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父母是禍害?

從四歲的趙昊昊嘴裡說出“我要離家出走”的話,讓夢靈覺得既吃驚又可笑,她知道孩子說出這句話並不是偶然的,也並不單純是爲了好玩,一定有什麼原因促使孩子說了這番話出來,夢靈立刻想到了是不是這些天以來,因爲太過於忙碌,忽視了趙昊昊的感受和存在的原因。於是夢靈蹲下身子,耐心地問,“昊昊,能告訴媽媽爲什麼要離家出走嗎?”

趙昊昊接下來的話更讓夢靈啼笑皆非,他說的是“媽媽,你不愛我,我不讓你寫作,讓你看我,你嫌我煩,讓我一邊玩去。所以我纔要離家出走。”夢靈立刻聯想到前一陣子讀的一篇文章,也是講一個四歲的寶寶要離家出走的事,這篇文章裡面的媽媽的處理方式確實值得借鑑,於是,夢靈如法炮製一番,果然獲得了趙昊昊的諒解。 媽媽,我要離家出走

那天,簡直太忙太亂了,我和丈夫都忙得暈頭轉向、筋疲力盡的。我們那4歲半的兒子賈斯汀因爲淘氣而不斷受到我們的訓斥。在我們幾次勸告無效之後,我的丈夫喬治終於忍無可忍了,呵斥他站到牆角去,他立刻安靜下來,但是非常不高興。終於,沒過多久,他嘟着嘴說道:“媽媽,我要離家出走。”

聞聽此言,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驚訝,而且,他的話讓我大爲上火。“你要幹什麼?”我未加思索地脫口問道。但是,當我轉過身去看他的時候,他的臉上寫滿了悲傷,那小小的模樣,看起來是那麼天真,那麼無辜,就像是一個天使。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感覺到了他的痛苦,並且想起了我小時候說起這句話時的情景。當時,我感覺自己是那麼地不討人喜歡。是那麼地孤獨。而此刻,我感覺到。賈斯汀所要表達的遠遠不止他說出來的這些。我彷彿聽到他的內心在呼喊:“你們怎麼能如此地不理睬我?求求你們關注我!我也很重要!請讓我感覺到你們需要我,無條件地愛我,永不離開我!”

媽媽和你一起出走

“哦,那好吧,賈斯汀,你可以離家出走,”我一邊收拾衣服。一邊溫柔地輕聲對他說道,“不過,我們要帶上你的睡衣,還有外套……”

“媽媽。”賈斯汀說,“您在幹什麼?”

“呃,我們還要帶上我的外套和睡衣,”我一邊把這些東西裝進一個袋子裡,放在門邊。一邊說道,“好啦,賈斯汀,你確實想要離家出走嗎?”

“是的,媽媽。可是,您要到哪兒去呢?”

“呃,如果你真的要離家出走,那媽媽也得和你一起走。因爲我絕不會讓你孤單一人的。你知道,我非常愛你,賈斯汀。”

當我們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一直互相擁抱着。“您爲什麼要和我一起走呢?”他問道。

我注視着他的眼睛,答道:“因爲我愛你,賈斯汀。如果你走了,我的生活就會永遠改變了。所以,如果你真的要走,我肯定會和你一起走的,我一定要確保你的安全。

“那爸爸也會和我們一起走嗎?”

“不,爸爸必須要留在家裡。因爲我們走了以後,他要在家裡照顧你的哥哥埃裡克和特雷弗,而且他還要去上班,還要看家。”

“那倉鼠佛瑞德可以和我們一起去嗎?”

“不,不可以,佛瑞德也要留在家裡。”

媽媽,我愛你,我們可以一起留下

聽我這麼一說,他想了一會兒,然後問道:“媽媽,我們可以留在家裡不走嗎?”

“當然可以,賈斯汀,我們當然可以留下。”

“媽媽。”

“怎麼啦,賈斯汀?”

