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奇蹟

1914年的亞洲,對於世界來說,亞洲不過就是列強角逐勢場合,是諸列強的殖民地、產品傾銷地、原料來源地,如此而已。

或許亞洲還有那麼幾個獨立的國家,但事實上,這幾個獨立國家卻不過是遊走於列強的虎口之間,勉強利用列強的矛盾以維持自身的獨立。

不過,這卻不是全部,至少在亞洲還有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不僅如此,他甚至還在短短几十年間,從淪列強殖民地之境,一躍成爲世界強國,那就是日本

日本維新圖強之路,特別是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在亞洲引起強烈的反響,民族主義思潮迅猛勃興、發展,民族運動空前高漲。日俄戰爭既是日本對俄國的勝利,又是有色人種對白色人種的勝利,因此,這種勝利和在日俄戰爭過程中爆發的第一次俄國**,就給了整個亞洲以閃電一般的影響。伊朗**,印度國大黨的反英鬥爭高潮,中國的辛亥**等,無不是日俄戰爭後的亞洲民族主義激烈的浪花。

新興的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戰勝俄國,喚起了亞洲被壓迫民族的覺醒,大大鼓舞了他們反對西方殖民統治的鬥志,堅信走日本維新之路,不僅能爭得民族獨立的勝利,而且可以成爲富強之國。亞洲許多國家的有志之士紛紛來到日本,在尋求政治庇護和支持的同時,亦在尋找着富強之首。

這就是日本,至少對於絕大多數亞洲人而言,日本不僅僅是一個強國,更是一個他們的效仿的、學習的榜樣。

但事實上,在由弱國變爲強國的日本,此時卻面臨着外債巨大,貿易入超,赤字預算,是明治末年日本國家財政狀況窘迫的寫照。1911年大藏次官若槻禮次郎對陸軍大將山縣有朋訴苦道,按此發展下去,政府保有的硬通貨不久將消耗殆盡。造成這種局面的近因是輸出不振導致國際收支失衡,遠因卻是擴軍備戰長期壓迫財政,而國內市場又因地主制與資本制的矛盾而難以健康發育成長。這一看似無可救藥的頑症,制約着日本的發展。

1912年7月30日,統治日本長達45年的明治天皇病逝。明治天皇死後,34歲的太子嘉仁即位,改年號爲“大正”,取自中國《易經》中:“大亨以正,天之道也”的句子。日本從此進入了大正時代。

一方面外債達成協議19億8000萬日元,超過同年稅收的6倍,難以支付利息;貿易繼續入超,導致硬通貨現有數額連年減少,無法維持兌換制度,另一方面同歐美列強的利益摩擦又日益增多,加上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使日本的經濟、政治以及外交陷於低迷狀態。

在這種內憂之下,爲解決那看似無可救藥的頑症,日本企圖強佔滿洲乃至整個中國,以通過對殖民地的剝削和掠奪解決國內問題,並進而稱霸東亞的慾望更加強烈,它迫切需要再次獲得一個契機以助其陰謀得逞。

1914年6月28日,在塞爾維亞首府薩拉熱窩,射向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的子彈,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歐洲列強爾虞我詐,度過緊張的“七月危機”後,7月28日,戰爭開始了。西方的硝煙遮住了歐洲列強的眼睛,它們顧不了遠東。

消息傳來,猶如給日本社會注射了一針興奮劑。連年逾八旬、患腦溢血臥牀休息的元老井上馨都爲之振奮,立即上書政府,講明:“此次歐洲的大禍亂,是對大正時代發展日本國運的天佑良機”,必須趁此“確立日本對東洋之利權”。

隨着德國捲入戰爭,歐戰於1914年8月1日全面爆發,儘管日本高層振奮非常,但是在8月4日,日本還是公開表示“嚴守中立”,因爲直到此時,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國家未表明態度,這個國家就是英國。

