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活着

活的死人。

說法,透着一絲驚悚,透過字裡行間,方然能感受到此人在寫下這段文字時,內心涌動的緊張與焦灼。

即便行文稍欠條理,他還是能讀懂“匿名者”的核心思想:

一個人,哪怕擁有無限長的生命,也無法脫離人類世界、脫離蓋亞生物圈而獨存。

素昧平生,對“匿名者”的真實身份一無所知,追尋永生就是自己與此人唯一的交集,兩個人的想法卻如此相似,事實上,正是“匿名者”的留言,說出了之前始終在方然腦海中盤旋不去的隱憂,繼而讓他明白,當思考永生的代價時,究竟是什麼剝奪了自己那本就寥寥無幾的安全感。

永生,不僅是身體的不朽,也不僅是意識的永存,而是要在無限長的時間裡……

一直活着。

活着,雖然是蓋亞無數生命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體驗,對人而言,可不是每天早晨醒來,眼睛一睜那樣的簡單。

對於“什麼是活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見解,文學家筆下的洋洋灑灑,哲學家口中的舌燦蓮花,對方然這樣篤信科學、執着於永生的人來講,並無一絲一毫的用處;而“匿名者”的留言,則引發了他的思索,指引着他一步步接近問題的核心地帶,逐漸看清了人的永生不滅悖論。

歸根結底,問題在於人的意識,無一例外都是環境的產物。

意識,是何時從無到有,並沒有哪一個人能說清楚,至多隻能從統計的角度來判斷,人的自我意識大致誕生於兩到三歲之間,在那之前,雖然具有人的身體、也具有人的某些行爲特徵,但自我意識卻暫時缺位,人的一切記憶,都無法追溯到更年幼的歲月。

自我意識的從無到有,表面上,是生命科學的研究範疇。

但方然看待這一問題時,卻沒有拘泥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界限,站在客觀立場上,他明確的認識到,意識的從無到有並非唯一的關鍵節點,接下來,按人的成長規律,意識本身也會被外界環境所影響、所塑造,直到近二十歲時才基本定型,些許的可塑性,更一直持續到生命的終結。

“意識是環境的產物”,這樣講,並沒有原則性的錯誤。

在塑造意識這一過程中,雖然意識的棲息地是身體,DNA所起的作用,卻只不過是構建意識誕生、發展的物質基礎;

如果只憑身體、斷絕環境的作用,意識甚至都無法真正出現,“狼孩”的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

外界環境所塑造出的意識,從頭到腳,可以說每一條神經迴路都帶着人類文明的印記,每一次神經衝動都流着人類文明的血液;

這樣的意識活動本身,又如何能在斷絕了一切外界聯繫之後,仍能安然無恙呢。

自我,與除自我之外的一切,關係究竟是怎樣的,按理說,方然這樣追尋永生、隱姓埋名的的人,是不會有什麼特別的體驗,更談不上什麼深刻的感觸。

所以,對“匿名者”的最後一段話,他起初並無多少共鳴。

“……

活的死人,這,就是‘永生’的真面目。

不管各位是否接受、甚至欣然接受這樣的前途命運,我個人對此,真的難有哪怕一絲樂觀的情緒。

但對我來講,一切都行將終結;

永生到底會是怎樣的體驗,是天堂,還是地獄,與我又有何干。

然而現在,就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想到周遭的大千世界,終將因永生的追逐而消亡,人,人類,乃至人類文明這些概念,也將成爲或將被永遠遺忘的歷史,作爲一個人,一個並非憑空降臨在這宇宙之中、而是蓋亞四十億年、文明數百萬年所塑造出的人類中一份子,我卻禁不住悲從中來。

人的意義,是什麼;

人類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人類文明,從矇昧過去一直走向宿命的終結,這又是爲了什麼。

難道說,目之所及的浩瀚宇宙,僅存的藍色蓋亞上四十億年的生命演化,就是爲了走向滅亡?

一個人的永生,哪怕是永遠成爲活死人的永生,對你我而言,也並算不得是完全而徹底的失敗,畢竟能擺脫死神,這是何等的成就,但一想到這非人非鬼的存在,就是蓋亞生命這幅波瀾壯闊長卷的最後一筆,反差之突兀,恕我完全無法接受。

自知必死,在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思考這一切,對我本人而言似乎毫無價值。

但活着又是什麼呢,人,區別於一切其他生命的特質,豈非就是自我意識的存在,面對死亡時的思考與抉擇,豈非就是意識到自身的註定消亡,並非等同於全部同族所組成的人類,以及有史以來所有人所構築的人類文明的終結?

人,終有一死,人生卻並非因此而毫無意義,

只因爲,人類,本應該是永存的,人類文明,也本應該有光明的前途。

在露珠般脆弱的有限生命裡,意識到這意識的唯一寄託,也終將毀滅於永生的追逐,這纔是身爲一個將死之人最大的痛苦。

這種痛苦,是失敗者所獨有的,任何一個也無法逃脫。

即便經歷千辛萬苦而獲得了永生,代價卻無法避免,與無數作爲永生之祭品而提早一步上路的同類相比,永生與必死的區別,也不過是永恆的面對這一切,永遠記得周遭所有分崩離析、化爲齏粉的那一天;

這種感觸,與凡人們的就此身死、一概不知身後事相比,甚至更痛苦,更絕望。

一旦脫離外界環境,與人類、人類文明、蓋亞生命永遠訣別,那樣的人,即便能永遠沉浸在無盡的時間長河裡,事實上也已經不再能夠被稱爲是‘人’了。

空有人的軀殼,甚至,藉由科學而連這軀殼一併擺脫,面對偌大蓋亞、浩瀚宇宙的永恆荒漠,了無生氣的世界,到那時,這僥倖永生的存在,是有何感想,會如何行動,都已經不是你我送推測。

那或許蒼涼之極,或許壯闊無匹,但終究已經與‘人’這樣的概念沒有了一絲一毫的聯繫。

……”

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八三六章 需要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二七二章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一六〇章 身份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十二章 壽限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一五九章 假扮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七章 生命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十三章 沾染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十九章 起源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五五八章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一四七章 教義
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八三六章 需要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二七二章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一六〇章 身份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十二章 壽限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一五九章 假扮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七章 生命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十三章 沾染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十九章 起源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五五八章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一四七章 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