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

“對園囿而不窺,下帷幕而論屬。”————————【撰徵賦】

趙儼沒有將陳紀帶入宣室、或是清涼殿,而是將其帶到了未央宮前殿附近的滄池邊上。

離釣臺還有近百步的距離,趙儼等人便被侍衛御前的羽林郎攔了下來,待見過憑證後,方准入內。陳紀注意到,以釣臺爲中心的百步範圍內,除了垂首立在檐下的一個小黃門以外,一個閒雜人等都沒有,而釣臺又近乎三面臨水、四面透光,完全保證了議政的私密性。

滄池涼風吹來,讓陳紀的心情都爽快了幾分。

站在檐下的小黃門穆順見了趙儼與陳紀,立即小步走上前來,對陳紀說道:“陛下正在與承明殿的諸公一同議事,陳公在蔭涼處稍待,容我先去通稟。”

於是趙儼輕車熟路的帶着陳紀來到一側的小軒內,一邊吹着風,一邊等待召見。

陳紀在欄杆邊放眼眺望,只見滄池中央的有一座孤洲浮在天水之間、縹緲隱沒在波浪之中,孤洲之上有數座樓閣建築,古樸莊重,像是遺落人世的仙島。他靜靜地看着這一切,聽着耳旁的水浪聲,就像是來到了東海之濱,光是一個未央宮滄池便有如此壯闊,那傳說中的昆明池豈不真的能容下一城?

想起來時已準備好了的措辭,陳紀愈發覺得可行,他漫無邊際的想着,這時在水榭中如白霧浮動的輕紗之中,隱隱約約傳來幾人說話的聲音。聲音有老有少、有低沉者、有沙啞者、有尖銳者,其中唯有一人的聲音響亮無比,每一個字的字音都是最標準的洛陽雅言,說起話來鏗鏘有力、帶着若有若無的一股威勢,可聽嗓音,卻像個還沒變完聲的孩子:

“有御史劾奏右扶風傅睿,不思蓄水防旱,反擅開溝渠陂池,致使蒸騰無計,禍及百姓。而傅睿又有奏稱,說杜陽、陳倉、雍縣等地於本年四月以來,滴水未落,此一帶之百姓田畝,多遭傷損。調度用水之事,只得即行即令,今年朝廷大軍要伐蜀,運糧盡在扶風轉運,黎庶辛勞。傅睿體恤彼等,本是愛民之念,如何又爲御史所劾奏?”

這語調明顯就是皇帝了,陳紀微微頷首,繼續聽了下去:

“御史所奏,確有實情,如今旱情未盛,災情不明,徒然放水,只會使窪處受澇,而高處仍旱不得解。陛下曾有言說,何處需用水,何處不需用水、何處用水多,何處用水少,都應一如商賈買賣,精打細算,合理調配,使水真正流入所需之地纔是。”這人的聲音渾厚,說出的話卻讓陳紀忽然聯想到了什麼,不禁微微皺了下眉。

皇帝沒有吃這一套說辭,當即駁斥道:“你少拿我說過的話搪塞我!難道非得等旱災大盛的時候才準百姓調用陂池麼?我早已嚴飭各地官員,要全力撫綏,防旱可便宜行事,無須聽奉朝命,務使被災黎庶,不致失業。怎料竟有御史劾奏起人來了,既然他說傅睿辦錯了,那就叫都水使者孔融再去一次右扶風,看看該處情形,再來說話!”

“謹諾,是臣一時失言,還望陛下恕罪。”那人把聲音低了下去。

陳紀眉頭稍解,他就擔心皇帝是那種不明底下庶務的,雖然聰明,也容易爲朝中官僚胥吏的那一套貓膩所迷惑。如今看來,皇帝不僅聰明,對於庶務也是熟稔於心、處理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至於其地應徵錢糧,本已蠲免一年,今該地又有辦運軍需等項,未免生計維艱。理應再加恩,將建安元年、二年應徵田租,概予蠲免。此外,自上月軍興以來,先後已撥解糧草數十萬、錢近千萬。現今蜀中軍務漸竣,而善後事宜,及軍前賑恤,尚需費用。而右扶風的倉廩亦應有所富餘、以備緩急之需,如今再撥糧二十萬,詔書即下,毋得遲緩。”

“臣謹諾。”有人應聲領命道。

“這些日三輔、弘農等地郡守都在乞朝廷調遣糧草,以備應時賑恤、免去臨時調派之煩。”趙儼見陳紀聽得認真,在一旁壓低了聲音,悄悄說道:“此事雖在情理之中,但如今尚無確切的受災情事上報,陛下也不肯隨意調度——畢竟益州還要打仗、涼州也要防着,朝廷手中總得有一批糧草才得安定人心。”

陳紀點了點頭,繼續聽趙儼分析道:“陛下這次特例撥給了右扶風傅君,雖不免開了一個口子,讓他人能借此索取,但也由此可見傅氏荷恩深重。”

“北地傅氏以義烈聞名,稱聞關西,也不枉陛下優待。”陳紀輕聲附和道,心裡卻是在想着這倒是個很好的題目,一會子大可趁着這個話題,將來時所聞一一道明。

爲輕紗所遮掩的君臣又議了會旱情,話題漸漸地轉到了近來徐州牧陶謙病死、劉備在徐州豪強的擁立之下暫代州牧職,與揚州牧袁術交戰等事。

“……袁術此人着實狂妄!起先我見他在太僕趙公宣慰關東之時,率先遣使供奉,還以爲彼等袁氏也不盡然出些忤逆賊子,到底是還有個忠良。可誰知此人竟敢陽奉陰違,視朝廷法度爲無物,敢揮兵徐州……‘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袁氏四世三公,難道就這麼到頭了麼?”

那個低沉的聲音應答道:“袁術大逆,假朝廷所授揚州牧之名、後將軍之節,肆意徵辟、封拜,敗壞法紀。朝廷理應嚴懲,公告其罪狀醜態於天下,好使天下方伯爲之誡。”

此人說話真是一針見血,陳紀不動聲色的聽着,看來當初朝廷明知袁氏兄弟二人心懷叵測,卻還要詔拜袁術爲揚州牧的用心,便在今日了。本來朝廷打一方拉一方,罷免了袁紹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冀州牧,讓他處境尷尬、同時又拔高了袁術的地位,讓他在一定程度上成爲漢室的‘忠臣’。

若是這個‘忠臣’能一直按朝廷給他規劃的路線走去,與袁紹決裂,以朝廷馬首是瞻。那麼以袁術的身份地位,以後絕不僅是一個揚州牧、後將軍,只是這樣一來,‘名位’便成了約束袁術的枷鎖,可袁術又豈是爲名所困的人?

袁術此番攻伐徐州,就等若是將朝廷硬給他戴上去的‘忠臣’帽子給踩在腳下,辜負了朝廷信重、目無至尊是一方面;親手毀了袁氏清名、昭然揭示自己的野心又是另一方面。

倘若朝廷拿‘名位’約束的人是袁紹就好了啊,陳紀突然想到,以袁紹好面子的性格,少說也會投鼠忌器,對朝廷尊敬一二。

但這也有可能是朝廷明知二人脾性迥異,故意爲之也說不定,只是這樣一來,朝廷的威信又如何保存呢?

陳紀心下納悶,微微轉身看向一側最大的那間臺軒,裡頭帷幕飄飄,隱約可見幾個模糊的人影。

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
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