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明三人是典型的生型人才,放棄了唾手可得的美國綠卡,毅然返國,就是爲了中國的證劵市場。
正因爲這樣,趙政策對他們三個人表達了足夠的尊敬,也很放心讓他們放手去籌備證劵交易所。
“什麼時候開始?”高西慶迫不及待地說,“我馬上去辭掉這個經貿大學的教授職務。”
“隨時可以開始。”趙政策笑了笑,“你們隨時可以去黑烏市經濟特區,找高風市長,他會安排具體事項的。”
頓了頓,趙政策繼續說道:“關於三位的待遇問題,你們有什麼要求,儘管提,我現在就可以給予答覆。”
“這個好說,這個好說。”高西慶嘿嘿一笑,其他兩個人也毫不在意地點頭附和。
“那可不行。”趙政策擺了擺手,“我們需要雷鋒,可也不能讓雷鋒同志吃虧嘛。”
頓了頓,趙政策補充道:“如果三位沒有意見,我們特區聘請三位爲政府的經濟顧問,年薪就暫時定在五萬元,另外的福利待遇,等同於副廳行政級別。”
“趙記,無功不受祿。”王波明有些尷尬地笑了笑,“要不還是等證劵交易所建立起來,再談待遇問題吧。”
“不,我對三位信得過。”趙政策的態度很堅決,“證劵交易所,也是勢在必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有趙記您的支持,我們有信心。”王波明馬上表態說,“我們必將竭盡全力,爲了中國的證劵事業。”
“好,我要的就是你們這句話。”此時,趙政策身上的上位者氣質一露無遺,氣勢十足。
“感謝趙記的信任。”高西慶笑了笑,“要是別的市委記來和我們談這個證劵市場,我們還真是不敢相信,可對趙記的經濟管理才能,我們是聞名已久,佩服之至啊。”
這個時候,趙政策禁不住想起了一句名言:人怕出名豬怕壯。
趙政策沒想到,在這些知識分子心中,自己居然有如此地位。
又略微談了一些關鍵地方的問題,趙政策很快就離開了。
回京城一趟不易,趙政策要辦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一來巧巧快生了,晚上要陪巧巧。二來高速公路的資金問題,還要向趙老爺子請求援助。三來各大部委和企業之間,要想辦法聯絡聯絡,而其中的關鍵點,還要找自己的老丈人鄧蒸湘幫忙。
懷孕的鄧巧巧特別膩人,在趙政策身邊不停地說這說那,讓趙政策覺得有些好笑。不過,趙政策知道,這個時候,鄧巧巧可不能受什麼刺激,否則的話,胎兒可能受到影響。‘
於是,趙政策也是強打精神,撿巧巧感興趣的事情聊天。
當然,鄧巧巧一聽到趙政策準備在特區弄什麼證劵交易所,首先關心的就是證劵法規問題。
“老婆,你還真是職業病發作了啊。”趙政策搖頭苦笑,“這個時候,你最需要的就是靜養。”
“人家知道啦。”巧巧撅起了小嘴,很是可愛,“可整天呆在這房子裡,人家有些悶嘛。”
“要不我陪你到院子裡去廣義剛吧。”趙政策就提議說。
“就說得好聽。”巧巧撒嬌着,“都這麼晚了,還去院子裡逛,你媽會罵人的。”
“我媽不就是你媽嗎?”趙政策就樂了,“還分個彼此的。”
“老公,你這次回京城肯定有要事吧。”巧巧撇了撇嘴,“你纔沒這麼好心來陪人家呢。”
“這都哪跟哪呢。”趙政策覺得自己頭都大了,趕緊說,“天地良心,我可是無時無刻不想着回家陪你呢,只是工作實在太忙了些。”
“這纔是好老公。”巧巧聽了好話,嫣然一笑,很是溫馨。
“老婆,明天我去見你爹,有什麼話要轉達嗎?”趙政策笑着轉移了話題。
“沒有啦,我爹和你樣,整天忙着呢。”巧巧笑着說,“你給爹帶件襯衣過去,就放在衣櫃的最上層,紅色的那件是你的,白色那件是爹的。”
“哦。”趙政策應了一聲,開始哄巧巧,“老婆,不早了,睡覺吧。”
難得在家裡過安靜日子,趙政策這個晚上睡得很香。看着趙政策有些消瘦的臉頰,巧巧卻是有些心痛,自己的男人選擇從政這條道路,就意味着一生辛勞。
官場其實就好像圍城裡說的那樣,圍牆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
在官場上混,日子其實過得挺累。有人說人世界就兩件事最累人,第一件就是當官,第二件是打牌。因爲這兩件事情都是陰謀詭計耍得最多,心計使用最頻繁的地方。
打牌的時候,好牌唉聲嘆氣迷惑對手,差牌趾高氣昂嚇唬對手,還要想辦法瞞天過海,欺騙對手,遠交近攻,結交好上手,控制好下手。可以說,在牌桌上,人類靈魂的醜惡面得到了最廣泛的詮釋。