“我愛你。”

“我也愛你,寶貝。幫我去做一些爆米花,好嗎?”

“好的,媽媽。”

孩子,你是上蒼賜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

就在那一刻,我猛然領悟到了爲人母者所擁有的天賦才能與神聖職責,那就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樹立孩子的自尊,而這一切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看着趴在我懷裡的賈斯汀,我深深地意識到我懷裡擁抱着的豈止是一個小孩兒,那更是一份無比珍貴、無比純潔的童貞之禮,那像是一塊希望被人呵護、期望被神奇地塑造成一個充滿自信的成年人的美麗的泥土。就在那一刻,我也明白了,作爲母親,我永遠都不應該“逃避”任何機會向孩子們表達:對我來說,他們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是惹人喜愛的,是上蒼賜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

天下爲人父母者,有多少成爲了孩子的“禍害”卻不自知,父母的一言一行,不知不覺間可能就給孩子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豆瓣上有一個小組,名叫“父母皆禍害”,英文名“anti-”,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反父母”。小組成立不久,已經擁有兩萬多名成員,大多是在校大學生及剛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大家在這個網絡空間中討論父母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其中包括暴力、虐待、侮辱、冷漠、控制、強迫,還包括過度溺愛、侵犯隱私、強加於人、無限干預,等等。

對此,很多父母大呼養了一羣“白眼狼”,自己從來都是一門心思的爲孩子着想,不惜一切代價的爲孩子的成長提供各種必要的條件,甚至是奮不顧身的犧牲自己的所有喜好爲孩子成長鋪平道路。所作的一切非但沒有得到孩子的認可,反而自己在孩子的眼中居然是“禍害”,如此言論形成巨大的打擊,讓很多含辛茹苦的父母們這次真的很“寒心”。

父母真的“皆禍害”?如果以家庭爲單位,80%家庭的父母是在自己無意識下扮演了一個合格的“禍害”角色!

當我們的父母感受到生活的無奈、恐懼,又無力改變的時候,一小部分父母就會因此情緒無處發泄,而將這樣憤恨的情緒轉移到最弱小的孩子的身上。

a女媽媽的情感世界長期處於憤怒和不平衡,這些情緒是由婚姻而產生。在a女小時候。她經常看到父母爭吵,媽媽每次都歇斯底里的嚷嚷,而爸爸卻無動於衷的坐在一旁。實在聽不下去了,兩人會發生武力衝突。接下來爸爸就會離家而去。然後媽媽就會摔東西,最後她和哥哥就會成爲媽媽最終的撒氣筒。最嚴重的一次是媽媽拿她和哥哥的頭相互撞,直到她暈過去。

而這並不是讓她最爲難過的事情,最讓她記憶深刻的是她進入初三那年,a女和自己的班主任聊了媽媽的一些事情,結果老師找來媽媽聊聊,當媽媽知道一些家事被女兒告訴老師後。惱羞成怒,衝進班裡當衆給a女一個大嘴巴,讓她後來因爲臉上的掌印,三天都沒去上學。這個傷害。讓她自此對於“尊重”過於敏感,直到她成年後依舊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爲了讓別人對自己不產生厭煩心理過度壓抑自我。

另外一種她無法釋懷的傷害是來自父親。每次當母親給自己和哥哥施加暴力時,她總是試圖尋求父親的幫助,但每次她都被父親“冰冷的目光”推開。

如果說。a女的媽媽將婚姻不幸福的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得以宣泄,那麼她父親也同樣是將自己對於妻子的不滿、厭惡移情到孩子身上。

