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

代表天子的儀仗,緩緩挪上析津府主要塞的城頭。

一頂明黃色的羅傘,特意地被高高豎起。城頭上的守軍的歡呼聲,在城下遠處都能聽得到。

這是一位皇帝最後的尊嚴。

通過俘虜確認了城頭上的擺設,並不是耶律乙辛故作迷陣。章惇不免對他升起幾分敬意。

最爲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他最後的表現,卻像一位真正的天子。

在確認無法用稱臣來阻止宋軍的侵襲之後,他沒有像狗一樣夾起尾巴逃走——即便他還有退路。如果往北逃竄,還是能夠苟延殘喘好些年——而是選擇了在死地堅守。

“君王死社稷啊。”章惇舉着望遠鏡,在前線的壕溝後,望着要塞城牆上的黃羅傘。

即使鏡片是由國中最好的工匠手製,但遠在五六裡開外,章惇也只能勉強分辨出城頭上那一點過於鮮豔的黃色。

如果是高懸在半空中的瞭望哨,恐怕只憑肉眼都能看到這麼多。都是擁有一對能夠在夜裡,從天空中數出一萬顆星星的好眼睛。

最好的望遠鏡給他們使用,指揮下面的火炮發射,纔是相得益彰。

“相公,要不要遣使進城勸降?”

“之前已經讓蕭海里帶話回去,如果耶律乙辛願出降,早就出來了。既然不願意……”章惇回頭,“那就成全他吧。”

工兵們正在飛快地修築陣地,一道由曲折壕溝和矮牆組成的陣地防線迅速成形。

這一隻遇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專業性的兵種。擁有自然學會內部頭銜的工程師平均一百名官兵裡面就有三人。

在優秀的工程師和指揮官的領導下,工兵們不僅可以快速的構築陣地,能用最短的時間搭建起橫跨河面的浮橋,同時也是突破各種防禦體系的精銳。

開戰以來,在炮火的掩護下,神機營轄下的六個工兵指揮用爆破等手段,攻下的堅固堡壘已經達到了兩位數。

橘紅色的火焰中,一座座高聳的城牆在半空中分崩離析,化作一地的碎石瓦礫。讓遼國依仗高牆深壘進行國土防禦這一東施效顰的圖謀宣告破產。

“還有多久?”

問話的是章惇前兩天見過的年輕人,這一回又是他帶着手下的重炮羣上來。

工兵指揮使灰頭土臉,忙得一頭汗,聽到炮兵又在催,沒好氣甩了一眼,“催你娘奶去!”卻見章惇走在年輕的炮兵軍官身後,忙改口,“三刻鐘後,就可以讓火炮上來了。”

工兵們已經開始將地面夯實碾壓,做了簡單的硬化處理。安放火炮的位置,特意做成了向前下沉的斜坡。這樣一來,開炮之後很容易讓向後移動的火炮重新復位。

這也是安裝在炮車上的火炮才能做到的。大宋的火炮都已經配備了炮車。

輕型的火炮,一匹馬就拉着走,而重型的六寸榴彈炮就得十二匹挽馬一起上陣。

而遼國那邊,只有口徑兩寸以下的輕型火炮才能裝上炮車。可以正常使用的重型火炮炮車,遼國製造工藝還夠不上,只能固定在臺基上。

放在臺基上的火炮復位不便,每次射擊過後,都要隔上很久,才能進行第二次射擊。而且精準度都會因爲復位不到位而大打折扣。

析津府主要塞中,兩門主炮一直都在開火,每一次射擊,炮彈掠空,都如同山谷間狂風呼嘯一般。

但一刻鐘才能開上一炮,準頭堪比擲骰子。經歷得多的老兵,都不去理會,埋頭工作。

趕在工兵指揮使約定的時限之內,陣地主體構築完成。

一門門火炮從後面推上來。

重型榴彈炮的車輪快有一人高,七八個炮兵左右推着輪子,挽馬低着頭吭哧吭哧地拼命向前。

二十四門重型火炮,就在析津府渚要塞的視線範圍內安裝到位。

但要塞內的守軍就眼睜睜地看着,並沒有試圖進行攻擊,打亂炮兵陣地的部署。

開戰伊始,遼軍曾派出一支支不到千人的騎兵隊,穿過漏洞處處的戰線,跳到了宋軍的後方,試圖切斷宋軍的補給線。但這些騎兵隊,幾乎都是有去無回。能回去的,指揮官幾乎都是性格油滑,嗅覺靈敏的那一撥人。

機動兵力損失慘重,自此,遼軍完全失去了城外野戰的勇氣。

甚至可以說,這是他們的運氣。

在宋軍內部,始終不滿足於現有的火力。總希望加強再加強。

在武學最新編訂的作戰條例中要求做到,當敵人選擇野戰的時候,火炮的火力,必須能夠覆蓋三裡以內的敵軍集結地,而且能夠從三裡外一直轟擊到三十步內。而單獨配置的炮羣,更要能夠直接在六到八里之外,直接攻擊敵軍的大營。

當遵守新編條例配屬到隊的虎蹲炮,在戰線前整齊排開,任何敵人敢於衝上來,就像丟進熱水裡的糖塊,在鐵與火中,融化殆盡。

轟!轟!轟!轟!

一聲聲轟鳴,從炮兵陣地上此起彼伏。開花彈和實心彈,交相蹂躪看起來十分堅固的要塞城牆。

在重炮壓制了城內遼軍之後,工兵們步步向前,進一步構築新的火炮陣地。

上百門輕重火炮圍住了要塞,宋軍也完成了對這座皇帝駐蹕的要塞的包圍。

開戰後的半個月,大遼皇帝被納入射程。

“抓住遼國皇帝!生擒耶律乙辛!”

養精蓄銳的神機軍喊出了充滿信心的口號。

章惇並不在乎耶律乙辛的死活。抓個活的回來給誰看呢?他已經是分派功勞的那個人了。

至於名垂青史什麼的,有一個監修國史名頭的章惇,更加不在乎。

不過官兵們想要有個目標,他也樂於成全。

夕陽照在析津府要塞上,棱角分明的城寨被染成了血紅色。剛硬的線條彷彿堅不可摧。卻在一次次撞擊和爆炸中,變得殘缺處處。城牆頂端的天子儀仗,早就變成了破布碎木。

章惇等待着。

京城裡面的一點小風波,被他拋到了腦後。

開戰後,京城裡隔三岔五就在傳他喪師辱國的消息。

幸虧有鐵路在,前線的軍情通常兩天之內就能傳到京師,更重要的是沒有了皇帝壓在頭上,讓章惇不用擔心有人能背後扯動他的後腿。

等收復幽燕之後,自可以回師京城,將惱人的蟲豸們一掃而空。

一聲響徹雲霄的爆炸,析津府要塞的南面城牆垮塌了下來。

十丈長的缺口,要塞脆弱的內部暴露在外。

“終於可以見一見大遼皇帝了。”章惇期待地說着。

年近六旬的他,此刻,正站在人生的巔峰。

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二章 鞏州(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下)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
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二章 鞏州(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下)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