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療愈故事

從一個故事說起:有位母親,曾把可能成爲神童的九歲兒子帶到愛因斯坦面前,請教怎樣才能使孩子的數學更精進。愛因斯坦回答:給他講些故事。這位母親還是不停地追問有關如何讓數學更好的答案,愛因斯坦說:如果想讓他變聰明,就給他講故事;如果想讓他有智慧,就講更多的故事。

講故事真如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神奇?今天的內容主要來自臺灣出版的《故事是教養的魔法棒》,作者是來自於澳洲的有着三十多年說故事經驗的、被稱爲“故事醫生”的教育工作者——蘇珊?佩羅,她將講訴:怎樣用具有療愈性功能的故事,改變孩子的失序行爲。

故事的神奇魔力:心靈的療愈

人們都知道故事的趣味與教育意義,卻還是容易忽視故事神秘和強大的力量。故事籍着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着你內在的心靈和自我,在改變着你的同時也成爲你的一部分。

二十一世紀初,在用來傳遞感情的聽說能力,逐漸被冷冰冰的電子產品取代的情況下,一羣有遠見的社會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治療師決定做了一個大範圍的調查,去了解哪些人在用故事幫助着人們身心的健康;

。由此,遍佈各行各業的愛講故事的人紛紛浮現,各種聯盟和研討也會因此成立。時至今日,已經形成一個總部位於美國的、運營完善的國際性組織“療愈性故事聯盟”,志同道合的人們一起弘揚口述傳統,讓人重拾說故事的樂趣。

蘇珊就是其中一個傑出的代表,在長達30多年的幼兒教育資歷裡,她通過收集整理、創作“療愈性”的故事,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幫助了許許多多的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什麼叫做“療愈性故事”。療愈(healing),在字典裡的意思是“使達到平衡,變得健全或完整,療愈失序行爲的方式”。通過故事療愈孩子失序行爲的方式,就是透過講故事來幫助孩子恢復平衡和補足缺失。

在這個創作模式中,“隱喻”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幫助孩子與故事建立連接。具體化負面的失衡狀態以及正面的平衡狀態。隨着故事的發展,情節將會升起張力,進入失衡的狀態,最後會跳脫這種狀態,進入健康而正面的解決方案。

在人類歷史上的許多傳統文化中,部落或社羣的睿智長者也身兼導師,他們天生就會利用隱喻和故事來教育孩子。透過有智慧的故事,引導和啓發孩子的行爲,開發孩子的想象力,以正面、肯定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從一個故事看故事的療愈性作用。聽故事是具有療愈效果的。不論故事的內容是什麼,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激發想象力。而特殊的故事又具有改善或療愈特定狀況的效果,“恢復健康、達成平衡、變得健全”,使孩子的行爲或狀況恢復正常。比如:在蘇珊所在的幼兒園裡。一個平時很安靜的四歲小男孩,某天卻不斷打翻物品,原來是之前男孩目睹了自己的家被一場大火燒燬了。雖然媽媽向孩子解釋,房子是有保險的,很快就能重建,但是可怕的經歷還是深深影響着他。

蘇珊於是編了個故事給他,讓受到傷害的孩子很快恢復了平靜。故事情節很簡單:一場叢林大火燒燬了草原。只留下了兔寶寶安然無恙的睡在洞穴中,因爲他們的洞穴在很深的地底下。大火之後,綠油油的青草要幾個星期纔會長出來,但是兔寶寶很快就重返青草地,在上面蹦蹦跳跳了。

簡單的故事傳遞兩個關鍵的訊息:1、兔寶寶是安全的;2、環境也會慢慢恢復正常。這個故事證明,對於小孩來說。讓他們運用想象力模擬情況,遠比接受大人的理性解釋更有效。

什麼叫失序型行爲?所有的孩子都有行爲不當或令人不快的時候,事實上,一些被認爲有問題的行爲,單純只是特定年齡受到刺激或正常情況下的正常反應。例如,兩歲的孩子在受到限制時會大發脾氣,三歲的孩子偶爾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六七歲的孩子有點鬼鬼祟祟、遮遮掩掩、甚至撒謊,這些都是正常的。而有些行爲則是需要家長謹慎看待的,比如:對他人權利造成不公平的干擾、傷害或侵犯的行爲,傷害環境或其他生物的行爲,明顯傷害孩子自身的行爲,頻繁出現不符合孩子年齡的倒退行爲,干擾孩子學習或是阻礙孩子使用已學會技能的行爲,行爲本身並無不當、但發生在錯誤的時間或地點(例如在室內扔球,在學校圖書館裡大聲唱歌或喧譁),時常造成問題、且多於一人認爲不恰當的行爲等等。

這些就是所謂的“失序行爲”,往往不是短暫惱人的行爲,而需要家長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去處理的。其中具有針對性創作的療愈性故事,就是幫助這些孩子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療愈性故事針對孩子失序行爲的作用。故事的作用,並不是把壞行爲變爲好行爲,也不是把淘氣的孩子變成乖孩子,而是要使某種異常的行爲或狀態達到平衡狀態,讓事物恢復該有的平衡狀態:從不愛惜變爲學會愛惜,從不整潔變爲較整潔,從不誠實變爲誠實。

如果5歲的孩子常在家亂扔玩具,可以給他說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在故事中賦予玩具生命,就可以讓孩子懂得愛惜和尊重玩具。可以試着構建這樣的畫面:小娃娃喜歡別人搖她喂她,不喜歡被亂扔,小鍋和勺子喜歡爲娃娃喂餐,不喜歡被亂扔……故事裡每個玩具都應該有一首短短的歌,大人在遊戲時間唱這首歌會很有幫助:

我是一個小娃娃(小汽車……),我很可愛

請你輕輕搖着我(推着我……),不要用丟的!

