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義字輩的有三人,陳義國、陳義泰、陳義民,這三人是陳仁普先生的子侄輩,年齡在三十歲上下。陳家英字輩的四人,陳英偉、陳英文、陳英雲、陳英琴,這四人是陳仁普先生的孫子輩,年齡大都在二十歲上下。
其中,陳義國、陳義泰在劉福通舊部軍中做過文案,陳義民在潁州知縣做過一任同知。四名孫子輩的,只在陳家其它地方做過一些輔助性的事情。有了陳老先生的介紹,沐英心裡對使用這批人,就有了個大概的方向。
姑蘇城,也就是以前的平江城,陸家爲漕運世家,擁有一支巨大船隊,江南水鄉河湖交叉、水陸交通縱橫,所以,陸家壟斷了大量的貨運渠道。吃這碗飯的人,一般黑白兩道通吃,也稱之圍江湖飯,幹這個行當的要有精湛的閱歷、銳利的眼力勁、能說會道的口才、過人的膽魄。
沐英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他將姑蘇陸家的陸宇庭稱作大哥,這個時候當然也要想起陸宇庭來,於是,之前也跟陸宇庭寫了一封信,言明手中缺人,希望大哥幫忙物色幾個能幹的年輕人。
陸宇庭看了書信,跟自己的父親、陸家家主陸文峰商量,陸文峰一聽,樂了,說:“這時好事啊,咱們吃江湖這碗飯,在刀尖上過日子,總有不濟的時候,沐將軍給了咱家一個光明的前途,咱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再說,咱家要是在官場上,有了一席之地,對咱家是很有好處的啊。”
陸文峰看着陸宇庭,說:“兒啊,當初爲父要你跟沐英走近點,這步棋真的是走對了,繼續跟着他走下去,他將來的前程不可預計啊。”
父子倆在陸家的子弟中,選來選去,就選了五人,按照陸宇庭的意思,還要多選幾人的,陸文峰打住了:“人家要咱們送幾個人去,咱們要選最精銳的人去,不在乎人多少,但人品一定要好,才學一定要高,否則,我寧願不送人過去,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沐將軍,對我們家的一片真摯之心。”
父子倆將五名陸家子弟,叫到家裡以家法訓示:不爲榮譽而驕傲、不爲事難而退縮、不爲親友而失職、不爲金錢而迷惑,處事以公、生活以簡、言之以寬、行之以謹。陸宇庭送這五位本家兄弟,直接到延平府去了,分別有些日子了,他也有點想念沐英兄弟了。
姑蘇城蘇家蘇浩亮也接到了沐英的邀請信,蘇家家主蘇明月也是個人精,沐英以錢塘王家公子到姑蘇城時,蘇明月早就看出了沐英的身份,但故意不說明,而是讓自己的兒子蘇浩亮接近沐英,與他深交。
蘇家是世代鹽商,跟陸家一樣,同樣也是黑白兩道通吃的,而且蘇家跟丹徒城陸家關係很不錯,丹徒城陸家是沐英夫人思思的孃家,所以,蘇明月對沐英早就很瞭解了,何況沐英當年去平江城,陸家還跟蘇明月打過招呼的,請蘇家對自己的女婿多多照應點。
沐英也是感念蘇家當年幫過自己,所以這次也的照顧一下蘇家了。蘇明月與蘇浩亮父子倆,在蘇家二十歲至三十歲的年輕人中,選擇了六名最優秀的,由蘇明亮帶着一起去延平城,找沐英報道去了。
至於姑蘇城顧家,沐英就沒有驚動他們,沐英很欣賞顧世忠的爲人,但顧家是做宮殿、廟宇的工匠世家,做官有點爲難他們了,再說,顧家在應天城正在日夜興建大明皇宮,也難以抽身。
至於姑蘇城沈家,沐英對沈家不大喜歡,除了對沈森還有點好感外,沈森的父輩都是生意人,功利心太重,沐英沒什麼好印象。
沐英讓王正明,從他的後勤輜重軍隊中,挑選了二十幾名,做過往來賬目登記造冊、懂管理的軍士,讓陳實培訓了一段時間,然後分配到各府衙、縣衙,專門負責錢糧、稅收的經手,同時監督各級官員,一有風吹草動,隨時彙報。
蘇明亮帶着六名蘇家子弟、陸宇庭帶着陸家五名子弟來到了延平府,沐英很高興的接待了他們。看得出來,他們帶來的是一名年輕人,都很精神,一個個儀表堂堂,很有朝氣,這點是沐英最欣賞的。沐英認爲,一個年輕人必須具備三點:做事勤奮、樂於好學、思維敏捷。
