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點兵

門客們散去後,信陵君讓芒申請來芒卯和晉鄙,說明自己打算將節鋮暫交晉鄙大夫。晉鄙連稱不敢,拒不接受。信陵君道:“兵分兩處,吾二人必須分開。如大夫在偏營,無大夫則無忌無能以統兵;我身在偏營,則難以應承軍務。必得大夫坐鎮大營,方不誤事!”

晉鄙雖一再推託,信陵君只是不允。最終由芒卯居中調節,晉鄙終於接受了節符,但堅辭鉞斧,只說奉命主管軍務,絕不敢當將軍之任。信陵君見讓晉鄙統領大軍的目的已經達到,也就不再堅持。

三人議論了一番軍事,東方已經放亮。三人遂驅軍趕往大營,仍由芒申護衛,但加上了諸多門客。

一路上,由於大軍已經集齊,軍營一座連着一座,遠遠相望。各營兵士俱在整裝,營中氣氛還算平靜。信陵君心裡滿意地點點頭:“士氣尚可用。”但他一想起也許兩天後,這些人就將或死或傷,心頭隱隱有些不忍,但又無可奈何。如一陣殺退秦軍,這些人又該如何處置呢?思議至此,信陵君更加愁緒滿懷。這些人好像就沒有活路了!倒是死在戰場上麻煩還要少些。

思緒之間,車已至大營。守衛識得節鉞,立即放行。三人剛一下車,一名士子打扮的人就匆匆出帳,對芒卯道:“將軍一日不歸,營中快亂了套了!”

信陵君心中一驚,忙問道:“出了何事?”

芒卯介紹道:“此乃臣之門客簫間,現充營督。昨日移營安置,全賴簫先生!先生見過公子!”

簫間知是信陵君,見禮道:“簫某謹禮拜見公子!公子之名揚於海內,簫某無緣。今日得見,如撥雲見日!”

信陵君道:“簫先生勞苦!無忌無知,叨芒將軍指教一日,卻煩勞先生俗務纏身,心甚不安!”

簫間道:“簫某不敢!”

信陵君道:“先生方纔說出了大事,卻是何事?”

簫間道:“移營途中,突遭秦兵窺探。符節俱在將軍處,無法調兵,後軍一營竟自崩潰,只餘百人。臣令其在城邊安營,以收殘兵。至夜半,營司來報,散兵已歸,幸無損傷!”

信陵君道:“若節符在側,先生當如何處之?”

簫間道:“自當令後軍結陣,依次緩緩而退。如此當可免此敗!”

信陵君道:“事出有因,又幸無損傷,可就此了結,再毋追究!”

各人一愣,俱行禮道:“謝公子!”

信陵君又道:“只此恐不足爲先生所憂,還有何事?”

簫間道:“此營潰散,人雖無事,輜重盡棄。夜半無糧,軍心浮動。”

信陵君道:“先生如何處之?”

簫間道:“正待報將軍處之!”

信陵君向晉、芒二人道:“二卿以爲如何?”

芒卯道:“自當各營賙濟,以爲應急。”

晉鄙道:“雖然,還應以其爲前部,有功方賞,無功……,餓他幾天!”

信陵君道:“敢問大夫之意!”

晉鄙道:“夜來與公子、將軍議定,今日之急,當探明秦軍動向,以定佈置。即可令此營爲前部,以武卒一卒督之,前往掠陣。若有功,則賞之以食;有過,兩罪並罰。”

信陵君道:“如此全憑大夫發落。--敢問簫先生,現交何時?”

簫間道:“該當日出。”

“如此,升帳!”

