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手下留情

看了一眼馬家軍軍官震驚又期待的神情,張時之嘆了一口氣說:“戰鬥過程基本是這樣。他沒看到這裡,有最少一個團的紅軍插了過來,估計兩軍已經遭遇,潰逃部隊後邊追過來至少兩個團。

再看這裡,西墩堡南邊第一道阻擊陣地的阻擊部隊完成任務後,步兵一個團和炮兵一個團已經直插民樂,這裡有暗藏的伏兵,此時估計民樂已經失守。

再看這裡,一個團的紅軍已經佔領了峨堡鎮,回青海的路已經封死。

黑河以北大片區域我軍分散駐紮的兩萬多民團將面對西墩堡兩個團、張掖北上的兩個團,高臺一個團的紅軍夾擊。

山丹應該是2月2日被一個團的紅軍佔領,張掖以南已無我軍駐軍,估計已被繳械。

各位,精兵盡失、退路全無,五六萬殘兵分散孤立、缺糧少彈、士氣低落,覆滅只在旦夕之間。哎——,大勢去矣!”

馬家軍軍官們集體失聲,嘴巴張得老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一起看向始作俑者——紅匪前敵總指揮陳海松。

剛纔主動退出地圖前,給想看個究竟的馬家軍軍官們騰出地方的陳海松坐在桌前板凳上也是滿臉的不忍,表情悲涼。

發現旅團長們都看着自己,站起身來憤怒地呵斥道:“這就是你們要等的結果,這下你們滿意了吧!”

嘿,你殺了我們這麼多人,你還倒打一耙,要不是知道你能打,兄弟們恨不能生吞了你。馬家軍老少爺們們全都滿眼怒火地盯着陳海松。

陳海松毫不在意他們的憤怒,仍然振振有詞地質問着:“我到張掖十來天,總是告訴你們,停戰吧,坐下來談判吧,你們已經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可你們誰當一回事了?”

陳海松指着馬元海:“我費那麼大的勁給你分析兩軍優勢不足,早就告訴過你,在強大火力面前,騎兵的正面衝擊就是送死,你們都不信,非要等斷送了全部家當才後悔。”

“還有你們!”陳海松拿指頭掃過衆人說:“昨天,我們徐總、陳總、李主任和我專門把你們請去,希望在開戰以前能說服你們,放棄進攻,繳械投降,避免無謂地傷亡,給你們團體、青海民衆留下一些希望。可你們是怎麼答覆我們的,純粹是搪塞、是兒戲!

今天那將近3萬勇敢的騎兵們都是死在你們的手裡。”

“爲將者,當權衡利弊、順應形勢。能打則打,身處絕境時要爲部下多想想,能活一個是一個,只要人在,通過訓練力量依然存在。你們卻一味死戰,毫無變通之智,滿心的僥倖,徒有軍神之名。”

“現在好了,主力盡滅,民團潰散,三天之內,當灰飛煙滅。敢問各位,你們成全了自己所謂忠義之名,可曾考慮過青海今後拿什麼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你們拿什麼來解救團體的安危?你們把十幾萬人扔在了河西怎麼向青海父老交代?”

張時之看到軍官們的表情從憤恨逐漸轉爲自責、懊悔,暗暗讚歎陳海松巧言令色、善於誘導,又見其他將領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也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尷尬,揚聲說道:“陳長官請息雷霆之怒,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前次我等愚鈍,未能領會將軍深意,以致今日慘敗,我等深悔之。願將軍體諒漢**衆之悲苦,感念青海地方之多艱,大軍過處還請手下留情,爲我青海、爲我馬家軍留一些看家護院的本錢。”說完哽咽失聲,淚流滿面。

馬步康、馬彪、馬祿等難掩心中酸楚,仰天長嘆,坐在一旁暗暗垂淚。馬揆武、馬玉龍等年輕紈絝仰仗的就是馬家的滔天權勢,也是爲個人前途、家族命運憂心忡忡,一時間會議室裡到處是長吁短嘆。

呆立許久的馬元海幾步走到陳海松面前,情緒激動地問道:“是我愚蠢,沒有早下決心,此刻可有辦法罷兵息戰嗎?你能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嗎?”

陳海松看着他直搖頭:“我早就跟你說過,只要放下武器,不再與我軍爲敵,我就保證他們的生命財產不受侵犯,生活習慣、宗教信仰不受破壞。你是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還需要我重複多少遍?”

“你準備怎麼對待我那些殘兵?”

