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

說起“維多利亞”在香港是一個華麗璀璨的港灣;在時尚界和設計界,是蕾絲、束腰、飄帶、繁複層疊的長裙,還有模特臉上那略帶漠然矜持的貴氣;而在19世紀的英國,它是一位女王的名字,是輝煌的“日不落帝國”時代——“維多利亞時代”的象徵。

(一)童年生活

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5月24日出生於倫敦白金漢宮西面的肯辛頓宮,父親是喬治三世的第四子肯特公爵愛德華,母親維多利亞是德國一個侯國的公主。爲了讓孩子在倫敦出生,愛德華夫婦專程從巴伐利亞長途跋涉回國,愛德華爲這個結實健康的長女的降生欣喜若狂。愛德華夫婦在給孩子取名上費盡心機,最後定名亞歷山德拉·維多利亞(lexndrinVictori)一是表示對孩子的俄國教父亞歷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爲了紀念她的母親。維多利亞出生後不久,肯特公爵因一時疏忽患了感冒,隨之引起肺炎併發症,很快便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留給妻兒的是沉重的債務。

從此,家裡開始節儉度日,維多利亞總是穿同一套衣服,從小她就被灌輸這樣一種觀念:女人頻繁變換服飾不僅揮霍浪費,而且是一種不良的品行。成爲女王后,她在服飾上一直非常儉樸,王冠上價值連城的珠寶僅僅是爲了顯示對王權的尊重。

維多利亞是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的,她幾乎完全在德國文化的薰陶下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自從父親病故後,母親便帶着她投靠了舅舅利奧波德公爵(後來成爲比利時國王)母親爲維多利亞請來家庭教師,教授她英語、法語和德語,還有英國曆史與自然科學。到維多利亞12歲時,因肯特公爵的兩個哥哥,國王喬治四世和威廉四世的子嗣要麼已經病故,要麼是私生子,英國王位的繼承權就落到這個小女孩的身上。維多利亞就此失去了應有的童年快樂,只能遵照母親的安排,學習冗長繁瑣的宮廷禮儀和許許多多的行爲禁忌,比如不許和陌生人交談,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壞規矩,不許按照自己的好惡選讀書籍,不許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

(二)女王的婚姻與政治生活

1837年6月20日,維多利亞的伯父英國國王威廉四世辭世,維多利亞就此成爲大英帝國新的國王。6月28日,18歲的維多利亞坐着金光閃閃的馬車,前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參加加冕典禮,緊張不安的維多利亞悄聲問她的侍從:求求你,告訴我,應該做什麼。

當時執政的內閣首相是輝格黨人墨爾本,女王很樂於同輝格黨人共事。她在即位當天早上9點鐘單獨接見首相時,就向他表示:我早就有意留你和其餘的閣員繼續主持政務。墨爾本是一個深諳世故、精明圓滑的政客,女王是一個尚不足20歲的女孩子,沒有政治經驗,所以事事都把墨爾本當靠山。

但好景不長,在野的託利黨勢力日增,女王在1839年迫於形勢,不得不授命羅伯特·皮爾組閣。皮爾接受組閣任務後,向女王提出更換部分宮廷女侍的要求,理由是這些女侍原來都是墨爾本安排的清一色輝格黨人或他們的親屬。女王對此堅決反對,年輕的女王是這樣答覆的:我不會換掉其中的任何一個,我對她們的政治觀點不感興趣,因爲我不需要和她們討論政治問題。她感覺受了屈辱,盛怒之下,收回要皮爾組閣的成命,命墨爾本繼續主持內閣。

女王的努力成功了,一時間似乎心滿意足,可實際上她鬥爭的成果也沒維持多久。內外交困的墨爾本內閣只勉強維持了兩年。1841年議會舉行新的大選,輝格黨遭到慘敗,託利黨在議會取得優勢地位。女王不得不重新任命皮爾組閣,在女侍問題上也不再固執己見,同意在組織新內閣同時辭退一部分原來的女侍,由新首相另行選派人員頂替。這就是曾轟動一時的“寢宮危機”。“寢宮危機”的解決,很大程度上是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居間調停的結果。

女王即位後,她的婚姻大事也就提上了日程,女王的臣民們再也不想出現伊麗莎白那樣的獨身女王了。經過反覆權衡,慎重考慮,1840年1月,維多利亞在議會上宣佈她很快就要結婚,未來的丈夫是阿爾伯特·薩克森·哥達親王。他是維多利亞舅舅的兒子,只比她小3個月,維多利亞對他的印象極好,正如她在日記裡寫道的,他“非常漂亮、聰明,智慧無雙”阿爾伯特是一個極具魅力、舉止優雅的男人。他學識淵博,被稱爲“走動的百科全書”他興趣廣泛,酷愛古典音樂、繪畫、建築,還是一個出色的擊劍手。他們被公認爲一對模範夫妻。

但阿爾伯特在與女王結婚後,生活並非一帆風順。他們訂婚以後,有人提議封阿爾伯特親王一個爵位,維多利亞則告訴他說:英國人向來很妒忌任何外國人干涉本國政治,現在早已有些報紙表示他們希望你不要干涉……”

但阿爾伯特的不利地位漸漸起了變化,他以他的才智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肯定與讚許,漸漸樹立了威信。他提醒女王要做人民的公僕,夫妻倆住進了人們容易接近的白金漢宮。阿爾伯特提出在英國舉辦國際博覽會,他認爲那將有利於世界的和平、進步和繁榮。儘管這一計劃遭到各方的阻撓,但他百折不回,終於如願以償。1851年,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女王主持了國際博覽會的開幕典禮。國際博覽會盛況空前,在倫敦海德公園專門爲博覽會修建的豪華玻璃大廈裡,有來自國內外600萬以上的觀衆前來參觀,收入總額達16.5萬英鎊。阿爾伯特以他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英國民衆對他的尊敬和愛戴,1857年英國議會決定授予他“配王”的稱號。

