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

“賢子俱有盛才,一日見顧,今故報禮。”————————【南史·柳惔傳】

半個月以來,關中不曾下過一滴雨,四月中旬的長安早早地步入炎炎盛夏。皇帝早早的就搬至了清涼殿,每日裡也儘量選在滄池內的漸臺辦公,或是隔三兩天便帶後宮諸人往上林苑昆池觀、白楊觀等處避暑納涼。

在最熱的時候,皇帝還使人開了一次冰井、冰窖,從中取出去年貯藏的冰雪,依次分給朝野公卿。饒是如此,也難解滿城燥熱的人心。

各家有各家避暑的法子,有些豪富之家嫌長安城酷熱難耐,紛紛啓程往城郊的莊園裡跑。隨着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從長安宣平門通往霸陵原、或是從安門通往鼎湖的大路上,車馬一天天的多了起來,等到四月二十日的午後,鑾鈴玎璫的馬車、鞍韉精緻的駿馬更是愈發絡繹不絕。

長安東郊,一行風塵僕僕的車駕逆着出城的車流、緩緩的駛過灞橋,在一旁的驛亭停下。

路邊的桑樹枝葉稀少、奄奄的聳拉着,安車的車廂被陽光炙烤得久了,裡頭變得像是蒸籠一樣。有人挑起車簾,讓外間的熱風能吹進來些許,但熱風並不解暑,車內的兩個人很快便滿身是汗。年紀三十有餘、正當盛年的男人,最是容易心內焦躁,此刻背上盡是黏糊糊的發癢,在端坐的老父面前,卻是想撓也不敢撓。

坐在他對面的老人鬢髮皆白、看樣子已年近七旬,老人最是沉得住氣、耐得住嚴寒酷暑。見身前的兒子身上汗如雨下、模樣狼狽,他忍不住嘆了口氣:“早知關中這般熱,一路上也該且行且停、從容趨步纔是。”

這兩人正是一路東行的陳紀、陳羣父子,此時長安近在眼前,他們不願在入城時顯得太過倉促、失了士人風度,所以特在這停留歇息。

陳羣苦笑道:“還不是杜子緒稱朝廷已有半年無太常,此職下統太學,作用非常,自趙子柔擢爲司空,便懸置了半年。滿朝公卿無不留意於此,阿翁既獲此命,不知有多少人盯着,路上稍有遷延,唯恐會有小人旁譖。”

“杜襲雖爲雒陽令,但雒陽已非都城,他到底不能‘奉朝請’。朝廷遠在長安,有些什麼動向,他也未必能事事清楚。時局越是如此紛擾,便越不能急躁冒進、聽人言事。”陳紀敲了敲車壁,神色嚴厲,一語雙關的說道:“譬如有些事,你就做急了。”

陳羣低頭不語,知道陳紀指責的是什麼,一路上陳紀對他心有怨念,多半是因爲如此。

這時候,外間有蒼頭聽見陳紀輕敲車壁的動靜,在車門外請示道:“亭長已備好雞黍、熱湯,委屈主公親倖見顧、暫作休憩。”

陳紀也知車上悶熱,不是個說話的地方,只好收了口,與陳羣一前一後的下了車。驛亭就在灞水旁邊,時不時溼潤清風拂面徐來,整個人都涼爽了許多,讓受夠了一路上熱風的陳家父子頓感身心一輕。

才一下車,亭長便近前施禮道:“參見太常,落腳的雅舍已然備好,還請移步。”

陳紀微微頷首,在陳羣的攙扶下,兩人緩步往驛亭中走去。這個驛亭是長安通往西方各縣的要道,來往商賈幾乎都要在此暫時歇腳,由此而使得這方鄉亭村裡人煙輻輳。

只見道旁兩邊停駐的車馬隨處可見,又有華衣男女在遠處樹蔭下、河岸邊鋪着隨車攜帶的茵席,閒坐乘涼,不時還有簫笛琵琶之聲隨風傳來。

“太常公但請安坐。”亭長是難得接待一回二千石的高官、而且還是久負盛名、正在任上的九卿,對陳紀父子可謂是殷勤備至:“此處是本亭最好的一間雅舍,當年可是連司徒王公都曾在此處休憩過,可是專爲接待貴客之用。”

“司徒王公?”陳紀剛剛坐好,聞聲問道:“哪個王公?”

亭長刻意提及此事,就是爲了顯示自己對陳紀的待遇比同三公,藉此邀好,於是半是得意的說道:“自然是殺董卓的那個王公了!”

“喔。”陳紀應了一聲便不再說話,古井無波的面色看不出絲毫的情緒。

亭長在原地站了會,有些尷尬的笑了笑,藉故退下了。

陳紀低眉看着桌上飄着水汽的熱茶,良久方纔說道:“你可知王子師是因何被免的麼?”

王允輕慢皇帝、自絕臣僚,最後衆叛親離,遭受罷黜的事已然人盡皆知。陳羣雖在徐州,卻沒少與荀氏他們往來,心裡更是明白。此時見父親將故事再度問起,他先是思量了一番,不知陳紀是什麼意思,而後再不確定的說道:“是……剛愎忤逆,不肯聽命?”

陳紀沉沉的呼出一口氣,似乎不怎麼滿意陳羣的這個回答,他緩緩站起身來,示意陳羣帶他出去走走。

兩人來到灞水岸邊,左邊遙望便是古老悠長的灞橋,陳紀蒼老的臉龐在水面粼粼波光的倒映下,眯縫着眼,慢悠悠的回憶起往事:“王子師是個要立志‘致君唐虞’的人吶。”

“阿翁說的是,‘致君唐虞,拯濟黎民’,不單是王公,更是天下有識之士皆嚮往之的事情。”陳羣攙着陳紀的胳膊,不緊不慢的說道。

陳紀瞥了陳羣一眼,問道:“以國家的天資,當不得‘唐虞’這樣的賢主明君麼?”

“自然是當得。”陳羣聰明,馬上又堵死了陳紀可能要說的話:“只是國家畢竟年少,譬如幼木,未生得凌雲蔽日之前,也需要有樁扶柱持,以防風使其折、巖使其曲。”

他與王允一樣,都是認爲皇帝雖然資質聰慧,但必須得要有人時刻引導他往‘明君’的方面發展。不然即便是再聰明,也會長歪,也會將聰明用錯地方。

陳紀冷笑一聲,說:“所以曹操就是這樣的樁柱,那劉備就不是了?”

“劉玄德雖雅量不凡,但根基太淺、手段不足、名望尚輕。”陳羣早在徐州的時候就曾與其父討論過類似的話題,此時乾脆直抒胸臆,把事情說開:“宗室之中,論德望,他不如劉幷州、論親疏,他不如陽都侯。放眼關東之地,就連劉荊州的名望、實力都遠勝於他,這樣的人,雖值得結交,但不值得傾力相助。”

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
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