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羅馬人入侵

在電影《亞瑟王》中,一道近似中國長城的高牆曾多次出現,這道高牆就是哈德良長城,是羅馬帝王哈德良統治時期在不列顛修築的防禦工事。如今這裡和中國的萬里長城一樣成爲有名的名勝古蹟,透過雄偉壯觀的哈德良長城,我們可以瞭解到當年輝煌燦爛的羅馬文明對不列顛島的影響。

(一)愷撒來襲

伊比利亞人與凱爾特人雖然是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但他們都沒能留下文字記錄。一直到公元前55年,羅馬統帥愷撒率軍入侵不列顛島,不列顛文明纔有了正式的文字記錄。

儘管當時羅馬還是實行共和制,但軍事統帥愷撒憑藉卓越的軍功,已建立起有效的軍事獨裁統治,並獲得了“愷撒大帝”的稱號。在殘酷鎮壓了高盧地區的凱爾特人的反抗後,愷撒又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相鄰的不列顛島。

對征戰在高盧的羅馬軍隊來說,不列顛似乎是遍地是珍珠的神秘世界。而對於愷撒來說,入侵不列顛,不僅可建立新的戰功,且能掠奪糧草財物補充軍需。於是,公元前55年8月的一個夜晚,剛剛就任高盧總督的愷撒,統率兩個軍團1.2萬餘人,從法國出發,乘坐80艘戰船,浩浩蕩蕩渡海遠征不列顛。

海峽對面,凱爾特的戰士早已嚴陣以待。不待剛上岸的敵人穩住陣腳,凱爾特人的騎兵和戰車已率先衝鋒陷陣,步兵隨後滿山遍野撲將下來,向灘頭陣地的敵軍展開猛攻。這些被羅馬人稱爲“蠻族”的凱爾特人,長髮披肩,獸皮裹體,讓羅馬人不寒而慄。凱爾特人的戰車在騎兵配合下縱橫馳騁,奮力劈殺,羅馬的軍隊一時間亂了陣腳。但身經百戰的愷撒最終還是率領羅馬軍士離船搶灘,進攻凱爾特人防守較薄弱的側翼,並迅速擴大戰果。這時羅馬軍隊嚴明的軍紀發揮了重大作用,當羅馬軍隊遲疑不前時,一位手持黃銅色鷹旗的軍士喊道:隨我來,羅馬的勇士們,不要讓光榮的羅馬軍旗落入敵人手裡,我們應盡到作爲羅馬共和國公民應盡的職責。一時士氣大振,羅馬軍隊迅速扭轉戰局,擊潰了凱爾特人的進攻。凱爾特人被迫後退,並遣使求和。而這時羅馬的後援部隊因暴風雨阻擋沒能按時增援,且羅馬軍隊的口糧也快吃完了,愷撒只得罷兵,返回高盧。

第二年天氣轉暖後,愷撒率領2000騎兵和5個軍團共2萬餘人再度入侵不列顛。和上次一樣,他們很快擊潰了凱爾特人的反擊,順利登上不列顛島,並深入到內陸地區。凱爾特的各個部落聯合起來,推舉卡圖維拉尼部落的酋長卡西維拉努斯(Cssivellunus)爲軍事指揮官以抵抗羅馬人的侵略,但由於他們武器裝備落後,遠不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羅馬軍團將士的對手,卡西維拉努斯率領的軍隊很快被擊潰消滅。而這時高盧剛好又傳來當地凱爾特人發動暴亂的消息,愷撒無心戀戰,只得和卡西維拉努斯議和,率軍再一次返回高盧。

儘管愷撒沒能佔領不列顛,但這兩次戰鬥充分顯示了羅馬軍團的力量,致使不列顛的凱爾特人再也不敢幹涉高盧的事務。此後100年間,一些羅馬商人與平民陸續從高盧移居到不列顛,羅馬文明開始逐漸滲入到不列顛。

(二)克勞狄的征服

公元43年,羅馬帝國第四位皇帝克勞狄(Cludius)爲鞏固自身統治地位,迫切希望建立軍功,羅馬的將領更是垂涎不列顛的土地和財富,還未臣服的不列顛就此成爲羅馬對外擴張最理想的目標。

