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食以知心地

嬰兒呱呱墜地,最開始的“本能生活”,就是找到母親的,然後拼命吸吮。皮膚靜脈高度脹滿的,對嬰兒來說,就是祝福、佑護他降臨人間的一個充滿溫柔、善意的巨大糧倉。同時,也是關於這初生牛犢的一切真理的原型。從誕生到一歲左右,孩子的嘴脣、舌頭、胃的快樂,將鑄就他一生的快樂之根,並滋養終生。食慾的表現,不過是發生在我們胸間、對身體局部或整體“倦怠”、“輕微疲勞”的一種“自覺”而已。

信號由“動物腦”發出,然後,“意識腦”就會浮現出各種各樣的食物,但最終,我們需要的食物總是定在爲數不多的幾種類型上。其中最集中的,當數顯性和隱性的“甜味”食物,母乳之甜比牛乳高出數倍。所以,我們的人生都是在追尋“甜美”。這個根基,已牢牢地紮在我們的“動物腦”之中,並陪伴始終了。

當然,也有時我們會喜歡酸辣,或苦澀,但我們要感受的,還是“甜味兒”。喜好甘甜,不僅是現代人的特性,古人依然。

“五行”在身體功能上,又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臟器體系,如木表肝膽,火表心臟與小腸,土爲脾胃,金錶肺與大腸,水爲腎及膀胱。顯見,脾胃爲中心。它同時又分別代表了不同味道,而“甘味”屬土,又在諸味中心。總而言之,“甘甜”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零食”在欺騙我們的身體。疲憊的時候,我們會吃一點點心(實際是找一些甜的滋味),再休息一會兒,就好了。精神壓力大了,我們則喜歡喝一點酒(仍是找一些甜的東西),並以此來稀釋不安。

這樣的做法,在我們與生俱來的學習力作用之下,漸成條件反射:有疲勞感或情緒波動,就通過飲食來解決。終於。它演變爲個人的習慣、家庭的習慣、社會的習慣,乃至促成了一系列支持產業,並最後形成了一種發自基因的對“甘甜”的偏愛。

本來,這個甘甜之味兒所宣示的。是一個由成熟水果、蜂蜜、穀物類所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架構起來的營養指標。我們的意識腦、動物腦乃至整個身體,都需要這些營養。千百萬年來,人類甚至是在這個認同之下進化的,且已經形成了依賴。

但現代社會卻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假甜食”、“假甜品”——它們充滿甜味,卻缺乏足量的營養。鬆軟可口的發麪包是一例,加工果汁也一樣,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純粹而簡單的大腦,因此而被欺騙了。被欺騙的感覺當然不好,但來自造假的危害遠不止這些,它在直接害人。譬如對胃虛或胃下垂症患者——

胃下垂症患者總是感覺肚子很餓。好像從早到晚一直空腹。胃虛的人也會感覺自己的身體有些透支,並時時被一種“輕微疲勞感”所折磨。他們都會錯覺到空腹,然後吃東西。可能吃了很多“零食”,但根本沒有補充到所需的營養,於是再吃。繼續受騙。胃部的負擔因此而更加沉重,並進一步下垂,進一步虛弱。

罹患精神緊張症的人也會有一樣的“飢餓”感覺,即使五臟六腑很強壯,他們希望通過飲食(甜味兒)來緩解緊張。當然,假甜味可以騙過眼睛,也能騙過舌頭。但最終滿足不了大腦和身體的需要,因爲“營養”必須是真實的,只好吃更多的東西。於是,孱弱的胃更加疲憊不堪、更加無力,進而也出現了胃下垂症狀。

幾乎所有感到生活不如意的人,都不得不在人生根本滋味的“原體驗”基礎上。苦苦掙扎着。他們必須爲此而更加貪婪地尋找酒、點心以及更多“零食”。《摩訶止觀》中,要求人們遠離酒肉、珍餚、肥腴、津膩、甘甜、酸辣、酥油、鮮血等。

“肥腴”就是肥肉,“津膩”則指以此煮出的湯。甘是甜,甜也是甘。“酥油”就是奶油。“酸辣”所指的是味道油膩而又有一些清涼感的菜,能讓胃興奮。使人更加貪吃。

《摩訶止觀》又說,“五欲者,得於此,而更不厭其得。噁心加劇,如火加薪,炙更熱。五欲無益,如狗啃枯骨”。意思是人生的空無,是不能靠食物來填補的。

“五欲”,是以味欲即食慾爲中心的五官的,包括視覺的、聽覺的聲欲、嗅覺的香欲、味覺的味欲、皮膚感覺的觸欲等等,它們相互對應。《摩訶止觀》要我們對這種種保持距離,不能貪婪。

