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宮筵(二)

以平和的語氣,委婉道出其實暗藏機鋒的言辭,最不可思議的是此子的面色從始至終不起波瀾,這即是宋王偃對蒙仲“言辯”的印象。

而在惠盎看來,他義弟蒙仲方纔的“言辯”似乎是間乎道、名兩家之間:道家的辯論主張“以理服人”,即用最樸素的道理說服對手;而名家則過於注重“辯勝”,可能有些話其實沒什麼道理,但就是說的你啞口無言。

就拿方纔來說,蒙仲借宋王偃的“想法”來反制仇赫,其實是不合道理的,但乍一聽卻讓人感覺:嘿,似乎還真有點道理。

這就是名家的虛辭之辯,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亦不難找出其中的漏洞。

這不,在愣了半響後,仇赫回過神來了,問蒙仲道:“你這小子好是無禮。你又不是宋王,哪裡曉得宋王的心思呢?”

蒙仲立刻平靜地回答道:“仇大夫又不是小子,又怎麼曉得我不知大王的心思呢?”

“呵。”

惠盎在旁忍不住笑了出聲。

他是惠施的族侄,又與莊子關係親近,當然知道發生於惠施與莊子之間的“濠梁之辯”,非但他知道,宋王偃也知道,因此他二人皆忍不住露出了幾絲笑容。

說實話,仇赫並非是以辯才著稱的趙王重臣,但能將這樣一位趙國的重臣逼到這份上,足可見蒙仲這位莊子弟子在“言辯”方面的才能。

可能是覺得與蒙仲似這般鬥嘴般的辯論頗爲掉價,仇赫擡手做了一個停止的動作,對蒙仲說道:“在下素知惠子、莊子兩位夫子善於雄辯,小兄弟乃莊夫子的弟子,又學了惠子的論著,自然善於雄辯,在下甘拜下風。……在下只是不解,莊夫子亦是宋國人,難道他不想宋國變得更加強大麼?”

聽聞此言,蒙仲平靜地說道:“僅憑這句話,小子便知仇大夫不瞭解夫子。夫子乃‘求道之人’,追求的是天地至道,天道之下,皆是凡人,無有國界之分。在夫子眼中,只有兩類人,即得道者與失道者。不凝滯於物,遊心於德之和,方得逍遙。”

“……”

仇赫抿了抿嘴脣,沒有說話。

說實話,蒙仲最後那句話,他是真沒弄懂。

這就很尷尬,明明感覺似乎被人教訓了,卻又不知對方究竟說的什麼,也就無從反駁。

而事實上,不單單是他,別說宋王偃,就連惠盎也不是很明白,畢竟惠盎學的太雜,道、名、儒、法、墨等各家學術皆有涉及,但並沒有空暇深入學習道家的思想,不像蒙仲有莊子在旁授業解惑。

當然,儘管沒有弄懂蒙仲最後一句話,但後者整段話的大致意思,仇赫還是能聽懂的,即莊子思想境界高,懶得參與俗世的爭鬥。

於是他問蒙仲道:“既然莊夫子自己不願參與俗世的爭鬥,而你作爲其弟子,卻服役從軍,究竟是夫子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呢?”

蒙仲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夫子乃得道之人,精神已超脫於俗世,自然不可再用‘宋人’束縛之;而小子尚未得道,未能領會夫子的思想,身爲宋人,爲宋國而戰,名正言順,這又有什麼疑問呢?反觀仇大夫,既已擔任宋國國相,卻屢屢爲趙國謀利,小子覺得……名不正言不順吶。”

仇赫再次語塞。

說實話,他擔任宋國國相,其實只是趙宋兩國的一場交易,但此刻偏偏宋王偃與惠盎都不及時出面解釋,這就讓仇赫顯得很尷尬,顯得他有點“吃裡扒外”的意思。

仇赫不傻,當然明白宋王偃與惠盎沒有及時出面爲他解釋,其實就是暗惱他最近一個勁地慫恿宋國與齊國開戰,因此才樂得讓他被年僅十幾歲的蒙仲說得啞口無言。

他想了想,接着向蒙仲解釋的機會,再次向宋王偃表明立場:“小子,你這話不對,在下受趙王之命促成「趙宋同盟」,乃是爲趙、宋兩國的利益,二十幾年前,趙王初繼位,諸國試圖瓜分趙國,當時全賴宋王仁義相助,與趙國並肩而戰,這份恩情,趙王銘記於心。趙王曾對左右言,秦燕韓等皆不可信,唯宋王仁義,趙國可予信賴。今齊國傲立於東,爲趙、宋兩國心腹之患,兩國當精誠攜手,若能如此,雖齊國勢大,又何足懼哉?”