不論冷熱,是否每一個家庭暴力下成長過來的孩子都有理由成爲另外一個暴力者或者懦弱的不敢去面對社會的人?有可能,但不全是。

a女就是一個暴力家庭成長出來的人格、性格相對完整的形象。她現在有幸福的家庭。美滿的婚姻,良好的事業,對於日漸衰老的父母,她也每週回去給予應有的孝道。

爲何?第一,她有一定要過的比媽媽幸福,不能湊合的要一個面子上好看的婚姻;第二,因爲有這樣的父母,所以她擁有了很多觀察別人臉色而揣摩對方內心的練習機會,這對於她以後從業的人際關係有很大的幫助;第三,自己痛恨父母的爲人父母的方式和人品,如果用恨去對待父母曾經的暴力,那她自己就會成爲父母那樣的人,以暴制暴只會讓自己更加深刻的記住那些以往的傷害,用愛去面對那些傷害,才能夠讓自己真正遠離痛苦的記憶。

家庭暴力給予她真正的傷害不在於皮肉,而在於安全感和自尊、自信的建立,當a女有了主動探索的能力後,她通過學習以及和心理老師的交流發現,父母這樣的行爲完全因爲他們內心的懦弱,他們無力對抗生活這個強大的力量,只好發泄給最爲弱小的自己。想要讓自己不成爲暴力外表下懦弱無能的犧牲品,自己就一定要變得強大。而真正讓一個人強大的,不是恨,而是愛。

對於暴力型的父母我們尚可以理解他們是“禍害”,對於濃厚的愛,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爲何也覺得這類父母是“禍害”?

如果用普通成年人的視角去看這個話題,有人一定會覺得有些矯情,這和暴力、災難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相比,這種傷害算什麼?

但是,如果用一個曾經年輕過的心理諮詢師的視角看這個話題,這些傷害的嚴重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暴力的傷害。因爲,對於暴力傷害我們還有話可說,有冤可訴,但對於打着愛的旗號的“傷害”,我們只能迷惑,不知所措。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功利性極強、目的性極強的話語被很多父母奉爲教育的基礎。由此,他們根據自己曾經的愛好、夢想,把自己沒有實現過的理想都賦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其說他們在教育孩子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不如說他們借用孩子成爲自己重新活過一遍的工具。

一個七歲的女孩說:“您能告訴媽媽我有嚴重的病,每週都需要過來看您一次嗎?” “爲什麼呢親愛的?”她說:“只有在您這裡的一個小時,我可以做我想做的,說我想說的,我覺得活着太累了,沒意思!”

這些由父母未完成的夢想實現帶來的“禍害”通常都發生在自己兒時,我們無法迴避,因爲自己太年幼而無法去選擇。那是否我們就因此而將父母列爲“禍害”而要和他們鬥爭到底?

與暴力相反,傷害來自於父母之愛。更準確地說,是那些在父母一方認爲關愛的行爲,在孩子一方卻感覺到構成傷害。這包括時時刻刻、無微不至的噓寒問暖,以及持續的提醒與訓誡;更包括各種思想指導與行爲約束,各種成才期待與人生規劃,乃至窺探隱私、干預交友、指定道路、選擇配偶等等。兒女在這樣的關愛中,感到完全沒有自己的空間,沒有個人選擇的餘地,也沒有對自己的個性與人格的尊重。

就像一名父母因爲兒時害怕孩子打疫苗時痛苦那十分鐘,而不捨得讓孩子注射疫苗,最終當孩子成年後,當他遭遇這類細菌的傷害的時候恐怕要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這就是我們教育界不斷呼籲的“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當然,挫折教育並非是要遇到什麼人生的痛苦、挫折的時候纔會得以實施,它是滲透在我們成長中的每一步的。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每一件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每一件我們需要獨自面對的事情對於年幼的我們都稱之爲挫折。因爲沒有經歷過,就有可能感到緊張、恐懼,有可能面對失誤、失敗,而也正是因爲這樣我們獲得成功時才更可能感到成就、快樂,甚至對於自己的自信。

沒有真正的理解這些“禍害”背後真正的心理基礎,不知道它爲何產生的時候,我們會迷惑、會屈從、會頂禮膜拜,但當這些心理基礎的真實面紗讓我們洞悉後,我們清楚的看到它們是由於父母的懦弱、膽怯、自私、無知、恐懼等因素形成的,當我們理解並且接受了這些真相後,你就會獲得一種力量,佛家說這是“寬容”,心理學說這是“愛”。