能力差點沒關係,只要你肯學,什麼都能學會的;做事勤奮的人,是很能出成績的;思維敏捷的人,往往會很有創造性,這點最難得,他們最是往往會舉一反三,上司考慮到的,他能考慮到,上司沒有考慮到的,他也能考慮到,這樣的人,提拔是遲早的事。
沐英陪陸宇庭大哥、蘇明浩兄弟,聊了很久,沐英是個念舊的人,過去情分,他會永記在心,兩位兄弟也知道沐英很忙,住了兩天就回姑蘇去了,畢竟家裡還有一大攤子事呢。
組建府衙,一府的主官是知府,這個位置暫時都空着,沐英將這個位子留給將來的吏部去任命,這個事不好越俎代庖的,很忌諱。知府下面是兩位佐官:同知、通判。
這兩個職位是輔佐知府的,同知是負責行政管理的,徵收糧草、稅賦等;通判是緝拿案犯、審理案件、負責安全之類的。
縣府設知縣一人,縣丞一人,主薄、典史各一人。縣以下,每百戶設裡,每裡設里正一人;每十戶設甲,十戶中田多者爲甲長。
沐英將各家派遣的年輕人分散安排,一個地方一家只能一人。這樣避免結黨營私、任人唯親的事情發生,這是沐英不願意看到的事。
延平府知府(暫缺),同知陸文林(丹徒陸家)、通判陸宇中(姑蘇陸家),主薄(王正明派)、知事、照磨、檢校、司獄各一人(由上面兩人自己安排人選);
邵武知府(暫缺),同知陳義民(定遠陳家)、通判蘇浩萬(姑蘇蘇家),主薄(王正明派)、知事、照磨、檢校、司獄各一人(由上面兩人自己安排人選);
汀州府知府(暫缺),同知陳義國(定遠陳家)、通判陸宇信(姑蘇陸家),主薄(王正明派)、知事、照磨、檢校、司獄各一人(由上面兩人自己安排人選);
建寧府知府(暫缺),同知陸宇飛(丹徒陸家)、通判蘇浩強(姑蘇蘇家),主薄(王正明派)、知事、照磨、檢校、司獄各一人(由上面兩人自己安排人選);
其餘的幾家舉薦的年輕人,全部下到縣城任知縣,縣丞、典史全部從駐軍中,挑選士兵擔任,主薄由王正明的人擔任。
任職前,沐英給他們做了訓示,其一、處事公正公平,其二、做事勤勉敬業,其三、生活廉潔自律,其四、體民愛民護民,其五、任職一年,考覈不合格者,降職使用;成績記入考評,三年後,累計優出者,升職。
亦思巴奚之亂,是元朝末年在福建泉州發生的一場長達近十年的以波斯人軍隊“亦思巴奚軍”爲主的軍閥混戰,由於“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裝,因此此事件也被稱爲“波斯戍兵之亂”。
持續10年的“亦思巴奚戰亂”,嚴重地破壞了福、興、泉沿海一帶的社會秩序、經濟生產和人民生活,泉州地區受害尤爲嚴重。
元朝福建行省平章完者帖木兒,命令各地徵召青壯年入伍,參加平叛、討伐賊寇,年輕的陳友定應募前往。當時招募他的官員與他交談後,對他另眼相待,命他負責所招募的民兵,任命他爲黃土砦巡檢。因討平諸山寨之功,陳友定升爲清流縣尹。
在後來的連年征戰中,陳友定因其優秀的指揮才能,在衆多的軍官中而脫穎而出,福建行省平章完者帖木兒對陳友定另眼相看,一路提拔他。
至正二十二年,陳友定從延平出發,水陸並進,一舉攻下汀州的。陳友定佔有汀州後,便萌發了統治全福建的野心。福建行省平章完者帖木兒上奏稱其功勞第一,進升他爲參知政事。不久,朝廷於延平設置分省,以陳友定爲平章,於是陳友定全部佔有福建八郡之地。
陳友定出生農家子弟,出身於行伍,目不識丁。佔據八郡之後,多次招攬文學知名人士,如閩縣鄭定、廬州王翰之輩,留在幕下。陳友定粗涉文史書籍,學習寫作五字小詩,詩中卻都富有意境和道理。但陳友定獨攬威權,專行賞罰,部屬中凡有違令者全都要按例被殺或被貶。
漳州守將羅良爲此不平,寫信指責道“:郡縣是國家的土地,官吏是君主的臣僕,而郡縣倉廩則是朝廷的外地倉庫。而足下將郡縣當作自己的家,將屬下當作奴僕驅使,將官府倉廩當作私家倉庫,名爲報國,實有逞威天下、專橫跋扈之心。不知足下想做郭子儀呢,還是曹孟德呢?”陳友定見信大怒,竟派兵誅殺羅良。而福清宣慰使陳瑞孫、崇安令孔楷、建陽人詹翰拒絕服從陳友定,也都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