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匏瓠有助

有伯瓠父子在身邊,張輒和呂伯自然不能再說任何重要的事宜。一路無話,回到尉氏人衆之中。

在路過呂伯一行時,郭叔突然站起來,道:“呂兄歸來,可有好瓠,吾等願賈。”

張輒連忙攔住道:“此乃尉氏家老所賈,汝等焉敢……”

郭叔道:“何妨,不過錢耳。如非呂兄相助,汝焉得賈!”

伯瓠見郭叔面色不善,急忙放下筐,道:“瓠匏已送至,賤父子等請辭。”不等張輒發話,將筐望地上一傾,擔着空筐匆匆而去,張輒叫他們也不回頭,心中暗自竊喜,呂伯先把錢付了,不然,說不得小命要緊,錢也就顧不得了。

這邊的吵鬧聲,把周圍人的目光都匯聚過來,唐叔、鄭安平、五位士子、尉氏一行都過來人了。

五位士子還好,唐叔一行立即就每人擇好的從地上撿起一個匏瓠,笑呵呵地離開了。鄭安平等人也做勢要撿,張輒急忙攔阻道:“諸兄且慢。小子無德,幸得尉氏加被,叨陪一席,奉令賈瓠。今令尚未繳,而匏瓠盡無,小子何顏活於世間。願諸兄憐之。”

鄭安平等聞張輒說出這等江湖之語,也就停下不動。尉氏過來的人見此情形,回過頭去,叫人過來幫忙。於是也有十來人往這邊過來。尉氏家老則仍安坐不動,默默地進食、飲水。

郭叔大聲道:“汝等人衆也不妨。錢出呂伯,貨歸呂家,誰敢曰不?今呂伯不言,誰敢取走一枚,微賤定不與他干休!”

呂伯上前勸解道:“郭兄不必如此。並道而行,人我兩便。”郭叔見呂伯如此說,氣鼓鼓地走到一旁,坐地生氣。呂伯見狀也跟過來,坐在旁邊勸解。張輒自然心知肚明,忙對趕來的尉氏人衆使了個眼色,悄聲道:“速拾!”衆人領會,俱都散開,去拾散落一地的匏瓠,少數幾人在旁邊維持秩序。匏瓠較大,一人拿不了幾個,撿幾個就要往回走,放下再回來撿。尉氏家老仍然坐在那裡,邊吃喝,邊監工。張輒則跑去“勸慰”郭叔,一直在旁邊的郭仲謹也跟了過去,跪在三人前邊,似乎在跟郭叔說些什麼,卻把投向三人的視線擋了個嚴實。直到地上的匏瓠都被快被拾乾淨,呂伯才握住郭叔的手搖了搖,站起來,似乎把郭叔勸住了,跟着張輒來到尉氏家老跟前,行禮繳令。

尉氏家老看了看呂伯,道:“汝友甚爲不平,奈何?”

呂伯陪笑道:“路途勞累,心中煩悶,頗失禮儀,尉老見諒。”

尉氏家老道:“甚的路途勞累,分明見汝費錢,心中不爽。……也罷,汝等三人,可選三匏瓠,各注滿水,就此折過!”呂伯聞說心驚,三個匏瓠、三匏瓠水,就要折過三十錢,怎麼也說不過去。待要理論,卻見尉氏家老撇過臉去,只顧自己吃喝。只得忍了氣,去撿了三個匏瓠——還不敢選大的,只拿了三個差不多大小的,從甕中取水灌滿,張輒幫着一起拎了回去。郭叔似乎還要站起,被兩個同伴按住——張輒則獨自回來。

尉氏家老對張輒道:“汝似有不豫之色。”

張輒道:“吾以呂兄爲友,呂兄不棄,以錢財相助,奈何家老必以欺乎?”

尉氏家老不屑道:“汝行走江湖,多倚貧賤,但知義氣爲先。不知貧賤之人,最不宜假以顏色,失卻身份。士農工商,商最賤,但得打點餘事便了,又何諄諄以義氣相許。”見張輒低了頭,便意氣風發地道:“拿匏瓠來,將水盛上,還甕於鄉里,吾都且行。”

幾個年輕人上來,七手八腳地把匏瓠灌滿水;那幾個入鄉賈水的人,現在挑着甕重新入鄉;其他人收拾好車輛,整頓起隊伍,重新上路。張輒對這一切都沒有上手,心事重重地立在一旁。待衆人起身後,他到尉氏家老前深施一禮,道:“小子深荷家老厚待,無以爲報。不欲人言家老無義,願以私錢償呂兄,願家老俯允!”

