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箏藝無雙

張良將四處義軍的最新動態分析給龍天羽,衆人圍在軍事圖前,商議下一步的對策,夏侯嬰、樊噲等均以他馬首是瞻,聽龍天羽的吩咐。

龍天羽環顧地形,結合自己對歷史的常識,早已猜到陳勝大軍必會落敗,看來歷史並不是無跡可尋,在時空發展的印證中,當有外界因素干擾的地方就會相應地改變,但沒有外來因素時,那裡的人或事會按原來本身的規律發展。

樊噲心急道:“主帥,咱們別在這裡耽擱,速回到彭城部署防禦,由俺老樊打頭陣,可要會會那章邯!”

龍天羽搖了搖頭,說道:“咱們暫時還不能回去,在此助楚國舉事,可以培植義軍力量,分開朝廷的注意,同時分散敵軍兵力,與彭城以及六國舊地遙相呼應,只有這樣,起義的勢力纔會長久,否則孤軍抗戰只會同陳勝大澤鄉義軍一般,最終走向覆亡的道路。”

張良點頭嘆道:“天羽所言極是,只有團結各地力量纔有希望徹底消滅朝廷勢力,現下唯有以靜制動,坐山觀虎鬥,到時與各處義軍聯合出擊,只要消滅秦軍主力,則可直搗咸陽,據老夫夜觀星相,大秦雖如西山落日,但仍須三年的時間纔會覆亡,而秦滅之後,天下戰亂動盪,羣雄逐鹿中原,誰是真正的仁者明君亦會從中脫穎而出!”

夏侯嬰、張雲、樊噲等人向來欽佩玄術大師,聞言受教點頭。

龍天羽卻心下一驚,沒想到他夜觀星相便已推測出未來,自己也曾向黃石公學習過玄術,不過更多時候都在研究兵法和奇門遁甲術,對占卜星相鑽研得不深,暗忖日後可要多加虛心領教。

過了半晌,郭府管家楚濤來此別院邀請龍天羽等參加午宴,龍天羽心中好奇,問起宴會所邀之人。

楚濤對他甚是欽慕,恭敬道:“今日午宴除了龍公子、張先生以及李相、瑤才女等天下聞名的人物外,尚有籍公子、項將軍、楚國貴族商賈、壽春一些名士賢者等,宴會又月瑤小姐主持,很多商貴公卿大夫都欲一睹她的芳容,爭相擠來,均希望能參加午宴。”

龍天羽心想:“那些男人都是犯賤,得不到手的便捧成皓月,得到了未必珍惜,不過要博得這才女的青睞,可不是易事!”當下答應準時參加午宴後,支開了部下,回內軒陪着詩詩二女在牀上纏綿兩個多時辰,做了男人應該的補償。

將近午時,龍天羽由二女服侍換上了寬鬆的楚袍,與張良去往郭府主廳,此次詩詩與倩兒隨同赴宴。

雖然離宴會開始尚有一刻鐘,但大廳已經擠滿了人,殿內設成圓形筵席,最裡環有八張桌几,然後由裡到外圈,每一層的席位加倍,到最外環已是三十二桌。

最裡環的正中三大席位空着,顯然留給主人,每席各置一人,龍天羽與張子房被安排在主座的臨位,可見地位尊崇,然後環型依次坐的是項籍、楚墨行會鉅子廖離、楚國貴族景駒,後一排的席位爲項梁、項伯、柳詩詩、張倩以及壽春商賈貴族、賢士大夫等等,大部分都未入席,三五成羣地聚在一塊,人頭涌涌,相互暢談。

有些當地貴族,聽聞過張子房與龍天羽的傳奇,大多紛紛上前恭維一番,幸好這年代沒有記者或狗仔隊,不然這種新聞焦點人物必會被媒體圍攻採訪。

而項羽則與項梁、項莊幾人神秘聊話,偶爾向龍天羽這邊瞧上幾眼,旋又低聲傾談。

突然磬鐘聲響起,李園、郭敬、李月瑤以及郭族中幾個有分量的長輩從裡軒步入大廳,開始紛紛入席。

此時的李月瑤一襲素白長褂,儀態慵閒地坐在其父臨旁一位,她雖沒有刻意打扮上裝,但那種天然的美態更顯得清雅絕俗,明豔無倫。

世人常以“美若天仙”來形容美貌的女子,但仙女如何美法卻是誰也不知,誰也不曉,瞻仰‘玉泉女’姿容的瞬間,無論貴族商賈還是賢者武將,衆人心頭都不自禁涌出那四個字來稱讚。

柳詩詩與郭鈺瑩、張倩本身都是難得的美人胚子,尤其是名姬柳詩詩天香國色,豔冠京華,卻自忖在風雅上仍遜上才女三分。

當磬鐘又響了一下,宴會正式開始,絲竹樂器瞬息奏響,一羣數十名俏麗嬌媚的歌姬,輕盈邁進殿中央,載歌載舞。

郭族本想請西柳名姬主唱,讓衆人聆聽天籟之音,一飽耳福,但被柳詩詩一口謝絕,因爲覺得自己嫁入龍家後,夫君寵愛無比,她不再留戀過去紅塵生活,什麼名姬的頭銜並不在乎,普天之下只想對愛郎一人獻歌獻舞,以及潔白的胴體。

龍天羽看着廳內漫舞的歌姬,又想起虞姬來,她到底身在何處呢?歷史上她是項羽的女人,但現下的歷史又是如何譜寫呢?

