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

繼先被投入古佛洞後,生死難測,但人若不該死,自有天來救。那古佛洞由於洞口開闊,且上面凹入,雨水容易流入洞中,經年累月,洞口底部便彙集成個小水潭,繼先恰好落入潭中。潭水不深,繼先落進裡面後,被藏身洞中的野豬看到,誤當做食物,游進去銜着拉到岸邊。

洞口較深,光線難以射進來,洞裡很昏暗,時不時有蝙蝠飛動。繼先醒來後,不知身陷何處,更想不起怎麼到了這裡的,便環顧下四周,見身處絕境,猜測定是早了百了暗算。繼先站起身,擡頭望望洞口,但見峭壁高危,又溼滑無比,根本不可能攀上去,一時不知所措,只得另想它策。

日頭偏移,外面的光線略略斜照洞裡面一些,繼先向洞內深處望了望,隱隱約約看到裡面的一塊大石頭上依靠着什麼,便走進細觀。一看不打緊,嚇了一大跳,竟是一座骷髏架,繼先見旁邊的石頭上有字,便湊上去,只見上面寫着:“靜隱問難,力不能敵,我避禍金佛山,賊僧百了欲得我圖,下毒於我,不得已投洞避之。自知死之將近,奈何此圖竟隨我絕滅,悲乎惜哉!喬芳全。”

繼先看後驚道:“他是明月門前任掌門喬芳全?看來百了說的也不全是假話。”

繼先忽然想到一事,“對,他在石上說百了要奪他的圖,那圖一定在他身上。”於是便向他身上搜尋,果然懷中藏有一卷舊圖,繼先拿着走到有光線的地方打開看,展開圖後,只見卷首赫然寫着“曲江流觴圖”五個大字,圖上畫着許多人在溪邊座談飲酒,並附有一首《踏莎行》小詞,其它再無別物。繼先再三研讀也看不出頭緒,念道:“這不就是一張普通的圖嗎,沒什麼稀奇的呀?”心想我現在也困在這裡,又帶不出去圖,況且這又不是自己的東西,還是還回去吧。於是又卷好放回原處。

忽然,繼先又覺得不妥,“既然大家都在爭它,裡面必然有秘密,這圖原本就是桃源派的東西,不如先帶上,若能出洞,再交給滿姐姐豈不是更好。”於是繼先又拿回來揣到自己懷中。

繼先在洞中來回踱步,望着洞口嘆道:“該怎麼上去呀?就算上去又會跟金禪派的人遇到。”

正愁悶時,洞深處傳來一陣“哼哼”聲,繼先警醒道:“誰?”沒人迴應。繼先撿了塊石頭向裡面投去,卻見兩頭野豬從裡面跑出來,繼先鬆了口氣:“原來是你們呀!”

野豬見到繼先,又嚇得一頭鑽到裡面去了。

繼先心中疑惑,“洞裡面怎麼會有野豬?他們怎麼來的?這裡沒有食物,吃什麼呢?”然後細細一想,不由得激動起來,“難道這裡是它們的巢穴,裡面莫不是有出口?”

繼先悄悄跟着野豬向裡走去,裡面越來越黑,最裡面什麼都看不到,只有野豬的哼哼聲。繼先雖然有點膽怯,但仍強逼着自己跟進去。果然,沒走多遠,便看到幾點微弱的光亮,如螢火蟲般閃爍不定。再往前走,隱約就能看到兩側的洞壁了,越往前越明亮,很快就看到前方一個簸箕大的洞口,兩頭野豬向外一竄消失了。繼先俯下身鑽了出去,看到外面乃是一片山林,舒了下筋骨,心情豁然開朗。

繼先摸了下懷中的圖,向林中望望,順着山坡爬下去,念道:“趕緊回重慶,不知道呂大哥和滿姐姐怎麼樣了。”說罷,便急速下山,向重慶飛奔。

林秋風逃走後,滿溪春和呂星宇緊追不捨,一路追到瀘州。林秋風以爲甩掉了他們二人,那日,他來到瀘州北城的一家客棧,王向天和游龍地正在此等他。

一見到林秋風,游龍地便迫不及待地問道:“林師弟怎麼這麼慢?我昨日中午就到了。”

林秋風嘆氣道:“別提了,你們剛走後我就被桃源派的人纏上了,好不容易纔甩掉他們。”

王向天關切道:“知不知道百了大師怎麼樣?”