此時,惠盎突然插嘴道:“然而,我宋國攻伐滕國,死傷無數,可趙國卻遲遲不攻伐中山,試圖讓我宋國全盤牽制齊國,這即是仇相所謂的‘精誠攜手’?”

仇赫搖了搖頭,說道:“惠大夫此言未免狹隘,戰爭之事,哪有不死人的,若因此便輕言放棄,如何鑄成霸業?”

『反正橫豎死的不是你趙人是吧?』

惠盎臉上露出不悅之色,旁邊蒙仲亦皺了皺眉。

蒙仲淡淡說道:“戰爭之害,並非是一場戰役死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母親喪失了兒子、子女失去父親、弟弟失去兄長,且這樣的悲劇,又反反覆覆重複了多少回。仇大夫以「戰爭哪有不死人」一言蔽之,小子以爲……相當不妥。”

頓時間,殿內鴉雀無聲,惠盎驚訝乃至動容地看着蒙仲,仇赫則更多是驚訝,唯獨宋王偃,深深看了一眼蒙仲,沉默不語。

待片刻的死寂後,仇赫問蒙仲道:“小子,你誇誇其談,可有攻陷滕國之法?”

“當然有。”

蒙仲絲毫不怵仇赫的刁難,正色說道:“滕國乃仁義之國,當首用「文伐」。”

“文伐?”宋王偃亦產生了幾許興致,問蒙仲道:“何謂文伐?”

“因其所喜,以順其志。苟能因之,必能去之。再者,離間其所親,賄賂其左右,輔其淫樂,養其亂臣,此謂之文伐。”蒙仲平靜說道。

“此……《周書陰符》?”仇赫在回憶了一下後,驚訝地問道。

所謂的《周書陰符》,其實就是蒙仲所觀閱的《太公兵法》。 ωwш★ тт kān★ c○

旋即他又笑着說道:“說了這麼多,你卻還沒道出破滕國的計策。”

見此,蒙仲便淡淡說道:“「易地」即可。……用我宋國的陶邑,去交換滕國,滕國君主若允許,則我宋國不費一兵一卒,即可得到滕國。”

聽聞此言,宋王偃、惠盎、仇赫三人皆微微一愣。

旋即,宋王偃頗有些難以置信地說道:“你要寡人用陶邑去交換滕國?你可知陶邑是何等城池嗎?”

“陶邑乃曾經曹國的都城,極爲殷富。”

“那你還讓寡人用陶邑去交換滕國?”宋王偃樂了。

沒想到蒙仲卻說道:“若付出區區一個陶邑,就能讓宋國以全盛的國力面對齊國;而滕國縱使易地得到陶邑,夾處於趙宋兩國之間,亦只能與趙宋兩國爲盟。試問,爲何不能?”

“……”

宋王偃聞言一愣,旋即皺着眉頭陷入了沉思。

殿中,惠盎亦小聲唸叨着「易地」,臉上不由地露出驚愕、迷茫、懊悔等複雜的表情。

不可否認,用陶邑去交換滕國,那肯定是宋國吃虧,可反過來說,此計能讓宋國不費一兵一卒就交換到滕國,可直接將軍隊部署到「南湖」的北岸,既能威脅齊魯,又能直接威脅到薛邑,簡直就是上上之策。

“若是滕弘不肯交換呢?”宋王偃忽然問道。

蒙仲當然知道滕弘是誰,聞言回答道:“小子方纔道出此計,大王難以置信,由此可見,滕國遠不如陶邑,相信世人也如此認爲。……這般優厚的條件,滕國君主仍不肯接受,那就是他理虧,此後大王聲討,可謂名正言順。……再者,我宋國若提出此事,亦等同於向滕國釋放善意,若最後仍難免戰爭,則滕人或會責怪其君主貪婪,而滕國君主,或亦會心中後悔,不像眼下,滕國自上而下萬衆一心,聯合抗擊宋兵。”

聽聞此言,宋王偃面上閃過一陣青白之色,旋即低聲對惠盎說道:“惠盎,這是你的責失!”

惠盎滿臉羞愧,訕訕地點了點頭:“臣慚愧……臣沒有想到。”

見此,蒙仲心中暗自感慨。

他能理解宋王偃、惠盎這等人物竟沒有想到這麼簡單的辦法,其原因就在於人性想要“奪佔”卻難有“割捨”——誰願意將自己得到的東西再讓出去呢?

