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

“書到,自今以來,獨令縣官鑄作錢,令應法度。”————————【居延新簡】

鑄幣權相當於是後世貨幣的發行權,等若是財富的源泉,能夠直接變現成實際的權力。所以兩漢鑄幣權的更移,背後其實隱藏着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博弈,在孝武皇帝乾綱獨斷的時期,中央以絕對的威勢壓服地方,壟斷鑄幣權近一百多年。直到王莽改制,出於各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爲了取得地方豪強對其謀朝篡位的支持,從而將鑄幣權放歸地方以示結好。

就如同鹽鐵專營、平準均輸等經濟政策被廢止一般,鑄幣權一旦下放地方,再想收回中央就很困難了。

光武皇帝既沒有孝武皇帝的氣魄,又是靠着南陽、河北豪強起家,根本無力削弱各地豪強。只得沿襲王莽創制的成規,允許郡縣自行鑄造貨幣,雖然在太尉屬下設立金曹,用來專供錢布,負責管理地方鑄造貨幣。但只是進行宏觀調控,並不直接參與具體的鑄造。

而光武皇帝又與其後的歷代皇帝都倡興經術,選官皆重儒生,以致於東漢一代鮮少有桑弘羊這般經濟之才,能夠直觀的看清鑄幣權對一個國家刺激經濟發展、調控市場、平穩物價的重要性。

上至皇帝、下及百官,皆不通經濟之術,也不重視貨幣的鑄造與流通,甚至在一段時間內還視其爲洪水猛獸,比如孝章、孝桓等皇帝屢屢行‘封錢’、‘禁鑄’之令,斷絕貨幣鑄造。這就是爲什麼東漢在歷史上唯有儒學興盛爲後世稱道,而經濟等方面的成就卻不如西漢耀眼的緣故。

少府張昶聽着皇帝將兩漢鑄幣權的更移變遷娓娓道來,剛開始還只覺得這不過是歷代沿革,稍後才驀地反應過來,皇帝這是要效仿孝武皇帝收天下郡國鑄幣之權於中央?

皇帝說着說着,目光在大司農周忠與少府張昶二人之間遊移了一下,然後緊緊地盯在張昶身上,如今張昶掌握禁內財貨、山川池澤之利、百工商賈之稅、甚至還手握鹽鐵大權。雖然張昶向來唯皇帝馬首是瞻,但皇帝鑑於後世央行與財政部分權的原則,這一回鑄幣權即便收回中央了,怕也是不能交到對方手上。

少府張昶會錯了意,還以爲皇帝這目光是有所重託,心裡突地一跳:“稟陛下,如今錢法敗壞,貨幣不行,若要以錢爲主、以谷帛等物爲輔,開徵賦稅。則應新鑄五銖,重定錢法,使百姓再度用錢市易。而歷來鑄錢,皆放由各地郡縣,所鑄五銖形制好壞、輕重厚薄皆參差不齊,以至錢幣混亂,不如前代精妙。愚臣淺見,此次鑄錢,當以朝廷爲主,而不該繼續任由郡縣各行其道。”

中央朝廷只有一個金曹是直接管理鑄幣事宜的權責部門,雖然它以往並不直接參與具體的鑄造,只負責監控地方鑄幣的成色。但如今皇帝有意收回鑄幣權,鑄造五銖,那麼鑄幣的權力交付金曹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倘若如此,那麼金曹的權勢飛漲、伴隨着金曹的直屬上級、太尉董承的地位也將水漲船高。

當年鄧通受孝文皇帝寵愛,賜鑄幣之權,得以富甲天下,如今董承與董鳳恰好坐在這個關鍵的位置上,怎能不爲此而打算?這本是董承與手下由車騎將軍掾屬轉拜爲金曹掾的董鳳這些天一直在謀圖的事情,然而看張昶的樣子與皇帝的態度,似乎是想讓鑄幣權如同鹽鐵一般統統交由少府?

這可不行。

董承深吸一口氣,插話道:“君上,臣以爲錢法不行,首要在於規制不整,理應新定五銖錢範,統一鑄造。臣屬下金曹本主貨幣、鹽、鐵諸事,而陛下新開專營,使鹽鐵之要分歸少府,故金曹現只供錢布,掌歷代錢範。眼下要新鑄五銖,爲求事權如一,理應由金曹襄辦。”

他話裡話外既是爲金曹的權力屢次被少府削奪而叫屈、又是在提醒皇帝少府手中的權力已經夠大了,即便是出於權力合理分配的角度,也不該再給更多。

張昶仗着自己與皇帝的真國舅王斌交好,是故並不怎麼怕董承這個天子丈人,而且他心裡認爲鑄幣權歸少府已是聖心默認的事情,容不得董承置喙。於是他不以爲然的說道:“金曹從未鑄過錢,手上只有幾個錢範,卻無合格的工匠,貿然託付,恐怕難以成事。”

“馬公曾任太尉時,少府從金曹收了鹽鐵等事權,那時我便有所微詞,只是不在其任,不便言事。如今我既爲太尉,豈能坐視少府再奪金曹主供貨幣之權?若是如此,光武皇帝設金曹的用意何在?”董承怒睜雙眼,挺起腰桿看向張昶,他久經行伍,身材高大,這麼一來顯得氣勢凌人。

饒是張昶背後站着王斌的勢力,此時也被董承的氣勢壓的眼神不由畏縮了一下,只聽董承字字誅心道:“少府掌握禁內財貨、鹽鐵商稅,如今還想着鑄幣,這攬權侵職之舉,未免太過了!”

久坐不語的司徒馬日磾沒想到董承會把自己牽扯進去,心裡覺得好笑,忍不住瞥了對方一眼。無意間他忽然窺得下首的侍中楊琦與荀攸都是低眸沉思的模樣,這才發現他二人似乎從一開始就緘口不言,彷彿來這裡只是爲了充場面的。

荀攸謙遜低調、而且長於軍事,疏於經濟,在這種場合下選擇藏拙是合情合理的。但楊琦治煩理劇,經綸世務多年,不可能對這件事沒有意見發表,而且重鑄五銖是多大的利益,就連馬日磾都動了心,楊氏會不在乎?

難道是最近黃琬的黜退給了楊氏一個不小的打擊?可黃琬不過是代皇帝受過,遲早是會起復的,楊氏也沒有傷筋動骨,怎麼這麼一副畏畏縮縮,比以往更加不敢出頭露面的模樣?

想到這裡,馬日磾那躍躍欲試的心思驟然冷了下來,也就是這電光石火般的一瞬間,馬日磾腦子裡已經將最近的事宜仔細回憶了一遍,堪堪回過神來,便聽得張昶略帶驚惶的聲音。

查資料真是個苦活計……

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
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