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

按王凌所言,如今朝中隱然已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方是以太尉馬日磾、尚書令士孫瑞爲主的關西士人集團,另一方則是以侍中楊琦、尚書僕射楊瓚爲主的弘農楊氏。

這兩派雖同屬關西士人陣營,但相對來說弘農楊氏與關東士族交往頗密,與漠視關東士族的馬日磾等人有本質上的分歧。

在對付王允這等強敵時,他二者尚能團結一心,待王允倒下後,兩方之間的政見頓時不合了起來。

最後一方便是司徒趙謙,他雖然德望具足,但論及門生故吏與家望,到底比不得以太尉馬日磾爲代表的扶風馬氏、和以侍中楊琦爲代表的弘農楊氏。

趙謙的勢力雖然最爲弱小,但趙謙卻有足夠的權謀心計周旋於朝堂,此刻舉薦黃琬爲司空,皇帝出於平衡朝中勢力的需要,八成會允准。

在此之後,趙謙要爲他的弟弟鋪路,恐怕還有後手,比如,借黃琬向朝中殘餘的關東豪族勢力示好,促使彼此聯合、或是靠黃琬與弘農楊氏之間的恩情,結好楊氏。

王允思忖過後,道:“朝中但有黃子琰在,當不使政有失也,吾輩亦可安心返鄉了。”

話畢,王允又問道:“軍中諸將如何?”

王凌答道:“自胡軫、李傕等人伏誅以後,陛下裁汰老弱、厲行屯田,得衆軍擁戴,三輔安定,叔父與趙公應該已知此事。”

見王允與趙戩點頭,王凌接着往下說道:“裁軍之後,陛下先是獎勵有功之將,以皇甫將軍爲首功,拜驃騎將軍,恢復了被孝靈皇帝削去的槐裡侯爵祿,還多加了兩千戶,並賜食邑萬戶。”

“皇甫義真當年剿滅黃巾,乃獲此爵,後因得罪宦官而遭削減,如今失而復得,倒也了卻他一件憾事了。”王允說完,想到皇甫嵩宦仕一生,臨了還能居如此高位,無不感慨:“昔日皇甫義真牧守冀州,直言抗辯,卻落得削爵罷官的下場;此後潔身自愛,對誰都屈意委婉,沒想到卻還能有今天。”

趙戩在一旁搭話道:“我聽說,秘書令射堅之弟射援,前日已與皇甫義真之女成婚了?”

王凌不明所以,回道:“此二人早有婚約,如今成婚,正當時也。”

趙戩哂笑道:“當初射堅親附陛下,主張寬赦蔡伯喈,那皇甫義真嚇得閉門稱病,不敢私見射氏,以示無所偏頗。如今射堅爲秘書令,典掌秘籍,出入禁中。皇甫義真嫁女,確實正當時也!”

王凌一時答不上話,訥訥無語。

索性趙戩不過是氣話,完全是爲其故主王允抱不平而已,王允心裡有所觸動,看了趙戩一眼,說:“馬翁叔等人雖與我不和,但都是爲了朝廷着想,有他們在朝輔佐陛下,再有皇甫義真領兵。我哪怕不在其位,也不耽誤漢室中興之勢。”

“朝廷捐棄能臣,縱使最後得以中興,也無非是事倍功半與事半功倍而已,豈可同列而語?”趙戩不服氣的說道。

“叔茂!”王允突然說道;“幸而你已不在簪筆持囊,否則依你直言快語的本性,我豈能安心留你在朝堂?”

說退了趙戩,王允轉頭對王凌囑咐道:“彥雲,你既已出仕,便要恪盡臣責,不僅要養育黎庶,還要時刻關注朝野大事。若是朝有奸佞、或是朝堂施政有所失當,你當直言抗辯,不可學皇甫義真獨善其身!”

王凌受了教誨,凜然道:“謝叔父贈言,凌斷不敢忘。”

趁此機會,王凌正好說一件近來使他疑惑不解的事,以希冀能從王允這裡得到答案:“叔父,朝中又有人開始上奏勸陛下早日元服,擇立長秋宮了。”

王允眉頭一揚,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陛下親自寫詔,說‘皇母前薨,未卜宅兆……三歲之戚,蓋不言吉,且須其後。’”王凌記憶不凡,脫口背誦道。

王允心裡有些明白皇帝是什麼意思了,說:“陛下已有元服立後之心,無非是想讓朝廷追尊生母而已。”

“是,有司已上奏,追尊陛下生母爲靈懷皇后,改葬文昭陵,儀比敬、恭二陵。”王凌接口道:“至於立後人選,朝臣大都看好宋貴人,而伏貴人得體大方,宮中府中具有善言,故稍在其次。陛下雖未有明言——”

王凌稍稍傾身靠近,小聲說道:“但朝野有傳,陛下似欲以董承之女爲後。”

“董承?他可是陛下外親!”趙戩登時不滿道:“此人原是阿附李傕起兵爲亂,如今僥倖得赦,又非士人豪族,竟還敢圖謀外戚之位?”

王允卻以爲不然,把袖一展,皺眉道:“觀陛下行事,皇后之位,恐怕非董氏莫屬。”

“王公,這話如何說起?”趙戩道:“如今朝廷強軍在側,兵多將廣,本就不懼董承等那幫新附叛軍,若是爲了暫且安撫,假辭籠絡,其實大可不必。”

王允到底曾與皇帝彼此利用、勾心鬥角過,對於皇帝善借力打力、馭人制人的本事,放眼朝野內外,沒有人比王允更清楚了皇帝的心思了。

如今馬日磾與楊瓚等人儼然是朝中巨頭,若是要安天下,光靠他們幾個倒也勉強堪用。若是要徹底破除漢室百年沉痾,這些人不僅不會出力襄助,反而可能會成爲皇帝的絆腳石。

扶植與他們毫無瓜葛,又野心勃勃的董承,不僅符合皇帝在王允心中的處事習慣,更體現了皇帝心中的雄心壯志。

只是當年雄才大略的光武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皇帝小小年紀,能做得到麼?

臨去前,王允仍有些擔心,特親自寫就一份簡牘,雙手奉交給王凌:“此中鄙夫之言,還請呈遞陛下,望有所補遺。”

王凌接下了簡牘,只聽王允在耳旁悄聲說道:“漢室再興,已是天命所屬,爾當緊附陛下驥尾,如此可興吾家。”

這等若是將太原王氏滿門興衰盡皆託付給王凌一人了,王凌身擔重任,感激垂泣,說:“敢不竭力而行!”

既而,王凌又說道:“其實陛下昨日便想親赴城門來送叔父一程,只是陛下稱其雖無愧於心,但畢竟有負叔父,故不忍相見。此中原委,還請叔父體諒聖意,切莫寒心。”

王允聽了,登時愣在當場,兩眼失神,饒是趙戩與王凌從旁提醒幾句,仍是無動於衷。

就在衆人着急忙慌準備尋醫的時候,王允突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皇帝雖然曾與其爲敵,還罷黜了他,但到底顧念恩情,饒他一命。而且,王凌代說的那番話,更是申明瞭皇帝對王允的一片保全之意。

要知道,並不是只有董承才最適合爲皇帝背下罵名。

饒是王允心堅似鐵,此時也不由得跪伏在路上,對着長安的方向痛哭流涕。

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
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