林秋風搖搖頭,“他武功高強,應該沒事。”

說着,三人上樓進了一間客房,滿溪春和呂星宇潛隨其後,打探消息。

呂星宇悄悄問道:“六妹,他們是什麼人?”滿溪春對其伏耳回道:“他們是金刀門的人,就是惡貫滿盈的隴西四刀,前日與我們交手的是追風刀林秋風,逃走的那個是穿地刀游龍地,旁邊那個是旋天刀王向天,都是蒙古的走狗。”

呂星宇又問:“不是四刀嗎?怎麼就三個?”

滿溪春道:“還有一個是劈雲刀陸霜雲,不過早就從江湖上消失了。”說罷又對呂星宇嗔怪道:“一路上都不聽你言語,這會子反倒這麼多話。”

呂星宇扮個個鬼臉,不再說話了。

二人伏在門外偷聽,屋裡隱約傳出聲音,“二位師弟,兀良合臺將軍正在調兵,待汪德臣大人一出動,雲南那邊馬上就發兵攻打嘉定,將軍讓我們三人先留在這裡,爲將軍作策應。”

游龍地道:“餘玠又修了許多城寨,對汪大人進兵不利。”

林秋風道:“他自有辦法,我們不用擔心。我們只要隨時把餘玠的動向報給他們就行。”

滿溪春聽後,驚道:“不好,蒙古軍要攻打川中,我們趕緊回重慶報知餘大人,不然就壞事了。”

呂星宇道:“他們兩路聯合,我們要不提前準備,怕要吃虧,得趕緊回去告訴餘大人想對策。”

呂星宇和滿溪春回到重慶時,繼先尚未回來,餘玠一見二人便道:“你們去哪裡了,前方來人說你們沒去釣魚城,卻也不見回府,我還以爲發生什麼事了呢?”

呂星宇急急忙忙道:“餘大人,你說的沒錯,確實出大事了,蒙古要攻打嘉定。”

徐朝忠驚道:“什麼?四弟怎麼知道的?”

滿溪春道:“前幾日,我們和繼先正要去釣魚城,半路卻碰到了金禪派和金刀門的人,因爲他們都是蒙古的走狗,所以我猜想他們來重慶肯定不懷好意,便跟蹤了他們,果然,我們一路跟蹤到瀘州,得知蒙古正密謀調派兩路大軍攻打四川,汪德臣率兵攻重慶,兀良合臺偷襲嘉定,這幾個人便是來傳遞信號的。”

餘玠驚道:“果真?幸虧你們及時趕回來,城寨雖已修好,但兵力尚未佈置完備,若敵軍現在打來,我們必會措手不及。”然後又問道:“繼先呢?”

呂星宇疑惑道:“他還沒回來嗎?我們不在一起,他追百了去了。”

丁依卿擔心道:“你們怎麼讓他一個人去追百了?那老和尚詭計多端,手段惡毒,繼先哪裡是他的對手?”

餘玠一聽此言,不由得緊張起來,對王惟忠道:“王將軍,你快派人去尋找繼先。”

丁依卿連忙道:“我跟你一起去。”

二人正要出門,繼先滿身灰土狼狽地走了進來,嚇了二人一跳。

王惟忠趕緊問道:“繼先兄弟這是怎麼了?”

繼先沒搭話,搖搖頭嘆了口氣走進屋。

餘玠連忙走過來,“繼先,你去哪裡了?”

繼先見滿溪春和呂星宇也回來了,便放心了許多,說道:“呂大哥和滿姐姐讓我去追百了,我一路追到金佛山,被他暗算打昏後投到山洞裡面,差點出不來。”

滿溪春一聽,不由得後悔道:“是我疏忽了,不該讓你一個人去追他。”

呂星宇安慰道:“平安回來就好,你可探到些什麼?”

繼先苦笑道:“他狡猾的很,我辨不出他說的真假。”

餘玠上前道:“既然大家都沒事就好,現在我們要趕緊商量備戰的事。蒙古要分兵兩路攻打重慶和嘉定,眼下兀良合臺已經攻陷大理近半國土,大理一旦滅亡,蒙古必然北進四川,我們將腹背受敵,形勢危急!”