克勞狄任命普勞蒂(Plutius)爲統帥,率領四個軍團及輔助部隊共計4萬人出征不列顛。這次進攻異常順利,羅馬人兵分三路登陸不列顛島,不但沒有遇到海上風浪,而且島上的凱爾特人也沒怎麼防備。這樣羅馬軍隊兵不血刃,很快佔領了沿海大部分地區,並迅速向內陸地區深入。爲鼓舞士氣,克勞狄本人也御駕親征,來到不列顛督陣,羅馬軍隊在短短數年裡席捲了不列顛島大部分平原與森林地區,一直進攻到威爾士山區的邊緣與英格蘭的西北山地。自此,不列顛淪爲了羅馬帝國的屬地,羅馬皇帝把不列顛劃作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派駐總督統理一切。

當然,羅馬人的統治也不太牢固,羅馬人始終無法完全控制蘇格蘭。公元60年又爆發了部落王后波迪卡(Bodice)領導的大起義,起義的凱爾特人擊潰了羅馬第七軍團,攻克倫敦等城市,殺死7萬多羅馬人及歸順羅馬的凱爾特人。羅馬軍隊很快從各路趕來,最後鎮壓了起義軍,波迪卡服毒自盡,8萬多起義軍也都被羅馬人殺害。數十萬人的鮮血終於迫使羅馬人對不列顛採取了相對柔和的統治方法,一度實行諸如均平賦稅、革除貪官、鼓勵建築、發展教育、推廣拉丁語的政策,不列顛的土著居民逐漸開始效仿羅馬人的生活方式,從而鞏固了羅馬人在當地的統治。由於凱爾特人屢屢進攻羅馬人控制的地區,羅馬皇帝哈德良決定在英格蘭北部的細腰部位,修建一道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防衛城牆,史稱“哈德良長城”HdrinsWll)哈德良長城最終在公元128年建成,長120公里,高4米,連接17座要塞、80多座炮臺和百餘個烽火臺,由1.5萬名羅馬軍士守衛着。

在哈德良長城的南面,羅馬人爲鞏固其統治及方便當地的交通與貿易活動,修築了以倫敦爲中心,通向東、東北、西、西北和北方五個方向的大道,史稱“羅馬大道”

在羅馬統治期間,不列顛成爲羅馬的糧倉,大批糧食運往歐洲大陸。當時不列顛的毛紡織業非常有名,大量的手工業者聚集到城鎮,不列顛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城市化,倫敦成爲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進行經濟交往的交通樞紐,此外,還涌現了格洛斯特、林肯等自治城市。城市大多仿照羅馬模式,建有商店、旅社、浴室與戲院。隨着羅馬人的涌入,拉丁語開始在島內流行,2世紀後,基督教也傳入不列顛島。據估計,島上人口在此時大致穩定在100萬以上。

3世紀末期,羅馬帝國在政治與經濟上已然是危機重重,蠻族的入侵更是給羅馬帝國以致命打擊,原來固若金湯的哈德良長城也一再被蘇格蘭人所攻破。398年,爲集中力量抵禦西哥特國王阿拉里克的入侵,羅馬軍隊統帥命令撤回在不列顛的大部分駐軍。407年,剩下的羅馬軍隊在君士坦丁的帶領下離開英國到高盧參加爭奪王位的戰爭,羅馬人在不列顛的統治就此結束。

條條大道通羅馬

羅馬大道的修建最初是爲了戰爭的需要,以便與別國開戰時各軍團能迅速地調集到首都,然後奔赴各自的戰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羅馬大道又成了古羅馬帝國的經濟命脈,大大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羅馬和世界其他文明中心的交流。

巨石陣是歐洲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遺址,它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平原,主要由許多整塊的藍砂岩石柱組成,每塊重約50噸,高8米。巨石陣的主體是幾十塊巨大的石柱,這些石柱圍成幾個完整的同心圓,巨石陣的外圍是直徑約90米的環形土溝與土崗,內側緊挨着56個圓形坑。整個巨石陣體現出高超的土木建築技術,還暗合了很多天文學知識。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成果顯示,英格蘭西南部的史前“巨石陣”可能是一個古代王室墓地,建造於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末期到青銅時代。同時,還有研究者認爲巨石陣曾是當地的病人療傷之地,這些患者認爲巨石陣具有神奇的治療功能。研究者表示,現在的發現與此前關於巨石陣曾是天文臺、墓地等說法並不衝突,幾千年來,它很有可能衍生出多種用途。

另據估算,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建造巨石陣需要至少3000萬小時的工時,相當於1萬勞動力工作整整一年。

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7章 七國時代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23章 血腥瑪麗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23章 血腥瑪麗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23章 血腥瑪麗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31章 工業革命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11章 諾曼征服
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7章 七國時代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23章 血腥瑪麗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23章 血腥瑪麗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23章 血腥瑪麗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31章 工業革命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11章 諾曼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