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是駐守烏林的乃是大秦的漢水軍,後來雲夢軍又是趕到,否則熊紀大有乘勢追擊一鼓作氣擊潰退守在竟陵的壽王軍意思。
即便是這幾日,有大秦在一側觀看,熊紀亦是每日派人攻打竟陵,甚至是將繼續追隨桓羽的壽王軍士卒家屬殺死拋進漢水,順流而下到達竟陵,影響壽王軍的士氣。
桓羽在得到了大秦的回覆之後,亦是在竟陵整編殘部,堅守不出。
大秦送來的第一批糧食乃是在七月上旬,對於桓羽來說,簡直是解了燃眉之急,無他,荊地而言,有糧食便是有兵馬,何故柘王屈衍曾是在柘城周圍輕易便可拉起來以十萬計的兵馬,原因正是在於柘王屈衍掌握了荊國最爲富庶的柘城!
麻樑已經是率領一部分殘兵歸來,被桓羽委以重任,託付其前往雲夢澤的東部人口較爲集中的夏浦一帶徵兵,至於桓羽則是留守竟陵,亦是整編壽王軍,訓練軍隊。
大秦送給竟陵第一批江夏淘換的軍備乃是在八月上旬,明歲春上發兵協同吳楚攻伐荊國,因此,大秦亦是全力鑄造南境幾支兵馬的軍備,其中主要還是南郡的,畢竟江夏這邊自己就有完備的鑄造坊,能夠滿足雲夢和漢水兩支軍隊的需要。
這些淘換下來的軍備大多是數年前,大秦掌握【十鍛鐵】鑄造技藝時候的產出,大秦軍備多時兩年一換,因爲討伐荊國亦是從急處置,因此這些十鍛鐵的軍備亦是撤換了下來,原本是打算回爐重造,現在則是盡數送給了壽王軍。
十鍛鐵的舊式軍備,比起來揭竿而起的荊地軍隊所有的軍備實在是好過太多,第一次南境之戰的時候,林玧琰甚至還在荊國的北王軍壽王軍兩支戰旅之中看到拿着木杵的士卒,所謂的荊國精銳軍隊【革甲軍】所能夠擁有的無非就是一件破舊的革甲與一件青銅製成的兵器。
按照荊地組建軍隊的規制,林玧琰許諾給桓羽的那些糧食以及軍備,足以聚攏起來三萬編制的荊地革甲軍。
其實,壽王桓羽的可控性並不高,實在是林玧琰被那所謂的西柱國熊紀以及五柱石將之首的柘王兩人的名頭略微在意了一些,畢竟似北王羋權那等靠着出身親族靠着溜鬚拍馬本事成爲荊國王侯的人終究是少數。
一想到明歲春上大秦發兵渡過漢水進入荊地範圍內,林玧琰便是一陣頭大,故此拉攏了壽王桓羽這一支近乎是荊地北境防守勢力的死敵爲盟友,日後聯兵攻向荊地北境。
壽王桓羽豈是不知林玧琰的如此打算,不過對壽王桓羽來說,無非就是都有好處罷了。
對峙了將近有一個月,西柱國熊紀的兵馬終於是撤退,這裡的撤退並非是指熊紀率領武陵軍返回武陵,而是踏踏實實的固守在了南郡,亦是在柘王屈衍的手裡掌握了內方山以北,之所以停下來攻勢,原因也不是其它,正是因爲乃是秋收的時候了,桓羽撤退甘魚口的時候,燒掉了大半的糧食,而熊紀的胃口亦不是小小的鄢陵周圍能夠滿足的,他的視線越過了漢水,直接瞄到了若關以北,而那裡乃是大秦的國境。
是故,熊紀整頓兵馬,再一次朝着若關發動了幾次襲擊,南郡將軍陳之慶亦是率兵阻擊,所幸獨擋了下來,遭受了一些糧食損失之外,並沒有其他的損失。
大秦與吳楚結盟的日子乃是明歲春上,但是實際上,在此之前就需要商議好一切的事務,會盟當日無非就是簽訂攻守同進的盟約,以及發佈討伐荊國的檄文,吳楚兩國的消息亦是傳到了宛城內,而秦公也是通知了林玧琰。
楚國出兵五十萬,走六地、潛、舒一帶進攻荊地的衡陽郡,那裡是荊國東柱國羋負的鎮守封邑,乃是聯盟的東路軍。
吳國出兵三十萬,走愛陵、陵陽一帶的山地,乃是經過荊國南王鎮守的桂陽郡。
至於大秦,亦是出兵三十萬,由南郡,渡過漢水,不可避免的與如今駐守甘魚口一帶的西柱國熊紀遭遇。
大秦與吳楚結盟,盟約出兵一百一十萬,實際上,這裡還是加上了不少的水分,似大秦所出的三十萬之中,至多隻有五萬乃是正兒八經攻城掠地的軍隊,其餘的人馬大多是隸人或者徵集的民夫,亦是算在了兵員之中,這亦是符合大江兩岸“參戰就算兵員”的舊俗。
實際上,或許是當年郢都之戰打的讓楚王室心驚不已,此番不僅僅是拉攏了大秦和吳國作爲聯盟,還派遣使者拉攏了不少小的諸侯國,甚至是暗地裡接觸了大秦西南的庸國以及巴國。
當然這些諸侯願不願意參與到討伐荊國的聯盟之中還尚未可知,只能等待他們陸續做出來決斷,不過最遲也至少應該在會盟前得知出來,他們參不參加會盟實際上已經是能夠獲悉他們的態度。
與此同時,得到了熊紀出兵騷擾南郡若關的消息,亦是讓林玧琰頗爲惱怒,這段時間觀察這熊紀的表現,以及細作反饋回來的消息之中,已經是基本讓林玧琰篤定,這位荊國的西柱國熊紀簡直就是一頭狼,絲毫不能讓其聞見一丁點的血腥味,否則就會讓這餓狼毫不猶豫的撲食。
當然相應的,這位貪婪無度的荊國西柱國之所以能夠活到今日,亦是證明了其治軍,率軍等方面的能力頗爲不錯。
事實上沒有讓林玧琰失望,不過接下來這則消息亦是讓林玧琰暴跳如雷,安歇了半月之久的熊紀,在大秦治下南郡秋糧入倉之際,悍然繞過了若關,引兵走山路襲擊了若關以北的幾處重縣,殺戮了不少平民,將帶不走的糧食盡數焚燬。
而明子夫亦是給出來了熊紀劫掠之後的損失……整整二十萬石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