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

既然暴鳶親自跑到方城來找自己吃酒,蒙仲自然不敢怠慢,遂立刻啓程前往方城。

畢竟他覺得以暴鳶堂堂韓國大司馬的身份,實在不可能閒着沒事來找他,肯定是有什麼要事要與他商議。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前往方城,屈原亦一同前往,原因就在於他很誠懇地告訴蒙仲:“在下亦對暴鳶親赴這一帶頗感困惑。”

蒙仲猜測這位屈大夫多少還有些擔心魏韓兩國密謀對楚國不利,因此爲了向這位大賢示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畢竟這只是屈原憑空猜測的事嘛。

鑑於屈原不會騎馬,因此蒙仲便從葉邑找了一輛馬車,就吩咐自己的一名近衛爲這位屈大夫駕車,此後一行人便啓程前往方城。

途中,自然免不了屈原詢問騎兵的事宜,蒙仲一一解答。

方城距離葉邑本不遠,即便這季節冰雪封路,一來一回亦不過半日左右。

適日晌午前後,蒙仲與屈原便抵達了方城。

方城,有不少蒙仲麾下的大將,似蒙遂、蒙虎、華虎、穆武四人,皆在這座城邑,負責在周邊巡邏、訓練新卒、重新規劃軍屯田的位置等等事宜。

待明年,等段幹氏許諾贈予蒙仲的五千匹戰馬運抵後,蒙仲還準備在這附近建一座牧場,便於蓄養一些繁殖能力較強的禽獸,比如雞兔,作爲日後方城軍的葷食來源。

可惜但凡戰馬都必須經過閹割,失去了繁殖能力,否則的話,日後倒也可以將負重傷的戰馬帶到此地,繁衍些小馬駒什麼的。

記得在前來方城的途中,蒙仲還時不時地向屈原講述當地的地形,說這裡適合建軍營,那裡適合建崗哨,雖然屈原對於這些兵家之事並不是很感興趣,但他卻並未表現出興致缺缺的神色,畢竟他也明白,蒙仲之所以告訴他這些,是希望雙方能更加相互信賴罷了。

待等來到方城時,已有蒙仲的族兄蒙珉等在虛掩的城門外,他顧不得與蒙仲閒扯,立刻說道:“韓國的大司馬來咱們方城了,阿遂已將其請到城內的縣府。”

“好!有勞族兄了。”

片刻後,城門打開,蒙仲帶着屈原徑直進入方城。

記得前一陣子,屈原路經方城,由於巡邏衛士的妨礙,以至於他並未親眼得見方城的改變,直到今日才見到方城城內的變動:只見城內,時而能碰到身穿甲冑的魏卒,但尋常百姓,卻是一個都瞧不見,這座方城儼然是一座巨大的軍營。

可能是注意到屈原在打量城內,蒙仲笑着說道:“如今看起來也有些冷清,不過待日後成軍,這裡就會熱鬧起來了。”

熱鬧?

可不是麼,按照蒙仲的構想,方城至少要駐紮三萬士卒,這還不包括負責幹雜事的役卒,倘若允許這些士卒將家眷帶到城內居住,日後方城恐怕會突破十萬人。

一座城邑,十萬人口,雖然比較臨淄、邯鄲那種幾萬戶人口的大城邑尚有一段差距,但也是相當了不起的一件事了,畢竟在當世,並非每一座城邑都能養活三五萬的軍隊。

看看魏國的河東(郡),大大小小几十座城邑,才只能養活十萬河東軍,可見消耗巨大。

沿着街道來到城內的縣府,蒙仲翻身下馬,帶着屈原與一干近衛,大步走入府中。

進門後僅走了十幾步,蒙仲便聽到從縣府主屋的正堂傳來了暴鳶的笑聲。

他加快腳步走了進去,正好看到暴鳶與蒙遂相談甚歡。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前來方城的並非只有暴鳶一人,還有另外兩人,其中一人蒙仲認識,正是前段時間在韓國境內時相識的公仲侈,而另外一人,則是一名身穿甲冑的將領,目測年紀在三十歲往上,蒙仲並不認得。

“暴帥、公仲先生。”

