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允許孩子愛你

有個小男孩,在媽媽過生日前夕,用了幾個晚上的時間,偷偷爲媽媽畫了一張生日卡,並寫上了很多甜蜜的話。生日當天,他興致勃勃地拿出了卡片,本以爲媽媽會喜出望外。沒料到,媽媽隨手接了過來,掃了一眼就放到了一邊。他很失望,但還是提醒媽媽:“裡面還有很多字呢。”媽媽敷衍他:“等一會我有時間再看。”

他憤怒地抓起卡片,“我不給你了,再也不給你了。”然後氣沖沖地跑開了。

這件事被他媽媽當笑話出來講:“你沒看到他生氣的樣子,真好玩。”聽的人中也有人笑,“小孩就這樣,任性。”假如你要是聽到這個“笑話”的人之一,你能笑出來嗎,你的眼會不會閃動着那雙失望的眼睛呢。他得到愛,也想要回報給他所愛的人,卻落了個一場空!而這樣的相處方式,可能只是他和媽媽之間長久以來的一種固定模式。他一顆熱烈的心,被冷着,淡着,直到熄滅。

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的張先生曾經講過自己耿耿於懷的一件事。情人節他給自己的老婆買鮮花,想要浪漫一下,誰知老婆毫不領情,拿起鮮花就扔到了垃圾桶裡,並警告他,“以後少買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張先生咬牙切詞的發誓,自己以後再也不犯賤了。

那個失望的小孩,最後會變成這種不解風情的伴侶。因爲他們走的是一條有因果關係的道路:曾經付出的愛沒有人要,最後索性關閉了自己,不懂得怎麼去珍惜和保存別人的愛。

有時候,看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成年了也不懂事,不體諒父母,這真的怪不得孩子。要怪還是要怪父母,從小你有教會他們怎麼去愛親人嗎?你有告訴孩子他需要感恩嗎?愛不會自動從心裡長出來,就像種子很難在貧瘠的土地上發芽。

大家都看到過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每天都能看見有些已經人高馬大的孩子。一出校門就把沉重的書包甩給爺爺奶奶,他們兩手空空嬉笑着和身邊的同學打鬧,完全忽視了孱弱的老人家已經不堪重負。當然,老人們也從不拒絕。他們彼此都默認了這種方式:孩子只管享受,不需要承擔和付出。

趙女士的父母很慈祥,沒什麼文化,但特別尊重有知識的人,竭盡全力的支持孩子讀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學生最重要。”她每天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點家務也不做,有時候她看見父母忙碌不忍心,想要幫着乾點啥,還要遭到父母的呵斥。“你只管學習,別的不要管。”

後來趙女士長大了,自己也才發現,因爲一直被父母偏移在自己的軌道上,從來沒有也不需要付出。她最大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不知道怎麼對人好,也不會對人好,就連她最愛的媽媽,也是一不高興就吼一頓,然後再後悔。

她不會說很溫情的話,也不會很溫情的對待喜歡的人,有時候明明都能看見她內心溫情的閃動。她卻偏要壓抑着自己,做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她姐說她不懂人情世故,可這也怪不了她,是父母一直讓她只想着自己,不必對別人有任何回報,這種經年累月的暗示讓她心裡的一部分都蒙了塵。落了灰,對別人好的那種技能好像許久不上發條的玩具,徹底失去了動力。

有人總相信,孩子小不需要爲父母做什麼,以後他們就懂了。這是錯誤的想法。知道付出,是被訓練的結果,而感受到付出的快樂,是比被愛還要大和廣博的情懷。愛和能力無關,剛會寫字畫畫的孩子給媽媽畫一張卡片,那就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關於愛的表達,不應該被忽視,而應當被褒獎。

民間有句老話說:慣子如殺子。你嬌寵他,捧他在手心,他永遠只需要想着自己,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自私,而自私的人很少有真正的快樂,因爲他們永遠只看到自己失去了什麼,最後他們的世界將縮小到只有他自己。

所以說,嬌慣孩子是很短視的一種行爲。漫長的人生中,當父母的只能有短暫的時間將孩子奉爲至寶,在絕大多數光陰中,他們需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教會他們有愛,會愛,纔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一份禮物。父母的愛再濃再烈,若是都在他的心裡結不出善意,那這樣的愛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一個人連朝夕相對的父母都不知道怎麼愛,在這個世界上還會有別的值得去付出的人嗎?

