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

他是一位最溫柔、最公正、最最慈善的國王。他擊退丹麥人,馳騁海疆,發揚學識。他發明陪審制度,懲治,捍衛獨立。他是英國憲法的奠基人。

——英格蘭威塞克斯王國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墓碑文

(一)維京海盜

當英格蘭諸國向着統一的方向蹣跚而行時,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方人,仿效數百年前盎格魯—撒克遜部族的做法,進犯不列顛。這些人又被稱爲維京人(Vikings)vik指的是小港灣,viking則是掠奪港灣沿岸的意思。英格蘭人稱這些人爲丹麥人(Dnes)因爲他們是從丹麥來襲的。在古代與中世紀,人們歷來對海盜持有鄙夷與厭惡的態度,然而對於彪悍的北歐人來說,海盜卻是男子漢大丈夫的偉業。維京人是勇敢善戰的民族,其遷徙雖是爲了掠奪土地,更主要的卻是爲了掠奪戰利品。他們性格殘暴,野蠻自私,奉行弱肉強食的個人主義原則。他們往往乘春季的第一陣東風,乘坐長75英尺、架設16對槳、右邊有駕駛座的龍頭戰艦,身着鎧甲頭盔,手操盾牌和鐵戰斧,從海上飛馳而來。

789年夏季的一天,三艘海盜船在多爾切斯特海港靠岸,瘋狂搶殺後,帶着戰利品揚長而去。四年後,另一支丹麥艦隊驟然來臨,侵入諾森伯里亞地區的一個富裕的修道院,殺死了大部分修士,把教堂的聖器洗劫一空。就這樣,一場場殘酷的鬥爭開始了,英國自此進入了長達250年之久的“維京時代”

當英格蘭的財富被搶劫耗盡之後,維京海盜把眼光從金銀財寶轉向英格蘭肥沃的土地,開始嘗試一種定居的生活方式。867年,他們包圍並攻克了約克城,推翻了盎格魯—撒克遜人在諾森伯里亞王國的統治。867年冬,又進軍麥西亞王國,佔領其大部,並開始進攻威塞克斯王國。

(二)英勇抗敵

阿爾弗雷德(lfred)於849年出生在伯克郡,是威塞克斯王國的小王子,從小就隨父親到羅馬朝聖,聰穎好學而爲當時的教皇所喜愛。父王死後,他的兄長埃塞列德(Ethelred)即位,阿爾弗雷德協助兄長不斷與維京人周旋,並在869年幫助麥西亞王國擊潰了維京人的進攻,此後在不列顛形成了威塞克斯、麥西亞與維京人三足鼎立的局面,七國時代至此宣告終結。

871年4月,埃塞列德病故,雖然他有兒子,但阿爾弗雷德憑藉其赫赫戰功得到貴族們的信任和擁戴,22歲的阿爾弗雷德被“賢人會議”推舉爲國王。

在他統治最開始的七年裡,他用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來對付維京人的入侵。這七年是他最爲困難之期,泰晤士河以北盡入維京人之手。877年冬,維京人又一次來襲,佔領了威塞克斯王國大部分領土,威塞克斯人大部分表示臣服,一部分逃往海外。阿爾弗雷德則進入最難行走的威塞克斯西部地區。

在這裡,阿爾弗雷德率衆進行艱苦卓絕的抵抗,相傳在一場激戰之後,他舉目四顧,部下屍橫遍野,自己竟成了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他定了定神,咬緊牙關,馬上去尋找其他部隊,準備東山再起。他穿過樹林,越過原野,奔波了幾個小時,終於看到了一棟小小的農舍,於是他就走上前去像乞丐一樣向農婦討要食物。農婦雖然收留了他,卻要求他幫忙照看正在烤制的麪包。沒想到阿爾弗雷德填飽了肚皮,卻烤焦了農婦的麪包,濃濃的焦臭味使他聯想起國家已被維京人焚燒成一片焦土,自己的臣民正在血泊中呻吟掙扎,而身爲一國之王,他有責任重新集合軍民拯救國家,在廢墟上重建家園。於是阿爾弗雷德辭別農婦,避居到一個小島,爲蓄積力量、東山再起而日夜辛勞。在他百折不撓的精神鼓舞下,威塞克斯各地的貴族跋山涉水聚集到他身旁。

