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楚辭·遠遊】

當王輔剛下車到家的時候,其兄王端早已等在廡廊下了。王輔輕挑眉頭,幾步迎了過去,笑道:“阿兄這是何必?我可授受不起。”

“退值後怎麼不着家?又去哪裡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地方歷練,王端早已褪去了稚嫩的模樣,臉龐開始有棱角,說話的聲音都帶有了訓斥下屬的氣勢:“如何也得先跟家裡說一聲,省得阿翁病中惦記!”

王輔一回來就受到這樣的質問,滿心歡喜就像是被一盆冷水當頭澆下,他本想與王端好生說說自己從司馬懿口中探聽得來的未來可期,試圖拉上兄長一起謀事。可現在要不是王端最後提了一句大病初癒的父親,王輔差點就要衝他發怒了。

“只是去宣平學市看了會熱鬧,聽說是從益州過來的俳優,口音與中原的不一樣,講的笑話也從沒聽過……”既然都已覺得他不學無術了,何不索性這麼演下去?一鳴驚人之前,誰把齊王當賢君?王輔好似沒有看到王端的臉色,自顧自的說道。“他們的樣貌打扮也比同人的要滑稽,走到街上剛敲了個鼓點,就把來往的人給留住了……只可惜宣平學市不準遊戲,這些益州人才說了會就被市長趕走了。”

王端安靜的聽他講完,表情沒有什麼變化,只當他是這些天一直照顧父親病情,被拘束久了,趁着父親病好就出去玩一玩釋放天性,算不得什麼。

在王輔意猶未盡的說完,王端突然說道:“你年紀不小,也是該歷練了,到時候我向天子請命,先讓你在我身邊做個書吏,隨我一起回河東。”

這語氣不是商量,而是早已打算好的決定,只是最後宣之於口,讓王輔有個準備而已。

長兄如父,王端從小都是這麼對的弟弟,只是那時候年紀都還小、家中式微,處處需要長兄拿主意。而現在今非昔比,王輔已經長大成人,自然無法接受兄長這個命令性質的口吻,他瞧不起從‘書吏’開始,有心直接拒絕,心念一轉,忽然有了一個更好的說辭:“誒。”

這聲嘆氣既像是對王端的應答、又像是單純的感慨。

王輔低下了眉頭,憂心道:“國家每日見我必問阿翁可還安好,如今阿翁的病雖然大愈,但精力卻不算健旺,華佗說還需靜養,卻不知要養到什麼時候去……我也不知該怎麼答國家每日所問。”

“天子對阿翁是真有一份情誼的。”說起這個,王端的表情軟和了些。他衝王輔招了招手,示意他走上階來,與他一同轉身往廡廊盡頭走去,一邊老生常談道:“正因如此,我等就更應勤勞王事,此次回河東,你……”

“阿兄!”王輔忽然喝止道。

王端的話被弟弟貿然打斷,神情一愣,詫異的看着對方。

“父母在,不遠遊,你我兄弟若是都走了,誰還能留在阿翁身邊照看呢?”王輔像是極爲擔憂這件事情。

王端的思緒一時被對方打亂了,他想想也是,父親年初罹患重病的時候,自己遠在河東,多虧了王輔前後奔走、親身侍奉。如今父親身體大病一場後,越發虛弱,年紀又大了,身邊怎麼也得留個兒女纔是。

可他又想到朝廷大戰在即,皇帝有意讓他們兄弟跟着幷州刺史劉虞參與一方軍事,這種殊遇實在難求,也更該珍惜。王端不忍心自己一人去立功名,而放着王輔留在長安錯失機會,於是躊躇道:“有你兄嫂在,當得無虞。”

“兒媳何能比兒子?”說到這裡,王輔忽然記起來他的嫂子麋貞正是均輸令麋竺的妹妹,均輸監執掌一應糧草物資的調動,又與平準、太倉執掌朝廷幾乎一半的財計。天子東征,麋竺必然是要與太倉令等人留在長安,負責大軍糧草調度。自己與他有這一層關係在,得其助力,謀事成功的可能性就會變得極大!

王輔想留在長安的心情愈加迫切,他壓住心頭的驚喜,語氣刻意保持着平靜:“兄嫂到底是女子,接待外客多有不便。”

這時代的女子雖不至於不能拋頭露面,但妻女也不能隨便見外男,往往有兩家關係親密的,一方纔會不拘世俗,將妻女喚出來招待好友。

王端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思來想去,到底是在孝道面前低下了頭。他停下腳步,轉身面向身後跟着的王輔,伸手拍了拍對方的肩,輕輕嘆了口氣,很是愧疚的說道:“我職責所在,不可輕棄,亦不可辜負王命……阿翁的身子,只好交給你照顧了。”

“這是自然,阿兄豈會不知,我遇大事從來不糊塗!”王輔雖不清楚王端語氣裡的愧疚從何而來,但還是聽清楚了王端話裡的妥協。

“你既是秘書郎,理當隨侍陛前。”王端忽然提醒道:“你要留在長安,記得提前上疏。”

“我知道,國家仁慈,一定會肯準的!”王輔胸有成竹的說道,反正到時秘書監有那麼多人跟着,其中能人輩出,也少他一個不少。而且在他眼中,皇帝似乎很少因爲什麼事對他說過重話。

王端看着如釋重負的王輔,誤以爲是對方心底還惦記着父親的身體,全然忽視了一開始他還質問過王輔退值後不知歸家的事。王端自認爲熟知弟弟的心性,在王輔知道自己留在長安會錯過什麼後,必會另生波折,於是索性將愧疚藏在了心底,只等着哪天彌補他。

事情果然如王輔所預料的那般,皇帝在聽到王輔的請求後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甚至還慰勉了幾句:“難得見你如此有孝心,我豈能不遂你的願?這些天你也不用在宮中久留,早些退值,好好在牀前侍奉。”

“臣謹諾。”王輔起身答應道。

殿中其餘站着的王粲、士孫萌、裴潛、諸葛亮等秘書監衆人也一併將視線投向王輔,神色各異,有遺憾可惜、也有幸災樂禍、也有複雜沉思。

皇帝也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復又問道:“你昨日去見司馬仲達,可知他現下如何?”

王輔有些心虛的避開了眼,想起司馬懿穿着單衣教導弟弟們的樣子,低聲道:“身子還好,就是精力不足,頭腦昏脹,才說了幾句話就犯困。”

“喔。”只要不承認,再好的良醫也診不出是不是真的頭痛犯困,皇帝心裡哂笑,隨口應了一聲:“太醫也是這麼說的,這種病鮮少藥治,你再去他府上替我明言一句,讓他多靜養,少思慮。”

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
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