在進門後,蒙仲笑着向這兩位拱手施禮,畢竟這兩位也稱得上是他在韓國的舊識了。

“哈哈,老弟來了。”

轉頭瞧見蒙仲,暴鳶立刻從席中站了起來,抱拳回禮道:“老弟,愚兄來找老弟吃酒了。”

從旁,公仲侈亦起身笑道:“蒙師帥,別來無恙。”

話音剛落,暴鳶就在旁糾正道:“什麼蒙師帥,如今老弟應該稱作方城令……”說着,他咂了咂嘴,怕是也不覺得方城令是什麼大官。

至少在暴鳶看來,蒙仲出任方城令是屬於屈才的。

而在暴鳶、公仲侈二人向蒙仲回禮的同時,那位目測三十來歲的將領亦起身朝着蒙仲行了禮,做了一番自我介紹:“在下韓驍,任宛城守。”

原來,此人正是蒙仲前段時間決定年後開春前往拜會的宛城守將。

想到這裡,蒙仲立刻回禮道:“在下蒙仲,前一陣子路經宛城時,曾有心拜會城守,但當時身有要事,是故最終未能當面拜見,恕罪恕罪。”

宛城守將韓驍微微一笑。

他當然知道前段時間蒙仲在忙碌什麼,畢竟成千上萬的楚民從楚地遷移至葉邑,宛城的韓軍兵將又不是瞎子,哪會沒瞧見?只不過這是人家魏國葉邑的事,他們也沒有去幹涉而已。

至於韓驍本人的話,他對蒙仲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看法,此前其實也並未想過來拜見這位年輕的方城令,只不過暴鳶與公仲侈二人來到了宛城,並前來方城約見蒙仲,於是韓驍便隨同他們而來。

僅此而已。

就當蒙仲與韓驍相互見禮後,慢蒙仲一步的屈原剛剛邁步走入屋內。

聽到動靜,公仲侈轉頭一瞧,頓時就愣住了。

要知道,自從公仲侈被革除國相之位後,他就作爲其兄公仲珉的使者兼門客,時而替其兄出使秦國、韓國,因此他當然認得屈原這位在楚國主持變法失敗的前左徒。

“屈大夫?”

驚呼一聲,公仲侈連忙上前向屈原行禮。

屈原也認得公仲侈,聞言拱手回禮道:“公仲先生。”

行禮之後,公仲侈好奇問道:“屈大夫何故會在此地?”

“只因一場誤會。”

屈原亦不隱瞞,將蒙仲帶兵悄然侵入楚境誘拐楚民,使得他對方城心存警惕故而前來探查一事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聽得在場衆人皆忍俊不禁。

想想也是,堂堂方城令,收斂軍隊旗幟偷偷摸摸到楚國,用田利誘拐楚民,鬼鬼祟祟好似賊人一般,這豈不是好笑?

不過待聽到屈原二度被楚國流放時,在場衆人還是感到唏噓不已。

尤其是公仲侈。

不得不說,公仲侈與屈原非常相似,兩者皆有着作爲一國國相的才能,區別僅在於公仲侈不肯爲韓王咎所用,而屈原想要爲國出力卻不被楚王熊橫所用,以至於二人明明是身具才華的賢士,可如今一個是白身,一個是戴罪之身,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此時,蒙遂在旁插嘴道:“諸位,在下已命軍卒準備好酒菜,不如我等邊喝邊聊?阿仲。”

蒙仲點點頭,當即吩咐軍卒送上酒菜。

待酒菜上齊,蒙仲、蒙遂、屈原、暴鳶、公仲侈、韓驍六人對坐於堂內,一邊飲酒一邊繼續着之前的話題。

一開始的話題,還顯得比較輕鬆,主要還是針對屈原被楚國流放這件事。

公仲侈對韓王咎有諸般不滿,且楚王熊橫也絕非什麼明君,因此他從一開始就站在屈原這邊,罵熊橫昏庸,雙目不能辨認明珠,致使忠良遭到流放,屈原雖然臉上平靜,但心中怕是也挺痛快的。

隨後,暴鳶就開始趁機挖人:“屈大夫屈事昏君,卻遭流放,與其流放江南,不如投奔我韓國,我韓國定將屈大夫奉爲上賓。”

一聽這話,蒙仲就不樂意了,他心說我好不容易說服屈原留在我葉邑,你暴鳶口口聲聲叫我老弟,卻當着我的面挖人,這算什麼事?