尉氏家老道:“惟汝有若許講究。若汝有錢,何必借外氏之力;若汝無錢,現事已妥,又何礙焉?”

張輒道:“小子深不欲家老爲人所腹誹、暗詬。”

尉氏家老嗤笑道:“腹誹、暗詬,其奈吾何!……罷罷,以汝意爲之,休再咶噪。”

張輒再施一禮,從車隊中出來。見呂伯等三衆亦起而行,便上前打躬作揖,終於讓郭先生鬆弛了緊繃的臉,呂伯也似放下心中一副擔子。於是四人走到了一起,不遠不近地在車隊後面跟着。唐叔一衆撿了不要錢的匏瓠,早跑得不知去向,旁邊有五位士子打扮的門客和五名短褐打扮的武卒。

這三羣人或快或慢,或前或後,似毫不在意,實則頗有大意,有意無意之間,擋住了張輒一行交談的具體情形;甚至有時,也有門客或武卒轉入張輒一行中,略談幾句,又轉出來。當然,這些人與尉氏一衆也有交談,交談的內容自然大不相同。

約摸又走了十里,前方的車隊停下了,回報說“前面爲秦人所斷”,尉氏家老遂命車隊暫時停下。張輒見狀,連忙回到尉氏衆中,走到尉氏家老身邊,問道:“何故停下?”呂伯一行由於自報隨尉氏行,自然也隨着尉氏停下;門客和武卒也故作不知所因,也茫然地停下腳步。

尉氏家老道:“無妨,秦人設障。”

張輒聞得,回頭對車外的三衆大聲道:“無妨,秦人設障!”

三衆聞得,面上的茫然雖然消失了,但腳步卻不再前進,拿定主意,靠着尉氏的大樹好乘涼。尉氏家老看在眼裡,鼻子裡“哼”一聲,眼中顯出不屑的神色。張輒見狀,趕緊低下頭,擺出一副恭敬的姿態。

尉氏家老沉默了一會兒,對張輒道:“汝以何定事?”

張輒假裝一驚道:“何事?”

尉氏家老一臉不耐煩道:“錢!”

張輒恍然道:“小子言,此錢爲吾貸於呂伯,定當歸還。”

尉氏家老道:“這堆匏瓠賈直幾何?”

張輒道:“三十錢!”

尉氏家老嗤笑道:“區區三十錢,亦直如此!”張輒連忙低頭不語。

第135章 打探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40章 三牲第262章 傷營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5章 計議第50章 防民第215 歃血爲誓第47章 龍陽君第221章 除警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364章 戒備第333章 積竹柲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3章 出城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52章 私議第219章 夜襲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29章 初戰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54章 賣王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70章 蔡澤第357章 管祭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42章 失機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228章 戰臨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0章 麻三第144章 訪老第21章 籌謀第138章 席次第3章 祭旗出征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58章 藍田玉第297章 會魏齊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68章 夜襲第34章 又見屍身第372章 巴姊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50章 防民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03章 危機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73章 夜議第12章 張輒第344章 神蹟第6章 囿中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45章 入韓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32章 陷城(三)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78章 驚訊第273章 練兵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1章 離城第124章 華陽城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27章 夜守第209章 乘其隙第340章 三牲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40章 蓋聶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章 祭旗出征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45章 曾季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82章 出城第36章 定奪第49章 庭議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75章 和議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121章 豪強
第135章 打探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40章 三牲第262章 傷營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5章 計議第50章 防民第215 歃血爲誓第47章 龍陽君第221章 除警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364章 戒備第333章 積竹柲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3章 出城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52章 私議第219章 夜襲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29章 初戰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54章 賣王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70章 蔡澤第357章 管祭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42章 失機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228章 戰臨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0章 麻三第144章 訪老第21章 籌謀第138章 席次第3章 祭旗出征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58章 藍田玉第297章 會魏齊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68章 夜襲第34章 又見屍身第372章 巴姊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50章 防民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03章 危機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73章 夜議第12章 張輒第344章 神蹟第6章 囿中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45章 入韓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32章 陷城(三)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78章 驚訊第273章 練兵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1章 離城第124章 華陽城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27章 夜守第209章 乘其隙第340章 三牲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40章 蓋聶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章 祭旗出征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45章 曾季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82章 出城第36章 定奪第49章 庭議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75章 和議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121章 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