幾乎是在德國捲入戰爭的當天,本就無意將戰事擴大至遠東的英國,擔心一旦戰事延及中國領土地、領海,勢必引起中國的騷亂,影響英國對華貿易,損害英國在華優勢地位,因爲英國外交葛雷以同盟關係通知日本,他本人並未預見英國因同盟關係有向日本求助的可能,而決心趁火打劫的日本卻不顧英國的表示,仍主動提出了參戰的請求,與此同時,則加緊對德作戰的軍事部署,到8月3日,日本第二艦隊在佐世堡已經作好了隨時出動的準備,而陸軍參謀本部已着手製訂進攻青島的作戰方案。

對於日本參戰的請求,英國心存疑惑,可以說是頗爲矛盾,他既害怕日本乘機擴大在華勢力,侵犯自己的在華權益,又擔心日本佔領德屬太平洋諸島會同澳大利亞以及美引起紛爭,而另一方面又希望藉助日本海軍的力量,消滅德國遠東艦隊,保護英國對華利益,尤其更爲害怕日本倒向同盟國,對戰爭大局不利,正是這種矛盾心理,使得英國只能是希望日本在有限的範圍內參戰。

8月4日,英國對德宣戰當天,即通過駐日大使格林向日本政府表示“萬一戰爭波及遠東,香港和威海衛受到攻擊時,希望日本予以援助”,8月7日,英國駐日大使正式要求日本出動海軍協助搜索並擊毀正在中國海面襲擊英國商船的德國僞裝巡洋艦,英國的目的只不過是希望日本僅在中國海範圍內助他一臂之,卻未料這正中日本下懷。

8月7晚10時,東京,首相官邸。

首相官邸會議室內,大隈內閣所有的閣員都齊聚於此,會議自然是由首相大隈重信主持,依次是外相加藤高明、大藏大臣若槻禮次郎、陸軍大臣岡市之助、海軍大臣八代六郎、司法大臣尾崎行雄、農商大臣大浦兼武、遞信大臣武富時敏以及負責記錄的內閣書記官長江木翼。

這是在格林大使提出希望日本參戰的請求後,大隈重信緊急召開的內閣會議,而會議的議題則只有一個——討論參戰問題。

“英國參戰之後,即使戰爭繼續下去,最後的勝利也在英國方面,就是最壞的情況也會是對英國有利的不分勝負的結局。所以日本參戰沒有什麼損失。”

在會上外相加藤高明再一次強調着參戰的好處。

“抓住好機會,在世界上提高日本的地位,在東亞進一步鞏固日本的立腳點”。

接着他又把視線轉給首相大隈重信,指出參戰的理由。

“閣下,現今日本還沒有處於根據同盟條約的義務而必須參戰的立場,因爲盟約所規定的協同作戰事態,並未發生,但是基於英國的請求、同盟的情誼,和帝國趁此機會可以從東洋肅清德國的根據地,在國際上進一步提高地利的利益,所以斷然參戰,相信是適合時宜之良策。”

這麼說倒不是爲了促成首相同意參戰,事實上,在參戰的問題根本就不需要討論,歐戰爆發已十日,在日本國內,這場歐戰已引起舉國關注,而國內“舉國一致”要求參戰的口號更是幾乎成了朝野上下共同的聲音。

現在,這一切只是走一個過場而已。而他把根據日英同盟的“義務”和“情誼”兩者分別開加以使用,認爲即使沒有發生德國攻擊威海衛和香港的情況,也可以“情誼”作爲對德宣戰的根據,而根本目標就是爲了保證日本在亞洲軍事行動的自由。

果然他這麼一說,無論是首相大隈重信或是海相八代六郎、陸相岡市之助以及司法大臣尾崎行雄、大藏大臣若槻禮次郎無不滿意的直點頭,這正是他們的目標。

事實上對於參戰,各人有各人的出發點,但歸根到底,他們有一點卻是共通的,就是利用參戰,尤其是利用在亞洲和中國的“自由行動”,達成在中國擴張的目的,以緩解國內的經濟危局,