“這要看他們的選擇了,繳械投降,跟你練兵,負隅頑抗,死路一條。”

“那是羣敗兵,對貴軍不瞭解,恐慌之下必然反抗,最終難免血戰一場。”

“我軍火力強大,戰亦不懼,只可惜了你那些士兵,要爲你的愚蠢送命。哎——。”

“馬某今天厚顏請貴軍停止追擊、停止攻擊寨堡,允許我出城勸解,把他們全部帶回向貴軍繳械投降。但請將軍恩准保全他們的性命,准許他們隨我訓練。”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真是。外邊兵荒馬亂,你出去我還真不放心,你讓張時之寫封手令,派馬驍帶些人依次通知豈不省事?”

馬元海看向張時之,張時之低頭沉思片刻說:“黑河以北皆是民團,可派馬驍傳令帶回,西南殘兵逃跑心切,馬樸、馬忠義等剛烈固執,只怕非馬總指揮親自出馬,陳長官親臨承諾方可帶回。”

諸將點頭稱是,又齊齊看向陳海松。

陳海松嘆了口氣點頭同意,嘴上卻說:“算我前輩子欠你的,自從認識你,就不停地給你擦屁股。”

馬元海此刻有求於人不敢反駁,心中罵着“我是八輩子欠你的這輩子來還,自從見到你,我就沒一天安生過。丟城失寨,損兵折將,連自己都進了俘虜營,你就是我的伊卜利斯。”

垂頭喪氣的馬家軍軍官們一個個像打了霜的茄子有氣無力的看着馬元海、張時之、陳海松、黃超在桌子旁寫着各種手令,蓋上指揮部將印。又叫來馬驍等指揮部警衛連、傳令隊的士兵,叮囑他們連夜去往黑河以北各民團駐地,傳達指揮部調令。

黃超領着這些傳令兵,派總部警衛連隨行保護,出了北門,在暗夜中分爲三股向着北方、西方、西北方沿路傳令,各寨堡防守民團明天趕往張掖集結。

陳海松則回到地圖前,把不甘、不解的馬家軍官們召集在地圖前,說是給他們補補課,學習一些戰役指揮的方法原則。

結合此次決戰陳海松詳細講解戰役的指導思想和分段阻擊的理由,人員火力配置的依據和取得的效果。

指出騎兵在火力強大的正面阻擊陣地前應該採取的對策。

講解了敵前戰術、火力壓制、士兵間、兵種間的配合的方法。

批評馬家軍軍官戰術素養差,士兵缺乏基本的單兵作戰技能,不能隨着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戰術。

和麪紅耳赤的敵方軍官一同推演了戰場上採取不同戰術可能得到的結果,衆人中也只有張時之、馬全義能想出一些有見地的應對之策。但所有人都無奈地發現,這個紅匪大頭目十天前就開始進行的決戰佈局早就把各種可能全都考慮過了。

馬元海無限傷感地看着張掖地圖,這個馬家軍從辛亥革命時期就開始控制的重要的糧秣基地、戰略中樞短短十天就成了馬家軍的墳墓。

經過這場慘敗,青海財政敗壞、主力盡墨,青海再也無力向外擴展,還會面對蔣介石中央軍的蠶食吞併,團體已是風雨飄搖之勢。

保住河西殘軍不被消滅就是保住了馬家東山再起的希望。原有的部隊確實忠勇強悍,可軍事素養也確實很差,就像陳海松說的那樣陣前面對集火射擊,不知道臥倒、不知道使用武器相互提供火力支援,不知道掩護突擊手匍匐抵近用手榴彈炸開缺口,一味地橫衝直撞,這樣的軍隊遲早要滅亡。

他飛快地計算着還能剩下多少兵,正規部隊還能剩下多少,從被俘官兵裡選拔出3萬人應該是可能的,先按照伊卜利斯給的訓練大綱先進行隊列基本訓練,再加大體能、射擊、投彈、刺殺訓練,最後進行戰術訓練。

結合士兵識字、軍官培訓等內容,半年後,一支全新編制的更有戰鬥力的部隊就能再次爲馬家征戰。

現在是馬家軍最虛弱的時候,得讓馬長官,馬步芳這個小表弟認清形勢,不能衝動,要藉助民意博得蔣介石的同情和寬容。

以退出甘肅相威脅,不能讓蔣介石在此時落井下石,不能撤銷一百師編制,不能搶佔張掖以外的馬家軍地盤,給馬家軍一個喘息整編的時間。

看來隨後的談判會很艱苦。紅軍要和平、要政府的承認、要國民軍的編制。蔣介石要地盤。我們只能要時間、要補給了。

回到俘虜營宿舍,馬元海立即把馬彪、馬步康、馬祿、韓起功、韓起祿、張時之、馬全義、馬揆武等人叫來,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其他人也在爲團體的前途擔憂,此時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只好按照這個思路去考慮。

