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

“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孝經·事君】

曾幾何時,黃琬認爲他要比同列的士孫瑞等人更貼近皇帝的施政理念,他甚至能夠很快忖度出皇帝的心意,並作出相應的舉措。他曾一度認爲自己的存在對於皇帝而言很重要,因爲他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輔佐皇帝決策,也能借助自己的名望維繫多方關係、調節利益,緩解過激的改革。

甚至於,黃琬可以在皇帝想到但一時沒有去做、或者顧忌到種種因由的時候主動去做,比如私自派人遊說益州、荊州歸附。可直到現在黃琬才如夢驚醒,皇帝通過他的手掀起了案檢民戶、整肅吏治的序幕,阻礙了關西士人起復的勢頭、再度離散了彼等與董氏的關係。等做完了這一切後,局勢變化,皇帝又開始毫不在乎的拋棄了他。

究其原因,不是黃琬不夠重要,而是他將自己弄得太重要了。

皇帝不會容忍朝中某種勢力的過分龐大,關西士人一旦有復起、與董氏聯合的苗頭,皇帝就借黃琬的手給其一擊;黃琬阻擊政敵,風頭正盛、又對朝廷新政不肯出力,自然要遭到驅逐。

在病榻上,黃琬一邊在想皇帝究竟是什麼時候決定要罷黜他、卻一直利用他至今,一邊總結教訓,對自家人黃射諄諄教誨:“老夫如今既已難保,可我江夏黃氏不能沒有後繼者!爾父雖爲二千石,但已年邁,無有再進之資……今後光耀我家,還是得看你的。你凡事都需謹記,不可強自出頭,更不可自作聰明!”

江夏黃氏傳承已久,無數分支散佈在荊州諸郡,譬如南陽黃氏,其較傑出的有在鎮南將軍徐晃麾下的中郎將黃忠、庲降都督孫策麾下的校尉黃蓋。但是南陽黃氏早已疏遠,彼此之間有沒有恩情、利益上的牽連,並不足以成爲黃琬寄付的依託。

“明公,事情真已不可收拾了麼?”黃射陡然被託付重任,心裡既激動又惶恐,雖然兩人相處的時日不多,但黃琬始終是他身後遮蔽風雨的大樹,如今大樹將枯,自己尚未成長,如之奈何!

“快去替我擬奏疏吧。”黃琬似不欲多言,這其中不單是有皇帝、關西士人的表態,更有荀氏在暗中推波助瀾。現在想起,若不是他前段時間爲了迫使荀氏與他站隊諫阻整肅吏治的政策、罷黜了郭貢,自己哪裡會吃到這種苦果。

“謹喏。”黃射應了一聲,爲黃琬掖好被子,正準備下去,忽的又似想起什麼,轉身問道:“來君他們會怎麼樣?”

黃琬怔怔的望着屋樑走神,聞言輕嘆道:“只要我走了,他們就不會有事的。”

跟對待楊琦的辭呈不同的是,皇帝幾乎是絲毫挽留都沒有的就准許了黃琬的乞骸骨。

正式蒞任的中書令賈詡親自代擬詔書,鄭重其事的宣稱司徒、錄尚書事黃琬公忠體國,乃漢室再興的功臣。前些年爲了光復漢室、配合朝廷在私下裡的一些舉動雖然有失體統,但姑念其心可嘉,於今也不予追究,只讓黃琬解除職務回江夏頤養天年。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楊琦、黃琬等舊臣接連退出朝堂,皇帝不滿於現行的宰相團隊,有意重建一個行之有效、銳意進取的中樞的決心不言自明。

黃琬被罷黜後,其司徒的位置就空了出來,馬上就要到正旦,諸類大禮不能缺了三公。所以皇帝沒有拖延,很快就徑直決定下了新任司徒的人選——由光祿勳楊彪繼任。

其實早在楊琦離開時便與楊彪透過底,會通過各種代價爲楊氏再換來一個三公的位置,其中就包括這一次對黃琬的作壁上觀。這是一次與皇帝的交易,如今策書既下,楊彪按照慣例辭讓後卻仍不願從命,堅持要將司徒的位置讓給左馮翊種拂。

種拂是河南種氏出身,其父種暠在孝桓皇帝時擔任司徒,其本人也於初平元年代替荀爽爲司空,後因地震被免,從九卿轉任郡守。種拂在任上頗有能名,早些年也是被皇帝看重的能臣,只是朝中一直沒有位置留出來給他,導致種拂蹉跎了不少歲月。

諸人本以爲楊彪這是例行的辭讓,誰知楊彪態度堅決,竟像是非要把司徒讓給種拂不可。按理說,種拂有家世、有名望,曾經又做過三公,要繼任司徒倒說得過去,可這樣做對楊彪又有什麼好處呢?

