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

黃昏之後,章惇輕車簡從,悄然來到王安石的府邸。

其實執政私訪平章府上,還是挺犯忌諱的一件事。就是還在兩府門外的韓岡,經常拜訪王安石或是章惇都不是那麼方便。

但今天之事對章惇而言至關重要,他想要徵得王安石的支持,就必須親自登門造訪。而不是靠韓岡或是其他人,甚至幾封書信能解決問題。

“子厚你今日造訪,可是爲了呂吉甫的那一份奏章?”王安石喝着紫蘇飲,開門見山。到了他這個地位,在政事上無慾無求,也不需要跟晚輩彎彎繞繞了。

“正是。”章惇不以爲異,王安石本就是急脾氣,“眼下興靈遼人蠢蠢欲動,吉甫憂心國事,想要一知兵良臣爲其後,也好安心進京。不過僅僅是一名知兵的良臣,章惇覺得尚遠遠不夠。銀夏種諤、環慶趙禼、涇原熊本,互不統屬,其力三分。若只是萬餘遼師,數萬党項,各守一方倒也不懼。可萬一遼人遽興大軍,或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

王安石沉吟了片刻,又問道:“不知子厚作何想?”

“以惇之愚見,當可如熙寧舊例,設陝西宣撫司,以宣撫使統括西北大局。”

“就是以吉甫爲宣撫使嘍?……”呂惠卿的想法,王安石看到奏章就知道了,而章惇的建議也不出所料。“薛子正和玉昆是什麼想法?”他問着,單刀直入的問題一如性格般迅急。

王安石可不信章惇事前會沒有跟韓岡、薛向兩人商量過。讓呂惠卿如願以償的留在陝西,這可不是小事。章惇不徵得他們兩人的同意——尤其是影響力極大的韓岡——就算得到了自家的同意,也照樣有被壞事的可能。何況在呂惠卿一事上,他們三人當是有着相同的利害關係。

“玉昆說了,呂吉甫若能坐鎮在陝西,他這邊跟蕭禧聊起來也就容易了許多。”

宣撫司的成立有着很大的象徵意義。這一點,王安石、章惇、韓岡他們明白,對面的遼人也同樣明白。一旦陝西宣撫司成立,就會成爲韓岡手上與遼人討價還價的籌碼,是大宋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證明。壓制起蕭禧,當然會容易不少。

王安石神色一動:“蕭禧難道已經有所索求了嗎?”

“何須他開口?只看興靈方向上遼人的異動,就知道耶律乙辛的想法。何況他派來的這位正旦使還姓蕭名禧。”章惇聲音變得高亢了一點,“遼人慾壑難填,耶律乙辛更是要借中國的財力來穩定自己的權勢。只要兩邊消息一通,確認了邊境上遼人的動向,蕭禧便立刻會開口索要歲幣和土地!”

王安石搖了搖頭,理由還是稍嫌牽強了一點,“興靈的遼人遷移過來不過一年多,還沒有這個實力。”

“相公,銀夏路可是有個種諤!”章惇急忙又道,他自問找了個好藉口,“沒有一個宣撫使,如何能拉住這匹劣馬的籠頭?”

種諤的脾氣和性格,王安石也有所瞭解。好歹是天下排在前幾的名將了。章惇說的話,還真是一個好理由。擋回遼人的貪慾,這是現在朝廷想要做到的。但打得過分了,將戰事擴大,卻也不是朝廷希望看到的。這樣一來,好戰的種諤就是一個由糖塊包着的毒藥,吃在嘴裡很甜,但外面的糖塊沒了,毒藥可就出來了。只是臨陣換將,卻更是一個糟糕的選擇。

想了一想,王安石道:“薛向呢?他怎麼看?”

“薛子正也是覺得這樣比較好。”章惇回道:“而且他還建議說最好在關東修一條軌道,與關西的宣撫司相配合,共同來壓迫遼人。”

“軌道?”王安石眨了一下眼,今天的“驚喜”還真是一個接着一個,“……鐵軌還是木軌?”

“如今都已經是鐵軌了。”章惇放鬆地笑道,“京城的碼頭上全都是鐵軌車。”

“不是說鐵軌長了就有問題嗎?”王安石對鐵軌依稀有些印象。

“那是之前的事了,是因爲不知道熱脹冷縮這個道理的緣故。”章惇解釋道,“凡物遇熱而脹,遇冷而縮,銅鐵五金之物尤其明顯。京城的碼頭上一開始,一段段鐵軌都是靠得很近,如同木軌一樣。但之後換季時,鐵軌不是兩頭相接擠在一起,就是縫隙擴大。從此之後,每一段鐵軌和鐵軌之間,都會留下空隙。具體的間隔,都有經過驗證。”他又苦笑了一下,“這個道理玉昆似乎事前就知道了,但他偏偏不說,直到出了事,才誘導人去探究其原因。”

王安石深有感觸地點了點頭,以他對韓岡的認識,這種事自家的女婿多半做得出來。

幾聲喟嘆,他又道:“河北鋪設軌道,陝西設立宣撫司,的確能讓遼人知道中國決不妥協的決心。”

“相公誤會了。”章惇急忙更正道,“不是河北。”

“不是河北?!”

