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

趙國邯鄲,不斷是有着上黨郡的消息數百里加急被送到了趙王以及趙庭重臣的案頭。

原本趙王對啓用趙闊還是心存憂慮的,但是如今在上黨的戰事卻是出現了起色,趙王也就是緩緩地放下了心頭的芥蒂,且是派遣使者送給了趙闊許多賜賞之物,也盡心的將趙國兵馬交到了這位後起之秀的手中。

廉珀回到邯鄲之後,雖說未與趙王撕破臉面,但終究是被趙王棄用了,得聞趙闊居然是不按照自己的囑咐固守長平,亦是氣急,面見趙相平原君趙勝稟明其中利害關係。

但趙勝原本就對趙闊的纔能有了一些認可,先入爲主,見到廉珀這般急不可待的貶斥趙闊,偏偏趙闊在上黨攻秦的戰事的的確確是比廉珀有起色,故而,即便是廉珀再說的利害關係,趙勝也只當廉珀兜不住面子,怕趙闊這等後起的子侄風頭蓋住了自己。

故而也是先應下了廉珀將會是在朝堂之上稟明趙王,到了趙庭之後,滿堂文武皆是在稱讚趙王的識人之明,趙勝豈會是自討沒趣說這沒有根基的言語,故而也是隨大流的稱讚趙王賢明。

廉珀雖然不入朝堂,卻也是有着自己的耳目,兩次朝議過後,見到趙庭卻是毫無動靜,故而也是明白了怎麼一回事,惱怒大罵了一通,便是不在顧問秦趙戰事,一心端起了酒罈子,整日的酗起來了酒。

趙闊也是自大,趁着冬日大雪和不怕犧牲的打法奪了一些戰功之後,也是寫給了趙王書信,欲要三月與秦軍決戰,不耽擱趙國境內的春季糧食播種。

這番一下子說到了趙王的心坎裡去了,認爲這趙闊不僅是一個出將的人物,日後未嘗是不能夠入相。

似趙王這等明主自是知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故而也是下達王命,秦趙戰事由趙闊一力做主,不必事事請問邯鄲王命,以免貽誤戰機。

故而趙闊深信【君臣同心可敗秦軍】,趙王的徹底放權,讓趙闊也是意氣風發,擺開兵法大陣,就是全力攻打秦軍。

再說老秦這邊,公孫起經歷了一個冬歲的隱忍,早已經是將大局牢牢的握在了手中,見到趙軍耐心已經是被消耗殆盡,只求着速勝,公孫起也是積極佈置兵馬,進一步迷惑趙軍。

太子政知曉秦趙之戰乃是王父對自己的考驗,故而在咸陽是坐不住了,帶着老秦文武衆卿就是前來了河東、河內兩地,積極徵發當地青壯,爲上黨的四十萬秦軍輸送糧草輜重,擴充後備兵員。

五月,趙軍攻勢愈演愈烈,居然是拿着人命換人命的打法攻打秦軍營寨,公孫起見時機已到,令藍田軍主將司馬梗率領兩萬五千名藍田銳士突襲到趙軍出擊部隊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

又命王簡率領五千重裝騎卒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軍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

公孫起的刻意隱瞞,讓趙軍並未意識到此時的秦軍居然是多達四十萬人,幾乎與己等持平,這番秦軍真正的亮出來實力,倒是讓趙闊感到十分的驚恐,短暫的慌亂之後,趙闊依舊是能夠組織起來兵馬攻擊秦軍。

秦軍防守和進攻的利器極多,有的連孰知軍中利器的將門世家出身的趙闊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縱然是趙闊還能夠調的動兵馬,卻是驚恐的發現,縱然是隨着先王主父胡服騎射無往而不勝的雁門軍胡刀騎卒,對上秦軍的悍勇之卒,居然是落在了下風處!

一時緊張的趙闊也是顧不得總攬全局,只令麾下的趙軍將士衝殺秦軍,以求短兵白刃戰。

於是鮮血侵染了長平這塊大地,雙方加起來將近百萬兵馬的混戰,聲勢是令人畏懼的,戰爭持續到這一幕,已經是讓公孫起這等將帥之才都是無法全局掌控,就勿用說是紙上談兵的趙闊了!

