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

“爹爹,娘娘,還是讓孩兒去罷。爹爹你去了縣裡又能如何?認識的人中又有幾個官紳?總不會有人爲了菜蔬,就跟陳舉、黃大瘤放對罷?……沒得求人的門路,河灣上的那塊地遲早還要賣出去的!”

“三哥兒你去就能成?”

“爹爹,娘娘,真當孩兒在外兩年遊學是閒逛不成?!”韓岡站起身,擡手指着東方:“孩兒師從橫渠先生,同窗學友多有官宦子弟,甚至還有一些有官位的棄了職來聆聽子厚先生教誨。李癩子縱然是縣裡黃大瘤的姻親,兩人在陳押司面前又說得上話,可陳舉本人也不過是個吏戶,黃陳之輩又並無官身,孩兒哪會怕他們!”

“可那陳押司在縣中說一不二,甚至連知縣都得讓他三分。惡了他,整個秦州都沒一處地方可待。”韓千六愁眉依然不解,陳舉的名聲實在太大,那是連縣尹也不敢輕易得罪的主兒。在他看來,兒子是初生牛犢,日後前途自然不小,可真對上陳舉,也只有被吃得份。

“那又如何?!陳舉在成紀縣衙二十餘載,再往上父子傳承三代近百年,縣衙中的公人都是對他唯命是從,說是在縣衙內一手遮天是不錯,更別提他在軍中還有奧援。但成紀縣衙拐彎過去便是州衙,莫說小小一個押司,就算是成紀知縣在秦州城中又能排上第幾把交椅?真鬧得家中破產,以孩兒士子身份,徑自去州衙門前敲鼓,經略相公還能打孩兒板子不成?!”

韓岡心中已經有了定計,接着對父母道:“李癩子即做了初一,也莫怪我做十五。大哥二哥戰死沙場,孩兒又重病剛愈,現在李癩子明着欺我,這正是喊冤的時候……李癩子想讓我家家破人亡,若不能讓他自食其果,我也枉爲人子了!”

韓千六、韓阿李低頭去考慮韓岡的說辭。韓岡感覺有人在背後扯着他的衣裳。回頭一看,卻見是韓雲娘用着兩支白如蔥管的纖指,捻起韓岡的一片衣角,輕輕地扯着。小丫頭的瓜子小臉仰起,寶石般的黑眸眨巴眨巴地看着韓岡,看起來像只可憐兮兮的小狗,有些怯生生的,讓韓岡心中憐意大起。其實不必她提醒,韓岡自己都會提出來,這麼好的一個女孩兒,他可捨不得有半點損傷。

“爹爹,娘娘,孩兒還有件事要說!”韓氏夫婦聞聲擡頭,韓剛起身跪下來對他們正色道:“雲娘這些日子來辛辛苦苦照料孩兒,苦活累活也都做了,也虧得她小小年紀能耐住這般辛苦。知恩當圖報。孩兒也不能負了她。”

韓雲娘年紀還小了一點,真正要收房大約還要再過兩三年。不過韓岡也怕他去了秦州城後,會出什麼意外。對於此時的人們,除了髮妻外,其餘的侍婢妾侍都不過是個值錢的物件,說賣也就賣了。韓岡可不想去城裡走了一遭後,自家的田保住了,但回到家中卻發現小丫頭已經給賣掉了。

“三哥兒,娘也知道你在擔心什麼!”韓阿李一眼看透了韓岡和韓雲娘兩人心中的隱憂,精明厲害得不像一個農婦,“雲娘在家裡待了也有四五年了,平常都是小心勤快。這麼多年,雲娘早就是韓家的女兒了。賣兒賣女那是畜生都不做的事,三哥兒你也別多擔心。雲娘,爲孃的會給你好好地留着,斷不會舍了,韓家就算賣地賣房都不會賣女兒的!”

韓阿李的一番話擲地有聲,讓韓岡喜出望外,而韓雲娘更是感動得哭了個雨帶梨花,“娘……”

韓阿李將小丫頭輕輕抱在懷裡,擡手輕輕撫着她的頭髮,“傻孩子,哭什麼!娘不說難道你自個兒就不清楚嗎?……”

……

第二天。

韓岡雙眉照舊鋒利秀挺,神情依然從容不迫。仍舊是一襲青布襴衫,將一個裝滿書的小包裹背在身後,在擺渡處辭別依依不捨的父母和小丫頭,獨自登船渡河。

韓千六本想送着韓岡一直到城中,但還是給韓岡勸阻了。而把調韓千六應差役的縣中行文送到韓家,又一邊剔着牙哼着小曲,遠遠地跟着韓家人一直到渡口邊的李癩子,看到是韓岡跳上船,而不是韓千六去支應差役,卻是大吃一驚,臉色數變。渡口附近看見韓岡上船的村民們,沒去將軍廟的詫異莫名,去了將軍廟的則是不出意料的神情:

“怎麼是韓家的三秀才去了城裡?難道是他去服衙前?!”

“怎麼可能,他可是讀書人啊。”

“莫不是去告狀?……那不是正落到黃大瘤手上嗎?”

