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峻之亂重創東晉
蘇峻之亂,發生在東晉初期,是繼王敦之亂以後又一次大規模叛亂。叛軍以討伐庾亮爲名,攻入都城建康,囚禁皇帝,毀壞宮闕,禍亂一年多,造成極大破壞,東晉政權差點滅亡。
《晉書》記載,蘇峻是山東萊州人,是一個書生,很有才學,十八歲被舉爲孝廉,擔任過本郡的主簿。
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時期,中原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社會動盪不安。蘇峻糾集百姓流民數千家,在本縣修築堡壘,以求自保。蘇峻很有組織管理才能,處事公平,人們紛紛前來投靠。後來,蘇峻帶着這些流民,南下揚州,把流民組成了軍隊,歸附了東晉政權。
公元322年,王敦第一次叛亂的時候,朝廷命蘇峻出兵討伐。蘇峻見王敦勢大,猶豫不決,遂進行占卜,得卦不吉利,於是不肯向前。果然,王敦打敗了朝廷軍隊,晉元帝不得不向王敦求和。蘇峻沒有參加戰鬥,部隊沒有受損,他感到十分慶幸。
公元324年,王敦第二次叛亂的時候,蘇峻仍然不想參加。可晉明帝有辦法,做通了蘇峻的工作。蘇峻部隊在南塘成功阻擊了王敦軍隊,把王敦軍隊打得大敗,然後,又與庾亮一起,乘勝追擊,消滅了王敦的死黨。戰後論功行賞,蘇峻晉升爲冠軍將軍,被封爲邵陵郡公,食邑一千八百戶。
蘇峻有功於朝廷,名聲更加顯赫,手中有精兵數萬,武器也很精良,成爲長江以北勢力最大的武裝集團。蘇峻因此驕傲起來,有亡命之徒和朝廷罪犯跑來,他也敢於接納,藉以壯大自己的力量。
不久,朝廷權臣庾亮誅殺了司馬宗。司馬宗的黨羽逃到蘇峻處避難,庾亮令他交出,蘇峻置之不理。庾亮惱怒,認爲蘇峻遲早必成禍患,不顧衆人反對,下詔削了他的兵權,調他入京做官。
蘇峻知道,入京後必無好果子吃,上書請求去鎮守青州境內一個偏遠小郡。庾亮不答應,非讓他入京不可。蘇峻沒辦法了,只好整理行裝,準備赴京。
這個時候,一個屬下對他說:“將軍請求到偏遠小郡都不允許,您入京後,還能保住性命嗎?不如舉兵自衛。”蘇峻想想,情況確實如此,於是下決心反叛。
蘇峻知道祖約怨恨朝廷,派人與他聯繫,共同起兵。祖約是祖逖的弟弟,祖逖死後,他繼承了哥哥的職務。但祖約沒有才能,喪失了哥哥的北伐成果,又埋怨朝廷對他待遇不高,心生怨恨,於是欣然答應,帶兵前來相助。
聽到蘇峻即將起兵的消息,當地有個名人前去勸說。蘇峻憤憤地說:“庾亮說我謀反,我還有活路嗎?我寧可站在山頭看監獄,不想到了監獄再看山頭。從前,國家危難的時候需要我;如今兔死狗烹,我不過是以死抗議製造陰謀的人。”
公元327年,蘇峻聯合祖約,打着討伐庾亮的名義,公開造反了。大軍渡過長江,攻佔姑孰,逼近建康。京城內兵馬不多,人心惶惶。庾亮抵擋不住,逃出京城,外出搬兵去了。
蘇峻順利攻佔了建康,趾高氣揚,他把小皇帝囚禁到石頭城,自封爲驃騎將軍、錄尚書事,祖約爲太尉、尚書令,兩人把持了朝廷。蘇峻縱兵搶掠,士兵們把國庫中的二十萬匹布、五十斤金銀、億萬錢,都搶得一乾二淨,還放火燒燬了宮殿。
庾亮逃出京城後,去找他的好朋友溫嶠。溫嶠當時任江州刺史,聽說蘇峻進犯建康,立即率兵來救,走到尋陽,遇見了庾亮。兩人一商量,決定拉上陶侃,以壯大勢力。陶侃是東晉名將,當時任徵西大將軍,率兵據守長江上游。陶侃的兒子在建康被叛軍殺了,陶侃悲憤不已,親自率軍,日夜兼程,與溫嶠、庾亮會合。
與此同時,王導逃出建康後,以太后的名義,詔令各地援救建康。會稽、吳興、義興等地,都紛紛起兵響應。
討伐軍齊聚建康城下,對蘇峻展開攻擊。但建康城堅固,蘇峻憑堅據守,抗拒討伐軍,一時難分勝負,雙方相持了很長時間。
公元328年,蘇峻帶着兩個兒子,率八千精銳部隊出城作戰。兩個兒子十分勇猛,帶頭衝鋒,把朝廷軍隊打得大敗而逃。蘇峻見敵軍敗走,非常高興,說:“我兒子能攻破敵兵,難道老子還不如兒子嗎?”
蘇峻在高興之餘,離開部衆,拍馬向前,只帶數名騎兵去追殺敵兵。不料,朝廷軍隊的士兵投擲長矛,蘇峻沒有防備,中矛落馬。士兵們一擁而上,把他砍成數段。
蘇峻一死,自然軍心大亂。蘇峻的弟弟蘇逸統領了部隊,閉城自守,再也不敢出戰了。
討伐軍乘勝大舉攻城,蘇逸抵擋不住,帶領殘兵敗將逃到吳興,被王允之率軍消滅,蘇逸被斬殺。蘇峻的兩個兒子也死了。至此,蘇峻之亂正式完結。
祖約兵敗後北逃,帶領宗族數百人投降了後趙。後趙皇帝石勒鄙視祖約,下令將他和他帶去的男子全部砍頭,女子則分給將士們做妾婢。可憐祖逖一世英雄,卻有一個如此齷齪的弟弟,致使宗族蒙難。
蘇峻之亂,給東晉朝廷造成重創。戰後物價飛漲,經濟衰退,幾乎都要遷都了。經過王導等人很長時間的治理,社會才逐漸安定下來。可見,戰亂的破壞性,是相當大的。
蘇峻之亂,在很大程度上,是庾亮決策失誤和逼迫造成的,如果庾亮胸懷開闊,措施得當,蘇峻之亂應該是能夠避免的。這表明,一個人是否心胸豁達,是相當重要的。
東晉初期,局勢很不穩定,多虧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力挽狂瀾,幾次化解了危機,他就是挽救東晉危局的勳臣溫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