繼先道:“那就趕緊調兵備戰,我願領命鎮守嘉定,我和兀良合臺打過交道,瞭解此人,由我來對付他最合適。”

餘玠道:“你什麼時候和他交過手?他可是蒙古一流的大將。”

繼先不想提起往事,只道:“說來話長,不提也罷。嘉定兵力空虛,一旦被他們攻破,瀘州便會遭殃,布兵嘉定刻不容緩。”

餘玠道:“既如此,你先回去換洗一下,待會把大先生和二先生請來,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繼先換洗好,來到州府大堂,餘玠、冉璞、冉璡、王惟忠和劍南六洞仙都在,繼先坐到王惟忠旁邊。餘玠向衆人道:“各城寨均已修好,我已先派張實將軍前去鎮守青居城,觀察汪德臣動向。”

王惟忠憂慮道:“但姚世安不聽大人軍令,昨日強行帶兵霸佔了雲頂城。”

餘玠氣惱道:“姚世安一向不聽我調動,各城守將均是戰功累累且經驗豐富之人,他有何本事敢奪佔雲頂城?我早已三令五審併發文告,軍中勳位論戰功提拔,他寸功未立,卻敢如此造次,不就是仗着是謝方叔的門生嗎,他以爲我不敢把他怎麼樣,那好,他既然要以身試法,我就先拿他立立軍威。”說罷,便命令道:“王惟忠,立馬率軍把他給我拿下!”

冉璞連忙止住,“不可不可,眼下先對付蒙古要緊,姚世安在你眼皮子地下,興不起什麼大浪,以後再要雲頂城也不遲。他是謝方叔親信,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你若強行奪城,謝方叔必會在皇上面前彈劾你,你身處外地,與皇上聖音難通,就是有百口也辯不過謝方叔。若皇上一時聽他之言,對大局就不利了。”

餘玠想想覺得有理,便冷靜下來,轉回話題,“汪德臣盤踞成都和綿州已久,他的東川行軍大營離重慶非常近,對我們威脅不小;而兀良合臺從雲南發兵過來,還需一些時日,眼下對付汪德臣最要緊。”

繼先道:“我們就假裝不知道他們要發兵,將計就計,暗中調兵,給他們來個出其不意。”

冉璞道:“繼先此言正合我意,汪德臣發兵必從順慶府過來,可先派王惟忠將軍趕回利州,聯合利州路的兵力,做好從北面圍攻成都和順慶的準備;再讓劉整將軍調集瀘州兵馬,做好從南面圍攻順慶的準備,餘大人率領重慶的兵力堅守青居、釣魚和雲頂三城,拖住汪德臣,我們不必強戰,見勢出擊,做出正面進攻的樣子,待敵軍疲憊後,讓王將軍和瀘州軍從南北兩路合圍,汪德臣必敗無疑。”

冉璡補充道:“雖然姚世安與餘大人不和,但也不會怠慢軍務,你只需一紙文書送到他那裡,他自知深淺,定會堅守雲頂城。”

餘玠道:“嘉定之敵如何應對呢?若分兵調往嘉定可不可行?”

繼先道:“大哥不必,我去嘉定,嘉定地勢險要,無需太多兵力,讓劉整將軍從潼川府派一路人馬即可,我再把雅州的軍隊調過來,我們只守不戰,若汪德臣敗退,嘉定之敵自然退走。”

餘玠擔心道:“此計固然可行,但你現在身無半職,若讓你去領兵,朝廷那邊我怎麼交代?”

繼先聽此言,也犯了難,“是啊,豈有白衣領兵之事?”

冉璡笑道:“這有何難?餘大人在調兵書上只說讓嘉定都統領兵,私下裡再將實情言明與他,這不就行了。”

餘玠喜道:“好,就這麼辦。”

呂星宇請命道:“餘大人,我願隨繼先兄弟前去嘉定。”

繼先道:“呂大哥還是留在重慶幫大哥吧。”

呂星宇道:“繼先兄弟、餘大人,呂某乃是建昌彝人,我父親是我們那裡的酋長,兀良合臺攻嘉定要從大小涼山一帶經過,待那時,我和父親就發動族人襲擊他們,可助繼先兄弟守城。”

繼先高興道:“好,若守城成功,也給呂大哥記上一功。”

餘玠道:“那就煩請呂大俠隨繼先一同前去嘉定吧!”