很多中國父母的愛很無私,從小管到老,一刻不能放鬆,絲毫不求回報。這是偉大的愛,也是狹隘的愛。因爲這愛的終端是死衚衕,它只是單程路,從這頭到那頭,沒有河流蓬勃入海的那種力量,也得不到落地生根繁花似錦的結果。

曹女士也是比較疼孩子的人,但她的兒子胖墩從小學時候就能幫她洗碗、做家務,初中已經會炒雞蛋、做米飯,永遠都是自己背書包,有時候還要幫曹女士拎點菜。曹女士一個人在家他會老氣橫秋的告訴她“鎖好門,不要隨便給人開門”,他很爲自己是一個小男子漢而自豪,能在父母面前做大人讓他得到了強烈的榮譽感和存在感。孩子需要知道父母愛自己,更需要知道父母也需要自己。這對孩子而言,是雙重重要的事情。

任何愛,無論父母之愛還是伴侶之愛,都應該走雙程。從一顆心到另外一顆心,如種子落到潮溼的土地,生根發芽,長出嫩綠的枝葉,生出一片陰涼。這樣的愛才會有價值。

被愛叫人找到在人世間的溫暖,而主動的去愛人,則是在爲人世間創造溫暖。

孩子不僅僅是父母獨有的財產,他除了是父母的孩子,還是未來社會的公民,他所愛的人未來的伴侶。而一個好的公民和好的伴侶,從一個懂得愛的孩子身上展現雛形。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善良、富有正義感,最好還是受人尊重的成功人士,但比這些都更重要的卻是有愛心。

很多父母不允許兒女平凡。平心而論,許多平凡了大半輩子的父母確實害怕兒女再平凡,其中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兒女也要結婚,住哪兒?父母工作大半輩子的積蓄,兩居室的首付都交不起。所以,這種對於“平凡”的忐忑、惴惴不安。是最能被理解,同時也是讓人心疼的。另外,那些生活條件好的也不允許女兒平凡。他們本能地認爲,平凡就是平庸。爲什麼別人的兒女優秀,我的兒女就該平庸呢?

平凡絕不是平庸。平凡可以很優秀、很可愛,甚至是可敬的,如果平凡就等於平庸,而平庸又是羞恥的話,那麼地球上的70億人口,估計至少得有69億人感到無地自容。培養一個懂得接受愛並對家人付出愛、向社會回饋愛的平凡的孩子。比培養一個世人標準看來所謂的成功的孩子更重要。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家長的權威性、引導性和家庭文化的傳遞性非常深刻。其中,父親的榜樣對男孩的影響特別重要,會塑造男孩今後人生中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此外,女孩形成自己的性別認知。以及對異性的基本判斷能力也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總之,孩子的人格養成和個性發展主要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對孩子提供的是一般的關注,不可能像家長那樣一對一地發現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變化。發達國家的學校,特別注重爲一對一的家庭教育留有足夠的時間。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沒有得到來自孩子的愛,而僅僅給予孩子大量的愛,那麼這種愛是單一的。專家提示。愛是一種能力,學會愛能讓孩子更加堅強和善良,但是孩子並非天生就懂得如何去愛,他們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示範。

讓孩子學會表達愛

情景:皎皎14個月了,在媽媽上班時她由外婆帶着。一般情況下,皎皎都表現得很聽話。可媽媽一回家情況就不同了,她就是不讓媽媽離開自己一步,而且不肯好好吃飯和睡覺,經常哭鬧,外婆常埋怨是媽媽慣壞了孩子。

分析:從出生那一刻起。孩子的第一個愛的對象就是媽媽,他們希望每時每刻都與媽媽在一起,並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向媽媽表達愛。同時他們相信自己是無條件地被媽媽愛着,因此,他們跟媽媽在一起時會更隨性地展示真實的自我。

示範:回到家後,媽媽可以對皎皎說:“寶貝,媽媽也最想你了。可是你看,你整天和媽媽在一起,外婆都不高興了,她也是最愛寶寶的,也想抱抱寶寶,你快去抱一抱外婆,她一定會很高興的。”這樣做,是爲了讓孩子體驗多種形式的愛,發現更多愛的對象。

給孩子愛的樣本

情景:濛濛的爸爸媽媽經常當着孩子的面吵架。一天,濛濛要媽媽帶他去小區遊樂場玩,媽媽讓他吃了飯再去。沒想到濛濛指着媽媽喊道:“你這個蠢女人,真囉嗦!”在一旁的爸爸被濛濛的怪臉逗得笑出聲來,不料,濛濛跑過來又生氣地踢了爸爸一腳。

分析:父母之間的交往方式決定了寶寶學會什麼樣的愛,也影響着孩子的行爲模式。通常情況下,如果父母相互尊重,彼此接納,能夠很好溝通,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愛意,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寶寶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誠意和友情,更善於和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愛。

示範:媽媽可以對濛濛說:“哎呀,媽媽餓了,媽媽要吃了飯再去玩,這樣纔有力氣。今天爸爸做的飯可香了,你能不能幫媽媽盛碗飯,好嗎?吃完飯我們就能去玩了!”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學習父母之間彼此尊重的行爲模式。

