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

“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周禮·天官】

“陛下,臣當初是遭逢不順,心內畏憚,故只敢明哲保身。然身在江湖,臣一直心存漢室。去年獲知聖天子在上,朝廷有爲,力圖振作,遂不敢遺世獨立、退居山林,乃奉詔起行。只期以區區鄙陋之身,能裨益於國家,供陛下驅策。”華佗沒有那等城府心智,見皇帝似乎知道了什麼,便立即做賊心虛的解釋道。

他這副神態看在皇帝裡,倒顯得有些老實。其實他曾也是機緣巧合之下,才偶然得知黃琬與華佗、陳珪之間還有這麼一段聯繫,那時他正擔心華佗不肯應徵,知道此事後,便再也沒有顧慮。

而且,皇帝之所以急着徵辟華佗、張機等人,也是爲了自己的身體着想。

因爲無論是當時、還是此時的太醫署,都是被以太醫令脂習、太醫吉丕爲首的關西人所把握。雖然這麼久以來,他們會做出什麼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但那也許是皇帝這兩年未曾生過病的緣故,而且防人之心不可無,尤其是太醫署這樣至關重要的部門,就更不能讓其一家獨大。

所以從關東征闢華佗、張機這些名醫,安插進太醫署,便成了皇帝急需做下的佈置,以爲不時之需。到時候若生了病,綜合來自不同利益體系的專家會診,總比只聽一家之言要好得多。

只是張機尚在南陽,不知爲何遲遲不肯應徵,所以太醫署就只有華佗、樊阿等幾個外來戶在皇帝的暗中支持下,與脂習等人分庭抗禮。爲了保險起見,皇帝自己也打算擠出時間,多看看有關醫術方面的書,好知己知彼。沒想到自己纔開始自學,就發現自己對針灸、艾灸等醫術上很有天賦,像是生來就是幹這個料子似得。

思緒飄遠,皇帝搖了搖頭,回過神來,這才轉身看向華佗,說道:“你有這份心是好的,但有此心,何時效命朝廷,都爲時不晚。”

華佗此時也有些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似乎太急着撇清關係了,倒顯得其中有什麼似得。心裡不禁懊惱不已,黃琬當初擔任五官中郎將的時候,選舉人才從來都是講究公平——雖然是相對意義上的。但就此論起來,華佗其實與黃琬並沒有太深的交情,根本就不怕皇帝這一連串的發問。

只是在去年的時候,黃琬得知皇帝要徵辟他,立時想起自己與華佗之間有過這段聯繫。於是寫信勸他應徵,而華佗當時見朝廷安定,也想來做一個官,便跟着順水推舟過來了。

所以這等若是承了黃琬的情,來長安之後,華佗想在朝廷多個倚靠,前往拜訪了幾次,如今看來,像是被皇帝猜忌起什麼來了。

畢竟華佗心裡也明白,太醫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幸而皇帝好像沒往深處去想,這讓華佗鬆了一口氣,應聲說道:“陛下乃聖明天子,天下賢士,皆將會於朝廷,以助陛下中興之業。臣不過微賤之身,僥倖先投了而已。”

“不要妄自菲薄,我正有事問你。”皇帝笑了笑,說道。

華佗斂容恭聽,他本以爲又會是什麼讓他提心吊膽的問題,沒想到卻是——

“你行走江淮,可曾記得你一年最多救治過多少人?”

“這、臣不曾計數過……”華佗愣了一下,隨即籠統的答道:“應有百餘人。”

“百餘人……”皇帝忽然嘆了口氣,感慨道:“這天下間罹患疾病者,何止萬千!以你一人之力,救治得過來麼?”

“這……”華佗語塞,遲疑了一下,不得不承認了這個無奈的現實:“臣無能,雖救不得天下病患,但能以平生心力,救濟黎庶,便死也無愧了。”繼而,他又說道:“陛下也知道,臣奉詔入朝之時,曾有疏上,請許臣供職太醫之餘,可許臣私下爲人診治。故而這些天來,臣在閒暇之時,也曾治過不少病患。”

“這些我都知道,有御史曾劾奏你沒有個臣子的體統,被我給駁回了。”皇帝點了點頭,從這一點看,華佗就比脂習、吉丕這些人要多一份醫者仁心,也不枉皇帝對他的一番看重。他擺了擺手,制止了華佗將表謝意的動作,復又問道:“你來長安數月,想必也知道太學五科與格物院?”

華佗聽了,神色一動,簡單答道:“太學新科,使天下無論豪富、寒士皆可入讀,此乃陛下的良政善策,臣豈有不知之理?”

“格物院專以鑽研農、兵等器之用,以‘格物致知’爲訓。雖是掛靠在太學名下,但與太學諸儒、諸生從不相容,分歧漸巨。”皇帝意味不明的笑了下,這話似乎觸動了他此時對太學的態度,格物院遭到許多人的抵制也是在所難免,畢竟誰都怕再出一個‘鴻都門學’。

雖然有人心存警惕,但見皇帝似乎沒有進一步拔高的舉動,尚且都還在皇帝的威權下,保持克制。只是格物院與太學之間水火不容,繼續待在一起,對雙方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再說皇帝一開始也沒有將其長期歸於太學屬下的打算,如今正好將其分開,彼此也好眼不見心不煩。

“前幾日我已遣人將荒廢的北宮給探查了一番,其地基、宮牆大都俱在。等年底的時候,我打算派人在此地比照太學的形制,修建屋宇,明年就讓格物院搬過來,從此格物院歸於少府。”皇帝極爲自然的說着今後的政策決斷,好像站在他對面的不是小小的一個太醫,而是某個承明殿的大臣。

且不說那些大臣會不會贊同讓格物院從一個太學附庸,開始自立門戶,就說是這件事對華佗來說一點關係都沒有。不敢越俎代庖,話都不敢應一句,所以呆站在那裡裝傻充愣,權當不是再跟自己說話。

皇帝笑笑,說道:“你說,仿照格物院的形制,在北宮建一個‘太醫院’,專爲教習、傳授學子們醫術,使其以後能行醫天下,如何?”

太醫院教出來的醫者不求有華佗這樣的高超的醫術,只需醫術合格,就足以救治天下病患!只不過……

華佗雖然頗爲意動,但思考了半天,還是搖了搖頭,有些不忍的說道:“巫醫樂師及百工之人,皆非良家,是君子所不齒,陛下如此行事,臣恐怕,會引起許多非議。”

“這不是你該操心的事。”皇帝沒有打算跟他細說,彷彿這才記起對方不是承明殿的大臣,而是一個小小的、不值得議政的太醫:“這件事,你回去之後,可以找人商量。”他提示道:“譬如那些德高智深之輩,承明殿雖大,卻有許多賢士遺落民間,不得入朝呢。”

華佗聽明白了幾分,這是暗示他去找黃琬說這件事,只是找黃琬又有什麼用呢?

雖是不懂,但華佗還是恭敬的答道:“臣謹諾。”

皇帝這才‘嗯’了一聲,很好的收斂了眼底的一抹銳芒,黃琬爲自己的起復做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鋪墊,倒也難爲他一番拳拳報國之心。既然如此,何不成全他,看他還能與自己玩出什麼花樣:“南征軍報,監軍謁者法正在漢中感染風寒,我擔心漢中之地沒有良醫,不得根治;將其運轉回來,又怕路上顛簸。”

他看向華佗,說道:“你的醫術,我是最信服不過的了,所以還得勞你明日啓程南下,替我好生救治他。”

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
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