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

見二呂張口結舌不敢搭言,呂伯階道:“罷,罷。非其人,事必難成。”

呂仲看了看呂伯,道:“階父但言之,某兄弟但能爲者,無不爲之。”

呂伯階道:“無他難,但得心意相通,守口如瓶耳。”

呂伯道:“愚兄弟與階父雖不敢雲心意想通,亦不敢有二心。至於守口如瓶,敢誓於天地也。”

呂伯階聞言,眼前一亮,道:“果爾,事無難矣。”遂往二人跟前靠近,三人促膝附耳,呂伯階道:“吾族子嗣艱難,五世單傳,至吾一身,至今無後。吾妻甚妒,家雖有妾婦,不容沾身。故立外室。今二子往啓封,可助吾,託言隨往啓封,實往外室小居,待歸時攜同歸可也。”

二呂始不知有何機密,心懷忐忑,聞聽此言均忍俊不禁,道:“此事固無難也,但心意相通,守口如瓶耳。一任階父所言。”

呂伯階道:“此事必得機密而後可。萬勿疏忽,以致事賁。”

二呂道:“皆所階父所言,但有所託,必不敢違。”呂伯階低聲細語,細細地講了自己的計劃,對計劃中各個關鍵環節,均詳細規劃了細節,二呂聞言點頭,心中暗笑。商議已畢,呂伯階撤去供案,鎖了堂門和院門。三人依計而行,同至所後宅,向呂妻辭行。二呂演技甚高,呂妻信以爲真,放行無礙。三人再回正堂,議定諸事,二呂辭出。

出了呂行,二呂再也憋不住,哈哈笑出聲來,又恐呂府人聞得,一溜煙地跑了。二人見時候尚早,遂繞華陽城一週,也見到了陳氏和巴氏的車行,惟無人引薦,遂不得而入。華陽四門,皆有戍衛。城不大,進城的人也不多,戍衛們立坐不定,甚至眯眼打盹。

二呂來到集市,市坊方擊響開市鑼。早已聚於市外的人等,一擁而入。二呂在坊門外,見唐氏二人已經一晃進了市坊;由於人多擁擠,轉眼就不見了蹤跡。二呂並不着急,只緩緩地跟着衆人擠進坊中。

相比大梁,華陽城外的坊市並不大,約裡許,分食、用兩片,用正對坊門的一條較寬道路隔開。不久,二呂就在近門處找到了唐、須、鄭、曹等人,這些人正圍在一起,面有愁容。見到二呂,須伯岸連忙上前道:“呂先生來了。此事還須呂先生定奪。”

呂伯道:“兄何事爲難?”

須伯岸道:“市內豬羊均無完整,但切割零賈,奈何。”

呂伯聞此言也是一愣,道:“只有零賈?屠者何處,不如直往屠家整賈。”

唐叔道:“時已日中,整賈何及?不只豬羊,便果蔬醬醯,亦不足用。甚至粟米……”正言之時,見呂不韋從市門外走進來,衆人忙招呼一聲,呂不韋過來行禮道:“故知諸父入市坊矣,遂急尋來。”

唐叔道:“敢問貴府有何見教?”

呂不韋道:“華陽小邑,與大都不同,市坊所賈,不過細民日常所而,焉有宴席所用。鄙東不察,累諸父勞碌,心甚不安。”

呂伯道:“宴席所需,果往何地置辦?”

呂不韋道:“自有各家,非久居此,難以盡知。諸父勞累,敢請鄙府安歇。”

呂伯道:“吾等愚鈍誤事,敢請兄帶領前往,不敢有違。”

呂不韋道:“小子奉差往城中遞策,蒙尉應承。歸宅見諸父四散,便知事有不諧矣。乃代諸父往各處置辦一切所需,今已齊備,故敢請耳。”

二呂等皆面紅耳赤,羞慚然言。呂伯從懷中摸出一塊小金餅,塞到呂不韋手中,道:“非兄幹練,吾等幾誤大事。聊備一飲,兄其勿辭;但有花費,俱在吾等身上。”

呂不韋推辭道:“自家至親,何以如此!有事弟子服其勞,禮也。累諸父勞碌半日,小子甚不安。”

呂伯道:“既認自家至親,父兄所賜,便不當辭。”呂不韋只得再拜而領。

唐叔發出信號,散在坊內的諸唐陸續撤出。爲了不引人注目,一行人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儘量不讓人看出是一羣。二呂和呂不韋是親戚,自然走在一起。呂伯再次道:“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此聖人之所以爲聖也。淺薄如愚等,自作聰明,荒唐至此。非兄彌縫,幾乎賁事。”

呂不韋道:“族父不必再三不安。是等細事,本該弟子行之,何勞諸父。”見二呂臉色還有不豫,呂不韋轉換話題道:“小子幼時離家,素少家訓,二族父出自濮陽,必有教我。”

呂伯聞言,只得嘆道:“兄行事如此,吾等不如。”

呂不韋道:“吾與族父同宗,何敢當‘兄’字。賤名不韋,願族父直呼其名可也。”

呂伯道:“豈敢唐突!”