貪吃的實質,就如一條狗在啃着枯乾的骨頭,那裡根本沒有肉(營養)。所以,所吸食的,歸根到底,只是我們自己的唾液。

話雖如此,我們依舊爲“五欲”所困擾而不能自拔。只要“甘美”,我們的執著就不爲所動。甘美的誘惑,終於沒人能阻擋得了。或許,這是我們最大的執著。

或許,只有那些臥牀不起的老人,才體會得出吃飯是一種幸福。

現在市場上的蔬菜一點都不甘美。研究發現,蔬菜所含的維生素、微量礦物質,自1955年以來的五十年時間裡,已經下降了57%(聯合國《2004年世界統計年鑑》)。土壤惡化、土質硬化、害蟲增加、微生物減少,是其主要原因。

難吃的蔬菜不能滿足我們身體與大腦的“迫切”需要。於是,爲確保必要的微生物、微量礦物質,我們就必須攝入(吃)兩倍、三倍的食物。終於,孱弱的胃開始不堪重負,衍生出種種關聯病症。再後,就用甜料、脂肪、酒精來“補充”。

整個人類社會都在利用有意識的大腦這一“神經組織”的錯覺在“造假”。假象凌駕真實需要之上,高超且層出不窮。終於,我們身心俱疲。社會,也隨之一片疲態、浮躁、混亂。

“意識腦”矇蔽、戕害了“動物腦”,然後暗喜,卻不知道“動物腦”跟自己是一體的兩面,害人的實質是害己。

儘管遭遇種種危害,人類卻沒有滅亡,也不見有滅亡的跡象。這全賴於我們偉大而平凡的胃。

稱其偉大。是因爲人的“胃力”很強。我們的胃液,與牛、馬的胃液的消化能力不相上下。有人做了一個實驗:將大豆、芝麻、小麥胚芽、米糠等常規食品浸到牛、馬、健康人的胃液中,食品在胃液中幾乎同樣迅速分解,轉化成一種較容易被身體吸收的“黏液”。

原來。植物在抵禦強烈陽光的酸化過程中,會生產出一種含維生素、多價苯酚類的“阻氧化物質”。胃液,則通過對這些“阻氧化物質”的低分子化運作,將其分解爲可供人體吸收的分子,進而維護了生命所需。同時,這些物質又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解毒、排毒、防病、治病“藥力”,從而保障了身體的健康。

稱其平凡,則是因爲在五臟六腑之中,人對胃的重視,遠遠不如心、肺、肝、腎。即使得了胃病。也大都不以爲然。殊不知,這已經鑄就了人類最終滅亡的根基。

一些體虛的人,稍微着涼,或精神稍有一些緊張,就可能胃痛。消化力弱,無法“吸收”營養物。而這些未消化的營養物形成一種“對抗素”,進而製造出種種過敏、過激反應,讓胃不得安寧。

現代人的疲憊,體質問題,都跟胃的健康有關。因此,應以最大的熱情。最認真的態度,去呵護、保養、感恩我們的胃。

如何確保體內最易缺失的維生素、微量礦物質、纖維成分等,以滿足大腦、身體需要。選項有三:一者,“合適”的食材,“用心”加工;二者,攝入合理的“營養補品”;三者。“親手製作”健康食品。

在安全、營養豐富的土地(大海、江河)上,以自然法培植適於人類食用的蔬菜(魚禽)。不要加味料,只要蔬菜(魚禽),我們的大腦、身體就能獲得“深度滿足”。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深刻的甘美”。只有“深刻”才能被大腦接受,而不單是眼睛、舌頭接受。如此說來。真正“合適”的蔬菜、魚禽,將越來越難得。當然,不是價格高低問題,而是必須付出非常的勞力和時間,這是基礎。

不過,僅有基礎還不夠,還必須“用心”加工。所謂“用心”,要點在於能否與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本身的強弱相應。相應,就是能被消化;不相應,就是不能被消化。不被消化,再好的食材,再好的營養成分,都可能轉化爲引發過敏反應的元素,花粉、藥物、食物中都存在這個問題。

第二選項,是如何吃“營養補品”。真正的“營養補品”,既便宜又簡單,但也最沒滋沒味。而那些高價、稀缺的東西,大多數誇大其詞,或因稀缺而“補則整體失衡”,反受其害。關鍵是要知道缺哪一種維生素、微量礦物質,然後,找到合適的,再就是適量。“不小心”吃多了,有害無益。

第三選項,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是“親手製作”健康食品。

“親手製作”的東西很多,比如發酵食品。

微生物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再生蘇生型”,一種是“崩壞型”。譬如大米,放久了,就會發黴,,這是“崩壞型”微生物所致;而“再生蘇生型”微生物之一的麴黴屬菌發揮作用之下,大米則能成酒。

依據這樣一個邏輯,讓八十餘種“再生蘇生型”微生物,如光合成細菌、酵母菌、乳酸菌、麴黴屬菌、放線菌等發威,就能造就“發酵食品”。

據釀酒專家稱,這八十餘種微生物都是無害的,即使吃到肚子裡也沒有問題。發酵的芝麻、小麥胚芽、奎寧粉、薏苡、糖、綠茶、低聚糖、蜂蜜等,可以培養有益菌羣。這時,食品所擁有的營養素得以分解、低分子化,使人體更容易吸收,並能發揮阻氧化作用,即有助於抵禦最近常常被提起的“過度活性氧”。“過度活性氧”,是造成成人病、癌、致過敏原等病症的重要原因。

