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

“東鄰何事,驚吹怨笛,雪片成堆。”————————【繡帶子·張寬夫園賞梅】

天空中瀰漫着灰沉沉的陰雲,低低的似乎能接觸到遠處高大的宣平城樓,城樓檐角下掛着的銅鈴隨風擺動,傳出一陣陣悠揚清遠的聲音。

又開始下雪了,好像是嫌前些天的雪還不夠似得,這回的雪飄飄灑灑的充盈在天地間,新雪覆在舊雪上,讓屋檐整個厚了幾層。時不時的一陣風吹過,或是雪積到一定程度,方纔‘簌’的一聲撲落在地。

眼前明明是一片紛雜如柳絮般的飛雪,卻讓四周的一切異常寧靜,這是打心裡的一種安謐,讓人不由自主的深深沉醉在這片雪景裡頭。

一個人坐在窗邊裡,即便是跪坐在席上,也不難看出他挺拔綽約的身姿,以及儒雅傲岸的世家氣度。

若從正面看去,此人眉峰挺拔,若橫石棱;雙眸有神,若雲間電,一把修剪齊整的鬍鬚生於頷下,端的是一副美姿容。

他神色靜穆,凝望着漫天飛雪,良久,忽然伸出手去,攤開手掌接下幾片雪花。

白色的雪花在手掌心漸漸的黯淡、消解,最終化爲一滴水從指縫間流走。

“叔父。”

隨着這一聲叫喚,只見荀攸從外面走了進來,一邊走一邊解下身上披着的大氅,既是歉意又是熱情的對那人說道:“國家今日去太學看望寒家諸生,並賜下越冬柴炭、衣服。小侄在隨侍之列,未能親自接叔父入城,實在是於心有愧,不知這一路可還安好?”

荀悅靜靜地轉過頭,笑着說道:“這一路既不見流民、亦不復見餓殍,盜賊絕跡,關中太平。我這一路走來無不順利,本來還憂心此行,現在想來卻是多慮了。”

荀攸這時已走上前來,執禮甚恭,非常正式的行禮道:“小侄荀攸,見過叔父。”

“快起來,公達深在帝心,特蒙優渥,真我荀氏後來之秀。”荀悅扶起荀攸,笑着說道。

荀悅是荀氏八龍之一荀儉的兒子,是荀彧的從兄,荀攸的叔父。他自幼聰慧,有過目不忘之能,十二歲解說春秋,孝靈皇帝時,權宦當政,他不願出仕,選擇歸隱讀書。

直到今年,由於荀攸得受皇帝重用,爲了加大荀氏在朝廷內部的分量,荀攸與荀彧達成一致,說服荀悅出山。

“小侄不過是運氣好,得蒙國家看重,若是叔父們都在長安,小侄豈有今日?”荀攸謙虛的說道。

荀悅微微搖頭,說道:“莫要菲薄,以你之才,即便是文若在此,也不會奪去你半點風頭。”

這句話雖然發自內心,但荀攸聽了,也只是微笑了一下,點了個頭以作迴應。

“誒……”荀悅突發感慨,轉頭看向窗外灰濛濛的天空以及紛紛揚揚的飛雪,緩緩說道:“文若在兗州,友若在冀州,而你又在關中,我荀氏猶如星散四野,怕是要很長時間才能重聚一處了。”

“自董卓亂政,遷都長安以來,關東羣雄蜂起,割裂州郡,互相侵伐,野心昭然。眼下表面上尊奉天子,其實不過各自蓄養實力,欲效東周諸侯之事罷了。”荀攸面容沉靜,接口說道:“彼等昏聵不知,仍做着桓、文霸業的美夢,簡直可笑至極。”

他擡眼看向荀悅,無不自信且肯定的說道:“劉氏享國四百年,這天下,始終是漢家天下。如今朝廷君明臣賢,坐擁祖龍、高皇帝肇興之地。天下大勢如何,我不信其他幾位叔父看不透,以後朝廷振威海內,定然是由我迎接諸位叔父重聚。”

荀悅沉吟道:“雍涼苦寒之地,羌漢雜居,而關中連年天災兵燹,早已地瘠人疲。要想借此興復,非修養數年不可,這數年之間,情勢萬變,你何故如此篤定?”

“朝廷有關中地利,更有天下人心,陛下既是明天子,楊、馬諸公也非庸臣,亦是忠於社稷之輩。地利、人心皆在於我,所缺的,就只是天時而已。”荀攸說完,面露自得之色,笑着說道:“叔父沒有去冀州,更沒有去兗州,恰好說明叔父心裡與我所想一致。”

荀悅不禁大笑,他之所以選擇來關中,除了自己的考量以外,更與荀彧的一旁勸說是離不開的。荀諶是什麼想法尚不得而知,但荀彧顯然是與荀攸持着同樣的觀點,既然荀氏的兩個俊才皆認爲漢室大有可爲,自己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聽說這次無論是上表薦舉、還是自薦的,都要先入太學吏治科,研習政令後方可授官。”荀悅手撫髯須,安然說道:“想來我也是不能免俗咯?”

“宗親亦不能免此規制,何況乎我等?”荀攸點頭說道:“陛下有句話說得好;‘真金不怕火煉’,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仕途豈會阻於區區一個吏治科?如今吵着抗拒的,都是些虛名失實之人,畏懼此科,擔憂爲人看出成色罷了。”

“哈哈哈。”荀悅笑說道:“正是此理,也好,我初來乍到,去吏治科熟悉政令,對朝政多些瞭解,於己也能有所裨益。”

見荀悅豁達大方,不端名士的架子,不像其他人一樣,以入吏治科爲折辱。荀攸不由得鬆了一口氣,他這次可以說是帶着皇帝的囑咐,荀悅是這批將入吏治科最有聲望的人,若是能說服他自願入吏治科,其他人也就不會再說什麼怨言了。

就在這時,忽然聽見隔壁屋子裡傳來一人高昂清亮的聲音,像是在議論現行的鹽鐵之弊。

‘這人好大的膽子。’

荀攸心裡說道,他側耳聽了聽,不由得深覺有理。

“……國之所資,其利最廣莫如鹽……河東鹽池,雖以鹽官監之,實則產出、售鬻,皆不由朝廷,而操之於地方豪強之手……長此以往,必然淪爲空置,朝廷無復獲利,地方亦損民力,徒富商賈矣……”

“隔壁是誰家?”荀悅好奇的說道:“雖是高談闊論,偏就都說在了理上,像個辦事積年的老吏。”

“那是少府張文舒的府邸。”荀攸說完,面露沉思:“張文舒雖然練達世故,但守成有餘,進取不足,這話倒不像是出於他口中,而其弟張猛長於軍事,疏於治事,也不像是這類人……看來是他家中來了位我不曾見過的大才。”

荀悅摸着短鬚,笑着說道:“這倒是讓人不得不留意在心了,既然你我都爲此好奇,與其在此徒做揣測,何不去比鄰拜訪,一看究竟?”

“說的是,去看看倒也無妨。”荀攸細思了一會,方點頭說道。

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
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