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東雀東南飛】

“他日決死江東……”孫策滿臉不可置信,口中喃喃重複着其中讓他如同刀割般的語句:“我果真是負了他!”

他早該想到的,自己當初與周瑜合計,一內一外,暫時依附袁術麾下,實則在暗中投效朝廷,最後更是要在這個時候舉兵倒戈,建立大功。爲此周瑜不惜與潁川士人聯合擔保這個戰略,從而爲孫策畫好了一條康莊大道。然而孫策隻身在外,沒有一個得力的謀士爲他維持這個戰略,致使他被多方算計,最終落得這般局面。

自己陷入危局倒還罷了,當時他卻沒有想到這會給身在長安的周瑜帶來何等麻煩!一想到周瑜在君臣面前可能遭受到的猜忌與非議,孫策簡直比自己身死了還痛心!

然而呂範等人卻不這麼看,跟孫策面對周瑜時喜歡感情用事比起來,呂範等人更顯得理智:“快去將信使請來!”

於是仔細一盤問,方纔得知朝廷明面上是派的前將軍朱儁領兵,實際上是由撫軍中郎將徐晃主持南方大局,這其中,周瑜以奉義校尉的身份赫然在列!

“奉義校尉……”張昭細細咀嚼着這個稱號的寓意,又聯繫到周瑜在這個時候投書過來,欣喜道:“此必是周瑜勸服朝廷,國家恩出格外,故才命其‘奉義’而來,給了君侯最後一次機會!”

孫靜皺了皺眉,伸手從孫策手中扯過那張書信,仔細看了看,頷首道:“是了,若非如此,豈有‘迷而知反,尚可以免’等語?周公瑾雖非南征主帥,但他既爲天子所遣,想必是有所密議。只要我等依言反正,不但黃祖等人將師出無名,就連我等未嘗也不能借此反戈袁術,立下大功。”

程普等人也盡皆附和,周瑜信使雖然輾轉越過淮南來到江東,但好歹帶來不少江北局勢,江上他們這段時間的窺伺,已經初步瞭解到袁術當下的窘境。這個時候誰都不願與袁氏陪葬,歸順朝廷,既不違道義、又能保全利益,何樂而不爲呢?

“諸君說得對。”孫策定了定神,從剛纔的沉痛中回過神來,看着一衆人炯炯的眼神,當下也不顧多想自己與周瑜之間的兄弟情誼是否還能挽回,而是打起精神說道:“想我先君起兵江東,發跡於孤微,奮以誅賊,掃除宗廟,修塞山陵,可謂漢室忠烈!今我不肖,豈能違逆父志?”

沒想到兜兜轉轉,還是走回了當初對方安排的老路,孫策在心裡自嘲的笑道。

看到孫策又恢復了往日那英姿勃發的模樣,衆人心中無不欣喜,這段日子雖然孫策未曾消沉,但他內心的鬱郁卻是所有人都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的。

“我等皆聽將軍號令!”

“袁術無信無義,我未嘗有負於他,彼卻時刻猜忌於我,此人不足以成事!今日反正,是爲繼承先父遺願,匡扶漢室,是不愧爲漢家兒郎!”孫策一把拿過孫靜手中的書信,將他折了幾下塞入懷中,大步走向主位:“即日起,諸將整頓兵馬,揮軍丹陽。”

衆將轟然應諾,他們本來就是在此觀望局勢,一切都早已準備妥當。如今得聞江北形勢大變,周瑜的來信又透露出朝廷有寬貸的意向,衆人豈能再顧慮下去?

張昭花一晚的時間寫就一篇討袁術檄文,申明自己反正歸順之意,首先發往固陵。防備孫策的虞翻等人收到檄文後在原地猶豫了兩日,見孫策果真點齊兵馬兩萬往丹陽去了,將後背坦坦蕩蕩的露了出來,起初都不甚信。

盛憲與周昕都懷疑孫策不會如此輕易的反正歸順,認爲這是孫策故意使詐,要麼是試圖麻痹自己,趁虛突襲;要麼就是江北有事,故意設下疑陣,讓自己不敢追擊。

虞翻一向口直心快,直截了當的說道:“無論是真是假,都只能任他來去。我軍兵力守禦會稽尚且不足,談何追擊?彼等若是回援江北,我等追之無用,若是果真反正,當爲朝廷之幸。我等兵馬微弱,當下只需守住會稽,做好應對之策,靜待時變就好了。”

董襲人高馬大,志存高遠,眼見着孫策離去,自己卻迫於實力不足只能囿於此處,心裡甚爲不甘。有心要說什麼,轉眼又聽到虞翻感慨說:“我深受陸公之德,如今守住會稽,使之保爲朝廷疆土,也算報其恩義深重了。”

聽了這話,董襲這纔將心裡的念頭壓了下去。

孫策從吳郡趕至秣陵,正好遇見袁術派來的使者,在聽說袁術催促他領兵北上廣陵,甚至派來袁術的故吏、揚州刺史惠衢,丹陽太守袁胤接管江東軍政。孫策當時怒不可遏,衆將也深覺袁術謀淺短視,投效朝廷的確是正確之選。

於是孫策當即扣押了使者,又指派自己的表親、校尉徐琨領兵南下,闖入宛陵捉拿了惠衢、袁胤等人,迅速平定了丹陽境內的袁術勢力。

至此,孫策算是與袁術徹底決裂,但此時仍有腋肘之患尚未解決,孫策一時還不敢北上。

在秣陵城中,孫策領衆人再度集議,就是要討論自己一旦北上,則西邊的黃祖等兵馬、以及東南的盛憲、虞翻等人該如何處之。

呂範身爲孫策麾下最擅軍謀的人,在來時路上就已想好了對策:“會稽之兵不足爲懼,君侯只待將討袁檄文公告天下,彼等必不敢妄自動兵。至若黃祖等軍,在下以爲,不妨讓出豫章。”

“是這個理。”孫靜補充道:“但也不能說讓,還要留些兵馬,使黃祖‘攻下’豫章方可。”

孫策眼前一亮,自己反正之後,就與黃祖站在同一戰線,若他還來進討自己,就是不顧大局、居心叵測,屆時不佔道義的反倒是他。

張昭皺眉想了一想,忽然搖頭說道:“不妥,橫江校尉甘寧尚在彼等軍中,若是故意以豫章爲誘,陷黃祖入不利,恐會招惹是非。”

孫策冷笑道:“我只顧調回豫章、廬陵的兩位堂兄,命其領所部兵馬回丹陽,隨我一共北上。至若豫章由誰侵佔,卻是與我無關。”

江夏與廬江之間橫隔大山,黃祖只能轉水道進攻廬江,這樣後方就得有豫章作爲落腳處,而他一旦進豫章,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該處郡兵的自覺‘抵抗’。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黃祖與甘寧奉的詔令只是討廬江而不是豫章。

張昭細思之下,也不再堅持,而是另外說道:“將軍新附朝廷,爲表誠意,還得儘快遣使上表,或貢方物,或舉質子。此舉既能求信重於朝廷,又能制黃祖行軍。畢竟江淮不通,使者要想趕赴北方軍前,只得溯江而上,借道荊州才行。”

“善!”孫策領會了張昭的意思,拊掌道:“那就選派使者過去,讓黃祖自己看着辦!”

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
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