“關西設宣撫司,河北再開始修建軌道,未免顯得咄咄逼人,萬一遼人以爲朝廷準備開戰,反而就沒了轉圜的餘地。”章惇基本上就是將韓岡之前說的話轉述出來,“而在京東沿着汴河鋪設軌道,配合起關西的宣撫司來,對遼人依然是警告,卻不會顯得過於鋒銳。而且多了一條宿州至東京的鐵軌,對補充汴河運力不足也是一件好事。同時河北軌道太長,幾近千里,而宿州至東京不過六百里,於途需要跨越的河川少且窄,也簡單了許多。等有了五百里以上軌道的經驗,下一步纔是近千里的河北軌道和從京兆府到京城的軌道。”

章惇一口氣說完,王安石只是點頭,卻不言可否。

他心中暗歎,章惇、薛向和韓岡其實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盤算,卻是正好利用呂惠卿的私心來爲己謀劃。喝了口茶,潤了潤喉嚨,王安石沉聲問道:“子厚,你可知道蔡持正午後入宮時說了什麼嗎?”

“知道一點,但並不詳細。”章惇點頭,這是他出宮前聽到的消息,只有一句話,要想了解更爲詳細的內情,就要等到明天了。不過這一句話已經足夠,“蔡持正希望讓成都府路的蔡延慶改判京兆,這個人選並不差。經歷也好,能力也好,都是上上之選,如果僅僅是穩定京兆府的話,也是足夠了。不過蔡延慶帥長安,絕比不上呂吉甫任宣撫使更能壓得住陣腳。樞密使兼宣撫使能控制得了環慶、涇原和銀夏的兵馬,而區區一個永興軍路經略使,則遠遠不夠資格。而且陝西宣撫司成立,也能警告遼人,中國已有防備。正如弦高獻牛酒於秦師,甚至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章惇說了很多,但王安石仍是半點不信。

他可是在京內京外做了幾十年的官,朝堂和地方的政務、刑名、軍事、人事,哪有他不熟悉的?如今雖沒了與後生晚輩周旋的精力,心境也遠不及過往,但這並不代表他的眼力退化了。

王安石不信韓岡會擔心爭不過一個契丹人,也不信韓岡會在與蕭禧的交鋒中落下風,他太瞭解自家的女婿了,前面章惇幫他說的理由僅僅是藉口。自家女婿應該只是單純地希望參與編纂了《三經新義》的呂惠卿在外面待久一點,在自己和程顥進入資善堂後,京城裡再多一個能拉下臉皮來壞事的呂惠卿,對氣學的壓力就未免太大了一些。

同樣的道理,其他人皆是有自己的盤算。拿出來的理由,看起來再怎麼冠冕堂皇,或是聽起來如何如何地推心置腹,其實都不過是藉口罷了。

王安石看得很清楚。花白的雙眉微垂,昏黃的老眼中投出來的目光,卻比年輕人更爲犀利。

蔡確阻止呂惠卿留在陝西,是不希望多上一名東府的同列——若是呂惠卿在關西立了大功,不是不可能被晉升爲第三位宰相。韓子華已經老邁,但呂惠卿英氣勃勃,正當盛年。一旦他立功後做了宰相,憑藉過去在朝堂中留下來的人脈,經歷太少的蔡確會被他完全壓倒。

呂惠卿是想多立功勳,以便回京後能壓得住章惇、薛向,乃至遊走於外、但影響力猶有過之的韓岡。如果機緣來了,功勞再大一點,甚至可以直入宰相班。這可比現在就回來,被章惇、薛向、韓岡三人聯手擠對得沒處站要好。而且御史臺人事更迭劇烈,呂惠卿舊日能聯絡得上的御史全數出外,一旦與其他早早便在京中的宰執們爭執起來,局面將會極爲被動,這當也是他不選擇立刻入京的緣故。

薛向的盤算則多出於私利。在六路發運司中,薛向的勢力盤根錯節,縱然離任已久,依然可以藉助舊日的人脈遙遙控制。對其他發運司、轉運司,他也同樣有着不小的人脈。不過在軌道出現後,在水路轉運以外又多了一個同樣便利的選擇。以薛向的眼光和見識,多半是看到了軌道大興的趨勢不可避免,爲了在一開始就獲得對軌道運輸衙門的影響力,便主動開始尋求操縱軌道修築工程的機會。呂惠卿的奏章給了他這樣的一個機會,所以他拿自己的支持跟章惇、韓岡做了交換。

至於章惇……王安石暗自冷笑了一下。

西府之長長期在外,樞密院中必須有知兵的名臣主掌內事。但缺一個進士出身的薛向;猶在河北鎮守的武將郭逵,都不可能入選,章惇是眼下唯一的人選。但東府現有兩名宰相,樞密使呂惠卿一旦留在陝西出任宣撫使,若是隻有兩名樞密副使出掌樞密院,只會導致輕重失倫,內外失衡的局面。就天子和皇后而言,必須提拔一位地位相當,至少相近的主官。

判樞密院事、樞密使、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籤書樞密院事、同籤書樞密院事,前三個爲正任,後四個爲副貳,西府執政的名號這樣按地位高低一級級地排下來,時任樞密副使的章惇,他盯上的是與樞密使近乎平級的知樞密院事,在呂惠卿不在的時候以知樞密院事來主管西府內部事務。

呂惠卿的奏章傳來也不過半日。只在半日之間,這些後生晚輩——好吧,與自己年歲相彷彿的薛向可以不計入在內——就已經做好了各自的盤算,甚至聯合了起來。王安石也不免興起一股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慨。

但看着面前神色誠摯謙恭的章惇,王安石腦中又不由得冒出一句老杜的詩來:

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中)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三)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二)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
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中)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三)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二)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