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又壓又擡

陳海松的一番表白讓外交部司長、各報記者、國軍飛行員們吃了一驚,這個共產黨大官真夠膽大的跑到重慶、國軍軍營裡毫不客氣地誇讚共產黨,貶低國民黨和國軍。

《掃蕩報》的中尉記者沒想到自己奉命前來想讓陳海松丟人出醜,可人家根本不把自己是共產黨當成什麼丟人的事,藉機還做了自吹自擂,他有些惱怒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試圖挽回影響:“陳將軍,沒有國軍在正面阻擊,吸引住日軍主力共產黨哪裡能在敵人兵力空虛的後方搶佔地盤、發展力量。要知道開戰以來國軍犧牲了上百萬人,包括上百名將軍。”

陳海松輕蔑地說:“這位記者朋友肯定沒有學過軍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會用自己傷亡數字來誇耀自己的戰鬥力,而是以消滅敵人的多少來證明自己的強大。死的人多就是勇敢嗎?參加軍隊就是去送死嗎?那軍隊還怎麼來履行自己保家衛國的職責?

我對國軍中英勇犧牲的將士也是很敬佩的,他們在強大敵人面前使用簡陋的武器堅守在陣地上表現出了中國人的不屈精神和中國軍人頑強的作風,他們都是好樣的。可他們還是犧牲了,他們完全可以用更靈活的戰術出現在敵人側後方、避開敵人的優勢火力,發揮出中國人善於夜戰、近戰、肉搏戰的特點打亂敵人的進攻、保存自己大量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

可是我所見到的正面戰場除了陣地防守還是陣地防守。戰術呆板、打法單調。把優勢的兵力暴露在敵人飛機大炮的覆蓋之下,犧牲在倉促構築的掩體裡,敵人沒有側翼的擔心放心大膽地投入兵力,用炮火、坦克沖垮一道道防線,快速向內陸推進,他們死的真的很冤!

死了一百萬人殺傷了十餘萬敵人、後退了幾千裡、丟了一百多萬國土、幾百座城市、扔下上億的百姓、讓數百萬民衆被屠殺,軍隊編制殘破、彈藥匱乏、後方毫無秩序、生產無法恢復,不好好反省自己的戰略戰術失誤還在吹噓自己,簡直是無能透頂無恥之極!

我不妨告訴你,國軍真正面對的不到十個師團。而我軍各根據地處在三十多個鬼子師團的包圍之中,不算混成旅團僅僅華北就有十個師團,東北有十二個,第七戰區不少於八個。你說到底是誰承擔着牽制敵軍主力的重任?誰纔是抗日戰場的主力軍?”

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詰問讓中尉記者無言以對,也讓其他記者們大感震驚,中央社只報喜不報憂、國防部只談大捷不談步步後退的原因,問急了就是敵人太強大國軍火力弱等客觀理由,從來沒進行過戰略戰術上的反思,死了那麼多人還丟了那麼多的國土的確很丟人。

一向不吃虧的陳海松這次來重慶除了領受任務,就是以前線功勳將領的身份來揭國民黨的短、宣揚共產黨的成就來的,這樣的機會他豈能錯過,繼續說:“我軍雖然力量弱小可我們在我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無數共產黨人視死如歸、奮不顧身地殺進敵後,數次戰役以傷亡十萬的代價擊斃了20多萬鬼子。擊毀坦克300多輛、飛機200多架,艦船百餘艘。

繳獲了300多架飛機、200輛坦克、300多門火炮、艦艇20餘艘,光將軍就抓了三四十個,俘虜抓了兩萬多,部隊不僅沒有縮小反而不斷壯大,這纔是中國軍人的英雄本色!