繼先和呂星宇帶着餘玠的密令前往嘉定,他們先從瀘州經過,見了劉整。

劉整道:“我已收到餘大人的調兵令,得知二位要去嘉定守城,你們放心,我已讓宋汀將軍備好三千人馬,隨後就同你們前往嘉定。”

繼先喜道:“大哥多次誇獎劉將軍,說將軍用兵神武,你既要協助餘大哥攻打汪德臣,還要分兵於我,擔子不輕呀,此次大家合舟共濟,我們必能退敵。”

劉整道:“都是效命朝廷,理當如此。在餘大人面前,我等只能望其項背,繼先兄弟放心,此次定讓汪德臣夾尾而歸,望你們好生把守嘉定。”

繼先和呂星宇道:“一定!”

二人作別劉整,從瀘州帶了兵馬匆匆趕向嘉定。

嘉定城緊鄰西南蠻地,古來常受蠻夷騷擾,又是宋國與大理的交界處,所以雖地處偏遠,但卻歷來防守嚴密,城池堅固。繼先到達嘉定後,嘉定太守項充率全府文武官將出城迎接,見大軍前來支援,十分欣喜。

繼先和項充安排好軍隊,便來到府中議事,項充對繼先道:“李公子是餘大人欽點的守將,項某謹遵餘大人安排,一切聽從李公子吩咐。”

繼先客氣道:“繼先年輕識薄,軍中之事要靠項太守多多提點。”

都統王樑笑道:“李公子客氣了,想當年你與餘大人在淮東大敗蒙古軍,天下誰人不知?在丹江與王堅將軍火燒蒙古軍大營,又是何等痛快人心。”

繼先道:“王都統如何知道丹江之事?”

王樑笑道:“李公子有所不知,我也參加了那次大戰,當時我隨王堅將軍乘小舟過江燒敵軍糧草,立了功,王將軍調任興元都統後,我被升爲鄧州副將,後來又和項太守一起調到嘉定。”

項充道:“是啊,我們都是從荊湖前線拼殺過來的。”

繼先喜道:“原來如此,這樣就更好了,大家都是和蒙古軍交過手的,咱們更有把握守住嘉定。”

這時,項充起身,對衆人道:“自古名不正則言不順,無令不成軍,既然餘大人讓李公子來守城,自今日起,以我爲首,嘉定閤府官將皆聽李公子號令,違令者斬!”

瀘州偏將宋汀、嘉定都統王樑、呂星宇等一干人齊道:“謹遵李公子號令!”

繼先何時受過這等推重,頗感難爲情,“各位坐!既然大哥讓我來守城,又有衆將軍照顧,我一定同大家盡心盡力守好嘉定。”

繼先掃視了下衆人,道:“呂星宇,派你趕赴建昌,打探蒙古軍舉動,待蒙古軍進入涼山谷地後,可率領當地彝人偷襲敵人後方,記住!只需擾亂他們,不要強攻。”

呂星宇道:“是,我立刻趕往建昌。”

繼先對接王樑道:“王都統,你率領嘉定之軍嚴守各城門,每日戒嚴,不得懈怠。另外,查看城池是否堅固,如有損壞,立即加固。”

王樑道:“遵命!”

繼先又向宋汀道:“宋將軍,你率瀘州軍駐守城西山頂大營,與王樑相互照應,若蒙古軍攻城,可內外夾擊。”

宋汀道:“李公子放心,我即刻照辦。”

繼先又向項充道:“項太守和府中諸曹官員備好物資,以供軍士之用。你代我向雅州知州張大人寫封書信,讓他調集本州兵士,隨時備用。”

項充道:“我這就去辦。”

於是,事情很快安排妥當。

汪德臣遲遲等不到百了回話,軍情急迫,一旦拖延,餘玠便會做好準備,便打算先行發兵。他令兵馬分成前後兩路,前路先攻釣魚城,奪取重慶北面三江水路要衝;後路攻青居城,斷絕利州路對重慶的支援,然後過果州從西面攻打重慶。於是蒙古大軍浩浩蕩蕩向重慶進發。

餘玠知道汪德臣發兵後,緊急趕赴釣魚城親自守城。餘玠又擔心青居城守將張實兵力不夠,讓徐朝忠、徐朝義和丁依卿三人另一部分兵力前去協助,楊豫輝和滿溪春陪冉氏兄弟坐鎮重慶。

徐朝忠等人到青居城時,蒙古大軍即將兵臨城下,張實正在調兵遣將,見他們到來,問道:“三位大俠莫不是餘將軍派來的?”