總之,較之生豆,煮熟的豆子更有營養;較之煮熟的豆子,煮熟併發酵的豆子更好一層。這個秩序很重要,遵守了,身體與大腦“很高興”。

要應用這個原理。芝麻、小麥胚芽、奎寧粉、薏苡、糖、綠茶、低聚糖、蜂蜜等,都可以經發酵後食用。而且,最常用的食品,都應考慮發酵食用。

如此,則胃功能將得到強化,既能“儲存”真正的營養,又能“泄掉”多餘的渣滓,從而對空腹感的控制能力也增強了,不會過度,不會不舒服。

胃平衡,則大腦、身體會“深度滿足”,並促成大腦智力、身體運動功能的“強韌”發展。

“心地法門”。“樺島食物鏈模型”:我們的屎、尿,經歷微生物種羣的發酵,然後,迴歸茫茫田野,滋養蔬菜,再通過烹調和嘴,回到我們的肚子裡。

這類微生物種羣,基本上都具有厭氧性。所以,無論在土地裡,還是在人的腸胃中,它們都會過得很好,且都很努力地工作,認真的生活,以綿密的觸手,溫柔地呵護着土地,保衛着我們的身體。

“再生蘇生型”微生物在田野裡蓬勃發展時,屎尿被迅速分解、再生,土地因之而更加豐饒。野菜高興,人也高興。至於“崩壞型”微生物甚囂塵上時,則屎尿會迅速,招致大量蒼蠅害蟲。野菜被蟲子吃掉,我們的健康度也降到了低點。

所以,考察野菜的優劣,不在於我們肉眼所能見的花、莖、葉、根的長勢如何,更應關注眼睛看不到的土壤。

人的心地也一樣。禪宗原本被稱爲“心地法門”。其所觀者,不是意識所感的喜怒哀樂或煩惱心,而是編織這種種心網的“心靈土壤”,它被稱爲“心地”。

不妨自問一下:我們的心地是“再生蘇生型”,還是“崩壞型”?這個反省非常必要。

個人的心地彙集起來,就是家族面貌;家族的心地彙集起來,就是國家形象。

不要在意別人看我們的眼光是否公正,而要從心靈深處去發掘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

對“再生蘇生型”心地,所施壓力越大,動力也就越大,遇強則強,體質更加強壯豐滿,並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崩壞型”則相反:一個人遭遇壓力,就可能自殺,或通過家庭暴力、恐怖事件去發泄,最後走向、崩壞。

人類進化的正道,其身應存於善意的“再生蘇生型”土壤,其心應存於“再生蘇生型”心地。

不妨就從吃開始,追求甘美的野菜,找到適合自己的“發酵食品”。?然後,去建設“再生蘇生型”的菜園,以讓更多人吃上甘美的野菜或“發酵食品”。在這裡,我們深入觀察土壤,分辨“崩壞”與“再生蘇生”,決定改造與取捨。進而,諦觀自己的心地,同時諦觀更加廣泛的族羣、社會心地,尋求諸種途徑,以至於“再生蘇生”。

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113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1第34章 愛的法則第69章 慈悲喜捨(2)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4章 佛陀4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66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1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87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1第14章 兒子的夢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45章 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84章 四梵行3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93章 皇家舞者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29章 狗屠夫第11章 真正的快樂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35章 淨土情懷1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13章 靈魂伴侶第22章 神念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27章 兒子喜歡奧特曼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31章 天力回國第25章 不再評判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28章 參禪開悟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21章 輪迴5第88章 切換自卑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21章 好大一棵樹---系統排列第1章 佛陀(1)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105章 分清三件事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60章 星光體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55章 附體現象探秘1第69章 選擇2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3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72章 念力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23章 成熟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1章 與宇宙的連結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2章 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6章 福報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37章 合作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第21章 好大一棵樹---系統排列第15章 渡8
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113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1第34章 愛的法則第69章 慈悲喜捨(2)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4章 佛陀4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66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1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87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1第14章 兒子的夢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45章 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84章 四梵行3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93章 皇家舞者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29章 狗屠夫第11章 真正的快樂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35章 淨土情懷1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13章 靈魂伴侶第22章 神念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27章 兒子喜歡奧特曼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31章 天力回國第25章 不再評判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28章 參禪開悟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21章 輪迴5第88章 切換自卑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21章 好大一棵樹---系統排列第1章 佛陀(1)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105章 分清三件事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60章 星光體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55章 附體現象探秘1第69章 選擇2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3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72章 念力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23章 成熟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1章 與宇宙的連結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2章 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6章 福報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37章 合作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第21章 好大一棵樹---系統排列第15章 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