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

“昭人品不足稱,其謀略妙,不下二荀。”————————【三國志集解】

“將他帶下去,明日雞鳴前,你先去尋袁使君,先勸他指使麴義、高覽二將,早做預備。”董昭只覺脣乾,復又拿起漆碗慢慢喝起來,隨口吩咐道:“呂布心思難測,侍主毫無忠悃之心,我看明日必有事故。”

郝萌應諾一聲,隨手將樓異從地上提了起來,樓異適時的裝出一副掙扎的樣子,做足了戲。董昭端着漆碗,斜眼看着樓異,嘴角露出一抹譏笑。

待到次日一早,呂布在準備日常去袁譚大營點卯商議軍事之前,先將董昭請了過來,誠懇的說道:“先生與我共事數年,彼此親密。我對先生素來恭敬有加,先生於我也始終兢業對待,是故,我正有一要緊事與先生商量。”

董昭故作不知,待側耳傾聽一番後,方纔恍然笑道:“太史子義?倒是將軍的舊人,他說的話,必有可信之處——不知將軍可否借書信一觀?”

呂布面色忽然變得有些古怪起來,但還是從懷中掏出書信交給了董昭。

董昭大致瀏覽了一遍,發現這封信中墨痕斑斑,幾乎每個字都的末尾都有一道長長的墨痕劃下,像是謄寫這份信件的時候用筆吸足了墨,寫完後沒有等字跡陰乾就匆忙塞入縑囊裡了一樣。

“墨汁太濃,字寫得密,又全揉在一起,這如何看得出寫的是什麼?”董昭有些咋舌,那封信被未乾的墨汁污了大片,饒是他仔細辨認,也依稀只能看出‘朝廷’、‘信義’之類的字眼。

不過,有這樣的字眼也就足夠了。

董昭在呂布面前做出無奈的樣子,其實心中愈發篤定曹操的打算,太史慈定然是見過這封謄改過後的信的。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些天夜間溼潤,剛寫好的書信沒等吹乾筆墨就貿然塞入縑囊,只會讓字跡混在一起,無法辨認。這裡頭的竅門太史慈可怪不得曹操,而且,太史慈事後也未必知道這裡頭還有這麼一道事故。

“呂奉先!”帳外忽然傳來一陣人聲馬沸,只見麴義帶着二十來個甲士闖入帳中,身後還跟着郝萌。

“麴義?你來做什麼?”呂布先是疑惑,而後又看到起身後的郝萌,頓時怒起:“是你這庸狗!”

郝萌畏懼呂布的威嚇,下意識的往後縮了縮。

麴義偏過頭看了眼郝萌,不屑的撇撇嘴,說道:“袁使君召諸將會議,商討軍事,卻遲遲不見呂將軍,生怕出了什麼事,故才特使我來探看。沒想到——”他看了眼已經悄然退至安全地帶的董昭,以及董昭手中的那份信,輕聲說道:“呂將軍還真是在謀議大事。”

他與呂布在青州交戰多場,互有勝負,麴義曾將呂布從北海驅至東萊、又從東萊趕去琅邪,而呂布也曾指使侯成等將對麴義予以重創。呂布因他而失青州,麴義因他而折損過半先登老卒,仇隙已深,即便是呂布如今已投效袁譚麾下,他與麴義之間的關係仍是水火不容。

此時麴義也不等呂布有什麼舉動或說辭,徑直喝令道:“把他抓起來!”

呂布把桌案一掀,正欲逃跑,忽然腦中靈光一閃,連聲吼道:“你這是有意陷害!我要見袁使君自證清白!”

他心知逃跑或是反抗,必會使他背叛的行徑板上釘釘,但如果藉着那封模糊不清的信件,堅決不認,袁譚說不得能對他網開一面。

於是打着這樣的算盤,呂布被押赴袁譚所在的中軍大帳,一路上呂布瞧見自己麾下部衆皆無慌亂的跡象,可以想見不僅是有麴義在旁鎮壓、更有郝萌從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想到自己這些年來一事無成,最後被屬下人利用、矇騙,呂布心中實在懊悔至極。

袁譚正大大方方的坐在席榻上,手中拿着那份字跡斑駁的信件,開口問道:“呂奉先,你既然要投曹操,當初何必歸順於我?如今幾次改換門庭,就不怕天下人笑話麼?”

一旁的袁譚麾下門客、魯國人孔順陰陽怪氣的笑道:“輾轉十年不到,呂將軍就要換第五位主公了,實在是可賀啊。”

呂布氣得臉一陣青一陣白,強笑道:“使君誤會了!太史慈是末將於青州結識的故友,近日他已領兵至於軍前,顧念往昔情誼,這才書信與我,權做敘舊之用。我想借此刺探曹操軍情,以爲使君作戰之用,誰知還未說完,便有小人誤解末將的意思,唆使麴義將我押來了。其中內情,還望使君明鑑!”

麴義輕哼一聲,對呂布的倒打一耙視若罔聞。

“是這樣麼?”袁譚挑起眉頭:“若是這信上沒有被墨污,我倒是可以信上幾分,可是——”他抖了抖那份信:“這讓我如何信得?”

呂布連忙道:“那是末將今早不慎潑墨所致,還望使君……”

“哼!”袁譚將信件往桌上一拍,冷笑道:“時至今日,你還在狡辯,真當我會信你不成!”

“使君且慢。”董昭忽然說道。

袁譚隱晦不明的看了眼董昭,陰沉道:“公仁有何話說?”

董昭似乎沒有注意到袁譚眼神中的懷疑,猶自說道:“強敵未破,我軍就先斬大將,易擾亂軍心,實爲不智。既然呂布斷言未與曹操陰謀,使君何不給他一個自贖的機會?”

“呵,他還配有自贖的機會?”孔順譏笑道。

孔順是袁譚最親近的一個奸佞小人,除了諂諛奉承,此人再無別的長處。董昭以往對他尚且客氣,此時卻全然不理會他,反是讓對方氣結。

“你先說說如何自贖?”袁譚輕飄飄一句話彷彿給了呂布生的希望,不但呂布,就連麴義、郝萌都禁不住好奇的看向董昭。

“先讓他親手殺了曹操派來的信使樓異,將樓異首級棄於曹操轅門之前,陳述詳情。而後以郝萌領兵,脅他上陣衝擊曹營,若果能斬殺一二大將。則曹操必不容他,我軍亦能信之。”董昭緩緩說道,他是呂布的僚屬,呂布又反叛之心,他就算沒被牽連也不該爲呂布說話,而此時他卻絲毫不擔心自己說的話會爲自己惹來麻煩、或是得不到同意。

因爲他知道袁譚麾下除了有孔順、華彥這樣的小人以外,還有一個能看清形勢、看出董昭內心打算的聰明人。

果然,就在袁譚還猶豫着的時候,他麾下的親信、潁川人辛毗忽然開口言道:“董君所言正是此理,在下附議。”

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
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