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

“陛下,官家御體並無大礙。”錢乙再一次重複,“只需注意日常飲食。孔子有云,飲食,人之大欲存焉。”

錢乙對病家一向毫無欺隱,給小孩子看病,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其父母家人的信任,只是這一次,一貫直言的錢乙,儘管還是對診斷的結果沒有隱瞞,卻是難得的採取了委婉的說詞,儘量避開直接敘述問題。

向太后胸口劇烈起伏,正竭力剋制住自己的怒意。

楊戩從側面偷瞄了一下,當即一個哆嗦,太后的臉黑得嚇人。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太后手中權柄,絲毫不下於天子。太后一怒,不要伏屍百萬,只要宮中伏屍,正巧撞在氣頭的小命可就懸了。

之前錢乙稟報自己給天子的診斷結果,跟現在完全一樣,都是一句“飲食,人之大欲存焉”來說明。

對有着士人應有的常識,或有着相當於士人知識水平的人來說,錢乙的話說得並不委婉。不過太后只能背下《女論語》,《論語》卻不成,所以並沒有聽懂。

但他楊戩聽明白了。《論語》中還算重要的一句,被錢乙漏說了兩個字,從小就在宮中接受教育,水平至少能做個鄉學究的楊戩,話聲一入耳,立刻就像是鞋底裡進了一顆小石子般硌着難受。

如此重要的問題,楊戩不敢對太后欺瞞,低聲報告了自己的發現,只是心中不免忐忑,如果今天不當直,就不必趟這汪渾水了。

儘管學識不高,可向太后已經獨力與那些老奸巨猾、一個個都是當世人精的宰輔重臣們打了五六年的交道。周旋日久,在得知了孔子原句的她,怎麼會不明白錢乙想說卻不敢說的話來?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這就是孔子在論語中的原話,之後告子與孟子辯論時,也有過食色性也的說法。正常來說,當然沒必要避諱,即使是在太后面前,但如果碰上了難以啓齒、更不能輕易外泄的病症,錢乙一時間不能請太后屏退左右暗地裡稟報,就只能用這種方法來告知太后。

他不想明着介入太后和天子之間,但又不能不說。若是政治水平比醫術超出幾條街的那幾位翰林醫官,想必不會讓自己落入如此窘境,可錢乙只有半吊子的政治頭腦,說出這番話來,實在是讓他絞盡了腦筋。

太后終於剋制住了自己將要爆發的情緒,疲憊不堪擺了擺手,“錢太醫,你先下去吧。”

“微臣遵旨。”

聽到太后的話,錢乙立刻忙不迭地拜禮而出,出殿的時候不小心絆到了高高的門檻,腳步一個踉蹌,要不是反應快,差點直接就摔了出去。但站穩之後,他連尷尬的時間都沒有,匆匆忙忙就疾步離開。

錢乙不知太后是忘了吩咐自己之後去給天子複診,還是故意不吩咐。即使失去了御醫的資格,錢乙也不覺得可惜——以天子的情況,現在已經不需要兒科醫師了。

向太后心中五味雜陳,在別無外臣的大殿中坐了良久,突然一聲:“楊戩!”

正自怨自艾的楊戩一個機靈,“奴婢在。”

“去召王中正來。”

楊戩怔了一下,隨即警醒過來,趕忙領命而出。剛轉身準備踏出殿門,就隱約聽見太后自言自語,“官家的御體重要,官家的御體重要。”

趙煦的身體的確重要。

趙煦自孃胎裡便體弱。自出生後,補藥從無一日不喝。自小到大,幾乎就是一個藥罐子,時至今日,甚至連母乳都沒有斷過。

母乳,世所謂仙人酒,一直以來都被視爲滋補聖品。只看新生兒在斷奶前的一兩年時間,就長高變重一倍兩倍,就知道母乳有多養人。

《自然》中也對母乳餵養有着極高的評價——儘管這個時代,不用母乳餵養幼兒的幾乎沒有——而且《自然》中還有記載,初乳最爲貴重,內中飽含母體自有的免疫之物,用以保護子嗣。

富貴人家的子女,往往多病的緣故,就是出生時是由乳母餵養,母乳中元氣不足,根基沒有扎牢。天家不說了,高門顯貴家中,夭折的兒孫跟普通平民百姓家的比例相差不大,這明顯不正常。