然而世上有很多事就是這樣,只要稍稍退後一步,那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就好比滕國這件事,若宋王偃能剋制“奪佔”的慾望,宋國可能不費一兵一足就能得到滕國那塊土地,早早在那裡部署好兵力,又豈會弄到眼下的下場,苦戰兩年餘,卻仍未徹底掃除滕國,甚至於,還促成了滕國上下一心抗拒宋國的局面。

“這就是道家的智慧啊。”

宋王偃感慨了一句,被蒙仲一番話說得心煩意亂的他,再也沒有心情繼續今日的筵席。

筵席結束之後,仇赫告辭離去,而惠盎與蒙仲二人,則被宋王偃留了下來,後者領着二人漫步走在夜空下的宮廷。

惠盎本以爲宋王偃打算賞賜他義弟蒙仲什麼,卻沒想到宋王偃將他們二人領到偏殿的走廊轉角時,忽然轉過身來問蒙仲道:“小子,據寡人所知,你祖父蒙舒、父親蒙瞿、兄長蒙伯,皆亡於我國的戰役,是故此番徵兵纔會由你前來……你,恨寡人麼?”

惠盎聞言一愣,驚愕地看向蒙仲,畢竟蒙仲並不曾告訴他祖父、父親、兄長皆亡於戰役的事。

目視着眼前的宋王偃,蒙仲眼中閃過幾絲複雜之色。

良久,他緩緩張開嘴脣。

“恨!”

第333章:不可思議的轉折【二合一】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215章:廣邀賓朋【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201章:逼陽之戰【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130章:聊談第263章:秦軍突圍【二合一】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429章:回國第133章:蒙仲與趙王何第2章:蒙仲第177章:因地制宜【二合一】第14章:授業第329章:白起後撤【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403章:義渠第104章:攻高唐第384章:背後的利害【二合一】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166章:再思對策【補更1/4】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372章:出兵函谷【二合一】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316章:赴約(二)【二合一】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171章:前狼後虎(二)【二合一】第50章:人心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145章:事後第333章:不可思議的轉折【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325章:陽關攻防之戰【二合一】第129章:趙王何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420章:戰爭的氣氛第28章:六個月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55章:墨者與井闌(四)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248章:入夜【二合一】第130章:聊談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38章:拜別莊子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262章:交鋒!(二)【二合一】第257章:騎兵vs步卒【二合一】第81章:中山樂氏第198章:蒙仲與田章(四)【二合一】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95章:點兵(三)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7章:首日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6章:莊子居第67章:入冬第3章:蒙仲(二)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261章:交鋒!【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337章:先聲奪人【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424章:抉擇(二)第431章:宋國現狀第162章:蒙仲與廉頗(二)【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119章:夜襲(五)第315章:赴約【二合一】說兩句第59章:猛士(二)第450章:諸國紛爭第40章:惠盎第434章:分析局勢第157章:各方事態【二合一】第103章:趙王四年第120章:回營第45章:宮筵(二)第16章:出遊(二)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435章:兄弟相談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25章:王欲興兵伐國(二)第20章:“僞”之辯(二)第404章:誘說李兌第289章:出人意料的白起【二合一】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
第333章:不可思議的轉折【二合一】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215章:廣邀賓朋【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201章:逼陽之戰【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130章:聊談第263章:秦軍突圍【二合一】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429章:回國第133章:蒙仲與趙王何第2章:蒙仲第177章:因地制宜【二合一】第14章:授業第329章:白起後撤【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403章:義渠第104章:攻高唐第384章:背後的利害【二合一】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166章:再思對策【補更1/4】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372章:出兵函谷【二合一】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316章:赴約(二)【二合一】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171章:前狼後虎(二)【二合一】第50章:人心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145章:事後第333章:不可思議的轉折【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325章:陽關攻防之戰【二合一】第129章:趙王何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420章:戰爭的氣氛第28章:六個月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55章:墨者與井闌(四)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248章:入夜【二合一】第130章:聊談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38章:拜別莊子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262章:交鋒!(二)【二合一】第257章:騎兵vs步卒【二合一】第81章:中山樂氏第198章:蒙仲與田章(四)【二合一】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95章:點兵(三)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7章:首日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6章:莊子居第67章:入冬第3章:蒙仲(二)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261章:交鋒!【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337章:先聲奪人【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424章:抉擇(二)第431章:宋國現狀第162章:蒙仲與廉頗(二)【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119章:夜襲(五)第315章:赴約【二合一】說兩句第59章:猛士(二)第450章:諸國紛爭第40章:惠盎第434章:分析局勢第157章:各方事態【二合一】第103章:趙王四年第120章:回營第45章:宮筵(二)第16章:出遊(二)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435章:兄弟相談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25章:王欲興兵伐國(二)第20章:“僞”之辯(二)第404章:誘說李兌第289章:出人意料的白起【二合一】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