經過多方努力和準備,他於876年5月率領各地民軍,在愛丁頓地區與維京人激戰,並取得戰略性勝利。維京人的首領哥斯侖拼命砍殺逃退下來的士兵,卻終究無法扭轉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不得已向阿爾弗雷德乞降。不久雙方簽訂和約,維京人答應阿爾弗雷德提出的皈依基督教的要求,和約規定以倫敦向西北延伸到徹斯一線爲界,原來北方的諾森伯里亞、東盎格利亞、麥西亞三個王國不復存在,成爲維京人統治的“丹麥區”實行丹麥的法律,而包括倫敦在內的南部四國則由阿爾弗雷德統一治理,威塞克斯王國的疆域有所擴大,整個不列顛有了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885年,阿爾弗雷德主動出擊,攻克倫敦,把倫敦建成一座堅固的城堡。

作爲一位精明強幹、有遠見卓識的軍事家,阿爾弗雷德不僅有堅忍不拔的戰鬥精神,而且目光遠大,善於採取行之有效的戰略性軍事措施。他創設了一支強有力的海軍,藉以控制不列顛沿岸的海域,切斷維京入侵者的後勤供應。他還在國內廣建要塞,阻擋住維京人的入侵鋒芒。阿爾弗雷德在爭戰過程中體會到單單依靠農民組成的步兵,難以對付彪悍兇惡的維京人,於是他着手組建精銳的騎兵。這種直接跨在馬背上的騎兵比古代不列顛的戰車兵更機動靈活,能在多種地理環境下縱馬馳騁,進退自如。

足智多謀的阿爾弗雷德爲對付維京人,阿爾弗雷德決定隻身涉險,化裝混入維京軍營打探虛實。阿爾弗雷德多才多藝,因此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博得陣陣掌聲。時間一長,他終於發現了維京人的弱點,他們沒有長期的作戰計劃,靠掠奪維持後勤供應,不能支持長期作戰。根據這些情報,阿爾弗雷德制定了主力堅壁清野,小股部隊四處騷擾巡邏,使維京人不得休息,不能順利搶糧的策略,逐漸削弱維京人的力量。在這一正確戰略指導下,英隊逐漸挽回頹勢,開始向維京人****。

(三)以文治國

阿爾弗雷德勤奮好學、博古通今,是該時期英格蘭屈指可數的學者之一。爲了切實做到以文治國,他不遺餘力,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

阿爾弗雷德沒有沉溺於武功的喜悅,他深沉的目光裡隱現出思慮和擔憂:擁有成千上萬的精兵強將固然重要,但知書達理的輔臣寥寥無幾,作爲古典基督教文化鑰匙的拉丁語,在英格蘭非神職人員中幾乎沒有人能掌握,偌大的一個國家豈能依靠這些目不識丁的官員進行治理?於是阿爾弗雷德着手創建貴族子弟學校,不惜花重金厚禮從英格蘭、威爾士和歐洲大陸延聘著名學者教授拉丁語,講解各種知識學問,還組織學者把拉丁文古典作品譯成盎格魯—撒克遜語。

阿爾弗雷德本人也在百忙之中騰出時間從事翻譯工作,將羅馬哲學家波伊西斯的《哲理之慰藉》比德的《英吉利教會史》格列高利的《教士守則》等譯成本國語言。

他還十分注重歷史知識,認爲如果不懂得歷史就談不上是有教養、有文化的人,青年學子首先要學好歷史。他下令編纂《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並親與其事。這成爲用盎格魯—撒克遜文字寫的第一部史書,是英國重要的歷史文獻。

在司法制度建設方面,他在綜合威塞克斯法典、肯特法典和麥西亞法典的基礎上,頒佈了影響深遠的、英國第一部法典《阿爾弗雷德法典》《阿爾弗雷德法典》反映了9世紀下半期英格蘭封建依附制度的發展,同時也反映了法制的逐步發展:從初期的支付賠償金、罰金制度向執行拘留、判刑和監禁過渡。

阿爾弗雷德大帝死後,幾代繼任者征伐不止,不但於10世紀中葉收復了大部分“丹麥區”還迫使威爾士人和蘇格蘭人稱臣。威塞克斯國王成了不列顛的統治者,英吉利國家統一的基礎終於形成。

英格蘭人對阿爾弗雷德的評價

英格蘭人曾對阿爾弗雷德有這樣的評價:史冊所載的一切名字中,只有我們英國的阿爾弗雷德的歷史是沒有污點的。他的一生堪稱白璧無瑕。

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章 出版說明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1章 出版說明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31章 工業革命第1章 出版說明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31章 工業革命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1章 出版說明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31章 工業革命第2章 引言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2章 引言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23章 血腥瑪麗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
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章 出版說明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1章 出版說明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31章 工業革命第1章 出版說明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31章 工業革命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1章 出版說明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31章 工業革命第2章 引言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2章 引言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23章 血腥瑪麗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