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建議夜襲

bookmark

迫不及待地送走唐叔等,衆門客一齊趕回華陽尉府,顧不得行禮寒喧,急忙問道:“君上何言?”

門客道:“時君上與大梁尉整治武卒,似有賞罰。諸先生多在帳外,吾亦留之不令入,但見仲嶽先生,告以秦人慾犯,張先生暫託之於晉鄙大夫。先生告以‘目下事雜,難以回城,但聽張先生及晉大夫之令可也。’後勞軍車隊至,君上勞軍,歡聲雷動。仲嶽先生復出,告以‘君上已知’,命吾隨車隊回城。仲嶽先生言,秦人慾來犯,盡託於晉鄙大夫可也。大戰將即,諸營整備,事不可緩,必要經心。吾即應命而歸。”

張輒道:“晉鄙大夫軍令未至,想尚無他事。且安心等待可也。夜襲者韓人之事報於仲嶽先生乎?”

門客道:“情急少言,未及言及。”

張輒道:“姑待歸時亦可。”看見衆人還都站着,便招呼衆人坐下。好像很隨意地道:“閒來無事,敢請先生但道右營所見。”

那名門客坐下,略喘了口氣,道:“吾方至營,乃見衆卒皆集於柵前。守營者乃領吾從陣後至帳外,營兵如堵,不見其情,但聞擊打及哀嚎之聲,恐有責罰之事;後又聞及山呼,似爲獎勵。”

張輒問道:“君上於帳內,亦或於寨前?”

門客道:“帳前營兵、諸先生層層環繞,吾先見曹先生,曹先生入帳,復請出仲嶽先生,皆勉爲其難。想君上當在帳內。營前行賞罰者,不知誰何。”

張輒道:“以情論之,當爲大梁尉……亦或樑尉公子?”

衆人皆道:“若樑尉公子,亦見其雄也。”

張輒道:“大梁尉勞軍,樑尉公子同往,提攜之意甚明。惟營司無缺,不知以何職任之。”

那名門客道:“先生誤矣。公子攜來武卒二千餘,正當二校。左右二營,升爲左右二校。大梁尉自當以樑尉公子爲右校尉。其有餘者,爲大梁尉親營。”

此言一出,衆皆默然。右營方遭敵襲,幸賴衆軍奮力,右營司空應對有方,方能免難。今整爲二營,而以樑尉公子居其首,司空仍爲營司,怎麼看都是無功受賞,搞不好,殺退敵軍的功勞,大半還要歸在樑尉公子頭上。還有,大梁尉親營是什麼意思,大梁尉若駐城中,城中難道要駐紮兩個營嗎?還是大梁尉也準備駐於城外營中?衆門客心中皆暗道,自己把情況想簡單了。原以爲樑尉公子領來二千餘武卒可以增加信陵君的勢力,不曾想,一個默不作聲的大梁尉,輕鬆地就把後軍武卒接管了。信陵君的力量反而被削弱了。

張輒還想到中營司莽。剛纔和他對話時,張輒有一個念頭:如果讓司莽具體負責後軍的指揮,應該可以發揮司莽的才能,取得較好戰果。但大梁尉強勢整軍,令這一想法還未出口,就已經死了。如果信陵君要委派一個人具體指揮作戰,這個人也只能是大梁尉,而不可能是其他人。

怎麼會這樣?

心裡這麼想,臉上並不表現出來。沉默片刻後,張輒又道:“如此,左營亦當拜校尉。不知何人。”

張輒的話題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一名門客道:“營司左遷。”

另一名門客道:“夫營司者,多庶人,焉能當校尉,必也諸魏公子。”

一名門客反駁道:“諸魏公子,孰爲任校尉而執旗鼓者?”

這名門客道:“必也其家臣乎?”

張輒猛然想起,道:“其芒氏兄弟,奈何?”

這一人選竟然引起衆人的興趣。當即有人道:“芒氏兄弟,卿相之家,必有家風。”

一人道:“吾觀芒辰,雖弟也,而智計獨具;亥,雖兄也,一勇之夫。當以誰爲尉?”

一人道:“彼兄弟也,一人爲尉,一人輔之,二人一體,有何難哉!”

忽有一人道:“芒氏非魏舊臣,焉得當此任?”

一人道:“芒氏,魏卿相也,現爲將軍,一國總領,其子焉得不爲校尉?”

那人道:“此非汝所能知也。芒氏,魏卿也,一家居焉而食其䘵。若爲校尉,則當別支䘵米,豈能爲也!舊例,校尉以上,盡歸魏氏舊臣,無盡諸魏,賴食其家。芒氏若自居,諸魏必鳴鼓而攻之!”

衆人一想,的確在理。諸魏公子家裡,大多並無產業,更無封地,賴以爲生者,不過爲國家打工而已。因此,每個君侯的管事都有人爭,國家機關的職位更是紅着眼盯着。遠支子弟居於下位,近支子弟居於上位,早已是不成文的規定。每個家庭只要排一排家譜,就能知道自己可以拿到什麼職位。不僅校尉,就算卒伯,也是非魏氏莫能,軍功積年,多半能當個什伍長,幹到夥長已經頂天了。可如果芒氏兄弟不行,諸魏公子中誰又行呢?現在在打仗,不比和平時期,隨便安插一個人食䘵米,大家都沒意見;戰時是要見真章的!搞不好就是人頭落地。就算大梁尉敢任命,那幫公子哥也不敢接呀!能像樑尉公子那樣挺身而出的,實在少有。

張輒想通此理,有些沮喪道:“先生所言甚是。芒氏才雖賢,奈親舊何。”

一名門客感覺到氣氛有些低沉,便打趣道:“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另一名門客不服氣地擡杆道:“微君上,孰與謀焉!”衆人一笑,算是把氣氛給活躍起來。

張輒道:“君上委整行伍之事於大梁尉,而大梁尉欲借諸先生之力,寧勿左校尉出諸先生之列乎?”