徐朝忠道:“餘大人讓我兄弟三人來協助張將軍守城,現在敵軍離城不足五里。”

張實鎮定道:“我已知曉,正要派兵前去阻擊。”

丁依卿道:“依我之見,可先派小路兵馬佔領對面山頭,讓他們帶上弓弩藏到山林之內,並準備木石。青居城南面是險峻山林,攻打青居城必須要從山下谷中的這條小路,等到他們一入谷中,兩邊軍隊便可居高臨下,以一敵十,從容應對。”

張實道:“好,就按丁大俠說的辦。”

張實剛佈置好防務,汪德臣的大軍就趕來了,由於道路狹窄,只能逶迤行進,上萬人馬延綿幾公里。等到城下時,汪德臣命軍隊火速集合,開始攻城。張實見狀,立即發出信號,聯合對面山頭守軍向敵軍出擊,一時間亂箭齊射,木石滾落,蒙古軍尚未爬到山腰,便被射死、砸死無數。

汪德臣驚慌失措,他久處大漠,不善山地戰術,一見如此,不知如何應對,蒙古軍死傷慘重。汪德臣連忙下令停止攻城,退出山谷,再想它策。

蒙古前路軍由於行程艱辛,反倒晚於後路軍,於次日到達釣魚城下,一見釣魚城雄踞山頭,四面絕壁,頭枕三江,一時竟不知該如何攻打,便決定先駐紮城下,等候汪德臣命令。

餘玠見蒙古軍在城下安營紮寨,料知必是要困住宋軍,餘玠不急不躁,在城中與諸將坐守,牽住蒙古軍好讓劉整和王惟忠從後面偷襲。

當時,王惟忠得知汪德臣離開成都,便率利州兵馬悄悄出動,一日之內拿下成都,然後向釣魚城而來。青居城下的蒙古軍正在修整,汪德臣聽說前路軍馬已在釣魚城紮寨,命他們守住所有下山道路,斷絕宋軍水源,猜想待宋軍水源枯竭後自會下山。但他哪裡知道,釣魚城山頂土地肥沃,又有小湖,根本不缺水源和糧草。

汪德臣正在城下帳中商量再次攻城之事,忽然外面來報,說宋軍偷襲,汪德臣大驚,“宋軍尚在山頂,何來宋軍?”

軍士道:“是瀘州劉整的軍隊,成都已被王惟忠攻陷,利州的軍隊馬上也來了。”

汪德臣連忙出帳,只見帳外慌亂一片,汪德臣嘆道:“不想餘玠竟如此狡猾,我上了宋軍的當了。快!全軍撤退。”

軍士問道:“成都已被宋軍佔領,我們向何處撤退?”

汪德臣想了下道:“撤向金州吧,讓釣魚城的前路軍也立即撤往金州。”

軍士領命而去,蒙古軍急匆匆撤出青居城。隨後,圍攻釣魚城的蒙古軍也不戰而退了。

且說張實與汪德臣大戰那日,兀良合臺率軍已到嘉定城下。兀良合臺騎着戰馬揮刀指向城樓,“嘉定守城將士聽着,只要我蒙古大軍揮鞭一指,必定蕩平全蜀,你們若現在開城投降,本將可保爾等性命無憂,若頑固抵抗,定教嘉定全城雞犬不留。”

城上將士一聽此言,義憤填膺,見蒙軍如此囂張,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下去決戰。王樑一把拉出弓箭,射向兀良合臺,“蒙古韃子,吃我一箭!”

兀良合臺斜身躲閃過去,差點掉下馬,指着王樑怒道:“待我破此城後,必讓賊子千刀萬剮。”

王樑大笑不已。

兀良合臺正要下令攻城,繼先身着盔甲從城樓上出現,向兀良合臺道:“好一個鐘合臺!你還記得泉州之事嗎?”