簫間偷眼看了看芒卯,芒卯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簫間大聲宣佈:“升帳~~”

“升帳~~”“升帳~~”“升帳~~”一聲聲傳令傳出營外。隨即號手在營門前列隊,號角聲起。

營中武卒開始整肅行裝,沉默地走向營門外寬闊處陣旗下列隊。不久,號角聲順着營寨向四處傳開,各營盤也開始出營列隊。

而後就是常規的各營主管報到,校驗兵符,點檢人數……

終於,營督簫間入營報道:“三軍主將,軍各十校率,校各二營司,均已到齊。”

於是信陵君執鉞,左側晉鄙執節,右側芒卯捧符,同時走出營門。三人先對軍官行禮,軍官們回禮;再對營兵行禮,營兵以兵器擊地迴應。三人隨即轉身回營。簫間於是宣道:“坐~~”三聲號角,營兵齊齊坐下。

隨即,一道道命令從帳內向外傳,呼喚一個個軍、校、營主管進入大帳;接受完指令後,又捧符退出。在這過程中,一通通鼓聲響起,報告着時間的流逝。

三通鼓罷,衆軍官都發遣完畢,各自上車返回各自營中。

信陵君從帳中出來,芒卯、晉鄙跟在後面,衆門客和芒申等武卒從周圍圍攏過來。芒卯對兩人辭道:“某在營中還有些家事,敢情稍事清理!”晉鄙答道:“將軍但自便!鄙行時倉猝,無門客左右隨行,敢向君上及將軍借一助力!”

信陵君和芒卯俱答道:“但憑將軍所欲!”

晉鄙道:“簫先生間諳熟營務,張先生輒精於戰陣,若得兩先生相助,實鄙之幸!不敢請耳!”

兩人俱笑道:“吾等失肱股了!”轉身對兩位先生道:“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張、簫二人都道:“但憑君上指使,不敢有違。”

芒卯隨帶芒申等離去,而信陵君也要回小城。晉鄙道:“臣再思之,還是臣赴小城,公子留守大營最爲穩妥!”

信陵君道:“前已議定,不必再議,但依計而行,不可遲誤!”

晉鄙道:“公子身陷危難,臣心何安!”

信陵君道:“由大夫主持一切,我何憂之有!不必多言,我當急急回營安排。”

“如此,送公子!”言畢深施一禮。

信陵君回禮後,乘上專爲其另套的一輛車,這次駕車的是夏侯先生,而充當車右的是曹先生。門客們或車前或車後,隨衛而行。

出了大營,馳向營間大道,夏侯先生微鬆繮轡,緩轡而行。信陵君問道:“此戰全任先生運籌,先生以爲該當如何?”

曹先生道:“臣意於途中下車,與靳先生等幾位先生共觀形勢。君上回營後,當整頓軍馬,簡選精卒,以備聽用。”

信陵君道:“如此,有勞先生了!”

第150章 陳筮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18章 退兵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83章 俠士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44章 慰功第262章 傷營第135章 打探第73章 樽俎折衝第348章 管仲明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章 鄭安平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51章 棄民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56章 訪圃田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38章 祭壇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82章 疑雲第84章 侯嬴第62章 兵符第235章 貴公子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0章 陷城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78章 帳議第152章 賈匏第136章 宴前第40章 勵士第4章 信陵君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222章 善後第31章 陷城(二)第128章 階父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45章 入韓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44章 神蹟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42章 失機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99章 歸華陽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7章 降服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20章 俠士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128章 階父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45章 除夕第97章 月下清談第302章 報喪第122章 豕三第344章 神蹟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82章 出城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53章 私授第70章 蔡澤第30章 陷城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43章 伐兵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13章 計糧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79章 掌兵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56章 訪圃田第128章 階父
第150章 陳筮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18章 退兵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83章 俠士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44章 慰功第262章 傷營第135章 打探第73章 樽俎折衝第348章 管仲明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章 鄭安平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51章 棄民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56章 訪圃田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38章 祭壇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82章 疑雲第84章 侯嬴第62章 兵符第235章 貴公子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0章 陷城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78章 帳議第152章 賈匏第136章 宴前第40章 勵士第4章 信陵君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222章 善後第31章 陷城(二)第128章 階父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45章 入韓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44章 神蹟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42章 失機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99章 歸華陽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7章 降服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20章 俠士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128章 階父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45章 除夕第97章 月下清談第302章 報喪第122章 豕三第344章 神蹟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82章 出城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53章 私授第70章 蔡澤第30章 陷城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43章 伐兵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13章 計糧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79章 掌兵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56章 訪圃田第128章 階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