聽到這個話題,衆門客又八卦起來:這名門客有帶兵之能,那名門客有謀略之策,或通戰陣,或明地理,不一而足。張輒在一旁默默聽着,倒也瞭解到一些平時不太注意的人,也有一些才華,以後倒可以試用。

忽然一名門客道:“若道校尉,張先生其當之!”衆人一起看向張輒,皆道:“善,善,善!非先生莫能當也。”

張輒正要說什麼,一名門客搖頭晃腦道:“若論軍陣謀略,張先生其材也;若論親疏貴賤,張先生,魏公子之客也;若論食槽之爭,張先生豈區區一校尉之比乎!有此三者,假校尉,莫張先生莫屬。而況樑尉公子已掌右校,若左校置於非人,大梁尉其有意乎?”

最後一句讓大家都笑不出來:如果後軍大半武卒都由大梁尉掌控,在信陵君控制範圍之外,那的確是一件危險的事,甚至可以合理推論大梁尉欲圖謀不軌。張輒一時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迴應,只得半尷尬地笑道:“有是事乎!”

正言間,門外傳報:“大夫軍使請見!”

衆人的心一起一跳,暗道:“來了!”張輒道:“宣!”衆門客齊聲道:“宣!”迅速在兩邊列開。

軍使跑進門來,於照壁下停下,手執節符,向上行禮。一名門客查驗了節符,道:“晉鄙大夫遣!”

張輒道:“大夫何令?”

軍使道:“後軍將及偏裨,速往中營領命。”張輒道:“喏!”軍使急急跑回。

張輒想了想,對一名門客道:“煩先生請司莽同往。”又對一名門客道:“願先生與某同往。”兩名門客皆道:“喏!”張輒又對其他門客道:“城內之事,有勞諸先生!”這些人一起拱手道:“先生勿慮。”

張輒和同行的門客一起往廄下套車。待車馬齊備,司莽已經帶着二十人在府門外列隊。張輒簡單地說了兩句,司莽跳上車,門客啓動馬車,二十名武卒跟在車後,向中營而去。

路上沿途都是軍營,加之有步卒隨車,所以車乘並未奔馳,而是保持着小快步,即便如此,步卒也要小跑才能跟上。一路上,張輒都在向司莽詢問諸般營事,司莽耐心解答。到了中營,車馬武卒都留在營外,只有張輒等三人進入大帳。入帳後一看,前、中兩軍的人都到了,就在等他們。

張輒禮道:“後軍假將奉令到!”

晉鄙大夫回禮,道:“先生坐!君上勞軍,先生勞心!”

張輒道:“豈敢當之。”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司莽二人坐在他身後。帳中並無席墊,諸將都是席地而坐。

晉鄙大夫道:“聞探報,秦人移營,恐其犯我,乃請諸將議。”

前軍將道:“前哨探得,秦人拔營都起,塵土蔽日,前鋒已出啓封西來!”

張輒問道:“秦人已至何處?”

前軍將道:“時近日昳,哨探已出,待其回報,即可知敵安營之所。”

晉鄙大夫道:“敵行蹤未定,吾不得其便。吾意深溝高壘以爲守禦,待其陣圓,吾方與戰。”

前軍將道:“大夫之言,深合兵法,偏俾附議。”

中軍將亦道:“偏俾附議。”

張輒小心翼翼地問道:“後營夜來遭襲。寇可來,吾亦可往。乘彼立營未定而夜襲之,奈何?”

前軍將道:“先生高議,胸懷雄策。先生但遣軍往襲,若有令,不敢辭。”

中軍將亦道:“先生雄才,果非常人也。但憑先生遣軍。”

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47章 尉氏第234章 旦夕評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2章 張輒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09章 乘其隙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333章 積竹柲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6章 巡哨第285章 見陳公第209章 乘其隙第151章 匯合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75章 陳留司士第357章 管祭第156章 過橋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二章 戰警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13章 贈劍第74章 將相和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88章 武卒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45章 曾季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1章 離城第128章 階父第67章 交酒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33章 出城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7章 奸細第170章 遠迎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77章 點軍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98章 敵乎友乎第86章 尉府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30章 烤肉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366章 寧治第121章 豪強第340章 三牲第228章 戰臨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66章 寧治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43章 伐兵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5章 仲嶽第365章 執帚第43章 等待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05章 夜談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41章 備戰第156章 過橋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94章 陰謀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50章 陳筮第26章 謀定第45章 回朝第164章 失散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7章 降服第50章 防民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5章 仲嶽
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47章 尉氏第234章 旦夕評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2章 張輒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09章 乘其隙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333章 積竹柲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6章 巡哨第285章 見陳公第209章 乘其隙第151章 匯合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75章 陳留司士第357章 管祭第156章 過橋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二章 戰警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13章 贈劍第74章 將相和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88章 武卒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45章 曾季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1章 離城第128章 階父第67章 交酒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33章 出城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7章 奸細第170章 遠迎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77章 點軍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98章 敵乎友乎第86章 尉府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30章 烤肉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366章 寧治第121章 豪強第340章 三牲第228章 戰臨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66章 寧治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43章 伐兵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5章 仲嶽第365章 執帚第43章 等待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05章 夜談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41章 備戰第156章 過橋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94章 陰謀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50章 陳筮第26章 謀定第45章 回朝第164章 失散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7章 降服第50章 防民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5章 仲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