大隈重信點點頭,將視線投給陸相岡市之助,而岡市之助則迎着首相的視線說道。

“閣下,無論如何對日本而言,這是一個絕不容錯過的天佑之機。”

“的確”

海相八代六郎立即接腔說道。

“對於參戰的問題已經無需再進行任何討論,剩下我想就是同英國討價還價,談判參戰條件的事情了”

八代六郎之所以答應的這麼爽快,固然有造般的需求,更爲重要的是,大隈重信已經承諾,海軍絕不會捲入歐洲戰事,不僅海軍如此,就是陸軍也不會,換句話來說,日本絕不會涉足歐洲,至於對德宣戰,僅只是趁火打劫而已。

接下來衆人紛紛表態取得共識之後,又商定如何同英國人談判以及索要何種條件後,內閣會議在凌晨時分結束,第二天下午,大隈內閣提出的參戰方案和條件便取得了天皇的批准和元老的贊同,前所費不過二十個小時,就迅速完成了參戰的一切法寶手續。

在世界戰爭史上,這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蹟。

奇蹟

當李子誠拿着手中的銅版時,整個人的眼中都放着金光,準確的來說是釋放出貪婪的目光,這塊鉛版並沒有什麼出色地方,但是當看着這塊銅版和桌面上的幾張約二十釐米長,十二釐米寬的紙張結合在一起時,卻讓人禁不住爲之心動。

這絕對是一個奇蹟

在桌面上還有幾張紙,準確的來說是紙幣,這是五英鎊的紙幣,但是如果仔細查看的話,可以發現,這幾張紙幣無一例外的帶着“1936”、“1937”、“1938”之類的字樣,而在那塊鉛版上年份、簽名凹版卻是活版,可以隨時版模。

這是李子誠在潛艇內發現裝在木箱內的英鎊印版,或許它並不是英格蘭銀行的印版,但是任何一個稍對二戰戰史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在二戰時有一個伯恩哈德行動,目的是暗中僞造大量英鎊。納粹爲此集中了德國最優秀的雕刻專家、造紙技術專家和數學專家。後者負責推算英鎊紙幣的編號規則。

最後他們成功的製造出了英鎊專用紙,並以此印製出足以以假亂真的英鎊,印刷精美、質量高超的假英鎊甚至騙過了銀行的資深職員。而英格蘭銀行也是通過偶然機會才發現假英鎊的存在:一位英格蘭銀行職員偶然發現她手裡的兩張鈔票的序列號竟然是一樣的。可見假幣已經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只有通過檢查序列號才能發現。

而現在放在自己手中的就是“伯恩哈德行動”中由德國最優秀的雕刻專家制造出的母版,只需要將母版翻製成錫版,然後再把錫版放在電鍍缸內鍍銅,便製成銅質複製版印刷。

而這母版之所以是一個奇蹟卻是因爲另外幾張英鎊紙幣,那幾張發行日期從1908至1913年的英鎊紙幣,除去年份、財政大臣簽名之外,同潛艇內的“伯恩哈德紙幣”樣品完全一樣,英國的5、10、20、50英鎊面值紙幣版樣,無不是從18世紀一直沿用至今。

而更爲重要的卻是伯恩哈德紙幣同這個時代的英鎊紙幣完全一樣,至少在自己這個外行的眼中,是一模一樣的。

或許潛艇內並沒有多少伯恩哈德紙幣,只有幾十張樣品,但是卻有幾箱英鎊專用紙,甚至還有英鎊專用紙的生產製造流程技術以及英鎊印製技術,那是經過不斷完善的“印鈔”技術,如果……在這個念頭於腦海浮現出時,李子誠的臉上閃過一絲笑容。

第八大街淮海實業銀行三樓外匯部的一間辦公室內,穿着西裝的高長新雙眼盯視着面前的蕭克強,他是淮海實業銀行外匯部的職員,曾在匯豐銀行工作二十年之久,是銀行特意聘請的一位資深驗鈔師。

接過紙鈔的瞬間,蕭克強便是一愣,因爲只有半張,準確的來說,是5英鎊的上半部分,下半張顯然已經剪掉了。

“這是……”

扶着眼鏡,蕭克強看一眼面前“客人”,他並不是一位普通的客人,而是公司保安部的保安員。

“請蕭課長檢查一下這幾張紙幣”

高長新臉上帶着笑。

“只有半張?”

