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

“我心匪鑑,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詩·國風·柏舟】

就在皇帝突然檢視了北軍演練之後,接着又帶着趕來的天子乘輿,看了一下南軍,便從南城門浩浩蕩蕩的回宮了。據言傳,那時正好是日暮時分,上林苑的白果樹已然是蕭蕭黃葉,秋風颯沓,皇帝在入城時意味深長的說了句:“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矣。”

作爲朝廷的掌舵者,大漢天子,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會受人關注,更何況是這樣一句幾乎不可能傳出來、卻偏偏傳出來的囈語。

作爲當朝的司徒、錄尚書事,黃琬是最關切、也是最希冀瞭解皇帝的。不等皇帝隨後有什麼舉措,他先託已是郎中的吳班、吳懿兩個從兄弟前去會見當日就在場上,親聆綸音的輔兵校尉吳匡,打算得到確切的消息之後,再摸清皇帝的心意,好能讓自己搶佔先機。

吳班、吳懿二人都是參與過益州歸復的‘功臣’,但相比於主謀來敏身居要職,他們二人的所得到的恩遇封賞還比不上半路加入的蜀將嚴顏。他們也明白,自己在益州其實並未立下多少真正有用的功勳,黃琬也不是不照顧他們,如今在光祿勳屬下擔任最微末的郎中,還是仰賴黃琬與光祿勳楊彪的關係。

是故吳班等二人再如何不喜歡這個品秩只有三百石的郎中,打心裡還是得感激黃琬、願意服其勞的。

尋常之時,將校不得出營,家屬、閒人也不得隨意進出軍營,但南北軍在演練過後,往往會放假休整三日,家在長安的將士大都可以歸家。所以吳班、吳懿便趁着這個機會,早早的請假退值,在家中安靜的等待着吳匡回來。

剛入家門,便看見一名女子在院中的大桑樹下娉婷而立,正是年已及笄,又十分會打扮,衣着首飾不講究光彩奪目、奢侈富貴,而是看重風格搭配。一身不算最上乘的錦衣華裙,梳得油亮整齊的髮髻,兩頰飽滿,皮膚滑膩如初生嬰兒。樣貌雖是稚嫩,卻顯得秀氣無比,她站在樹下,嬌顏如花,髻上繫着的兩條粉帶隨風飄曳,俯仰生姿。

這個少女右手抓了條繩子,繩索不長,另一端繫着一條黃色的小狗,正蹲坐在地上,伸着粉紅的舌頭不斷地呵氣。

“妹妹。”見是自己的親妹妹吳莧站在院中,吳懿當先迎了過去,輕聲責備道:“你好端端的,跑到前院來做什麼?快回去。”

吳莧與吳懿是親兄妹,二人父母早亡,本來因亡父曾經與劉焉有舊,是以舉家隨劉焉遷入蜀中,乞其庇佑,在益州避開戰亂,過了幾年安生日子。誰知劉焉急遽敗亡,背後沒了靠山,幸而遇見叔父吳匡,這才帶老幼寄居於吳匡家中。兩家雖是親族,但也不能真的忘了分寸,是故見吳莧不知禮數,吳懿忍不住就責備了幾句。

“阿兄真是好不聽人分辨。”吳莧自覺受了冤枉,氣惱道:“分明是‘百福’聞到你們的味道了,這才硬拉着我出來,在阿兄眼裡,反倒是我貪玩了。”

吳懿知道鬧了個沒趣,他又極寵這個妹妹,也不擺什麼長兄如父的架子了,連忙低聲下氣的哄道:“好好好,是我的不對,你就饒了阿兄這次吧。”

“阿兄耳根子這麼軟,聽是什麼就是什麼,往後可教人如何是好啊!”吳莧玩笑似得譏諷了一句,抿了抿嘴,目光譏誚的看着對方。

吳懿性格泛愛,脾氣豁達,身邊極容易結交一夥摯友良伴,即便是初識不久的陌生人,也能在極短時間內打成一片,簡直是協調複雜關係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也正是因爲這麼個老好人脾氣,致使他始終沒有什麼領袖的能力,有時就連自家親妹妹都壓服不過。

被妹子一語道破,加之堂弟吳班一直在旁邊偷笑,吳懿臉上有些掛不住,沒好氣的對吳莧擺了擺手道:“去、去!帶百福到後面玩去!”

吳莧表現的毫不在意,淺笑一聲,牽着黃犬‘百福’轉身往後院走去,腦後的那兩根粉色絲絛在垂落的青絲之間擺動,輕盈的彷彿在波浪中游走。

在這時只聽門外一陣車馬喧鬧,數十個蒼頭奴僕在門口進進出出,肩挑手提,吳懿、吳班二人知道是吳匡回來了,連忙迎了上去。

吳匡一臉深沉的走了進來,還未開口,擡眼瞧見兩條粉色絲絛飄也似的晃了過去,吳匡一愣,隨即搖了搖頭,邁步走過正堂,徑直走到正堂後的書房內。吳懿二人緊隨其後,只見吳匡動作流利的轉身坐於榻上,不經意的脫口嘆了一氣,吳懿與吳班對視一眼,心知這次演練定然是有什麼不好的變故了。

“阿翁!”吳班一見到父親的神色,立時大吃了一驚,連忙問道:“多日不見,你這是怎麼了?孩兒以往不敢多問軍中之事,但時至如今,不得不冒犯一句了。”

吳匡平時輕易不肯對外人透露半點北軍事務,即便是自己的親族,也是語焉不詳。這不單是因爲有皇帝早年頒佈的軍機保密詔書,更是因爲吳匡年輕時吃夠了類似的教訓,故而謹慎再三,方纔吐了一口氣,在兒子懇切的目光中,緩緩說出了當日演練發生後的事情:“北軍演練之時,國家突然駕臨鳴犢原,事後與諸將說……”

原來皇帝當日對北軍諸將不吝誇獎,尤其讚賞了隨機應變、智勇兼備的龐德、趙雲二人,就連‘兵敗被殺’的姜宣,也因爲及時應對,變重騎爲重兵,獲得了高順等人的肯定。而到了吳匡這裡,氣氛就有些微妙了。

演練雖然要分出勝負,但勝負並不是太重要,所有人能坐上校尉的位置,心裡都有一個底線。而吳匡反覆再叛的行爲,顯然突破了這條線,太看重於勝利。

皇帝雖然沒有說什麼,反倒誇讚了輔兵戰力幾乎不弱於北軍士卒,今後到了戰場上也能當一支精兵用。而其他人的臉色卻有些不太好看,尤其是龐德,鼻子裡呼出的粗氣幾乎要把那聲冷笑哼出來了。

“也怪我當時太想表現,心裡只想着勝負了。”吳匡當着子侄的面,沉聲的說道:“如今的北軍,雖說是有中壘、長水、步兵、射聲,以及我輔兵一共七營。但在外人眼中,北軍只有他們六營,我這輔兵校尉,不過是帶着一干郡兵,做着民夫開路築橋、建營搭寨的瑣事罷了。我想讓所有人,包括天子知道,輔兵營也是北軍的一部,也是能擔起重任,爲朝廷、爲天子征討不臣的勁旅!”

吳班等人默然無語,他們知道吳匡對輔兵營這支部隊投入了許多心血,甚至將其視爲平生最後一件、也是唯一一件功績。可如今因爲吳匡的一時執着,而遭人不滿,如何不讓人扼腕嘆息?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二百零七章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二百零七章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