讓孩子懂得關愛他人

情景:媽媽生病躺在牀上,可貝貝還是纏着媽媽講故事。爸爸試圖用零食吸引貝貝,可是沒過一會兒,貝貝又跑回來纏着媽媽做遊戲,爸爸只得強行將貝貝抱出去。

分析:處於以自我爲中心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學會去理解別人的感受,貝貝不知道處於病痛中的媽媽是何感受。如果此時讓孩子爲病中的父母做些簡單的事,對孩子來說是有益的。當孩子用積極的行爲表達自己對他人的關愛,並獲得接納和讚美時,愛就開始在他心裡生根發芽了。

示範:病中的媽媽可以對孩子說:“媽媽也很想給你講故事,但你看媽媽生病了,覺得很難受,真希望你能給媽媽倒杯水。”

父母可以積極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並幫助孩子找到表達同情關懷的適當方式。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情景:吃完飯後,3歲的冰冰說:“媽媽,我幫你洗碗好嗎?”媽媽馬上回應:“去去去,別給我添亂了,這是大人的事,你去看你的動畫片吧!”

分析:2~3歲的孩子願意模仿父母做家務,希望獲得成就感以及歸屬感。而不少父母常常拒絕承認孩子的能力,拒絕給孩子承擔家庭責任的機會,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認爲自己無能而懼怕付出。

示範: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真乖,媽媽在單位累了一天了,有你幫忙,媽媽覺得輕鬆很多,不過你還太小,等你長大點就可以幫媽媽洗碗了,現在幫媽媽把抹布遞過來好嗎?”

父母讓孩子分擔家庭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感謝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可以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充滿力量的,感覺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人物,併爲此不斷努力。

欣然接受孩子的好意

情景:外出購物回家後,5歲的天天提出要和媽媽一起分享剛買的巧克力,媽媽非常高興,狠狠地在天天的臉上親了一下,然後對兒子說:“謝謝兒子,媽媽不吃,留給你一個人吃吧!”

分析:當孩子第一次提出讓父母分享屬於他的東西,或者要送給父母東西時,這其實是他生活中第一次創造愛的舉動,之前他只是被動地接受愛。實際上,孩子是想通過主動的“給予”來體驗自我的生命力,父母不應只在口頭上誇獎孩子而在行爲上拒絕,孩子會認爲父母真的不需要,以後也就不會再有分享的想法了。

示範:面對孩子給予的食物,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這是給媽媽的?太好了,媽媽也最愛吃巧克力了,媽媽來一塊,天天也來一塊,以後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給爸爸媽媽都留點,好嗎?”父母欣然接受並欣賞孩子送上的東西,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充滿力量和自信。

第12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2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15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2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34章 布財陣1第98章 給孩子靈性滋養第47章 孝親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15章 親愛的,我們不必取悅別人第21章 懂得放過自己第6章 福報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85章 四梵行4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36章 布財陣3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20章 輪迴4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26章 相由心生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23章 寂然忘我中的純真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50章 “定家神針”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幾個案例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31章 起跑線上的輸贏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14章 兒子的夢第34章 布財陣1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21章 輪迴5第9章 奇夢第1章 迴歸自性的圓滿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85章 四梵行4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69章 選擇2第123章 成熟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59章 吸引高靈第6章 福報第12章 靈心療法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24章 擁抱陰影第3章 夢魘1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30章 財由心收4第21章 輪迴5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107章 不替代孩子成長第47章 孝親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18章 輪迴(2)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10章 星雲第33章 看潛意識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15章 親愛的,我們不必取悅別人第16章 渡9第4章 夢魘2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27章 兒子喜歡奧特曼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13章 靈魂伴侶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54章 成長空洞第69章 慈悲喜捨(2)
第12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2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15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2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34章 布財陣1第98章 給孩子靈性滋養第47章 孝親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15章 親愛的,我們不必取悅別人第21章 懂得放過自己第6章 福報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85章 四梵行4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36章 布財陣3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20章 輪迴4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26章 相由心生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23章 寂然忘我中的純真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50章 “定家神針”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幾個案例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31章 起跑線上的輸贏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14章 兒子的夢第34章 布財陣1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21章 輪迴5第9章 奇夢第1章 迴歸自性的圓滿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85章 四梵行4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69章 選擇2第123章 成熟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59章 吸引高靈第6章 福報第12章 靈心療法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24章 擁抱陰影第3章 夢魘1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30章 財由心收4第21章 輪迴5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107章 不替代孩子成長第47章 孝親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18章 輪迴(2)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10章 星雲第33章 看潛意識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15章 親愛的,我們不必取悅別人第16章 渡9第4章 夢魘2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27章 兒子喜歡奧特曼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13章 靈魂伴侶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54章 成長空洞第69章 慈悲喜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