新四軍在安慶兵不血刃全殲27師團一萬八千人,新六軍一個師攔截鬼子兩萬人進攻兩晝夜予敵重大殺傷,掩護其他部隊攻進徐州逼死中將;新八軍一個加強團突襲11軍司令部,活捉岡村、板垣在內的30多名日本將軍;晉綏三師在關中以一己之力一天內兩戰兩勝斃敵兩萬,總部特戰大隊百里追擊將僥倖逃脫的108、109師團部一千多鬼子斬殺一空。

各位。這纔是中國軍隊應有的素質,勇於出擊、善於戰鬥、敢於勝利,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軍隊要的是勝利、勝利靠的是謀略,謀略來自於勇氣。一支失去了勇氣的部隊根本不會去尋找敵人的弱點、也不敢派出疲弱的部隊去打擊敵人的薄弱環節,自然也就談不上謀略。只能被敵人牽着鼻子瞎轉,敵人攻哪他就守哪。敵人休息他也休息,如何勝利?

國軍都說敵後空虛,爲什麼不去佔領那裡、像我們一樣發展自己?因爲他們做不到、訓練太差生存不下去,李延年帶着三萬人的第二軍去了,還沒到蘇魯防區就被鬼子兩萬人包圍差點全軍覆沒,要不是新六軍襲破徐州替他解圍,連他李延年都要當俘虜的!”

什麼,與抗日英雄傅秋濤、鄭作民同被宣傳爲皖北三傑的李延年竟是這般不堪,數百殘兵在武漢接受政府授勳、接受民衆歡呼、大批愛國青年毅然投奔新組建的第二軍這個英雄的部隊竟然是個騙局,太可怕了!中央社、國防部說的話以後還敢相信嗎?

陳海松之所以要提到第二軍的慘敗實在是心裡來氣,損兵折將到全軍覆沒的李延年竟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丟盔卸甲的第二軍被授予‘虎賁軍’軍號,榮立大功的新六軍反而成了陪襯僅僅獎勵了十萬法幣,勒令送還所有第二軍失散人員和武器,被陳海松斷然拒絕,四千多人全部編入新成立的羅炳輝57軍第三師,師長就是第二軍57師師長施中誠。

施中誠57師原來隸屬於74軍被調進戰損嚴重的第二軍並不情願,可他一隻直魯軍老底子的準雜牌部隊哪有選擇的資格。開始鄭作民副軍長對57師還可以。物資分配、作戰任務也算公平。等李延年重掌大權以後少有體恤、多有歧視讓他和部下很不開心。

出擊敵後是相當危險的行動,理應隱蔽、迅速、高度戒備,可李軍長分析說敵後空虛連土八路都來去自由,何況是大股正規國軍,命令部隊夜間正常行軍57師前面開路。

一路上的拖沓大意令國內混戰中百鍊成精、對危險相當敏感的施中誠很不安,提出加快速度、經常改變行軍線路、與前方友軍保持聯繫做出接應準備、擴大搜索範圍等穩重意見被李延年認爲是膽怯的表現根本聽不進去依然我行我素,後來乾脆把57師放在後邊跟進。

57師也因此因禍得福,可就這樣一萬三千人的乙種師還是傷亡慘重,他本人也被炮火炸傷。敵人撤圍後,驚慌失措的李延年命令一萬多殘兵返回後方令他徹底失望。連忙召集部下反其道而行向蘇北共軍防區撤退,順利逃過鬼子騎兵的截殺,得到新六軍接應妥善安置。

很快陳海松來電通報軍委會命令,詢問他的意見。對國軍極度失望的施中誠與兩個團長商議後決定脫離國軍序列加入八路軍部隊,被任命爲57軍三師師長,自己麾下的三千多人和第9師千餘人加上新六軍支援的一個步兵團兩個地方守備團共計一萬兩千餘人在八路軍骨幹帶領下展開正規化訓練,他也成了第一個率部參加八路軍的中央軍部隊將領。

陳海松看衆人面露驚詫議論紛紛,換了語氣說:“我沒有否定國軍貢獻的意思,只是提醒大家看問題要實事求是,要通過你們客觀的報道敦促國民政府調整戰略戰術,加強後方軍工建設和部隊戰鬥力的整頓,再這樣下去就是再死三百萬人也無法取得抗戰勝利。”

場面因話題的沉重而顯得壓抑,一個矮小的中年人問道:“陳長官。我是《四川日報》的記者,我聽你反覆提到後方軍工建設和民衆組織,你對現在大後方的建設運動怎麼看?”