於是他打趣道:“暴帥,你這到處挖人的習慣卻是要改一改……”

聽了這話,暴鳶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直到屈原委婉地拒絕他:“在下受方城令厚待,決定暫時留在葉邑,大司馬的盛情,在下只能辜負了。”

暴鳶這才明白過來,感情挖人挖到自己老弟身上了。

他連忙向蒙仲告罪:“老弟,恕罪、恕罪。……愚兄罰酒、罰酒。”

不得不說,其實倒也不怪暴鳶,畢竟誰能想到蒙仲這座小廟竟然留下屈原這等大神呢?

這不,公仲侈聽到屈原的話,臉上亦露出了吃驚的表情,旋即若有所思。

見暴鳶罰酒道歉,蒙仲自然也不會再揪着不放,畢竟他也明白暴鳶的苦處:韓國如今太弱,毫無王霸之相,以至於當今天下的賢則紛紛往秦、趙、魏三國聚集,極少投奔韓國。

甚至於,即便有賢士投奔韓國,韓國也未必留得住。

就好比當年的犀首公孫衍,他遭魏國重臣田需陷害,逃到韓國出任了韓相,可過了沒多久,公孫衍就又想回到魏國。

是韓國虧待公孫衍麼?

當然不是!

說到底,還是因爲韓國太弱小,無法實現公孫衍的抱負,無法讓他施展本領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暴鳶作爲韓國的大司馬,決策層的重臣,自然是想方設法想爲韓國招攬更多的人才,從當日籠絡蒙仲,到今日邀請屈原,皆是如此。

酒過三巡,衆人間閒聊的話題,逐漸從屈原轉到蒙仲身上。

當然,其中自然避免不了暴鳶趁機埋汰魏國,指責魏國屈待蒙仲,竟將伊闕之戰的最大功臣打發至方城這一帶。

而對此,蒙仲付之一笑。

他當然明白暴鳶還未放棄籠絡他出仕韓國的心思。

再者,雖然方城這一帶貧窮落後,但勝在幾乎沒有強勢的地方貴族妨礙他,再加上魏王允許他擁有五萬編制的軍隊,因此蒙仲覺得他在方城能大有作爲,自然不會理會暴鳶的離間。

而暴鳶在試探出蒙仲的態度,覺得蒙仲對現如今的處境還算滿意,於是便也放棄了繼續離間蒙仲與魏國的念頭。

於是乎,筵席間的話題逐漸轉移到了兩國目前的共同威脅,即秦國身上。

暴鳶告訴蒙仲:“有細作從秦國送來消息,說秦國於十月初便開始籌集糧草、聚集軍隊,不知又有什麼行動。”

雖然他並沒有明說,但事實上在場諸人幾乎都猜得出來,秦國籌集糧草、聚集軍隊,恐怕就是爲了攻打楚國。

畢竟近些年,秦國就是這麼輪番進攻魏韓楚三國——打到一個國家屈服,割地求和,就換一個國家繼續進攻,過個一兩年再換一個進攻目標。

不得不說,自衛鞅在秦國推行了「軍功爵制」後,秦國就變得極具侵略性,連番進攻魏韓楚三國,幾乎沒有一刻停歇。

似這等密集的征戰,讓中原諸國都感到震驚:難道如此密集的戰事不會使秦國的軍隊奮起反抗麼?