如此激戰了十數日,這長平戰場上戰死的士卒屍體倚疊如山,正是六月炎熱的天氣,悶得這長平乃至周圍的上黨都是泛着令人作嘔的血腥惡臭氣味。

至六月中旬的某個黃昏,血紅的晚霞在漸漸消退,秦趙雙方軍隊就這樣死死對峙着,都是在趁着這個空隙想要儘快休整一下激戰受損嚴重的軍隊,既沒有任何一方撤退,也沒有任何一方衝殺,戰場上的累累屍體和丟棄的戰車輜重也沒有任何一方爭奪。

十幾日的戰爭帶來的疲憊,已經是讓雙方士卒進入到了不願再擡起兵刃激戰的乏力。

無以計量還沒有完全被沙石掩埋的屍體上空盤旋着數也數不盡的禿鷲,斷了線的弓矢、折了頭的長槍、捲了刃的刀劍等等卻依然握在屍體的手裡……

但雙方的老卒皆是告誡身邊的後生晚輩,勿要懈怠,仗已經是打到了這一步,秦與趙已經是不死不休了!

只要對面的敵軍未懸旗投降,即便是身邊的同袍死絕了,剩下最後一兵一卒,這場仗都是要接着打下去!

公孫起有感趙國之兵不愧是趙先王胡服騎射遺留下來的雄武之師,卻也是沒有絲毫的手軟,步步爲營欲要將趙軍逼入死局!

太子政親臨河內與上黨邊境,除了激勵士氣,更是調發治下老幼婦孺參與長平之戰的輜重運輸,而老秦這邊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援軍和糧運。

終歸是在七月,公孫起犧牲了十餘萬兵馬的前提下,終是完成了對趙國兵馬的合圍之勢!

此時的趙軍已經是在上黨之爭中死傷近二十萬士卒了!

遠在邯鄲的趙王接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在八月了,方纔是確信趙闊兵馬被圍,趙王心急如焚,上黨如今而是集中了趙國八成的兵馬啊,一旦有損,趙國危矣!

當即趙王有意令李穆救援上黨,卻是未曾料到李穆回稟,老秦派遣一支精銳騎卒潛入塞北大漠之中,爲趙國北境招來了這幾年在塞北大漠蟄伏壯大的匈奴大敵,如今匈奴單于正聚集了十多萬控弦之士侵犯趙國北境。

如是,趙王恍惚間大徹大悟,料到上黨極有可能是秦國籌謀的一場陰謀!

然而,已經是爲時晚矣!

又至九月,消息傳來,秦軍上黨合圍之中,趙軍主力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相互殘殺爲食。

無奈之下,主帥趙闊只得選擇絕地反擊,將剩餘的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了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且是將原本殘存的士氣又是被秦軍的銳利兵鋒殺沒了。

原本消息被秦國徵發的青壯封鎖的很死,至如今,這消息就像是開閘的洪水涌來,皆是噩耗……

趙闊親自率領趙國精兵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強弓勁弩萬箭齊發而射死。

趙軍主帥戰死,餘下士卒皆是軍心渙散,於是卸甲棄兵向秦軍投降。

於朝堂之上,趙王靜坐,怔然掩面而泣道:“豎子趙闊,誤寡人誤趙國啊!”

又是聽聞秦軍主帥公孫起正領着一支虎狼秦軍向着邯鄲伐來,最要緊的是其進軍途中亦是並無趙國強兵駐守,趙王心悸之下也是落差極大,自是昏厥了過去,不省人事。

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三百四十四章 新戶制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九十二章 秣兵厲馬(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離去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獻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賣府邸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戰後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無鹽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三章 籌錢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五十四章 升帳議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
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三百四十四章 新戶制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九十二章 秣兵厲馬(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離去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獻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賣府邸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戰後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無鹽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三章 籌錢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五十四章 升帳議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