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亡秦必楚

楚懷王時期正是戰國諸雄激烈爭奪的時期,秦國相對強大,各個諸侯國多次聯合起來對付秦國,歷史上稱爲“合縱”,而秦國則千方百計地破壞其他諸侯國的聯合,努力建立自己與單個諸侯國的聯盟,歷史上稱之爲“連橫”。

公元前303年,齊韓魏等國因爲楚國背棄合縱盟約而與秦國聯合,三國一同征討楚國,楚國派太子橫到秦國當人質要求援助,於是秦國派兵援救楚國,三國領兵退走。

一年後楚太子在秦國與一個秦國大臣鬥毆,殺死了那個大臣,楚太子逃回楚國,公元前301年,秦王會同齊、韓、魏等國攻打楚國,楚軍大敗,損失慘重。

翌年,秦再攻楚,攻取襄城斬楚軍三萬,這時秦王寫信給楚懷王,引誘懷王在武關會晤,當面和解並訂約結盟,楚懷王信以爲真入秦會見秦昭王,結果一入武關被伏兵挾持西行至咸陽,秦國扣留懷王,以此要挾楚國割地,消息傳到楚國,臣子憂慮便商議擁立太子橫爲新任國君,宣佈不受秦國要挾。

秦昭王的計劃落空,非常惱火,便發兵從武關出發去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奪取了楚國十多座城池,次年,楚懷王想從秦國潛逃回國,被秦國發現封鎖所用通往楚國的道路,楚懷王該走小路跑到魏國,想繞回楚國去,趙國害怕秦國,不敢接納楚懷王,懷王又想經魏國,這時秦軍追至,他被擒回咸陽,懷王驚恐勞累,身染重病,拖了一年病死在秦國。

秦國把他的靈柩送回楚國,際楚人都很悲痛,從此仇恨秦國,立誓報仇。“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由此而來,意思是楚國哪怕只剩三戶人家,也發誓要滅亡楚國。

龍天羽沉思道:“當年楚懷王客死秦國,那已經是很久的事了,這股仇恨能延續至今嗎?”

淳于婉兒道:“楚人最重情感,這句說法能流傳至今,足見滅秦的決心,咸陽秦楚一戰,項羽必定會如狼似虎廝裂秦軍防線,我軍定要迅速趕路,好趕在咸陽城破之前抵達,一鼓作氣從側面攻入城池,搶了滅秦的頭籌!”

龍天羽看着才女笑生雙靨,秋波流慧,光彩逼人,心中又是敬佩又是愛戀。

這時庭院外車馬聲響起,九路義軍首領及主要將領都來到將軍幕府外,有序地進入府內,人數少說也三四十位,函谷關一破,諸侯王都放下心頭事,談笑風生,步入廳內。

“參見沛公!”諸人佇立在下,齊向龍天羽恭敬施禮。

“各位諸侯將領,不必多禮,請入坐!”龍天羽氣勢如雲垂壓九天,諸人皆低頭入座,不敢失禮。

“函谷關昨晚已被攻陷,今日召各位前來商議一下進軍咸陽之事,衆所周知,目前胡亥趙高皆困於咸陽已是沒了牙的老虎,不足爲患,而咸陽外百里西川高地正激戰着兩支人馬不可小覷,秦軍二十萬與楚軍八萬,力量非常強悍,單憑龍軍兩萬精騎不足與之抗衡,所以特請各路諸侯與天羽同行,共滅西秦!”

衆人相互瞧了幾眼,雙手一結行禮,高呼道:“我等願隨上將軍進赴咸陽,剿滅暴秦!”

“好!天佑盟軍,滅秦破楚!”龍天羽一副君臨天下之勢,侃侃幾句話間將衆人的志氣帶動起來,有的想要找藉口留下,但被他這麼一激,都變得亢奮起來,誰要開口不去滅秦都覺得丟人。

趙歇問道“不知我等九路人馬該如何統籌?”

田榮道:“就是,如今各路人馬損傷慘重,最多隻有六七萬人隨行,加上三萬龍軍精騎,既要攻破章邯秦軍,又要擊敗楚軍項羽,還要強入咸陽,人手恐不夠吧!”

龍天羽微笑道:“各路諸侯不必擔心,此次出兵會分成兩波,第一批由龍軍精騎兩萬幾晚就出發,夜行露宿,爭取短日內清除路上所有障礙,出奇制勝切入秦川腹地,而九路大軍在後,虛張聲勢詐作取西北櫟陽,途中無須與敵交戰,只等數日後在櫟陽突然改道在咸陽匯合,震懾亡秦,一起分功便是。”

“喔?”諸將有些意外,不用身先士卒去衝鋒陷陣當然最後,在這大爭之世誰不想保存實力,以圖日後有更大的籌碼,爭奪天下稱王稱霸。

倘若沒有了人馬兵戈,就沒有了實權,便一無所有,得到王侯爵位和封地也會被別人搶去,眼看勝利就要來臨,西秦將要滅亡,都不想再損失自家的兵力。

韓廣道:“敢問上將軍,盟軍人馬在後,如何分先後,又由誰來統領?”