呂不韋道:“正見同族親近之誼。”

呂伯道:“吾呂家譜早失,難定輩分。以父呼之,斷不敢當。不如以兄弟相稱。吾兄弟二人皆以行名,兄但呼伯兄、仲兄可也,吾等呼汝韋兄。”

呂不韋道:“輩分難定,二父與吾父年齡相近,豈敢僭越。”

二呂俱道:“斷斷不敢。”

呂不韋道:“二父且聽吾言:吾於白府爲庶子,二父與吾兄弟相稱,何以對白氏?呼二父爲父,始相當也。”

二呂無言以對,只得道:“豈有此理,甚是僭越!”

少時,呂伯道:“不韋可知尚父之稱?”

呂不韋聞言一愣,道:“族父何以言此?”

呂伯道:“吾濮陽一支傳言,呂氏宗廟雖絕祀於齊,另有尚父一族,奉祀至今,惟不知其所之也。”

呂不韋道:“小子幼年離家,少得父訓,甚不成器。族父所言,小子未聞於父兄。待小子歸省,詢於父兄可也。”

呂伯其這話無法繼續,又問道:“城西呂氏,不韋認親否?”

呂不韋道:“既爲呂氏,自然一族。惟血緣疏遠,交通不暢。”

呂伯道:“不韋多與呂氏交往,可知其人若何?”

呂不韋道:“此易事耳。吾十三離家,由邯鄲白父薦於華陽,至今五年矣。彼時城西車行爲王氏,乃河東猗頓之後也。三年前,王氏忽告同行,產業盡出,轉於呂氏。時華陽同行驚詫莫名,以爲必有隱情。三年而返,呂氏雖無大才,亦循規蹈矩,事事不爭,親友和善,雖無大入,亦頗有可觀。後親眷漸漸來歸,同行之心始定,許其爲華陽車行之一家也。”

第70章 蔡澤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6章 謀定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42章 失機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48章 真心第152章 賈匏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32章 晉見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56章 訪圃田第321章 管令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84章 侯嬴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98章 敵乎友乎第64章 布衣第56章 計謀第222章 善後第131章 麻太公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45章 回朝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92章 整軍第228章 戰臨第27章 降服第41章 備戰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62章 傷營第294章 陰謀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02章 倉城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74章 將相和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4章 定計第92章 整軍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26章 謀定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47章 魏使第168章 夜襲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363章 韓警第168章 夜襲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9章 有刺客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42章 撲空第147章 尉氏第25章 仲嶽第321章 管令第20章 行刺第240章 蓋聶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61章 席議第25章 仲嶽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68章 夜襲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47章 尉氏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25章 仲嶽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68章 夜襲第297章 會魏齊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02章 倉城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40章 勵士第230章 司勝第364章 戒備第169章 誘供第74章 將相和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08章 救暴鳶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02章 倉城第165章 破臉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18章 刺殺現場
第70章 蔡澤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6章 謀定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42章 失機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48章 真心第152章 賈匏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32章 晉見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56章 訪圃田第321章 管令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84章 侯嬴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98章 敵乎友乎第64章 布衣第56章 計謀第222章 善後第131章 麻太公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45章 回朝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92章 整軍第228章 戰臨第27章 降服第41章 備戰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62章 傷營第294章 陰謀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02章 倉城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74章 將相和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4章 定計第92章 整軍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26章 謀定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47章 魏使第168章 夜襲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363章 韓警第168章 夜襲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9章 有刺客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42章 撲空第147章 尉氏第25章 仲嶽第321章 管令第20章 行刺第240章 蓋聶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61章 席議第25章 仲嶽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68章 夜襲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47章 尉氏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25章 仲嶽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68章 夜襲第297章 會魏齊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02章 倉城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40章 勵士第230章 司勝第364章 戒備第169章 誘供第74章 將相和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08章 救暴鳶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02章 倉城第165章 破臉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18章 刺殺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