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

“夫尋常之污,不能溉陂澤。”————————【鹽鐵論·貧富】

荀攸三月初便隨軍南下,出於隱秘,未肯告訴荀彧等人詳情。所以陳羣只好自己在裡頭胡亂猜測,他看着遠處有幾個衣着破爛、渾身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精壯農人試圖到一處臨近的水渠引水,卻忽然被守候在此的幾名衣着光鮮的人攔住。陳紀耳朵不管用,聽不出在爭執什麼,回頭問了陳羣。

陳羣靜靜地聽了下,說道:“這是本地人傢俬開的溝渠,不是官府所修,所以這些人不許他人引水。”

這類事情放眼天下都不鮮見,陳紀眉頭皺得更深了,問道:“朝廷大興河工,各地想是皆有河渠,彼等何不從官府修的水渠裡引水?”

陳羣細細的聽着,像是聽到了什麼,臉色頓時顯出幾分怒色:“說是用水不足,被人堵了。”

“放肆,這是哪家狂妄的人物?”陳紀被氣得不輕。

普通黎庶的生路一斷,少不得四處借貸,或是賣兒賣田,最後便宜的還是那些底蘊不深、急需積累產業的小豪強。當今許多高門大族都是這麼一路走來的,只不過是在華麗轉身成爲經學傳家、不需要靠土地產出維持社會地位的士族之後,像這種骯髒下作的手段不僅不屑一顧,反而會大力抵制以劃清界限。

陳羣也是不喜這等行徑,他看到剛纔接待他們的枳道亭長此時已走到田間,親自參與說和,很快,那名身着華衣的管家似得人物便不情願的讓人開渠,允許農人自行引水。

那幾個農人一臉感激的對亭長跪下叩首,千恩萬謝。

陳紀的臉色這才稍稍緩和了幾許,說道:“這個亭長倒是個明白事理的人物。”

“枳道亭地近灞橋,是長安以東人煙最爲輻輳、百姓安樂的鄉亭。東西往來皆過於此,不選個正直能幹的人,長安令王凌的臉上也不好看。”陳羣接口說道。

“不論如何,此事絕非特例,當此之時,朝廷斷然不可輕忽。”陳紀重重的點了點頭,心裡已打定了主意,說道:“等入朝正式受職以後,我定要上奏此事,大局所關,當防患於未萌。”

於是陳紀便與陳羣走回了歇息的雅室,桌上茶壺裡的熱水早已變得溫涼,陳紀也不介意,徑直拿來一杯飲盡。隨後又與聞訊趕來的亭長說了幾句,這回,陳紀對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亭長好感倍增,不再冷眼看待了,反而很仔細的問了姓字、家世、學問,讓亭長受寵若驚。

待問道適才的情形時,亭長不疑有他,徑直說道:“朝廷在各地確實主持建了不少河渠,不說別的,就說是這附近的河渠陂池,在下也是親自督過工的。但是,太常公睿鑑,河裡水就那麼多,溝渠挖得多了,水也就分得多。而且這連着一個月沒見場雨,天氣又熱,水乾得快,往往流到地裡的水也沒有多少,所以纔會有爭水這種事情。”

“這麼說來,縱然出現大旱,只要河中水少,這溝渠也是無用了?”陳紀憂心說道。

亭長連連擺手:“這倒不是,朝廷除了修整溝渠,還挖了不少陂池蓄水,別的不說,單是這上林苑的昆明池——那叫一個大,聽說能裝下一整個縣城,只要將裡頭的水放出來,要緩解三輔的旱情倒不好說,但至少能保住京兆。”

他從未去過上林,只是人云亦云、調優加醋的形容着,而且嘴上說的有板有眼,其實自己也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把昆明池裡的水放幹了,皇帝上哪兒避暑遊樂去?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陳紀倒是深覺可行,他與陳羣兩人對視一眼,彼此心裡都有了譜。既然已入朝爲官,如何也要一鳴驚人,做出一番功績出來,不然如何引起世人的矚目、成全聲名?