“只有半張”

雖說心下有些疑惑,但蕭克強還是從紙夾中取過鈔票,在手指接觸到半張英鎊紙幣的瞬間,他的心裡已經有了答案,這是真鈔。

英鎊紙鈔極爲特殊的手感,是其它紙幣無法比擬的,十字形交叉的亞麻紙質地密實,其使用的多層疊加工藝同樣也是獨一無二的,而這兩種特殊的技術帶來的特殊的手感,卻是其它鈔票無法給予的。

在匯豐銀行工作的二十年間,經過他之手過的英鎊紙幣至少有數千萬英鎊,所以他絕不會懷疑自己的手感。當然,蕭克強絕不會直接說出來,他又對着小檯燈仔細檢查着紙張的水印,英鎊的水印同其它紙幣不同,像5、10、20、50英鎊紙幣的那極爲複雜的水印工藝,都是18世紀末一位造詣精湛的大師的傑作,雖已有一百多年,但仍然沒有人能僞造出來。

終於進行了幾分鐘的檢查後,蕭克強肯定的點頭說道。

“這是真鈔,可惜只有半張,不過仍然可以按照50的標準兌換……”

當然這一切,對於高長新而言,都不再重要了,他只是接受這個任務,來這裡確信這幾張“半張英鎊”的真假,僅此而已

“這下可算是有錢了”

坐在辦公室內的李子誠在高長新離開之後,忍不住長出了一口氣,臉上盡是輕鬆之色,如果不是因爲被錢逼的沒辦法,自己差點就把這件事給忘了,而一開始自己壓根就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那能想到英國的鈔票竟然兩三個世紀沒什麼變化。

“龜兒子的,一張鈔票用幾個世紀,壓根就是逼着老子造假嘛”

心裡樂着,李子誠還是忍不住在嘴邊戲謔着英國佬,有了伯恩哈德印版,再有了英鎊用紙的製造工藝、英鎊序號規則,完全可以在連雲港印鈔局內開設一個印刷車間專門印刷英鎊,然後再把英鎊運到上海、日本、香港、新加坡、印度套購金銀、物資,這樣一直困惑着自己的資金問題,便會消彌於無形。

而現在面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仿造這個時代英鎊紙幣上的財政大臣簽名和年份活版,只要解決了這兩件事情,印鈔局便可以大量印製英鎊紙幣,嗯,等於自己擁有一家英格蘭銀行。

而最爲美妙的是,現在是戰爭時期,戰爭時期,作爲英國的敵人,德國、奧匈帝國會做什麼,那恐怕就不是英國所能知道的了,但卻可以完美的隱藏自己的存在,即便是英國發現大量假鈔出現在全世界,他們也會去懷疑德國,而不是自己。