婚後,女王的家庭也是人丁興旺,1840年,女王的第一個孩子誕生了,是個小公主。親愛的,你滿意嗎?維多利亞醒來後,問丈夫。當然,親愛的,但是英國民衆是否會有一點點失望呢?我保證,下次一定是個王子。一年後,女王果然生了個兒子,他就是後來的愛德華七世。維多利亞一生育有9個孩子,但由於是近親通婚,4個王子中3個是血友病患者,所幸5個公主個個健康美麗。

1861年年底,阿爾伯特親王在去劍橋大學看望兒子愛德華王子的途中感染風寒,回到王宮裡一病不起,儘管宮廷的醫生全力救治,但在12月14日他還是在維多利亞懷裡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喪夫的痛楚幾乎讓維多利亞一蹶不振,女王離開倫敦,將自己禁錮在房間裡,外面的世界對她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世界已經死去了。她在給親戚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女王很長時間沒能恢復過來,黑色成爲她餘生40多年衣服的主色調。她臉上的表情經常是悲傷、冷漠的,有時呈現出焦躁不安,那背後隱藏着的是她對丈夫的永恆懷念。經過幾年的掙扎與恢復,隨着時間的流逝,女王終於振作起來——回到她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上來。

維多利亞是一個悲傷的寡婦,但同時也是雄心勃勃、精明強幹的君王,這雙重身份彼此毫不影響。由於她的調停,俾斯麥在法國和普魯士戰爭中放棄了轟炸巴黎的計劃。維多利亞女王是對愛爾蘭實行鐵腕統治的堅定支持者,她一生共遭遇過6次謀殺,全都是愛爾蘭人策劃的。他們見刺殺女王無望,就炸燬了阿爾伯特親王的雕像,女王悲痛萬分,就好像炸掉的是活生生的阿爾伯特親王本人。

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

對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而言,一大婦德就是要對丈夫謙恭順從。女人最大的美德是性的純潔,因此通姦被視爲最大的罪惡。女人穿衣服要遮蓋手和臉之外的其他部分,要是露出腳或肩,會被認爲不正經。維多利亞女王本人就是道德樣板,她反對女人喪夫後再嫁,在阿爾伯特親王去世後,女王終身沒有再婚。

(三)日不落帝國的統治者

維多利亞時期是大英帝國對外領土擴張最輝煌的時期,英帝國的勢力遍及每一個太陽升起的角落。在亞洲,通過鴉片戰爭,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敲開了清政府緊閉的國門,實現了歷來的西方殖民者渴望與中國通商、掠奪中國財富的夢想。1858年,英國正式從東印度公司手中接管了印度,1876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封維多利亞爲印度女皇的議案。在東南亞與西亞,英國佔取新加坡(1824)後,隨即控制整個馬來亞,建立海峽殖民地;接着又佔領紅海出口亞丁(1839)北婆羅洲和沙撈越(1842)隨後又控制了緬甸和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區。英國在亞洲建立了別的列強無法企及的殖民帝國。

在非洲,英國佔領尼日利亞(1851)後,對地處歐、亞、非交通要衝的埃及垂涎欲滴。英國在1875年乘埃及財政危機之時,花費400萬英鎊買下埃及蘇丹伊斯邁爾掌握的佔運河全部股票的44%的股票,奪取了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並在1882年佔領了埃及全境,把埃及變爲其保護國。英國商船、軍艦經由蘇伊士運河直入太平洋,大大縮短了東西航程。後來,英國又佔領索馬里(1887)岡比亞(1889)贊比亞(1889)桑給巴爾(1890)肯尼亞(1895)津巴布韋(1895)塞拉利昂(1896)黃金海岸(1897)烏干達(1898)蘇丹(1898)等地,又通過英布戰爭佔領了富饒的南非。到一戰前夕,英國擁有的殖民地的面積竟達335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本土面積的130多倍,英國人夢想的“日不落帝國”在此時真正成爲現實。環視寰宇,天下霸主,非英莫屬。

儘管維多利亞女王手中的實權已經所剩無幾,所有的政策皆由大臣們制定和執行,但其中名垂史冊的並非它的制定者,而是女王陛下本人。她九五之尊的光環依然具有強大的號召力,以至於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悄然離開人世時,朝野一片恐慌。過去的他們已經習慣了女王的統治,女王死後,他們該何去何從,他們到底該幹些什麼,這些都令他們迷惘。英國的輝煌強盛局面也隨着女王的病逝一去不復返,大英帝國在衆多內憂外患的影響下走向了衰落。

維多利亞女王的九個子女相繼與歐洲的王室聯姻,德國、俄國、希臘、羅馬尼亞、瑞典、丹麥、挪威和比利時的王室都跟她沾親。這位年歲最大的女王,好像是他們的老家長似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她的外孫,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她的孫女婿。在1887年女王即位五十週年大典時,這些王室成員齊聚倫敦爲她祝壽,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有一幅繪畫記錄了當時慶典的場面,出現在畫面中的、與維多利亞女王有聯姻關係的歐洲各國王室成員竟有51人,維多利亞女王成了名副其實的“歐洲的祖母”。

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11章 諾曼征服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1章 出版說明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7章 七國時代第23章 血腥瑪麗第7章 七國時代第2章 引言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2章 引言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7章 七國時代第1章 出版說明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
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11章 諾曼征服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1章 出版說明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7章 七國時代第23章 血腥瑪麗第7章 七國時代第2章 引言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2章 引言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7章 七國時代第1章 出版說明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