小孩的身心比較純淨,多跟自然玩耍符合他們的心路。如果父母能以自然、愉快、少控制的方式陪伴他們,他們就會自然成長。小孩需要的玩伴是“心”,不是頭腦。

減少對小孩的制約和灌輸。小孩喜歡感知,不喜歡說教,他們喜歡與鮮活的事物打交道,那樣更具有靈動性。再說,如果給他們過多的理念,他們也只能用頭腦去思考和理解,這樣反而會落入分裂的頭腦中。如果長期卡在頭腦裡,他們就會離自己越來越遠,而且也越來越不認識自己。不要給他們太多頭腦的東西。儘量多一些心靈的體驗,讓精細的生命去互動、去穿越,這樣,他們就更容易聆聽到自然的訊息。自然不缺乏智慧,只是看誰能聆聽的到,而這個聆聽就需要純靜的心。

另外,如果他們有興趣,可以看一些圖畫、動畫片之類的。但是,不要勉強,讓他們的心自由去綻放。當他們發現到萬物的奇妙時,他們的生命也就在揚升中。

父母只是孩子來到世間的管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軌跡。不排除有朝一日,因緣具足時,他們中的一部分會走上這條向內探索,究竟解脫之路。

每個生命都完美無缺,自性圓滿。在這個世間,他總會在正確的時空點遇到最合適的人、事。一切都是剛剛好。

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們!

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93章 皇家舞者第33章 打開自己內在的力量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70章 慈悲喜捨(3)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25章 不再評判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17章 輪迴1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18章 空椅子第40章 虛與實第8章 迴歸自性之旅1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30章 靈性覺察力第9章 靜享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37章 合作第23章 癔症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14章 渡7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83章 四梵行2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51章 女孩,請好好愛自己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35章 布財陣2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24章 撞客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27章 兒子喜歡奧特曼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1章 我得了和姥姥一樣的瘋病第3章 佛陀3第17章 滋養自己第12章 靈心療法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37章 處罰你的不是神,是你自己第47章 孝親第20章 愛的教育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4章 兒子的夢第9章 迴歸自性之旅2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17章 滋養自己第113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1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22章 神念第23章 五奶奶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28章 財由心收2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22章 積極應對混亂時刻第21章 療愈故事第5章 牌坊林的秘密1第69章 慈悲喜捨(2)第21章 輪迴5第8章 出於愛去做事2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31章 天真的心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3章 夢魘1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21章 輪迴5第54章 成長空洞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第15章 渡8第19章 輪迴3第2章 愛的語言2
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93章 皇家舞者第33章 打開自己內在的力量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70章 慈悲喜捨(3)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25章 不再評判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17章 輪迴1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18章 空椅子第40章 虛與實第8章 迴歸自性之旅1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30章 靈性覺察力第9章 靜享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37章 合作第23章 癔症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14章 渡7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83章 四梵行2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51章 女孩,請好好愛自己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35章 布財陣2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24章 撞客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27章 兒子喜歡奧特曼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1章 我得了和姥姥一樣的瘋病第3章 佛陀3第17章 滋養自己第12章 靈心療法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37章 處罰你的不是神,是你自己第47章 孝親第20章 愛的教育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4章 兒子的夢第9章 迴歸自性之旅2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17章 滋養自己第113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1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22章 神念第23章 五奶奶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28章 財由心收2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22章 積極應對混亂時刻第21章 療愈故事第5章 牌坊林的秘密1第69章 慈悲喜捨(2)第21章 輪迴5第8章 出於愛去做事2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31章 天真的心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3章 夢魘1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21章 輪迴5第54章 成長空洞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第15章 渡8第19章 輪迴3第2章 愛的語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