經過了《自然》詳細剖析,即使是高門顯宦家的新生兒,也不再完全交給乳母,都能吃到生母的初乳,再交給乳母,期間還會讓生母餵養一段時間。

而趙煦,儘管他出生後,生母朱太妃錯失了餵養第一口奶的機會,但太后一得知初乳有補於幼子,就張羅着募集乳母,而且要正懷孕、不日即將生產的。

不過初乳,一名產婦也就能有三五天的量,所以天子若是要以此來補身,就得長年累月,一年就要使用一百多乳母。

沒有哪位宰輔敢於放任太后如此去做,所以韓岡便以有傷聖德、誤民赤子爲由,竭力勸阻了頭腦發熱的太后,轉頭倒是將牛初乳推薦給了太后。

因爲牛痘正以極爲顯眼的速度,不斷減少天花造成的夭折,這使得向太后對韓岡將人初乳改成牛初乳這件事,完全沒有心理障礙。

不僅僅是太后在給皇帝的每日補品套餐中,將人初乳換成了牛初乳,其他許多看了那一期《自然》的富戶豪門,本來是有心試一試初乳的好處,一聽說太后做了什麼,也都紛紛改弦更張,使得京畿和江南的小母牛的價格陡然間貴了三成。

在母乳這件事上,太后爲了天子,殫思竭慮,唯恐做得不夠好。在其餘補品上,太后也是一樣的勞心勞力,正如同樣在《自然》上出現過的蜂王漿。

蜂王漿能讓蜜蜂幼蟲長成蜂王,物性自是滋補,說起來對幼子最好。天子自幼體弱,只要蜂王漿有出產,都每天在吃着。

反倒是蜂蜜,由於只能讓蜜蜂長成工蜂,宮中就不給小皇帝吃了。進用的甜點,都不再摻蜂蜜,而是改成白糖。

“……只看官家今日的情況,這些補藥的效果的確是好,就是好過頭了。”

在王中正到來之後,太后便又絮絮的跟這位老臣子,將今天的事說了一通。

王中正低下頭去,一副苦瓜臉。他都已經是寧國節度使,諸多節度使職中也是位居前列,轉頭就要擁着嬌妻美妾和千萬家貲養老去了,何曾想就被拖進這場漩渦?

論功勞,他不僅僅是征戰四方皆有勝績,居中也有定策之勳,而且還是忠心耿耿的老臣,宮變中始終盡其忠節。朝廷中的那些士大夫,絕不敢以閹人相視。即使回家養老,朝廷都得跟王安石、韓絳那等元老一樣,倍加優遇,甚至再加一兩個節度使銜,成爲兩鎮、三鎮的節度使,都絕不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

不論是哪家在朝堂上,太后、天子誰人掌大政,他王中正都會有一個好結果。國史之中,宦者傳上,也少不了他的一篇本傳。可是即將脫身的現在,太后竟然想將他給拖進漩渦裡。到時候,天子親政,將這一件舊事給翻出來,他王中正少說也要給扒下一層皮來。

只是事已至此,王中正也只能老老實實認命,問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處置福寧宮中人?”

“跟着官家的宮女,盡數禁於玉陽院,等過幾個月再做考量。”

但福寧殿中可不僅僅是宮女,王中正隨即問道:“內侍呢?”

“……”太后想了一陣,“去做雜役吧,死罪可饒,活罪難逃。”

王中正的頭都痛了起來,太后的處置實在是想當然了。

以他多年的經驗來看,對付沒有盡到自身任務的夥計,杖斃跟賜死,那是最穩妥的。

儘管這麼一來,勾決的名單又要加長了,但這是爲了未來而做的準備。否則等趙煦登基之後,肯定會將這一批人都召回去,今日與事的所有人,全都得到大黴。

要麼什麼都不做,要麼就把事情做絕。

這是王中正的看法,可是太后到現在爲止,還沒做出過如此的決斷。

王中正對此也無可奈何,難道要他手把手的去交太后怎麼做事?即是一時成功了,莫說天子會記恨於心——深知不知有多少人在嫉妒他自己,王中正不覺得這件事能瞞住天子——就是太后本人,事後回過神來,也不會喜歡一名家奴,對主人家的事指手畫腳。

“陛下,福寧宮中,還是儘快換上一批老成持重的宮人,侍候天子。”王中正挑着不疼不癢的建議說着。

“吾也是這麼想的,官家還年輕,必須要……”

“然後請陛下告知兩府。”

向太后皺起眉,“此乃家事。”

“陛下,自古便有人說,天家無私親,天子之事,皆是公事,韓相公也說過這樣的話。”

“那就請韓相公……”向太后一口答應,瞟了轉過臉去的王中正一眼,她又低聲吩咐,“先只請韓相公。”

韓家的休息時光,被匆匆而來的令使給打破了。

韓岡聽了令使報告之後,便命家中妻妾去準備入宮的公服。

王旖取了件衣服,匆匆來到韓岡邊,“到底出了什麼事?這麼急匆匆地招官家入宮。”

韓岡看了看身邊一臉稚氣的二兒子,無奈地嘆了一聲,“天子長大成人了。”

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八)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下)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擊(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九)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一)第三十六章 驟風(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一章 鞏州(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
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八)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下)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擊(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九)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一)第三十六章 驟風(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一章 鞏州(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