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

從慶壽宮出來,趙顥已經是滿身疲憊,在皇兄和祖母的身邊,小半個時辰就像是過了一年半載,不過現在腳步則是輕快了許多。

祖母終於要死了。

想到皇兄趙頊在牀邊垂淚的樣子,趙顥刻意表露在眼中眉間的沉痛和憂慮,幾乎就要保持不下去了,笑容也快要浮起在嘴角。

掌控後宮的很快就只剩最疼愛自己的母親,而不再有一個花甲之齡、曾經垂簾聽政過的老祖母壓在頭上。

趙顥跟着兩名內侍一齊往太后所居的保慈宮過去,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輕鬆。

他每次入宮拜見名義上的祖母時,都是備受煎熬。太皇太后只看重長兄趙頊,對趙顥和他的弟弟並不假以辭色。

就是如今病懨懨地快要嚥氣,但從祖母眼中射出來的那種拒絕、猜忌甚至厭棄的視線,依然給着趙顥極大的壓力。

幸好不會看到她太久了,病得只剩骨頭了,哪裡還有治好的可能。過不了兩個月,就該上仙了。去天上陪仁宗皇帝,應該是皆大歡喜的一件事。

行走在闌柱相連的廊道上,趙顥遊目四顧。

自從幾年前被設計逐出宮之後,趙顥一年也難得入宮幾次,但每次看到一座座或雄偉、或華麗、或精緻的殿宇樓閣,他總會有些只敢在午夜夢迴時方敢升起的念頭從心底泛起,但轉眼間就給他壓了下去,不敢去多想。

沒在慶壽宮中看到自家的兄長,不知是不是在保慈宮中。不過就是沒在母親那裡看到自家的兄長,趙顥也不奇怪。

這個新年,天子、朝堂,乃至京城的百萬軍民,心思全都放在即將展開的戰爭之上。

上天賜予的良機,幾乎是每一個人都認爲該把握住。

雖說其中還有點雜音,可自己的兄長、當今的大宋天子,從治平四年年初登基,至今已有十二載。對於朝堂的控制越發得嚴密,威福自用幾近剛愎,且從開始推行新法時起,就是一意孤行的性子,一旦他下了決定,眼下是誰勸都沒用了。何況反對者寥寥無幾。

但趙顥卻覺得這次不一定能成功,畢竟反對者中有如今朝堂上僅存的兩名知兵的重臣,一個郭逵,一個韓岡。一名宿將,一名新銳,都在主張慎重。如果情況正如兩人所料,那可就有意思了。

趙顥嘴角扯動了一下,滿是自嘲。他現在也只能這麼去想,否則就是絕望。

當今天子自登基以來,大宋官軍幾乎就沒怎麼敗過。就是熙寧四年橫山之役,也是非戰之罪,斬首數千,雖敗猶勝。

純以武功論,開國以來六代天子中,趙顥的兄長就僅次於太祖、太宗,徹底壓倒了真宗、仁宗和英宗。

王師連番勝績,讓趙頊聲望大漲。同時也使得舊黨對於新法的攻擊,不得不偃旗息鼓。

眼下更是有一舉解決西北百年之患的機會,甚至之後還有可能連遼國都壓倒,廢除澶淵之盟,奪回燕雲。

一旦給兄長做成了此事,登時就是盛世之主,別說舊黨得俯首帖耳,就是自己這個做兄弟的,也得戰戰兢兢地活着了。對於威脅皇位的兄弟,對權力掌握得越發森嚴的皇帝,可不會有多寬容。

上天當真是不公平。趙顥從父親趙曙成爲皇儲的那一天開始,就在這麼想。只是出生前後的差別,讓自己只能當個被養起來的親王。

而僅僅是運氣稍好,比自家早了兩年出生的兄長,在過去,從沒有表現出多出色的才智,身體也不好,就是心氣高於常人。還是濮王府中一個不起眼的孫輩時,就想着建功立業,做了太子之後,更是到處尋找能富國強兵的良方和賢才。

但他不會用啊!登基之後,就鬧得天下大亂,任用非人,整整用了十年時間,才讓國家稍稍安定下來。

雖說在這些年中,王師連年勝績,但運氣的成分更多。尤其是這一次,宋遼夏三國打了上百年的仗,兩國內亂,而另一國正好國勢昌盛、兵精糧足的情況從來沒有見過。

哪裡能有這麼好的運氣?!分明是老天爺在偏幫。

趙顥從不認爲自己比誰差,換做是自己坐在大慶殿中的那個位置上,絕不會爲了變法而鬧得滿朝風雨,也絕不會讓朝堂分裂,最後讓一黨獨大。熙寧的十年,朝堂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爭吵上了,要是能平復朝臣之亂,讓他們用心於國事,三五年內,就能天下安定。

至於西夏、契丹,只要朝堂一心,名臣和衷共濟,只要有如今一半的運氣,平夏滅遼,哪裡還有一點難度!

