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

韓岡上京時曾聽說過智緣的名字,也聽說過他的手段。

三命僧願成,醫僧智緣,是大相國寺中聲名遠播的兩位僧侶,總在豪門達官中行走,當時剛剛入京的韓岡無緣得見。

願成善於算命,觀人體貌便能斷其三生休咎,說起人生過往能分毫不失,並言及前生後世歷歷如真,所以人稱三命僧。而智緣的醫術更爲神奇,世傳他只要隻手診脈便能知人貴賤休咎,甚至可以按父脈而知子禍福,所言精準如神。京中官宦貴人趨之若鶩,不是延請兩人上門,便是親自登門造訪。

不過對於願成和智緣兩人的傳奇,韓岡當時聽了便哈哈笑過。三生輪迴本是縹緲,診父知子更是荒謬,他是半點不信。

但據說王安石卻是真的相信智緣的本事,有傳言他跟天子談及智緣時,說道“昔秦醫和診晉侯之脈,而知其良臣將死。夫良臣之命乃見於晉侯之脈,則診父知子,又何足怪哉!”

但只是這個關於王安石的傳言,韓岡卻有些懷疑,一是天子與參政在宮中私下裡的閒聊,怎麼這麼容易就傳出來,在市井中被人口耳相傳?第二,若是王安石真的相信智緣的本事,當智緣自告奮勇來秦州,當不會吝嗇一件紫衣【注1】。

很可惜,當韓岡看到智緣的時候,他穿得袈裟還是赤色的。

韓岡與王厚並肩進廳時,王韶和高遵裕正陪着一爲身穿赤色袈裟、五十上下的僧侶在說話。除了智緣,自不會由他人。

韓岡、王厚向王韶和高遵裕行禮如儀,直起身又轉過去面向智緣。智緣大咧咧地坐着,王厚便欲作揖。可眼角看到韓岡直着腰紋絲不動,便也跟着停住了動作。

智緣沒有官身,韓岡不會自降身份先向他行禮。儘管智緣是方外之人,不用俗家禮法。但既然要爲朝廷拓邊河湟,來西北邊境追求名望功勞,就不要裝出個高僧大德的模樣來——當然,其中最關鍵的,是韓岡不喜佛教。若是面對飽學宿儒,即便沒有個官身,韓岡也不介意謙恭一點。但對上吸民膏血、不事勞作的僧人,他可做不到恭敬謙卑。

對視了很短的時間,智緣見韓岡並不打算先見禮,臉色便是微變。他磨蹭了一下,終於還是起身向韓岡合十躬身,“小僧智緣,見過韓機宜、王機宜。”

智緣的聲線渾厚圓潤,如同禪唱。其聲自丹田出,一張口,醇和的聲音就在耳邊迴響。用這副聲線向人解說經文,論人禍福,也難怪能掙下如許名頭。

韓岡方纔拱手迴應,“大師善醫之名,韓岡聞之久矣,如雷貫耳。素慕尊顏,卻緣吝一面。今日得見,終遂平生所願。”韓岡老於世故,這恭維式的套話說得極爲順暢,王厚跟着韓岡說了一通,各自哈哈笑了兩聲,重又坐下來說話。

雖然甫一見面,就有點不愉快,但韓岡並不否認智緣的魅力。這和尚相貌端正,闊面大耳,甚有佛象。身材雖不高大,但端端正正地坐着,如同一口青銅鐘,身子毫無一絲偏倚,一看更是不脫高僧大德的形容。而且其說話間恂恂有儒者之風,儒釋道三家的經典也是信手拈來,討論起九經經義,雖無韓岡精深,但他旁徵博引,把佛道兩家的經文爲儒學經籍做註解,卻也絲毫不落下風。

等說過幾句閒話,堪堪到了飯點,王韶使人佈下宴席齋飯,將古渭寨中的大小官員如苗授、趙隆、楊英他們一齊喚了過來陪客,給足了智緣臉面。

坐入席中,智緣指着飯菜又說起了養生之道。憑着他醫僧的名頭,一番話說得王韶、高遵裕都心悅誠服。最後他甚至即席賦詩,與王韶這個進士相唱和,風頭完全把韓岡蓋了下去。

被智緣搶去風頭,韓岡並無絲毫慍色。他本就希望智緣的本事越出色越好,這樣才能爲河湟開邊之策去說服更多的蕃部。在大航海時代,基督教的傳教士們往往精通天文地理醫學建築,每一個都是多面手——只有過人的才能,才能讓傳教的對象信服。先讓自己成爲信任的對象,然後才能把教義灌輸出去。而智緣的出色,也就讓韓岡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智緣的才學的確過人,尤其是身兼三家之學,能讓不少士人甘拜下風。不過這也難怪,如今的儒林風氣,是儒釋道三家互相印證,三教一家的說法,不論哪一派都有人提出過。儒釋道三家,經過千年的並存發展,早就不復舊時的涇渭分明。許多時候,在民衆中佛道與其說是教派,還不如說是民俗。