聰慧如楊修也不甚明瞭,在一個秋風蕭瑟的晚上,他在書房裡問起了這件事:“種公資望雖然足夠,可與我等並不算親近,阿翁如今將三公之位相讓,果真是件好事麼?”

“人老了,在乎的只有生前名與身後事。”楊彪斜靠着憑几,擡了擡手,示意對方入座。桌案上散亂的放着幾卷《道德經》《莊子》,他近來對道家學說頗感興趣,大有出塵絕世之意:“年輕時立下的壯志宏願,如今誰還能秉持如一呢?世態會變,人心也會變,記得當年在雒陽,我第一次見到袁本初兄弟,其二人是何等躊躇滿志?可隨後呢?卻還不是……”

見對方似乎把話題越說越遠、有些漫無邊際了,楊修忙止道:“阿翁!”他伸手開始將桌案上的道家典籍收攏了過來,一卷一卷的收拾整理:“何必做這等垂暮之言?如今正是明天子在位,天下有識之士大有可爲的時候。”

“這麼說我還正當時。”楊彪咕噥了一句,似乎覺得有些好笑。

他似乎因最近跌宕的局勢有感而發,但眉宇間仍是精神抖擻、充滿信心。

楊修手上拿着書卷,一時沒有說話,他似乎在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思索父親固執的辭讓司徒的深意,得到司徒這個位置能帶來好處,那麼推掉這個位置也該給人帶來好處纔對。而種拂身上有什麼價值呢?其人年歲擺在那裡,一腔血氣不如當年,註定在朝中是充當花瓶的角色。那麼是看中了河南種氏?

他腦海裡一時間閃過黃門侍郎種輯、陳國相種邵等種氏子弟的名字,似乎有所得。

“種穎伯老了。”楊彪看到兒子認真思索的樣子,不禁露出欣慰的神情,他溫聲說道:“聽說他雙眼翳得連案牘都看不清,每每處理公務都是由郡丞、主簿從旁輔佐。他身體也不好,每天卻還要在飯後到城中街巷裡走動巡視,案檢戶口的事更讓他病了一場,太醫院已經派人去過幾次左馮翊了……你說他若非無所求,這把年紀了,何必還呆在左馮翊的位置上呢?”

“難道是不放心家中子弟?”說完這話,就連楊修自己也不信。

“一個黃門侍郎、一個陳國相,種家人都是那幅仗義持正、又忠君愛民的秉性,他還有什麼不放心的?”楊彪哂道,他伸手欲拿茶壺爲自己倒茶,卻被楊修一把接過了。看着兒子將整齊的書卷放在一邊,動作熟練的沏上了茶水,楊彪眼底流露出慈愛:“你可還記得右扶風傅睿?他是爲的什麼而自行請辭的?”

“傅公是爲了其子、吏部尚書傅巽。”這是纔不久前發生的事,楊修一五一十的說道:“吏部掌考課功過,世上卻沒有兒子考校父親功過的道理,所以傅公爲了不失禮,同時也是爲了讓其……”說到這裡,楊修忽然愣住了,他立即放下了茶壺,像是明白了什麼似得說道:“難不成種公也是同樣?爲了陳相?”

“父子並列二千石……”楊彪低聲笑了,從桌案上拿過一隻茶碗,慢條斯理的湊到嘴邊小口啜了起來:“好歹也是曾做過三公的人,如今要他以與兒子等同的身份致仕,縱然是再如何秉正,心裡也不會樂意吧?”