想到西柳與東虞並稱於世,找不到了虞兒,這種事決不允許再發生詩詩身上,唸到此處,關切地轉頭望向嬌妻,而她心有所思也正瞧來,四目相投,涌起知心相愛的溫馨感覺。

龍天羽向着詩詩和張倩瀟灑一笑,轉過身來準備繼續欣賞歌舞,頓時覺得一股灼熱的目光投來,遂奇怪望去,透過歌姬間的縫隙,與李月瑤清澈脫俗的眸光相觸,彼此渾身一顫,心搖神馳,才女眸子眨了兩眨,臉頰一紅,移開了目光。

這時歌舞姬表演完畢,嫋嫋退出廳去,衆人意猶未盡鬨然叫好,從商周開始,宴會前姬女歌舞助興,早已成爲不可缺少的程序,上至王權皇室,下至民間商賈,有權有勢者無不收羅大批美女充當舞姬或欲瀉的工具。

衆人稱讚後端起高腳梔杯一飲而盡,有人藉機邀請才女撫箏助興,立時被在場諸人推波助瀾,李月瑤執拗不過,微笑地瞥了賓客一眼,嬌姿美態風情萬種,算是應承了。

由兩名侍女平端着一把古箏放在小姐的桌几上,一名俏丫鬟燃起兩柱清香,但見箏身朱漆斑斕,佈滿碧色斷紋,落錯有致,絲絃彷彿嫋娜迎風的龍鬚竹,箏弦側旁還鐫刻着兩個蝌蚪文“玉泉”。

李月瑤環顧衆人,嫵媚一笑,素手試撥了兩下,其音清越異常。

張良聞聲不禁開口讚道:“好箏,足可與瑤琴相媲美了。”

滿堂賓客心情躍動,整個大殿落針可聞,稟起呼吸準備聆聽仙曲。

李月瑤體態丰姿如同天仙一般,纖指轉軸撥絃,慢攏輕撫,錚錚之聲,悠悠漾開,妙曲繞樑,如鳴金石。

奔瀉的箏音像汩汩的清泉匯入江河,繼而由渾厚轉入輕柔,彷彿流雲盤旋在高山之上,忽而節拍變快,飛泉激浪;有時指快音促而急切激越,則悲痛迫脅之情涌溢,舒捲收放,緩急相接,運思微妙,氣韻生動。

張良與柳詩詩對樂禮均是行家,單聽此調便知所奏乃古曲《梁父吟》,曲意是講春秋時期齊晏子‘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從昂揚的音調中流露出彈箏的主人,是位關注百姓命運、洞悉天下形勢的巾幗才女。

第四章 弄巧成拙第八章 神兵出爐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六章 乘勝追擊第二章 韓信歸來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八章 一夜柔情第七章 營地遭襲第一章 生擒韓信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六章 二鳳侍龍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九章 刀本無情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十二章 羣龍歸首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八章 拳腳鬥狠第五章 小翎飛刀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十章 巧計奪城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九章 煽動異族第十一章 騎兵激戰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八章 蹬口之戰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十章 關鍵一局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十章 青璇談心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二章 引虎入甕第八章 軍用雷管第七章 鴻門夜宴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一章 劍閣巧遇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四章 建兵工廠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十章 驚世謎團第八章 連環用計第二章 潛伏危機第十二章 冰釋前嫌第三章 生死攸關第三章 誰與爭鋒第九章 突圍破敵第一章 芳心萌動第十一章 高手對決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五章 小翎飛刀第八章 黑網劍館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八章 春夢無痕第七章 生死考驗第六章 城關失守第三章 一夜溫情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一章 輪迴之秘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十章 天羽鋒芒第四章 愁雨渡江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八章 春心蕩漾第四章 西楚刀君第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十一章 化解恩仇第八章 暗殺漢王第二章 青石非石第一章 范增毒計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七章 有女墨蘭第十章 後宮佳麗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二章 二女爭夫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一章 輪迴之秘第十二章 夜戰幕府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五章 西域聯軍
第四章 弄巧成拙第八章 神兵出爐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六章 乘勝追擊第二章 韓信歸來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八章 一夜柔情第七章 營地遭襲第一章 生擒韓信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六章 二鳳侍龍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九章 刀本無情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十二章 羣龍歸首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八章 拳腳鬥狠第五章 小翎飛刀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十章 巧計奪城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九章 煽動異族第十一章 騎兵激戰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八章 蹬口之戰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十章 關鍵一局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十章 青璇談心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二章 引虎入甕第八章 軍用雷管第七章 鴻門夜宴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一章 劍閣巧遇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四章 建兵工廠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十章 驚世謎團第八章 連環用計第二章 潛伏危機第十二章 冰釋前嫌第三章 生死攸關第三章 誰與爭鋒第九章 突圍破敵第一章 芳心萌動第十一章 高手對決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五章 小翎飛刀第八章 黑網劍館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八章 春夢無痕第七章 生死考驗第六章 城關失守第三章 一夜溫情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一章 輪迴之秘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十章 天羽鋒芒第四章 愁雨渡江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八章 春心蕩漾第四章 西楚刀君第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十一章 化解恩仇第八章 暗殺漢王第二章 青石非石第一章 范增毒計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七章 有女墨蘭第十章 後宮佳麗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二章 二女爭夫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一章 輪迴之秘第十二章 夜戰幕府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五章 西域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