可事實卻是,秦國的軍隊依舊保持着高度的士氣與戰鬥力,令人望而生畏。

而此時,暴鳶也說出了他此番的來意,他想知道蒙仲對「秦國攻伐楚國」一事抱持怎樣的看法。

雖說屈原就在旁邊,但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蒙仲自然不會因公廢私,他搖頭說道:“除非魏王有令,否則,我方城不會干涉此事。……我現如今終歸是魏國的軍將,理當爲魏國的利益考慮。”

這最後一句話,明擺着就是說給屈原聽的。

屈原聽罷暗自嘆了口氣,但也不好說什麼,畢竟蒙仲說得沒錯,哪怕是二人的立場調換過來,他屈原也不會在沒有王令的情況下,無端端介入他國的戰爭。

但暴鳶卻似乎對蒙仲的回答並不滿意,搖頭說道:“老弟,愚兄問的是你的心中看法,並非是問你會如何對待。……你我都清楚,伊闕之戰,使秦國對我韓魏兩國稍生了幾分敬畏,因此獻地求和,與我韓魏兩國暫時化解干戈,轉而進攻楚國。楚國……”

他歉意地看了一眼屈原,旋即繼續說道:“楚國是擋不住秦國的。據愚兄所知,楚王橫雖在國內徵集重稅,但卻用於王室的享樂,以及興修廟宇樓閣,不肯花費錢財在國家與軍隊上,以至於幾年下來,楚國的實力非但沒有起色,反而越來越弱……”

聽到這些話,屈原亦痛苦地閉上了眼睛,畢竟暴鳶所說的這一切都是不爭的事實。

而對此,蒙仲則沉思不語,他問暴鳶道:“貴國有意介入秦國攻伐楚國的戰事?”

“不!”暴鳶搖了搖頭,解釋道:“我國並不打算記錄秦國與楚國的戰事,我家大王只是對此感到擔憂。楚國擋不住秦國,但反過來說,秦國也很難一口氣吞併楚國,畢竟前幾年秦國剛剛吞併巴蜀,無論從軍隊還是駐軍將領方面考慮,秦國都很難吞併楚國,因此這場仗最終的結局,無非就是楚國再次割地求和,屈服於秦國。而這,正是我家大王所顧慮的。楚國若臣服於秦國,必然助漲秦國的野心,使其再次對我韓魏兩國心生非分之想。”

稍稍一頓,他繼續說道:“爲了此事,國相前一陣子親赴大梁,與魏王以及田文商議此事,希望魏韓兩國能共同出面,調停這場仗。”

所謂調停,即指通過邦交逼迫一方或兩方停止相互兼併,這也是歷代大國防止小國崛起的一種招數。

比如晉國、齊國,甚至時宋襄公時的宋國,就時常介入其他國家的戰爭,設法使征戰的雙方停止征戰。

順便提及一句,似調停這種介入他國戰爭的事,有的國家會買賬,有的國家則不會,比如當初宋襄公,楚國就不買賬,原因就在於當時楚國的實力,要比以宋國爲首的諸小國聯盟要強。

而現如今,暴鳶卻說想要調停秦國進攻楚國的戰事,這真的辦得到麼?

要知道,秦國不是沒有跟魏韓兩國一戰的實力,秦國之前向兩國割地求和,只是想盡快結束這場仗,不希望再損失更多的軍隊罷了。

倘若真激怒了秦國,使秦國傾盡舉國之兵討伐魏韓兩國,說實話,魏韓兩國的勝算頂多只有六成,不能再多了。

或許是注意到了蒙仲那古怪的表情,暴鳶笑着解釋道:“調停嘛,無論成與不成,試試又有何妨?”

這倒是,調停屬於比較柔和的抵制,就算秦國不答應魏韓兩國的調停,也不至於能抓到什麼把柄立刻對魏韓兩國開戰,更何況,秦國輸了伊闕之戰,如今對魏韓兩國多少還是有幾分顧忌。

而這,也是魏韓兩國目前能和平介入秦楚戰爭的唯一辦法了。

“至於私底下嘛……”

暴鳶笑了笑,在轉頭看了一眼韓驍後,繼續對蒙仲說道:“今日愚兄帶韓驍前來,就是希望老弟與他能就此熟絡,待日後秦軍侵入這一帶時,韓魏兩軍能聯手給予秦軍一些妨礙,儘可能地拖延秦軍進攻楚國……老弟且考慮一下,雖然這有違王令,但卻是有益於我韓魏兩國,楚國遲一日被秦軍擊敗,就遲一日向秦國割地臣服,秦國也就遲一日會對韓魏兩國用兵。”