而從世風上,已經融入世俗的佛門道門都日益興盛,信衆無數。就算是崇儒排佛的士大夫,他們的家人也會到寺廟裡燒上兩炷香,比如韓岡的老師張載、還有程頤程顥,都是對浮屠二字深惡痛絕,但韓岡可是親眼見過,張載的家眷、程顥的夫人去廟中燒香。

可能是酒喝多了的緣故,同時也是因爲對智緣十分欣賞,高遵裕突然爲智緣叫起屈來,“以大師之德才兼備,還得不到一件紫袍,實在是委屈……政事堂中諸公卻是太吝嗇了。”

智緣不以爲意地笑道:“天子和王相公本是要與貧僧僧官之位,但貧僧心想未見寸功,非有長才,便以口舌得官,來秦州後卻難以見人。故而對王相公推辭道,‘未見事功,遽蒙恩澤,恐致人言。等有功於朝廷,再與官亦不遲。’”

高遵裕愣了一下,立刻更加熱情地讚揚起來,“視名利官位如糞土,大師果然德行高致!”

智緣口宣佛號,“鈐轄過獎了。貧僧今次自請來河湟,也是不忍此地漢番之民再遭兵焚之苦。故而願深入不毛,弘揚佛法,勸蕃人臣服於朝廷,從此共享太平之樂。”

“好個共享太平!大師以慈悲爲懷,足以讓朝中庸吏愧煞。”王韶輕輕擊掌讚許,舉杯敬向智緣。

智緣以茶代酒,與王韶對飲之後,放下茶杯,問道:“貧僧前日過秦州,承蒙郭太尉與燕太尉不棄,設宴款待。在宴上聽說近日有一星羅結部屢有不順,其族長別羌星羅結聚兵露骨山麓,意欲反叛。不知可有此事?”

王韶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確實有此事。”

關於別羌星羅結的種種不順,秦州那裡早就通報過了。只是郭逵和燕達會將此事告知智緣,讓王韶有些不快。

見王韶沒有否認和隱瞞,智緣就席上向王韶:“貧僧來此,便是爲了規勸蕃人歸降朝廷。如今有星羅結部不順於大宋,卻是再巧不過。等明日貧僧便去露骨山下,勸說。”

王韶臉色絲毫沒有半點變化,彷彿前幾天批准突襲星羅結部計劃的並不是他。“大師初來乍到,對蕃部內情尚未了解。還請大師在古渭少待幾日,先熟悉了這裡的地理人情,再去蕃部不遲。”

智緣又唸了一聲阿彌陀佛,道:“安坐古渭寨中,如何能熟悉蕃部內情。何況拖上一日,其不順之心便盛上一日,若是拖延下去,說不定就有大戰連連,死傷枕藉。”

“大師心慈,不忍見生靈塗炭,韓岡深爲敬佩。”韓岡向智緣拱了拱手,表示了自己的敬意。轉過來對王韶道,“安撫,以下官之見,既然智緣大師一心想去,不如就準他去了。蕃人虔心禮佛,以智緣大師的身份,行走在蕃部之間,也不會有任何危險。”

王韶和高遵裕、還有所有知道即將實行的計劃的官員,都驚訝地看着韓岡,這等於是把智緣往鬼門關裡推。

王韶正要拒絕韓岡的提議,而韓岡卻搶先一步道:“不過能否先請大師去納芝臨佔部的吹莽城和青唐部的青唐城走一趟。託碩大捷和古渭大捷,得兩家之力甚多,而戰歿者亦多。大師若能去兩城做一場法事,將之亡魂超度,其善莫大焉,亦能讓兩部更加恭順於朝廷。”

智緣想了一想,點頭道:“機宜有命,貧僧不敢推辭。”

“在下就爲兩部先謝過大師恩德。”韓岡起身向智緣行禮,“蕃人盼大師久矣。原本河湟一帶最有名的僧人喚作結吳叱臘,在此地多有其弟子信衆。其後因其不守佛門戒律,鼓動董裕在青渭殘殺劫掠,在古渭一役跟着董裕一齊被斬殺,”韓岡指了指王舜臣,“這功勞還是他的。”

“阿彌陀佛。”智緣低頭合十,對王舜臣道,“唸佛而逆佛,口誠而心不誠,結吳叱臘死後必入地獄。斬殺此獠,王檀越陰德不少。”

王舜臣聽得眉飛色舞起來,他殺人放火的事沒少做,雖然爲人豁達,平日裡有時也擔心死後會下地獄。但智緣說他殺人就救人,算是積攢陰德,讓他放下一塊心頭大石,哪能讓他不高興,“多謝師傅,多些師傅。”

注1:宋代僧侶,如果譯經之功,或是升任高位僧官,便能得賜一件紫色袈裟和法衣。名義上非高僧大德不與,但實際上,只要有親王、宰執官或是地方監司官推薦,就能由中書門下頒下紫衣牒,可穿紫衣。

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二百一十章 變故(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三)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
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二百一十章 變故(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三)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