“成紀縣衙在秦州城的衙門裡能排第幾?韓三秀才可是有大才的人,州衙也是想去就去。黃大瘤能堵着州衙的門?”

“我看韓家三哥不簡單,這兩年在外遊學,回來後說話做人都不一樣了。李癩子把他得罪狠了,肯定有苦頭吃。”

“可不僅僅是苦頭啊……”

藉水泱泱,韓岡坐在船頭聽着嘩啦嘩啦的流水聲,心底甚至還有些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暗中滋長。可回頭一想,就算入城後,離家也不過四里多地,這算是哪門子的荊軻?但臨別前,小丫頭哭得紅腫的雙眼,讓韓岡心中波瀾橫生,而父母的殷殷囑咐,也是讓他心情微沉。

畢竟韓岡擁有的只有自信,而陳舉和黃大瘤有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勢力。三名至親憂心五內,也是理所當然。只是韓岡坐在船板上,伸手入河,眯着眼感受着初冬的寒水冰徹入骨,卻並不把黃大瘤和李癩子放在心頭。真正能礙着他的,是黃大瘤身後的陳舉。

作爲黃河支流的支流,藉水並不寬闊,而在少雨的秋後,低落的河水也十分平靜。坐在渡船上,也不過小半刻,便結束了行程。下了船,回頭望望。還能看見站在對岸渡頭上的家人正隔河而望。舉起右手用力揮了一揮,韓岡轉回身,毫不猶豫地向着五里外的秦州城走去。

作爲大宋西北邊陲的戰略要地,一路重心,從地理位置上也是佔據着溝通東西南北的河谷要道。秦州城中南來北往的各族商人爲數衆多。跟李將軍廟一樣,秦州城也是二十多年前韓琦韓相公知秦州時主持擴建。當其時,東西城外的草市【注4】興盛,倚城而居的民家幾近萬戶。

秦州的富庶名傳西北,而城外的市場民家又全然不設防,每每遭到西夏人的攻擊,有鑑於此,韓琦便招攬民夫擴建城牆,耗時數月,將城市東西兩側的民家店鋪一起包入城中,城民感其恩德,故號爲韓公城。

也因此,秦州城是東西寬南北窄,是長方形的結構。而從南北兩面來看,城牆是兩段新牆夾着一堵舊牆。

隨着那段半新半舊、高達三丈半的城牆在視野中越來越大,韓岡行走的官道兩邊也越發的熱鬧起來。難以計數的商販擁堵在官道周圍,將四丈多寬的官道佔去了半邊還多。

道路兩邊的行商有挑擔子的,也有背揹簍的,更多的則是趕着大羣的牲畜,駝馬用來載貨,羊羣則直接是拿來賣。這些行商如果要入城,都要照規矩繳納兩釐也就是百分之二的過稅,到了城內販貨時,還要繳納百分之三的駐稅。商人賺錢也不容易,自是能省一分就是一分,幾乎都是聚在城外做着生意,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草市。

韓岡一路走來,四周叫賣聲不絕於耳,道路兩邊的茶肆酒鋪也是鱗次櫛比。在草市內做着生意的不僅僅是漢人,還有許多蕃族商人由於身份所礙進不了城,便在草市邊緣擺起了地攤。

如果在草市內逛一逛,說不定能掏到不少有趣的東西。只是韓岡無心駐足遊逛。走到秦州南門外,忠於職守的城門守兵正一個個搜檢打算入城人們。每一個被檢查到的人,都要他們自己拍拍身子,示意自己並沒有夾帶貨物,耽擱上半日才能進城。

綿長的隊伍慢慢前進,直輪到韓岡。站在門洞下,城門守兵只上下看了韓岡幾眼,連包裹都不動,只一揮手,就放着韓岡進了城去。

“怎麼連查都不查一下,就放他過去了?”一個十幾歲的小兵奇怪地問着。

“那是個讀書人啊!搜檢全身,不是有辱斯文?”城門衛爲自己辯解道。

韓岡雖然沒有表露身份,眉眼又稍顯銳利,但當他負手而立,一縷清風捲動他的衣角,幾乎是隨身而來的文翰之氣,卻是遮掩不住,豈是西賊奸細能有的氣度。

穿過陰暗的門洞,眼前豁然開朗。大小道路縱橫如阡陌,店鋪宅院以千百計。行人絡繹不絕,雖遠比不上後世的城市,但與韓岡記憶中的京兆府比起來,卻也不遑多讓。唯一有別於京兆的,便是街巷之中,有鐵騎巡道,城牆之上,有弓手護持。只要看到他們,就能明白秦州還是一座防衛森嚴的要塞,再如何繁盛的商業活動也是衝不去蘊藉城中的肅殺之氣。

商業繁榮,軍威肅重,這便是西北雄城——秦州!

注1:民間自發形成的市場叫草市。北宋商業發達,各地草市墟市爲數衆多。有許多草市最後還被升格爲鎮,當地衙門在其中收取的商稅往往還在城池之上。

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下)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七)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八)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
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下)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七)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八)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