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心下思索着,李子誠便拿起了桌上的電話。

“喂,接保安部”。.。

第149章 利益第17章 以資獎勵第21章 可行性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283章 猙獰第187章 揚州夜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35章 算計第162章 戰俘營內求以死 軍官生而爲公平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101章 襲擊第162章 戰俘營內求以死 軍官生而爲公平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196章 烈山第49章 爲我掌控第7章 江海關稅務司浮想 京城內風雲變幻第374章 雙雄會第257章 困境第31章 條件第88章 目標!蘇維耶堡第105章 市場反應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40章 籌劃(下)第177章 青年之歌第379章 國會內第370章 印象第154章 戰地以攻替爲守 東方肉搏長短現第125章 怪叔叔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141章 隴海造揚世界名 華陰試驗新兵器第38章 總統面臨大事件 田中玉憂喜相接第1章 時代的開局第25章 送上門來第173章 奉天第243章 怎麼辦?第76章 警察第198章 兩人第2章 第四帝國的迷團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324章 何遂的聯想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333章 先天不足第16章 理想主義者的選擇第268章 陣地仍在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221章 印象第138章 子弟兵遠征歐羅巴 琪紫二人遇於海第159章 商校軍官不受迎第274章 匪與兵第23章 關家第3章 郵輪上第18章 車廂之內起爭持 鷹遊門內睹新艦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6章 盤點第372章 革命家第7章 江海關稅務司浮想 京城內風雲變幻第279章 電子戰第42章 地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40章 籌劃(下)第57章 宋老實第345章 飛機上第299章 期望第47章 他們敢第78章 一種人第188章 報復第47章 擔保第89章 蘇維耶堡第13章 父與子第216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151章 官兵初戰顧慮重 丈夫迎戰不回頭第149章 以拳迎夏第31章 南苑校場買人心 繁普大談金融亂第134章 不得已間二人擇第78章 一種人第196章 烈山第156章 根基第138章 宋教仁第44章 鷹降第168章 兄弟第213章 新模式第120章 另類行銷第111章 進一步第205章 合肥魂第177章 青年之歌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323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52章 父與子第80章 貝當的門徒第157章 機車製造廠第241章 要塞第16章 華盛頓公使憂 唐寧街抉擇斷第6章 他不是第85章 大戰前夜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106章 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第12章 不愧是袁世凱
第149章 利益第17章 以資獎勵第21章 可行性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283章 猙獰第187章 揚州夜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35章 算計第162章 戰俘營內求以死 軍官生而爲公平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101章 襲擊第162章 戰俘營內求以死 軍官生而爲公平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196章 烈山第49章 爲我掌控第7章 江海關稅務司浮想 京城內風雲變幻第374章 雙雄會第257章 困境第31章 條件第88章 目標!蘇維耶堡第105章 市場反應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40章 籌劃(下)第177章 青年之歌第379章 國會內第370章 印象第154章 戰地以攻替爲守 東方肉搏長短現第125章 怪叔叔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141章 隴海造揚世界名 華陰試驗新兵器第38章 總統面臨大事件 田中玉憂喜相接第1章 時代的開局第25章 送上門來第173章 奉天第243章 怎麼辦?第76章 警察第198章 兩人第2章 第四帝國的迷團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324章 何遂的聯想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333章 先天不足第16章 理想主義者的選擇第268章 陣地仍在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221章 印象第138章 子弟兵遠征歐羅巴 琪紫二人遇於海第159章 商校軍官不受迎第274章 匪與兵第23章 關家第3章 郵輪上第18章 車廂之內起爭持 鷹遊門內睹新艦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6章 盤點第372章 革命家第7章 江海關稅務司浮想 京城內風雲變幻第279章 電子戰第42章 地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40章 籌劃(下)第57章 宋老實第345章 飛機上第299章 期望第47章 他們敢第78章 一種人第188章 報復第47章 擔保第89章 蘇維耶堡第13章 父與子第216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151章 官兵初戰顧慮重 丈夫迎戰不回頭第149章 以拳迎夏第31章 南苑校場買人心 繁普大談金融亂第134章 不得已間二人擇第78章 一種人第196章 烈山第156章 根基第138章 宋教仁第44章 鷹降第168章 兄弟第213章 新模式第120章 另類行銷第111章 進一步第205章 合肥魂第177章 青年之歌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323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52章 父與子第80章 貝當的門徒第157章 機車製造廠第241章 要塞第16章 華盛頓公使憂 唐寧街抉擇斷第6章 他不是第85章 大戰前夜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106章 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第12章 不愧是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