龍天羽答道:“若各位有想法,自己私下商議訂立統帥也行,假如仍封我爲盟主,自當由本帥親自委任如何?”

九路諸侯惟恐道:“吾等自當聽候上將軍調遣,絕無異議!”

龍天羽點頭道:“那好,本帥施令:第二批人馬仍由虞子期爲主將,呂澤爲副將,虞將軍有勇有謀,帶軍有方,此次統九路人馬在後方行軍,趙歇、臧茶、韓廣三路在前,田榮、韓博、魏豹三路居中,吳芮、共敖、彭越三路殿後,另外本帥調遣龍軍甲士三千聽候虞將軍統領,中途若有違令不從或存二心者,咸陽軍法治罪!”

“吾等不敢,聽從虞將軍令!”衆人口無異議,齊聲呼道。

九路諸侯心下均想:反正不用部將與秦楚交鋒,沒有戰事出現,聽候調遣就是了,這還有什麼異議?

龍天羽環顧衆人,早把他們的心思猜透,如今利益都纏到一起都踩在一條船上,誰也不會中途跳下船,當下又命道:“灌嬰、樊噲聽令,速選精兵兩萬備戰在西城門,今晚二更出動進逼渭水,此時章邯正與項羽決戰渭水南岸對壘,要攻破咸陽可從上游渡過渭水,夜襲咸陽北門;陳嬰、酈商留守函谷關,等待後方援軍到來,切忌進關易、出關難,若有褻職逃兵立即緝拿,違令者殺無赦!”

“遵命!”龍軍幾位將領俯身領命。

這幾句令已將衆人職責分工定成,同時也把函谷關的掌握權牢牢攥住,前方誰私自逃回來者拒放出關,後方同樣入關容易,但要出關可就難了,阻截一切分支人馬。

龍天羽分工完成,說道:“城關內傷員及時醫治,無病無傷者整頓明日行軍,好了,各位一起幹了此爵,以壯此行!”

“上將軍請!”諸將一起舉起青銅三腳爵杯,畢恭畢敬道。

“好!幹!”龍天羽一飲而盡,辣酒入口,豪氣穿腸,整個天下形勢盡在君腹之中,成敗胸有成竹矣。

諸將紛紛領職退去,忙着履行自己的要務去了,大廳內又只剩下天羽、婉兒、依依三人,二女坐在夫君左右,含情脈脈,愛意甚濃,滿臉的崇慕之色。

龍天羽伸了個懶腰,微笑道:“這一次行軍也不易啊,秦川之地崎嶇險要,當小心埋伏,路上還請兩位嬌妻多多指教,爲夫對西秦地理形勢不算熟悉,能否成大業,就在此一搏了!”

第七章 趙高之死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十一章 難忘今宵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八章 釜底抽薪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六章 挑撥離間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七章 收拾殘局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六章 迎戰騎兵第十一章 政策雛形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八章 英雄匹敵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四章 真正霸王第三章 草原女神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九章 沙場對弈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四章 才女鬥智第四章 蜀兵作亂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一章 佔盡便宜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一章 大權旁落第五章 君王之勢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十二章 妻妾成羣第八章 窮寇莫追第四章 謀客夜訪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八章 嬌妻歸來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七章 天羽論秦第五章 兵神佈陣第二章 沿途荊棘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十一章 真龍天子第二章 文韜武略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九章 化險爲夷第七章 龍鳳同枕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八章 火藥問世第三章 引敵入甕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八章 終於突破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六章 大破衛軍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一章 停戰修書第十章 婚前雲雨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四章 武道陰陽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十一章 重逢墨蘭第十章 驚世謎團第四章 情挑依依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五章 暖帳銷魂第四章 殺伐戰場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十一章 多情刺客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八章 魔教之行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二章 兵者詭道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八章 終於突破
第七章 趙高之死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十一章 難忘今宵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八章 釜底抽薪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六章 挑撥離間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七章 收拾殘局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六章 迎戰騎兵第十一章 政策雛形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八章 英雄匹敵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四章 真正霸王第三章 草原女神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九章 沙場對弈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四章 才女鬥智第四章 蜀兵作亂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一章 佔盡便宜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一章 大權旁落第五章 君王之勢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十二章 妻妾成羣第八章 窮寇莫追第四章 謀客夜訪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八章 嬌妻歸來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七章 天羽論秦第五章 兵神佈陣第二章 沿途荊棘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十一章 真龍天子第二章 文韜武略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九章 化險爲夷第七章 龍鳳同枕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八章 火藥問世第三章 引敵入甕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八章 終於突破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六章 大破衛軍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一章 停戰修書第十章 婚前雲雨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四章 武道陰陽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十一章 重逢墨蘭第十章 驚世謎團第四章 情挑依依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五章 暖帳銷魂第四章 殺伐戰場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十一章 多情刺客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八章 魔教之行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二章 兵者詭道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八章 終於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