而官場和牌場幾乎相同,只不過,官場比牌場更加兇險一些。不同的是,牌場上輸贏都只是錢,官場上很有可能輸贏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巧巧身爲世家子女,從小耳聞目睹,自然明白其中的艱辛。
不過,巧巧從來不賭博,自然不知道牌場的奧妙。而趙政策,卻是因爲工作的需要,特別是在廳處級別的時候,打打業務牌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在這個年代裡,哪怕只打一分錢輸贏的牌也是違法的,沒有什麼親朋之間些微的博彩之說。只不過,官場中人打牌,基本上沒有人管,因爲公安部門也身在官場體制內啊。
第二天剛好是星期天,鄧蒸湘知道女婿趙政策要來,讓廚房準備好了中飯。
“我很快就要去上海了。”鄧蒸湘一見趙政策,就首先點出了一個讓趙政策目瞪口呆的消息。
“恭喜岳父大人。”很快,趙政策就笑呵呵地說。
電子工業部的部長,雖然也是正部級別。但是上海市卻是直轄市,市委記更是政治局常委成員。因此,鄧蒸湘此次前往上海,可以說是在仕途上大大地前進一步。
當然,自己的岳父職位越高,對趙政策來說,就越有利。因此,這個消息給趙政策帶來的更多的是驚喜。
“一號首長對上海這些年的經濟發展狀況,非常不滿意。”鄧蒸湘卻沒有趙政策意想中的喜悅,眉頭上反而寫滿擔憂,“浦東地區的開發,已經被中央提到了戰略高度。”
“爸,上海的基礎不錯。”趙政策笑了笑,“只要方向不錯,三五年後,趕超沿海發達城市,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政策,你對股票市場怎麼看?”鄧蒸湘擺了擺手示意趙政策在沙發上坐了下來,才詢問道。鄧蒸湘心裡很清楚,自己這個女婿最擅長的就是對大局的判定,對經濟走向的評估,因此鄧蒸湘很重視趙政策的意見。
“我昨天還去見過經貿大學高西慶教授。”趙政策呵呵笑着,“我們特區已經聘請了高西慶等三位有華爾街工作經驗的海龜作爲經濟顧問,全面負責證劵交易所的創建。”
“看來我們父子兩在這個事情上觀點是相同的。”鄧蒸湘頗爲欣慰地說,“股票是個好東西,一號首長接見美國客人的時候,還提到了股票的事情。”
“上海的基礎建設是個大問題。”趙政策笑着轉移了話題,“特別是舊城區的改造,還有環城公路的建設。這兩件大事情又不得不做,難度不小。”
“嗯。”鄧蒸湘對趙政策爲什麼這麼瞭解上海,絲毫不覺得有什麼驚奇。在鄧蒸湘眼中,自己這個女婿還真是厲害,往往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更別說直轄市上海的情況了。要是趙政策一問三不知,鄧蒸湘恐怕反而要覺得奇怪了。
“爸,還有件事情您要特別關注。”趙政策下意識地壓低了聲音,“關於上海的出版行業,特別是新聞報紙方面。”
“政策,你這是話裡有話啊。”鄧蒸湘明顯愣了愣,對這個話題也非常敏感。身居高位,鄧蒸湘自然知道趙政策提及的這個事情的分量。
輿論,往往是許多事件的幕後推手,鄧蒸湘不得不慎重。
“爸,我也只是亂說。”趙政策勉強笑了笑,“要是京城發生了大事情,您可一定要穩住陣腳,並且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啊。”
鄧蒸湘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了看趙政策,沒有發現什麼破綻,才嘆了一口氣,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不過,趙政策知道,鄧蒸湘已經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了。
以鄧蒸湘的智慧,特別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處理,自然比趙政策這個毛頭小夥子更有手腕,趙政策倒也不必太擔心。
這兩年,是不怎麼太平的兩年。無論是京城還是地方,都將有一大批官員幹部因爲意識形態方面的事情湮滅或者崛起!
被湮滅的,自然是那些鼠目寸光,且容易衝動的官員幹部。崛起的,是那些老謀深算,非常穩重的官員幹部。
趙政策自然希望,自己的老丈人鄧蒸湘屬於後者。牽一而發全身,趙政策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因此特意提醒了鄧蒸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