陳海松雖然對國民黨主導的大後方建設並不看好,可他還是希望這個運動能得到民衆的理解和支持,讓封建思想、小農經濟思想氾濫的中國社會逐步開始重視現代工業的發展,反過來通過資產階級、產業工人數量的大幅度增加改變專制腐敗的封建統治基礎。

革命不僅僅是武力奪取政權那麼簡單,沒有社會思想的充分解放、沒有新的生產力推動生產關係的重大調整,改朝換代還是換湯不換藥,辛亥革命、北伐革命的結果充分證明了封建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社會思想的封閉落後、科學民主的嚴重滯後。

他很是高興地表態說:“我已經通過廣播、報紙知道大後方建設委員會成立並開始工作,這是很有遠見的決定。也是中國人民從慘痛的失利中得出的血的教訓,沒有完整的現代工業的支撐,就沒有強大的現代化軍隊,部隊不可能僅憑勇氣和忠誠獲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我們前方的將領最能感受到工業製造水平給軍隊帶來的重要影響,我軍犧牲那麼大固然有戰略上的失誤更多的還是體現在裝備火力上的差距。直接原因就是工業落後。

八路軍之所以取得了一些局部勝利,就是在敵後繳獲了大量日軍先進裝備。獲得了與鬼子一較高低的實力,在局部地區我們可以集中超過日軍的兵力火力消滅旅團一級的敵人。

所以儘快建立起我們自己的現代工業、軍事工業,裝備前線部隊是急迫的任務,政府的行動雖然有些晚,卻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個人對此表示讚賞。”

另一個《掃蕩報》的上尉記者問道:“陳將軍,八路軍通過繳獲獲得了和敵人一較高下的實力,國軍是不是可以通過購買外國先進裝備提升部隊戰鬥力呢?畢竟白手起家發展自己的工業見效太慢!”

陳海松無奈地搖了搖頭說:“你說的的確是事實,發展工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效果最少也得在兩三年以後逐漸顯現出來,而日本侵略者不可能等到我們發展起來再發動新的進攻,部隊要堅持抗日的確還需要外國的援助,所以我還是要到蘇聯去爭取得到更多的物資。

說實在的,讓一個將軍去向外國要求提供包括子彈在內的基本作戰物資很丟臉。國與國之間的援助都是有目的的,他們希望我們拖住鬼子,可我們連最基本的最簡單的物資都生產不了我們還有什麼尊嚴?怎麼可能獲得援助國的長期信任?

任何一個民族想要有尊嚴地生存,都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調整內部秩序的同時還應該關注外部世界的變化,尤其是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本國的生產力水平。

我們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同於埃及、巴比倫和印度開創了農業時代相對穩定的封建制度併成爲這一時代最發達的代表,長期處在世界前列因而造成精神上的滿足和自大、思想上固步自封、愚昧閉塞、政治上專制腐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分散落後、對外閉關鎖國。

當世界列強陸續走向蒸汽時代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時我們還沉醉在泱泱大國的虛幻中,極力抵制奇技淫巧,意識不到發展本國工業的重要性,缺乏通過工業提高國力的主動性。

至今四萬萬人的中國產業工人不到一千萬,現代化工礦企業僅有數千個,年產鋼鐵不足十萬噸,豐富的礦產資源得不到開發,大量影響國計民生的軍用民用物資需要進口。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過去的輝煌不能保障今天的安寧,任何一個民族都要有憂患意識、有發展的意識,擺脫小農經濟思想的束縛跟上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主動發展本國的工業製造業,用鋼鐵、石油、煤炭支撐起古老祖國強硬的身軀,用飛機坦克大炮捍衛國家尊嚴。

中國必須睜開眼睛看世界、一心一意搞建設,不能因爲見效慢就放棄工業的發展,外援是必要的,但絕不是可以依賴的,國際形勢變幻莫測,唯一可以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就是自身的強大,強大來自於建設,建設就要有堅強的領導、千千萬萬有奉獻精神的國民。

我對政府大規模啓動後方經濟建設計劃充滿期待,八路軍已經在河西、河套地區建立了小規模的工業生產基地,明年會陸續投入生產。國民政府掌握着全部國家資源、擁有大量內遷的工廠和產業工人、青年學生、避難的民衆,我相信會很快做出成績,迅速改變本國經濟落後、鋼鐵、彈藥缺乏的被動局面。”(未完待續。。)