兀良合臺一見是繼先,驚慌失色,他並非怕繼先,只是突見繼先在此,腦海中頓時閃現從前往事,不由得又驚又愧,於是道:“繼先兄弟怎會在此?泉州一別,你還好吧?”

繼先笑道:“有你妹妹照顧,怎能不好?”

兀良合臺道,“蓮心…蓮心她現在何處?”

繼先冷笑道:“你放心,她過得很好。聽聞將軍要攻嘉定,繼先特來與將軍相會。”

兀良合臺心中糾結,雖然兩相爲敵,但畢竟繼先救過他一命,論私,二人也算有過一段交情,於是嘆了口氣對繼先道:“我兀良合臺絕非忘恩負義之輩,我是非分明,當年你救我一命,我理應報答,但此番戰事乃是國家之事,我不敢因私廢公。我大軍駐紮城外,給你三日準備,三日後我再攻城,這樣既不違大汗之令,也算還你之恩。”

繼先聽後,頗爲感動,“好,將軍果然是個英雄,三日後我們再會。”

兀良合臺令大軍在城外紮營安頓,繼先回到府中,王樑問道:“李公子,兀良合臺的話不可信,他這是故意讓我們放鬆警惕,然後偷襲。”

繼先道:“王都統有所不知,他雖與我們爲敵,但就人品而論,他也是個情深意重的正人君子。不管他何日攻城,我們都要日日警惕,嚴守城門。”

王樑道:“是!”

呂星宇回到建昌後,在當地族人的支持下,聚合成一支數百人的隊伍,他們埋伏在山路兩側,燒了兀良合臺後軍押運的糧草。兀良合臺聞之震驚,派一路人馬剿殺彝寨,清理後方。可彝人最善山地遊走,蒙古軍一來,他們四散而去,等其走後,又來騷擾,弄得兀良合臺後軍不甚煩惱。

次日,王向天、游龍地和林秋風來到兀良合臺大營,兀良合臺道:“汪大人那邊戰事如何?”

王向天道:“我師兄弟三人聽從將軍命令,一直在瀘州打探消息,幾日前汪大人已經兵分兩路去攻打重慶。”

兀良合臺道:“現在是否攻下?”

林秋風嘆道:“誰知汪大人剛出兵,瀘州軍便偷偷發兵救援重慶。我們跟隨而去,後來知道實情,原來餘玠早已布好防備,讓王惟忠和劉整合圍汪大人,現在成都已經失陷,汪大人也敗退到金州了。”

兀良合臺大驚,“怎麼會這樣?”

林秋風又道:“如今我們已是偏師獨戰,且深處宋軍腹地,後面大小涼山的彝人也對我們威脅不小,不如先退回大理,再圖良機。”

游龍地也道:“宋國滅亡是早晚之事,不在乎此一戰勝敗,將軍要保住實力,先定大理。”

兀良合臺再三思考,只得退兵。

繼先算算三日時間已到,正要登城迎戰,卻見蒙古軍拔營退兵。項充不解道:“李公子,這是怎麼回事,他們居然退兵了?”

繼先也頗爲納悶,忽然王樑來報,“李公子,李公子,重慶府來信!”

繼先打開一看,大喜道:“項太守,王都統,重慶大勝,汪德臣退逃到金州了。”

項充笑道:“怪不得兀良合臺退兵。”

繼先對王樑道:“等蒙古軍退後,通知宋汀將軍收回軍隊。”

“是!”

幾日後,呂星宇回到嘉定,回報說兀良合臺的軍隊已經過了建昌,退回大理去了。

繼先道:“呂大哥燒了敵軍糧草,擾亂敵軍後方,也算立了大功,守城成功,各位皆有功勞,等我回重慶向大哥稟報,嘉獎各位。”

項充道:“爲國守城,爲民而戰,不求賞賜,只要打退蒙古,我等無憾。”

衆人道:“正是項太守此言!”