蒙仲若有所思。

當日,在談完正事後,蒙仲陪暴鳶喝得大醉,直到臨近傍晚,暴鳶這才被宛城守將韓驍扶上來時的馬車,就此返回宛城。

但公仲侈卻在方城留了下來。

看得出來,公仲侈決定暫留方城,也是臨時起意,這不,當他提出此事時,宛城守將韓驍都愣住了,顯然公仲侈事先並沒有與他們提及過。

晚上,待用飯時,蒙仲針對此事詢問了公仲侈。

公仲侈很坦率地回答道:“與屈大夫類同,在下亦與韓王不合,其留在國內,不如暫留方城令這邊。”

聽了這話,蒙仲自然不會再細問什麼,不過公仲侈卻主動說出了他與韓王咎不合的原因,即他當年支持公子蟣蝨,認爲公子蟣蝨比公子咎——即韓王咎——更具才華,只可惜最終是公子咎繼承王位,公仲侈因此失去相位,被支持公子咎的重臣公叔痤所取代。

雖然時隔多年,但考慮到公子蟣蝨仍在楚國作爲質子,有國難回,公仲侈心中不忍,想方設法要幫公子蟣蝨返回韓國,奈何韓王咎擔憂公子蟣蝨返回韓國與其爭搶王位,幾次回絕公仲侈的懇求,這才導致公仲侈對韓王咎越來越不滿。

這個秘密,公仲侈原本並不打算透露給蒙仲,畢竟蒙仲幫不上他什麼——或許日後的蒙仲可以,但現如今還幫不上。

可沒想到,此番前來方城,他卻碰到了楚國的前重臣屈原,這讓他心中微動:或可尋求這位屈大夫的幫助?

面對公仲侈的懇求,屈原猶豫了一下後說道:“公子蟣蝨確實正在楚郢,在下可以讓昭睢代爲照顧,不過,公仲先生想要迎公子蟣蝨返回韓國,卻非但要得到楚王的允許,還要得到韓王的認可,此事在下就無能爲力了……”

“無妨。”公仲侈感激道:“只要屈大夫肯爲在下引薦,使在下能與昭睢相見,其餘之事,在下自有考慮。”

看着公仲侈成竹在胸的模樣,屈原不禁有些納悶。

要知道,現如今公子蟣蝨留在楚國,不是楚國強迫,而是韓王咎不允許其兄弟返回韓國,因此,縱使楚王熊橫允許公子蟣蝨離開楚國,後者也無法回到韓國。

試問,公仲侈要如何安置公子蟣蝨?

轉念又一想,屈原忽然就明白了:公仲侈多半是準備將公子蟣蝨迎到葉邑。

當然,這事無論對蒙仲、還是對他屈原,亦或是對楚國都沒有什麼危害,屈原也樂得賣公仲侈一個人情。

畢竟在經過蒙仲的指點後,屈原已經幡然醒悟,再也不會死腦筋地想通過影響楚王熊橫來保護楚國——既然楚國這條路走不通,那就走“結交其他國家重臣”這條路。

合縱!

屈原的心中忽然浮現了一個在前些年相當火熱的詞彙。

惠盎、蘇秦、公孫衍,可以合縱抗秦,他屈原未嘗不能聯合各國的顯貴,接納其中可以信賴的大人物,彼此間結成一個聯盟,以個人的方式採取合縱之策,達到保護己國、抗擊秦國的最終目的。

而魏國的蒙仲、韓國的公仲侈,這兩位無疑就是很好的合作同伴。

只要他們三人能達成一致,徐徐發展,招募盟員,日後或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想到這裡,屈原忍不住對蒙仲以及公仲侈說道:“方城令,公仲先生,倘若兩位不反對的話,我三人不如私下結個盟約……”

“盟約?”

