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

“韓岡是要造反啊。走狗鎖門,鷹犬四集。韓岡這真的是要造反啊,子厚!”

呂嘉問義憤之意溢於言表,全然一位忠篤亮直的正人君子,可以親之信之的國之干城。

呂嘉問如此憤慨,章惇只想呵呵兩聲迴應。多年的老相識,誰還不知道誰?

似是無奈地笑了一笑,章惇道:“望之,說笑就算了。”

呂嘉問臉上的怒容忽地一收,笑意從嘴角綻開,呵呵哈哈地大笑起來。

“要是韓玉昆當真造反,說不得就得學着陶糓,從懷裡抽出一份禪讓詔來。”他摸了摸脖子,“大好頭顱在此,可還不想送人。”

“望之說笑了,韓岡屆時就算殺我,也不會殺到你頭上。”

“是啊。”呂嘉問擡手拍了拍自己的額頭,“這什物,也就能賣個三五百貫,而子厚你……”

呂嘉問停了下來,章惇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就問,“我呢?我的腦袋值多少?”

呂嘉問失笑:“幾萬貫還是有的。畢竟這世上就只有一個章相公。”

“也只有一個韓相公。”章惇敲了敲桌子,上面是今天剛收到的河北戰報,官軍主力圍困岐溝關半月,而雄州一部已經在涿州城下連續擊敗了遼人的三支援軍,“三日前,易州克復,打通蒲陰、飛狐二陘指日間事,飛狐一下,蔚州可得。河北河東兩路交通往來,可合兵攻大同,也可東出析津。北虜日蹙,大局漸定。”

章惇緩緩說着北地戰況,官軍節節勝利,平遼或指日可待,可在他的臉上看不見欣喜之色,“緩進、消耗,韓岡所擬方略實效如何,不必我多說了。朝中用兵,無人可比。所以我纔不會懷疑韓岡做出了今日之事,他若是處心積慮,可不會變成如此不上不下的局面?”

“確是如此。以韓玉昆的心術手段,當真要反,要麼是動如雷霆,讓所有人措手不及,要麼如春風化雨,讓人不知不覺中入彀。豈會有今日這般醜態。不過……”呂嘉問拖長了聲調,“韓岡今日不反,日後必反。今日之事,朝廷臨事之虛怯無措,一望可知。就連子厚你的虛實,也給人看透了。韓岡收兵馬,據皇城,無人可制。即便是赤膽忠良,怕也是給慣出野心了。”

韓岡過去不造反,也許是因爲畏懼,也許是因爲時機不到,也許是自覺手中力量尚不足爲恃,甚至也可能是當真忠心於趙氏,總之,他還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實力已經膨脹到無人可制的地步。

但今日遇刺之後,韓岡立刻使人控制住了京師武備,無人能阻,無人敢阻,甚至有許多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奔到韓岡帳下。看到這種情況,聖人都會動一動心。

“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尤服侍殷,但韓玉昆在京師可不只是三分之二了,何況還有王舜臣一干武夫,說不定都在準備黃袍了。”

呂嘉問向章惇傾過身,壓低聲線,“子厚,你雖與韓岡併爲宰相,可今日韓岡若遣兵欺上門來,敢問可有一策退之?”

章惇沉吟片刻,忽而一笑,“我非韓岡,能空手殺人,一措大爾,雖非手無縛雞之力,可也難說能不能捉住一隻鵝。韓岡手底下肆無忌憚的軍漢爲數不少,怕也不會畏懼我這宰相。”

章惇帶笑自嘲着,呂嘉問冷然,“韓岡如若舉兵,我等宰輔,只一待宰雞爾。”

章惇似笑非笑:“也許還不如雞。不過韓岡若是做反,他要付出的代價可不會少。”他伸出兩根手指,“別的不提,既是叛逆,自然名聲盡毀。二來,他所倡氣學,也必爲人所棄。”

“太祖篡位不叫篡,叫順天應人。”呂嘉問很輕鬆地說了一句極悖逆的話,但言者與聽者全然無動於衷。“韓岡就算反了,一時名聲盡毀,等他篡逆功成,也必有人出來說一句順天應人。氣學更是會成爲官學,新學、舊學誰能比皇帝的學問更得人看重。何況他若不反,日後定難善終。以其之智,會當真以爲那所謂的大議會,可保兒孫不失?子厚……”呂嘉問看了眼章惇,“你不會也這麼認爲吧?”

呂嘉問看着章惇,這句話,他很久之前就想問了。韓岡和章惇並非愚人,都是熟讀史書,自古權臣,篡與不篡,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後果。

篡位,光宗耀祖,福澤綿長。不篡,絕戶絕嗣,先人不得血食。再無第三條路留給權臣。

韓岡或許因爲要做聖人,要入文廟,燒壞了頭腦,但章惇可不是,怎麼一板一眼地爲韓岡搭了十年唱詞?

但過去章韓明則兩立,暗裡則實爲一體,內中隱情,難以窺視。不過今日韓岡籍故一舉掌握京師,章惇的地位岌岌可危,這時候,章惇與韓岡之間有什麼盟約,怕是也執行不下去了,章惇必是心亂,當也可以探一探口風。

章惇緩緩端起茶,將話灌進肚子裡。

他此刻的確心亂,韓岡、王舜臣、黃裳,甚至太后都給他出了難題,但緩過這幾日,他就能穩住陣腳。

何況,即使告訴了呂嘉問,又有什麼用?無兵無權一措大,百無一用。

不過呂嘉問在朝中也有一番勢力,又正坐在面前。

“望之,可知何爲大議會?”

呂嘉問想了一想,“雖雲聚議,徒亂人心。”

“正是如此。”章惇點了點頭,卻不再多說。

大議會只是表象,身爲權相,必爲衆矢之的。若分權於士大夫,則怨不加身。

但議政會議也好,大議會也好,實際上卻是分裂人心的手段。呂嘉問說得並沒有錯。

過去臣子紛爭,由天子決斷,若無天子處分,人人各執一詞,其勢不兩立,卻無從逐之,必然會各自黨聚,日日相攻。朝廷無一寧日,威望自一落千丈,得益者,各方之首腦——

屆時,權勢者各據一方,這天下,即使版籍上一時還姓趙,可實際上的主家,早換了姓氏。

韓岡讓出十年的時間,爲了在西北厚植人力。而章惇多了十年,當然更方便自己的家業。

等十年之後,南方與南洋自成一統,章惇可以放手,章家的富貴也能延續下去。

但太后今天的態度,讓章惇覺得他所期待的前路,一下曖昧不明起來。

章惇沒有細說,呂嘉問皺眉細想,室中唯有茶香,這時門外來人。

“相公!”

“韓相公遣人來了,說是要請相公入都堂議事。”

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九)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
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九)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