繼先道:“既然敵軍已退,我和呂大哥當趕回重慶,有勞宋將軍率軍支援,宋將軍也可趕回瀘州了。”

繼先和呂星宇回到重慶,餘玠也收兵回來,衆人相互慶賀。

冉璞道:“現在,汪德臣退回金州,兀良合臺也無功而返。不如趁趁此機會繼續追擊,不給他們留喘息之機,一舉收復蒙古佔領的諸州。”

繼先道:“對,蒙古軍主力潰退,正是全線反攻的好時機。”

冉璞又道:“讓王惟忠將軍不必趕回重慶,直接領利州兵配合餘大人北上。”

於是餘玠令劉整鎮守蜀地,自己親率十萬大軍北上,對川中蒙古佔據的各州全面反攻,很快,巴山以南陷落的十餘州盡皆收復。餘玠馬不停蹄,率軍取金牛道北上,直搗興元,又令王惟忠率兩萬兵馬攻隴蜀邊界,從左路牽制蒙古兵力。

汪德臣聞之,急報蒙哥,然蒙古未料餘玠出兵如此迅速,一時難以調來大軍,先讓汪德臣前去阻擊,汪德臣匆匆忙忙率軍從金州趕赴興元。餘玠得知汪德臣前來,令繼先率人燒燬大散關至興元府的棧道,汪德臣無法前進。

雖然興元府落入蒙古已久,但蒙古在此守兵不足,餘玠大軍急攻城西中梁山,血戰半日,拿下陣地。又令軍隊包圍興元城,星夜急攻,蒙古守軍自知力量懸殊,堅守不出。餘玠連攻數日,蒙古守軍嚴守死防,等待救援。

形式急迫,繼先怕蒙古援軍趕來,對宋軍不利,便對餘玠道:“大哥,我軍不可久滯於此,應趁蒙古大軍尚未趕來,立即發兵東進,直取西京長安。”

丁依卿也道:“繼先兄弟說得對,長安若破,興元的蒙古軍就孤立無援,陷入被動。我們留下一路兵馬守在此處,繼續圍困他們,主力兵馬立即東上攻打長安。”

於是餘玠撥一萬兵馬讓劍南六洞仙留下守城,自己和繼先向長安進軍。

三日後,宋軍抵達渭水南岸,長安就在眼前。不料汪德臣連夜修復棧道,趕往興元,從隴西和洛陽調來的蒙古軍也奔赴長安。

繼先得信,連忙稟報餘玠:“大哥,隴西過來的蒙古軍勢力較強,他們衝破王惟忠將軍的防線,正向長安趕來,洛陽的蒙古軍也即將到達長安。”

餘玠憂慮道:“我軍久戰疲頓,怕是收復長安無望。”

繼先道:“徐大哥派人來報,說汪德臣修復棧道,已經快到興元,欲斷我軍後路,我們要趕緊撤退,不然就來不及了。”

餘玠遺恨不已,指着長安大呼一聲:“來日定取此城。”然後向繼先道:“你快去隴西,讓王惟忠撤回川中,我和徐大俠他們匯合後原路返回。”

繼先領命,火速趕往隴西。

由於蒙古援軍已到,且餘玠長途勞師,雖然興元已在眼前,卻不能再攻,只得退回川中。其實,餘玠本意也並非想要一舉收復興元,只是想以攻爲守,打破長期以來的戰略防守局面罷了。畢竟此次大敗汪德臣,收復十餘州,已經是大功一件了,而興元並不利於防守,得此一城並無大利。

回到重慶後,餘玠將戰事向朝中奏明,把有功官員和將領一一列出,讓朝廷加封他們。爲了使軍隊調動方便,有利於戰場配合,餘玠希望能總掌全川軍隊,在奏摺中要求理宗將全川各州兵馬均交由他來節制。

收到餘玠的奏報後,理宗召趙葵、董槐、謝方叔、丁大全、賈似道等來宮中議事。

理宗對趙葵道:“趙愛卿先把四川戰事說給大家聽聽。”

趙葵道:“臣剛剛收到重慶送來的奏本,餘玠在奏摺中說,他修築各城寨,引起了蒙古不安,汪德臣聯合兀良合臺發兵攻打重慶和嘉定,被餘玠擊敗,我軍全線反攻,收復十三州。”

理宗龍顏大悅,“餘玠不負朕望,朕要重賞他。”

董槐道:“此次立功將領均應嘉獎,如此才能顯示皇恩浩蕩,激勵諸將爲國建功。”

理宗道:“這是當然。”

趙葵又道:“這是餘玠報上的功勞簿,請皇上過目。”

蘇雲接過去遞給理宗,理宗看後不住點頭。

謝方叔窺着理宗,道:“皇上,餘玠在奏摺中還有一事請求。”

理宗問道:“什麼請求?”