楊彪對人心洞察的很透徹,正如他一開始所說,人老了就會在乎生前名與身後事,種拂如今仍舊強撐着在二千石的左馮翊任上,就是在試圖熬一個能讓他晉升的機會。試看當時董承官居太尉,多少人說起居位不正、要皇帝將其罷黜讓賢,這背後就沒少出現種拂的呼聲與期待。

“如今阿翁正好是給了他所需要的,那種公最後又會回阿翁什麼呢?”楊修心裡想着,種邵、種輯等人都是年紀輕輕,就被皇帝授予了重任,可見是彼等都是簡在帝心、或是皇帝因爲以種拂的品性能力,卻長期得不到一個三公的補償。

“不需要回報什麼。”楊彪彷彿一眼看穿了對方心中所想,慢慢的放下茶碗,眼神中流露着幾分告誡:“楊氏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從來不是靠別人的‘回報’。”

“唯。”楊修略低了低頭,像是很勉強的認同了對方的說法,他還是忍不住可惜道:“可是用一個‘司徒’來換一份恩情,這未免有些太大了。”

“種穎伯不會在這個位置上待太久的。”自己這兒子雖然聰明卻在某些事情上非常偏執,見他還是想不通,楊彪只得深深的看了楊修一眼,輕吁了口氣:“我適才已經說了,他從裡到外都老了,我將司徒這個位置讓給他,就是遂他餘生夙願,好早些回鄉養老。其若是識趣,用不了多久,司徒的位置還會在還給我。”

其實這裡還有一層楊彪沒有說出來,那就是他不想在這個時候接手黃琬留下的位置,光是案檢戶口一事,黃琬就被弄得灰頭土臉,裡外都不討好。楊彪擔心自己也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所以思量着將好處暫時讓給對他而言沒有威脅的種拂。待緩過一陣時間、最晚過年以後,事情降溫,新年又有新的事做,那時皇帝縱然將事委託給他,楊彪也可以從容應對。

當然,楊彪所考慮的這些最終還得看皇帝願不願意配合,等到他幾番固辭之後,未央宮沉默了一陣,或許是尋不到其他更合適的人物、或許是尊重了楊彪的選擇,皇帝派人向左馮翊種拂下了策書。

種拂等這一刻已等了很久,稍作推辭,他便欣然從命,一身的病痛也不是那麼的難以忍受了。他乘坐公車從左馮翊來到長安,一躍而成爲大漢朝廷地位最顯赫的幾個人物之一。

此時離年末還有一個月不到,在凌凌飛雪之中,司徒種拂、司空趙溫、太尉朱儁三人順利完成了建安六年的正旦大朝。

這一年的正旦大朝總結了過去一年的成績,又再度重申了農桑、水利、與案檢戶口的重要性,跟去年相比起來並沒有什麼新奇的地方。可完成了正旦大朝這一重要典禮,對種拂來說便像是給他的仕途畫上了最後一個句號,他的精神很快就垮了下去,在未央宮前殿的臺階上與楊彪相會時,他更是聲音都沒什麼中氣了:“同是爲國大臣,就此事而言,老夫也不知該從何說起。”

“那就不用多言,一切都是穎伯你應得的。”楊彪站在料峭的寒風中笑着說道,四周的殿閣檐角仍掛着正旦朝賀留下的紅絹,在鉛灰色的天空下成爲難得的一抹亮彩。

“王子師失於傲,馬翁叔失於愚,士孫君榮失於疏,黃子琰失於強。”種拂似乎並不畏懼着輕微冷冽的寒風,哪怕他的身子正不受控制的發抖,他一字一句的說道:“前車覆,後車戒啊。但願你以後不會有所失,這便是我新年對你的祝願了。”

“多謝。”楊彪低聲道,他側過了身,爲對方遮擋了不少寒風。

“我吹不得風了。”種拂話是這麼說,腳步卻生了根似得仍站在原地:“正旦休沐的時候也不知養不養的好,倘若最後還是養不好……”他的話語微弱,未盡之意很快消散在寒風裡。

楊彪擡起頭與種拂對視了一眼,然後兩人都再沒有說話,各自離去了。

很快,受了寒風的種拂回去後便告了病,一直到陽春三月,才幾次上書讓皇帝同意讓他乞骸骨回家。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司徒的位置再一次空置了出來,這一次楊彪再未謙讓,而是闊別近十年,重新回到了本屬於他的、三公的位置上。

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
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