趙顥轉着悖逆不道的心思,在前面領路的兩名內侍卻突然緩了下來。

“陳衍,怎麼了?”趙顥神情一凜,警覺地問道。

說到太后最喜歡哪個兒子,只要看一看誰在給趙顥領路就知道了。進宮之後,趙顥照規矩先去拜見祖母,而他的母親聽到消息,就遣了身邊的親信宦官來慶壽宮殿外等候,就是三弟都沒有這個待遇。

太后身邊的親信內侍陳衍回頭道:“大王,外命婦正在謁見太后,不宜衝撞。不如稍稍等上一等。”

趙顥聽了便放眼望過去。

前面便是太后所居住的保慈宮,眼下殿前正聚集了數百名外命婦,一個個按品大妝,身着真紅大袖衣、外披霞帔,頭戴花釵冠,依序入殿。

趙顥瞥了一眼之後,就遠遠地停下了腳步,不再上前。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衝撞了外命婦謁見之禮,只會被御史一頓亂罵,最後壞了自家的名聲。反正她們對自家母親的拜見很快就會結束,不會耽擱太久。

正如趙顥所料,一次禮儀性的拜謁並沒有耽擱他多長時間,命婦們很快就從殿中出來了。

一羣外命婦早前就拜見過了太皇太后,現在拜見過太后,接下來就該去見皇后。新年的第一天,天子免了今年的大朝會後,她們的丈夫或是兒子,不用再辛苦上朝,但她們入宮探問卻是免不了的。

她們依然是依序而行,但半路上卻來了一名內侍,與隊伍中的一名四五品裝束的命婦匆匆說了幾句後,便又離開了。

趙顥疑惑地多看了兩眼,這羣命婦是朝官之母之妻,不是宗室的親眷,怎麼跟宮裡面搭上關係了。就是有關係,也不該如此明目張膽。他心裡猜測着,眼睛也眯了起來,但離得遠,眯起眼睛也看不清楚究竟是誰。

陳衍慣會察言觀色,在趙顥耳邊低聲道:“是朱賢妃身邊的吳白,他找上的當是龍圖學士韓岡家的王氏。”

“原來如此。”趙顥點點頭,不用多解釋也知道他六侄兒的生母找韓岡的妻子究竟是爲了什麼。笑了一笑,“看來韓王氏當是常入宮了。每次入宮,都要到去後苑玉華殿一趟,還不知要多晚才能出去。”

陳衍正要賠着笑說兩句,另一名由內侍回頭道,“大王,宮裡面的規矩嚴,奴婢沒聽說過有外命婦能在宮中久留的。”

那名內侍話剛出口,陳衍臉色就陡然一變,不敢置信地望向趙顥。

過去有個動輒留小周後三五日的太宗皇帝,要是有人傳出韓岡之妻在宮裡面留的時間長了,天子、韓岡和王安石的名聲全都能毀掉。

趙顥皺着眉頭瞥了這名內侍一眼,身材倒是高大,膚色黝黑,並沒有多少閹人的陰柔氣,看着倒像是武夫。

深深地盯了這名內侍,趙顥徑自往前走,臉上毫無表情。

想要知道趙頊對弟弟趙顥有多猜忌,只看從入宮後,趙顥身邊就沒少過御藥院的內侍就知道了。從慶壽宮去保慈宮,過去不知走了多少遍,又有陳衍陪着,還照樣派了人來領路。

趙顥倒是無心,但這個在崇政殿中當差,在御藥院中掛名的內侍卻把他當成賊防着。年節時,甚至連那位六侄兒都不讓自己靠近。趙顥心中恨到了極點,自己那位皇兄的身邊還真的都是精細人,隨便派出個人來,都是對自己如此提防,隨口一句,都如臨大敵。

童貫直到將趙顥送到了保慈宮,方纔離開,回趙頊的寢宮福寧殿,等天子回來以便繳旨。接下去,有另外的人在保慈宮門外候着二大王。

作爲御藥院中掛名的內侍,童貫雖不能跟李舜舉、石得一這等貼身親信相比,也不能與在外領兵的王中正以及師傅李憲,相提並論,但也是正當紅的內侍。

對天子的心意,童貫把得很準。被皇帝派出來護送雍王去保慈宮,根本就有押送的意味在。隨時都有天子身邊的親信內臣盯着,雍王即便有什麼花樣,都別想在宮中玩出來。

但童貫卻是沒想到雍王竟然還敢問一些別有用心的問題,幸好直接當面給點破了,否則日後會很麻煩。

既然自己已經點明瞭,諒這位二大王也不敢造次。如果在這之後,外面有什麼流言蜚語,不管是不是雍王做的,立刻就能追到趙顥的頭上。

童貫腳步輕快,見了天子之後,這件事還是要說一說。事君惟忠嘛,輕描淡寫地提一句,天子明白就明白,不明白日後出了事也有說道。

童貫得意地輕笑,雖然這一次沒機會去陝西掙功勞,但在天子身側,何愁沒有功勞可立?

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八)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二十三章 虛實(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二)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四)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
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八)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二十三章 虛實(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二)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四)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