衆人七嘴八舌提了些建議,補充了些漏洞,由張時之草擬了向青海方面通報的河西戰役的作戰經過和結果,提出了他們對下一步局勢的分析意見和應對的策略,希望馬長官忍辱負重,接受戰敗,退出張掖,贖回將士,編練新軍,東山再起。

準備明天通過西路軍控制的電臺發往西寧。

;

第594章 土豪劣紳第101章 神兵天降第24章 接收平型關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138章 陳明仁與關麟徵第71章 規勸張主席第91章 佈局蒙古第130章 陳明仁的計策第52章 決戰2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58章 手下留情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163章 細說軍工第164章 治國理念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370章 國籍問題第132章 城外阻擊第136章 再戰瑞昌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553章 伏擊成功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617章 注目海疆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640章 鮮人聯隊第5章 抉擇第595章 血債累累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53章 更大的靠山第25章 交流戰術第64章 部隊編制3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14章 過河抗日第51章 幹部會議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64章 部隊編制3第473章 內閣解散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72章 斯大林授勳第62章 分兵發展第489章 蘇美支持第101章 廬山3第10章 盤點家底2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第59章 殺個回馬槍第103章 興-隆工業新區第330章 陸上雄獅第510章 配備隨員第9章 武林同道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62章 分兵發展第96章 天津38師2第10章 統一思想第629章 怒而撤職第365章 政治保障第515章 日蘇比較第377章 堡壘村第486章 衛立煌的決心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90章 換裝第55章 收編晉綏軍第93章 又見馬驍第97章 震懾老漢奸第115章 該是被消滅的時候了第8章 李家營子第435章 有實力纔有合作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67章 反思歷史1第544章 主動進攻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492章 低調處理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320章 綏遠的變化第340章 玩忽職守第79章 駐屯馬鞍山第43章 驚動延安1第40章 21旅團覆滅第38章 最後的瘋狂第34章 江洋大盜第56章 嘴邊的肥肉第66章 拿下包頭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219章 拿下南澳島第669章 藉機敲詐第41章 勸說第464章 強大的防線第528章 粵軍不是孬種第406章 整頓後方第646章 焦頭爛額第287章 迴歸理想第94章 北平鋤奸2第17章 抗聯往事第66章 拿下包頭
第594章 土豪劣紳第101章 神兵天降第24章 接收平型關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138章 陳明仁與關麟徵第71章 規勸張主席第91章 佈局蒙古第130章 陳明仁的計策第52章 決戰2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58章 手下留情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163章 細說軍工第164章 治國理念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370章 國籍問題第132章 城外阻擊第136章 再戰瑞昌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553章 伏擊成功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617章 注目海疆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640章 鮮人聯隊第5章 抉擇第595章 血債累累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53章 更大的靠山第25章 交流戰術第64章 部隊編制3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14章 過河抗日第51章 幹部會議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64章 部隊編制3第473章 內閣解散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72章 斯大林授勳第62章 分兵發展第489章 蘇美支持第101章 廬山3第10章 盤點家底2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第59章 殺個回馬槍第103章 興-隆工業新區第330章 陸上雄獅第510章 配備隨員第9章 武林同道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62章 分兵發展第96章 天津38師2第10章 統一思想第629章 怒而撤職第365章 政治保障第515章 日蘇比較第377章 堡壘村第486章 衛立煌的決心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90章 換裝第55章 收編晉綏軍第93章 又見馬驍第97章 震懾老漢奸第115章 該是被消滅的時候了第8章 李家營子第435章 有實力纔有合作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67章 反思歷史1第544章 主動進攻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492章 低調處理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320章 綏遠的變化第340章 玩忽職守第79章 駐屯馬鞍山第43章 驚動延安1第40章 21旅團覆滅第38章 最後的瘋狂第34章 江洋大盜第56章 嘴邊的肥肉第66章 拿下包頭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219章 拿下南澳島第669章 藉機敲詐第41章 勸說第464章 強大的防線第528章 粵軍不是孬種第406章 整頓後方第646章 焦頭爛額第287章 迴歸理想第94章 北平鋤奸2第17章 抗聯往事第66章 拿下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