覺資歷太淺,謙讓於他,甘心坐在後面的副車上,由此纔給了金尚這個機會。

金尚這是第一次離皇帝如此之近,一顆心忐忑不安地跳動着,慢慢往前挪了一下。

“我記得金侍郎是名門之後,祖上是孝武皇帝時的大臣金日磾?”皇帝語氣溫和的詢問道。

說起家世,金尚半是自豪半是謙抑的說道:“唯,微臣不才,忝爲金氏後人。”

“金氏世代以忠孝爲名,金日磾當年佐孝武、孝昭兩朝,功勞卓著。”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後來入漢爲臣,對漢室忠貞不二,可以說是漢化胡人的典範。雖然金尚與關西士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但皇帝實在不忍心就此放棄這個活招牌,只得悠悠嘆道:“京兆金氏也可以算是與國同休的世家了。”

自金日磾以下,金氏再也沒有出過什麼了不起的大儒或是名臣,家望全靠祖宗金日磾一個招牌撐着。本來在前漢的時候倒還有人念着金氏的功績,時不時給予照顧。但到了光武中興以後,雖然是延續漢祚,但已經沒什麼人在乎這些落魄的家族在前漢的時候有多麼榮耀了。

如今京兆金氏積累底蘊,好不容易與在當世顯赫的韋氏、第五氏搭上了關係,共同組了個‘三休’的名號。雖然聽上去很厲害,其實不過是‘八顧’、‘八駿’之類的跟風附會,出了京兆,未必有人會認這個名。此時聽到皇帝這麼一說,光是那一句‘與國同休’,就足以讓盡顯頹勢的金氏家名再度振作一二了。

金尚頓時紅了眼圈,一個年過三十的男人,竟被皇帝一句話給弄得喉頭哽咽:“金氏世代爲漢室走牛馬、填溝壑,拳拳之心,日月可鑑……今有陛下這番話,金氏祖宗若是有靈,必大感快慰。”

同休有一層意思是同享福祿,金尚以爲皇帝這是在藉着追念先賢,想趁此拉攏他。他內心激盪之下尚且保持了一份冷靜,很快想到了‘涼州三明’的後人、蓋勳的後人、傅燮的後人及親族,甚至還有耿氏在皇帝手下的待遇。這些無不是名臣英烈之後、或是祖上有功於漢室的舊貴族。

早在一年多以前,皇帝就開始給歷來的名臣勳貴予以哀榮,並對其後人多加照顧,量才爲官。這些因爲長輩亡故而逐漸被疏遠在朝堂邊緣的人物,一旦重新受到提拔,不僅使皇帝迅速獲得了一大批人的忠心擁戴,擴大了基本盤;還使得這些邊緣化的舊士族重獲生機,對二者來說是雙贏的結局。

可大漢建國四百年,不斷的有士族崛起、衰亡,等待重新走上政治舞臺的實在是太多了,也不是誰都有那個被皇帝看中的機會。所以無論是誰遇到了,都不會輕易的坐視其溜走。

現在該輪到他金氏了麼?

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
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