父母如何使用療愈性的故事。如何給孩子選擇、創作、講述具有療愈性功能的故事,蘇珊從故事中的隱喻、情節和解決方案這三方面,給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1、隱喻的神奇作用。蘇珊的大兒子五歲時第一次去看牙醫,牙醫告訴孩子:有一顆牙齒需要銀色的星星幫助才能更牢固,當我把星星放進去的時候會有點疼,但是星星會在牙齒裡住很長一段時間,照顧你脆弱的牙齒。通過這趣味的隱喻,孩子很快消除了緊張並充滿期待。這趣味的一刻,讓蘇珊見識到了隱喻的力量。父母發揮好隱喻的作用,可以給到孩子很多幫助:和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有意識的使用隱喻。以整理玩具爲例,可以想想哪些東西愛整理、有條理,選好之後,可以在打掃時講給孩子聽,例如“小小精靈,最愛乾淨,東西從來不亂丟,擺放整齊真用心”。

根據情境和孩子的年齡,仔細選擇具有療愈效果的隱喻,構思出相應的情節或經驗。一個生長在有10個小孩家庭的孩子,家裡每個孩子出生時,母親都會帶回一個特別的蛋糕和平常家裡吃的不同的蛋糕,母親告訴昂首期盼的孩子們:這是你們的弟弟妹妹從天堂帶來的蛋糕。於是孩子都很期盼和珍惜這個蛋糕,通過這種方式,其他家庭成員都帶着敬畏和驚歎迎接每個新生兒,而沒有嫉妒或埋怨的心態。

前後一致和重複性的情節架構。不應該說教或引發內疚感,爸媽要做的只是將事件忠實的呈現。前後一致和重複性纔是孩子健康發展的要素,而非不斷的刺激和變化。給年幼的孩子說故事時,一定要不斷重讀,並且每次都以同樣的方式展開同樣的情節,這樣孩子很快就會熟悉整個故事,期待傾聽下文。會讓他們充滿信任和安全感,會升起溫暖和喜悅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這種“重複”也將幫助到孩子體會到時序的規律和生命的延續,增強記憶力和注意力,培養樂感和語言能力。

積極而富有遠見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一定要積極,要有遠見,不能造成孩子的內疚感。不同的行爲和狀況,需要不同的方法,有些方法很直接,例如,如果故事針對愛抱怨的孩子,明顯的解決方案就是讓孩子用聲音來做更有意義的事兒,而不繼續抱怨,而有些方法就比較複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對孩子說出詮釋,這樣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應該儘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做出結論,以看不見的方式默默的發揮作用。

另外,道具和故事結合,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道具不一定要買,自制的簡單物品反而具有神奇的效果,而且含義深遠。比如說,用黃色毛線爲王子編制一頂皇冠,爲愛幫忙的小精靈縫製一頂毛帽,將魔法戒指或者畫有圖案的木盾送給常被欺凌的孩子,作爲他們的護身符。

第17章 輪迴1第34章 布財陣1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8章 渡1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3章 靈性修行週期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29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3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21章 天力講法第4章 佛陀4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68章 選擇1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21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83章 四梵行2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32章 這個世界已然不一樣了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41章 內心強大的孩子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21章 好大一棵樹---系統排列第21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8章 新任務第33章 打開自己內在的力量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6章 活在當下3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7章 渡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4章 夢魘2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48章 做覺醒父母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3章 靈性修行週期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36章 布財陣3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59章 吸引高靈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35章 布財陣2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23章 五奶奶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1章 佛陀(1)第46章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2章 職業倦怠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6章 佛陀6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12章 渡5第105章 分清三件事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74章 世間八法1第14章 渡7第69章 選擇2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23章 我心深處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22章 讓孩子學會覺察內在的感受第12章 渡5第25章 不再評判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23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3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2章 佛陀2第2章 職業倦怠
第17章 輪迴1第34章 布財陣1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8章 渡1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3章 靈性修行週期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29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3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21章 天力講法第4章 佛陀4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68章 選擇1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21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83章 四梵行2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32章 這個世界已然不一樣了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41章 內心強大的孩子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21章 好大一棵樹---系統排列第21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8章 新任務第33章 打開自己內在的力量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6章 活在當下3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7章 渡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4章 夢魘2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48章 做覺醒父母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3章 靈性修行週期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36章 布財陣3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59章 吸引高靈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35章 布財陣2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23章 五奶奶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1章 佛陀(1)第46章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2章 職業倦怠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6章 佛陀6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12章 渡5第105章 分清三件事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74章 世間八法1第14章 渡7第69章 選擇2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23章 我心深處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22章 讓孩子學會覺察內在的感受第12章 渡5第25章 不再評判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23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3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2章 佛陀2第2章 職業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