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倡議,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提出來的。把“一帶一路”建設這一重大戰略構想貫徹落實好,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使中國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贏得優勢、提高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推進國內改革開放,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有利於將地緣毗鄰、經濟互補、人文相通、政治互信等優勢轉化爲務實合作、持續增長的動力。遵循“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中國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的廣泛聯繫,必將迎來一個共創共享的新時代。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有利於“中國夢”的實現,也有利於“世界夢”的實現,繼而成爲有效築牢中國與周邊國家“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關鍵要素。
毫無疑問,“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大的系統性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將會面臨衆多的風險與挑戰,這些風險與挑戰既包括實在的商業風險與經濟風險,也包括戰略透支風險、地緣政治風險與文明衝突風險。很大程度上來說,“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是對中國經濟實力、外交能力、安全能力的一種全方位考驗。作爲一個正在迅速崛起中的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應當被視爲
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序曲,也應當被看作是中國日益邁向成熟大國的“成人禮”。
從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洲行”)倡議,到2016年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兩年多的時間裡,中國和各成員國一起,共同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同時也是貢獻者。倡議成立亞投行,就是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推動完善現有國際經濟體系、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的建設性舉動,有利於促進各方實現互利共贏。
首先,作爲一個帶有明顯時代特徵的多邊開發金融機構,中國倡導建立的亞投行,將通過承擔更多的責任來促進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和多贏;同時,基礎設施的大發展也必將打造區域互聯互通新格局,有望帶動亞洲實現新一次經濟騰飛。
其次,亞投行正式成立並開業,將有效增加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多渠道動員各種資源特別是私營部門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也有利於改善亞洲發展中成員國的投資環境,創造就業機會,提升中長期發展潛力,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積極提振作用。不僅如此,亞投行的成立對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具有重大意義,它順應了世界經濟格局調整演變的趨勢,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
當前,亞太經濟發展正處在
關鍵路口,只有深化一體化進程,才能開創亞太經濟的美好未來。亞太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關乎亞太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也是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前提。推進亞太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投融資支持的金融服務必須先行,需要各國攜手合作,打通並共同解決資金瓶頸問題。亞投行以及中國設立並已正式投入運作的“絲路基金”都是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建設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以亞投行這個建設融資平臺爲抓手,有利於打破亞洲互聯互通的瓶頸,加快區域合作的發展進程。
習近平主席曾強調,開展互聯互通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促進亞太、亞歐、亞非等區域經濟合作是一種相融相通、互惠共進的關係。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亞洲互聯互通,意味着歐亞、歐非等幾個大陸板塊在交通、經貿等領域整合加快,市場鏈結也將更爲緊密,將進一步推動全球經濟繁榮與開放。中國與其他各方積極推動亞投行,是在爲共同發展振翅,爲融合互利打通經絡!
基於以上背景,本書以“一帶一路”倡議爲研究主題,全面闡述了該戰略倡議的提出背景與實施內容,以及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知與評價。另外,還着重討論了“一帶一路”建設實施的風險評估與戰略應對機制,以及“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聯繫。本書希望通過對以上各方面內容的論述,向廣大讀者全面展現“一帶一路”的戰略理念和實施前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