與公仲侈對視一眼,蒙仲心中閃過諸般念頭。

恐怕屈原萬萬也沒有想到,其實他與蒙仲想到了一處,只不過蒙仲覺得現如今時機尚不合適,因此不曾去細細琢磨。

然而沒想到的是,屈原卻主動提了出來。

但不可否認,這是一件好事。

倘若公仲侈與屈原日後能回到己國擔任國相、令尹等要職,這無疑將大大增強他蒙仲的影響力,再不會發生似先前田文刻意針對他那種事,甚至還能因此影響魏、韓、楚三個國家;而倘若公仲侈、屈原最終未能有機會返回故國擔任要職,這兩位賢才多半也會選擇留在葉邑,因閒着無事而幫他處理事務。

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吃虧。

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323章:泄露【二合一】第302章:各自籌劃【二合一】第174章:王師的遊說【補更4/4】第233章:追殺【二合一】第347章:抽暇故里【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372章:出兵函谷【二合一】第399章:秦軍後撤第287章:方城大概【二合一】第386章:約見【二合一】第148章:事與願違(二)【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11章:辯論(二)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210章:第一次齊宋之戰結束【二合一】第291章:方城初戰第133章:蒙仲與趙王何第399章:秦軍後撤第40章:惠盎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409章:突圍與阻截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211章:回到蒙邑【二合一】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384章:背後的利害【二合一】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419章:僵持第175章:攻城!【二合一】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284章:楚郢派兵【二合一】第20章:“僞”之辯(二)第63章:孟子第269章:劇辛之信【二合一】第378章:白起的考量【二合一】第58章:猛士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275章:屈原【二合一】第7章:首日第59章:猛士(二)第159章:來臨的決戰【二合一】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第124章:匡章(三)第29章:兄長的信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388章:相互算計(二)【二合一】第87章:宮筵第137章:傍晚第344章:齊燕聯軍現狀【二合一】第436章:叔侄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108章:薛公客卿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307章:追擊【二合一】第402章:大梁反應第280章:再會【二合一】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391章:夜襲【二合一】第44章:宮筵第201章:逼陽之戰【二合一】第56章:攻城戰第437章:九月下旬第299章:調虎離山【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426章:停戰言和第431章:宋國現狀第129章:趙王何第363章:三晉抱團?【二合一】第310章:弩陣守關【二合一】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147章:事與願違【二合一】第211章:回到蒙邑【二合一】第3章:蒙仲(二)第397章:明修暗度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第97章:鶡冠子第376章:王齕與廉頗【二合一】第426章:停戰言和第42章:宋王偃第166章:再思對策【補更1/4】第71章:三月第382章:商議【二合一】第227章:針對【二合一】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274章:誘拐楚民【二合一】第421章:序幕
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323章:泄露【二合一】第302章:各自籌劃【二合一】第174章:王師的遊說【補更4/4】第233章:追殺【二合一】第347章:抽暇故里【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372章:出兵函谷【二合一】第399章:秦軍後撤第287章:方城大概【二合一】第386章:約見【二合一】第148章:事與願違(二)【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11章:辯論(二)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210章:第一次齊宋之戰結束【二合一】第291章:方城初戰第133章:蒙仲與趙王何第399章:秦軍後撤第40章:惠盎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409章:突圍與阻截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211章:回到蒙邑【二合一】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384章:背後的利害【二合一】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419章:僵持第175章:攻城!【二合一】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284章:楚郢派兵【二合一】第20章:“僞”之辯(二)第63章:孟子第269章:劇辛之信【二合一】第378章:白起的考量【二合一】第58章:猛士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275章:屈原【二合一】第7章:首日第59章:猛士(二)第159章:來臨的決戰【二合一】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第124章:匡章(三)第29章:兄長的信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388章:相互算計(二)【二合一】第87章:宮筵第137章:傍晚第344章:齊燕聯軍現狀【二合一】第436章:叔侄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108章:薛公客卿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307章:追擊【二合一】第402章:大梁反應第280章:再會【二合一】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391章:夜襲【二合一】第44章:宮筵第201章:逼陽之戰【二合一】第56章:攻城戰第437章:九月下旬第299章:調虎離山【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426章:停戰言和第431章:宋國現狀第129章:趙王何第363章:三晉抱團?【二合一】第310章:弩陣守關【二合一】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147章:事與願違【二合一】第211章:回到蒙邑【二合一】第3章:蒙仲(二)第397章:明修暗度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第97章:鶡冠子第376章:王齕與廉頗【二合一】第426章:停戰言和第42章:宋王偃第166章:再思對策【補更1/4】第71章:三月第382章:商議【二合一】第227章:針對【二合一】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274章:誘拐楚民【二合一】第421章: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