謝方叔道:“他請求皇上把潼川府路兵權也交給他,讓他總領全川兵馬。”

理宗一聽,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丁大全見狀,附和道:“餘玠說這樣更方便他指揮大局。”

趙葵見理宗不高興,連忙道:“若川峽四路各自爲政,沒有統一號令,對抗蒙大局不利。”

謝方叔冷笑道:“夔州路、成都府路和利州路的兵馬均由他調度,還嫌不足嗎?他一向驕傲自大,在剛剛取得大功時又把潼川府路的軍權交給他,豈不更助長他的囂張氣焰,平時在奏摺中他就對朝廷旨意多有非議,若給他加固軍權,說不定他眼裡只有四川而無臨安了。”

董槐見謝方叔如此詆譭餘玠,不由得氣道:“你怎可如此污衊朝廷功臣,若無餘玠,四川早就不保,前線將士出生入死,捍衛江山,爾等書生天天在朝堂上聒噪不停,挑撥離間,若讓前線將士知道,豈不寒了他們的心。”

丁大全回擊道:“董大人,沒有皇上慧眼識人,餘玠怎能出掌四川?他雖有功,那也是皇上用人有方。”

理宗見他們爭吵不停,心中煩躁。理宗向來深嫉兵集將手,餘玠本來已經大權在握,又公然向朝廷要軍權,因此犯了理宗之忌。理宗不耐煩道:“你們都是朝廷重臣,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衆人謝罪。

理宗思慮一番後,道:“加封將領一事由趙葵去辦,至於節制潼川府路兵權一事…”理宗打心眼裡不想把該路兵權交給餘玠,手握重兵在四川割地稱王的大將歷朝歷代不乏其人,他雖知餘玠忠心耿耿,但也不免會有戒心,留下潼川府一路,可以牽制於他。

理宗見賈似道一直沉默不語,便問賈似道:“賈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賈似道道:“皇上,臣不敢妄言,既然皇上問臣,臣略表愚見。餘玠功勞巨大,是頭猛虎,只有他才能鎮守好四川,讓蒙古生畏;朝廷不應拂了功臣之面,把潼川府路交給餘玠利於抗蒙。”

賈似道說完,所有人都大惑不解,趙葵心想賈似道怎麼會替餘玠說話。

理宗問道:“賈愛卿的意思是讓朕同意餘玠的請求?”

賈似道道:“對,不僅如此,還應提他的官職,餘玠現爲兵部侍郎,可授他兵部尚書,只有威望十足,才能人人敬服。”

理宗點點頭,“好吧,傳旨,加封餘玠兵部尚書,總領川峽四路兵馬。”

出宮後,趙葵向董槐道:“賈似道唸的是哪門子經,我怎麼聽不懂?”

董槐搖搖頭,“我看裡面有玄機。”

趙葵忽然大悟,“不好,上了他的當了,餘玠危矣!”

董槐奇道:“這話怎麼說?”

趙葵憂慮道:“皇上最怕兵集將手,餘玠本已節制三路兵馬,現在又要潼川府路軍權,犯了皇上大忌,皇上心生不滿。賈似道打着爲餘玠說話的幌子,給餘玠加官進爵,擴充兵權,這更加讓皇上猜忌他。雖然眼下皇上念他大功不說什麼,可是自此以後,皇上便會時刻提防他。餘玠做事顧大不顧小,若日後他稍有不慎,被謝方叔等人抓住把柄,豈不危險?”

董槐聽後,道:“我說賈似道怎麼突然爲餘玠說話,原來是這樣,看他平日裡不聲不響,想不到竟如此陰毒!”

趙葵道:“事已至此,你我只有日後多提醒着餘玠纔是。”

董槐道:“只能這樣了!整日裡在朝中被這些奸臣賊子算計,好不窩心,真想再上戰場痛快殺一場!”

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
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