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

除了土著的凱爾特人和羅馬移民的後裔之外,現代英國人的祖先還有一部分是從西歐大陸渡海進入不列顛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一般說來,在5世紀以前,英國被稱爲“佈列吞”自盎格魯—薩克遜人到來以後,才稱爲“英格蘭”其含是"盎格魯人的土地"。

(一)漁夫兼海盜

羅馬人的撤離給不列顛留下了權力真空,一時間出現羣龍無首的混亂局面,這時來自今天德國西北部與丹麥一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nglo-Sxon)乘虛而入,成爲不列顛的新主人。盎格魯人與撒克遜人的語言、習俗差別極爲細微,有些史學家斷定兩者屬於同一個種族,而另一些史學家認爲他們是兩個不同的種族,更多的人則無意仔細考辨,統稱二者爲盎格魯—撒克遜人。

大多數盎格魯—撒克遜男子在北海從事漁獵,他們長年累月跟暴風海浪搏鬥,磨鍊得頑強粗獷。他們時常成羣結夥以海盜的面目遠航劫掠,具有很強的組織紀律性。早在公元287年,盎格魯—盎格魯—撒克遜撒克遜人就開始掠奪不列顛沿海地區,到429年,他們已經深入不時期的金屬製品列顛腹地。勇狠好鬥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最終把原來的土著凱爾特人驅趕到遙遠的西北山區,儘管傳說中的亞瑟王曾聯合不列顛部落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抵抗,但結果還是慘敗在驍勇善戰的盎格魯—撒克遜戰士手下。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入侵對羅馬統治時期建立的社會制度與經濟文化構成極大的破壞,他們像屠夫宰殺羔羊般殺戮當地土著居民,並瘋狂掠奪土地和財產。不列顛羅馬統治區遭受了慘絕人寰的災難,基督教文明、拉丁語和凱爾特語頃刻之間幾乎煙消雲散,土著人與羅馬人互不逾越的分界線也被衝得無影無蹤。大獲全勝的盎格魯—撒克遜戰士馬上把他們的婦孺眷屬接來海島落戶,從此盎格魯—撒克遜成爲不列顛的新主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島上富饒的農業區全面取代了凱爾特人和羅馬人,他們的語言、性格以至社會習俗成爲英國現代文明的“正宗”

(二)英雄時代

到7世紀上半葉,盎格魯—撒克遜人基本上控制了不列顛島富裕的東南部地區,而原來土著的凱爾特人則被驅趕到不列顛島的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區。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正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軍事民主制階段,這一階段被稱爲“英雄時代”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社會裡,最有力的人際紐帶是國王和戰士間的主從關係。部落戰士跟隨部落首領即“王”四處征戰,搶奪財富和土地,國王則將戰利品分發給親兵作爲回報。盎格魯—撒克遜人剛來到不列顛時主要經營畜牧業,後來轉而從事農耕,把被征服的凱爾特人收爲奴隸,自此,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社會組織單位不再是氏族,而是以村落爲主。

在英雄主義文化價值觀和掠奪財物的現實需要推動下,盎格魯—撒克遜人繼續向不列顛未被征服的地區推進。到公元650年左右,他們在英格蘭已建立了許多小王國,其中最重要的有七個:北部的諾森伯里亞,中部地區的麥西亞,東部沿海地帶的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南部的威塞克斯和蘇塞克斯,不列顛進入“七國時代”這一時期持續了二百多年,這七個國家和中國東周時期的戰國七雄一樣,彼此合縱連橫,相互爭奪勢力範圍,勢力此消彼長有時一個國王統治兩個以上的王國,有時一個王國又分屬於幾個不同的統治者,不列顛就此陷入一片血雨腥風之中。

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故事在英國家喻戶曉,就好比中國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的經典故事。

根據古老的傳說,亞瑟(Kingrthur)是國王尤瑟·潘德拉貢(UtherPndrgon)之子。亞瑟一出生,就被交給術士墨林(Merlin)加以保護。墨林把他交給了赫克託(Ector)爵士,後者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養大。尤瑟死後,亞瑟拔出了嵌在一塊巨石中無人能移動的寶劍,證明他是先王的子嗣,從而繼承了王位。亞瑟不僅有天賦的神力,而且擁有遠大的志向,當年輕的他看到國家這種混亂的現狀時,發誓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整個大不列顛羣島擺脫混亂的戰爭局面,他下定決心要爲這裡的人民建立一個全新的、充滿和平寧靜氣氛的家園,成就自己的一番霸業。

亞瑟王后來在卡米洛城堡主持朝政。亞瑟身邊聚集了許多健壯而勇敢的騎士,他們都平等地坐在一張大圓桌的周圍,所以他們被稱爲圓桌騎士。亞瑟王四處征戰,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爲巴頓山之役的戰役中一舉擊潰了入侵不列顛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成爲中世紀不列顛的傳奇人物。但是,亞瑟王的形象也隨着傳說故事而不斷髮生着變化,最後亞瑟被塑造爲最後統治不列顛之王。

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1章 出版說明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11章 諾曼征服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2章 引言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2章 引言第1章 出版說明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7章 七國時代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31章 工業革命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1章 出版說明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
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1章 出版說明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11章 諾曼征服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2章 引言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2章 引言第1章 出版說明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7章 七國時代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31章 工業革命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1章 出版說明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