於是陳紀父子二人休息了會,便不顧亭長的再三挽留,趁着日頭當空,輕車趕赴長安。

陳氏在潁川的家業早在幾年前被李傕、郭汜率軍劫掠一空,縱然後來有他人獻金相助,此行來時也未事先在長安購置房產。好在依漢制,朝廷會給爲官者按照不同的品秩,免費分配不同等級的住宅,陳氏父子也不愁沒地方住。只不過他們在入住時被事先告知,如果陳紀因爲調動或者離任退休,到時候還要將官舍退還給朝廷。

這倒是與以往的規矩不同,陳羣好奇的打聽了一下,得知這是皇帝認爲免費分房、永久居住這個福利不太可取,長安城如今雖然地方空闊,居民少,但難保日後不會發展成大都市,屆時定然會造成‘官多房少’、‘無房可分’的局面。所以乾脆將永久性住房,加上了時限,重新修改了官邸制度。

陳紀聽了,倒是不介意這些身外之物,反倒是從這一層更深入的瞭解到皇帝的才思睿智,心裡愈加欣慰了幾分。

父子二人剛在新府邸裡安頓好,各自沐浴更衣,洗去身上風塵之後,門下便有人遞上名剌,說是謁者趙儼候見。

趙儼,字伯然,潁川人,與辛毗、陳羣、杜襲四人相交莫逆,名氣相若,號爲‘辛陳杜趙’。二十出頭的年紀,趙儼便早已是潁川新生代士人裡頭的佼佼者了,當初他避難於荊州,見朝廷有中興的氣象,遂與杜襲等人通過艱難跋涉,一起來到關中,打算入仕。

後來在荀攸的推薦下進入吏治科,成爲了第一批在吏治科深造的官員,在去年九月的時候通過策試,因其品性、樣貌出衆,被拜爲謁者,專掌賓贊受事。

此番他聞訊趕來,正是公私兩便,既是爲了傳陳紀覲見皇帝、爲其導引,同時也是作爲陳紀的晚輩與陳羣的好友,特來探問起居。

“可算是把陳公盼來了!”趙儼看看陳紀,又看了看好友,欣喜的說道:“若是再晚上一兩天,我恐怕就不得接待二位了。”

“這是什麼緣故?”陳羣不解的說道。

趙儼臉長得好,既不過分英俊、讓人自慚形穢;又不醜陋不堪、讓人見而生厭。他待人接物總是一團和氣,很親切熱情,這也是他在謁者臺如魚得水、在朝中人緣不錯、常交‘官運’的緣故:“詔書已經下來了,明日我便將赴任漢中,擔任上庸令。”

“啊,想不到我等一來,便聽見一件好事。”陳羣坐在趙儼對面,面上由衷的露出欣喜之色,爲這個故友感到高興。

陳紀聞言,眉頭一抖,說道:“蜀地平定了?”

漢中收服的消息早已傳遍關中,雖然對緩解旱災沒什麼用處,但無疑振奮了人心。陳紀與陳羣在來時便已得知此事,如今想要進一步知道的是益州的戰況。

“漢中早已平定,蜀地雖然未復,但依我平日送往,南方戰事告捷,應在旬日之間。”謁者臺是個消息流通很快的部門,趙儼偶爾有一次充當使者趕赴漢中宣詔,其他時候也通過別的同僚閒談過此事,信息的準確度毋庸置疑。他低着聲說道:“如今旱情初現,朝野內外都有些坐不住,蜀地若正好在旱情正盛之前平了,可紓一時之難。”

陳紀笑道:“如此正好,旱災一起,百姓不安、黎庶遭難。我正有勸國家儘早止戰的意思,一會入宮覲見,還要向國家議論此事呢。”

“善。”見陳紀心裡已有了如何表現自己的主意,趙儼也不再追述,笑道:“那煩請陳公與我進宮一趟吧?”

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
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