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144章 必須嚴懲第64章 會戰尾聲第289章 最後移交第557章 毒氣逞兇第122章 製造混亂第555章 天不助我?第568章 死亡的詛咒第55章 旱地育苗第92章 全面佈局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477章 新兵碰撞第670章 開始顧問第442章 粵西擴軍第389章 空中遇險第510章 配備隨員第436章 向八路軍學習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245章 洛陽告急第527章 派出援兵第140章 調虎離山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667章 麥克馬洪線第676章 經濟起飛第628章 閩南敵情第97章 震懾老漢奸第635章 海軍搖籃第82章 張靈甫受窘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362章 合成材料第344章 甦醒第31章 培訓1第50章 屯兵王家灣第457章 大難不死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54章 出兵代縣第26章 激戰王家店第622章 慶祝大會第144章 必須嚴懲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54章 決戰4第6章 謀劃勝利3第99章 聚攏精兵第194章 歷史舊帳第17章 繁忙的一天(1)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70章 雨中張鼓峰第596章 商機無限第6章 阜新煤礦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61章 擊斃笠原第545章 水脣夜戰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388章 逼出來的毒計第83章 演習1第73章 日軍的準備第624章 洗雪恥辱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598章 成功可期第498章 月下追賢第26章 激戰王家店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198章 火車自己跑了第1章 延安會友3第133章 奇襲金家灣第11章 抗聯楊俊恆第66章 永合村外第380章 全線遲緩第3章 看誰狠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106章 露餡了第459章 前景堪憂第677章 不同的管理第637章 浙北惡化第675章 不是僥倖第188章 接受條件第671章 蘇聯的防範第341章 重大損失第9章 甕中捉鱉第37章 死守平型關第430章 血戰西江第311章 錢到處都有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20章 中固鎮第170章 鼓動國軍軍第55章 決戰5第308章 最寶貴的資源第42章 勸說2第63章 今非昔比第97章 震懾老漢奸第594章 土豪劣紳第320章 綏遠的變化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
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144章 必須嚴懲第64章 會戰尾聲第289章 最後移交第557章 毒氣逞兇第122章 製造混亂第555章 天不助我?第568章 死亡的詛咒第55章 旱地育苗第92章 全面佈局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477章 新兵碰撞第670章 開始顧問第442章 粵西擴軍第389章 空中遇險第510章 配備隨員第436章 向八路軍學習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245章 洛陽告急第527章 派出援兵第140章 調虎離山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667章 麥克馬洪線第676章 經濟起飛第628章 閩南敵情第97章 震懾老漢奸第635章 海軍搖籃第82章 張靈甫受窘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362章 合成材料第344章 甦醒第31章 培訓1第50章 屯兵王家灣第457章 大難不死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54章 出兵代縣第26章 激戰王家店第622章 慶祝大會第144章 必須嚴懲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54章 決戰4第6章 謀劃勝利3第99章 聚攏精兵第194章 歷史舊帳第17章 繁忙的一天(1)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70章 雨中張鼓峰第596章 商機無限第6章 阜新煤礦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61章 擊斃笠原第545章 水脣夜戰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388章 逼出來的毒計第83章 演習1第73章 日軍的準備第624章 洗雪恥辱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598章 成功可期第498章 月下追賢第26章 激戰王家店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198章 火車自己跑了第1章 延安會友3第133章 奇襲金家灣第11章 抗聯楊俊恆第66章 永合村外第380章 全線遲緩第3章 看誰狠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106章 露餡了第459章 前景堪憂第677章 不同的管理第637章 浙北惡化第675章 不是僥倖第188章 接受條件第671章 蘇聯的防範第341章 重大損失第9章 甕中捉鱉第37章 死守平型關第430章 血戰西江第311章 錢到處都有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20章 中固鎮第170章 鼓動國軍軍第55章 決戰5第308章 最寶貴的資源第42章 勸說2第63章 今非昔比第97章 震懾老漢奸第594章 土豪劣紳第320章 綏遠的變化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