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

昭雎一聲令下,兩名士卒得令,上前羈押張儀。

“大家都是斯文人,動手動腳,成何體統。”張儀喊道:“輕點,輕點。”

兩名士卒不管張儀大喊大叫,一頓粗魯地給他五花大綁。昭雎將張儀關入死牢,進宮面見楚王,“王上,末將已將張儀關押在死牢。”

“好。”楚王怒道:“不殺張儀,難解寡人心中這口怒氣。”

就在此時,昭陽、昭鼠、熊彪、景翠、唐昧、靳尚等人涌入宮中。

楚王問道:“今日不是朝會,你們怎麼來了。”

昭陽左右看了看,率先道:“臣聽說張儀來到楚國。不知身在何處。”

“你們鼻子夠靈的。”楚王雙眼掃視衆人,“張儀是來到了楚國。此刻,正在牢獄之中。”

熊彪問道:“王上,你怎能把秦國的國相,關在牢獄。”

“你說寡人爲何將他關在牢獄。”楚王瞪了他一眼,“張儀欺騙寡人,楚國數十萬將士也因他而死。寡人不應該將他關在牢獄之中嗎?寡人該不該殺了他,一泄心頭之恨。”

昭陽見王上正在氣頭上,順着說道:“張儀實在可恨,死一千次也不夠。”

楚王冷靜下來,品味了一下這番話,“令尹,有話就說。大楚男兒,不來文人酸腐之氣。”

昭陽以退爲進道:“臣不說了,免得惹王上生氣。”

楚王喝道:“寡人已經生氣了。”

昭陽吸了一口氣,穩了穩心神,問道:“王上殺了張儀,心中解氣了。對楚國有什麼好處。”

楚王沉思不答,將目光盯在昭雎的身上。昭雎明白王上是詢問他的意思,忙道:“王上,張儀是殺不得。”

楚王用冷冽的眼神看着衆人喝問道,“張儀,寡人有何殺不得。”

昭陽答道:“張儀是秦國國相,我們殺了他就等同和秦國開戰。”

楚王一揮大袖,怒道:“寡人連天下諸侯都不放在眼中。區區秦國,寡人何曾害怕。”

靳尚道:“王上,殺了張儀,黔中郡就是秦國的。因張儀一人,失去黔中郡,太不值得。”

“寡人寧可不要黔中郡,也要殺了張儀。”楚王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熊彪道:“張儀萬萬殺不得。殺一個張儀,失去一個黔中郡。這太不值得了。”

昭雎也道:“丹陽我們死去了八萬將士,藍田也折損了數萬將士。因張儀一人,我們損失慘重。王上要給死去的將士交代,給自己交代,就不能殺張儀。”

昭鼠嘆道:“王上殺了張儀,我們再次和秦國開戰。不知又有多少大楚男兒,葬他鄉。”

景翠道:“打就打。楚國不怕秦國。秦國狡詐多變,我們應該給他一個教訓。”

唐昧道:“我們殺了張儀,秦國也會失去一個人才。即便開戰,沒有張儀之輩,大楚男兒何懼秦國。”

靳尚道:“殺不殺張儀,事關國體,也關係到王上的臉面。”

熊彪道:“難道就因爲他一人的臉面,就要我們成千上萬的將士爲他去送死。”

昭雎道:“秦國已經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西戎小國。”

靳尚見昭陽臉色平靜,問道:“令尹,我們該怎麼辦。”

“王上正在氣頭上,我們在這裡爭吵又有什麼用。”

昭陽對着不曾發一語地陳軫問道:“先生,張儀該不該殺。”

陳軫道:“若以大局出發,張儀不可殺。若以個人而論,張儀該殺。”

昭陽道:“何爲該殺,何爲不該殺。”

“張儀欺騙楚國,楚國也因爲他陣亡十幾萬將士。張儀該殺。”陳軫緩了緩語氣,“但張儀是秦國國相。殺了張儀,秦國必會以此爲藉口,出兵攻打楚國。”

熊彪怒道:“打就打,我們豈會怕了親人。”

陳軫語調平靜道:“楚不怕秦。”

昭陽聽出話中的意思,問道:“先生話中有話。”

“我們和秦國開戰,巴、蜀一帶的秦軍,也會攻打黔中郡。韓、魏兩國見有利可圖,也會加入秦國的軍事行動。越國不甘心上次被我們擊敗之恥辱,也會倒戈秦國。秦、韓、魏、越及秦國管制下的巴、蜀、苴地區,再次結盟。天下局勢,驟然對楚國不利。”

昭陽品味這番話,問道:“我們可以聯合齊國,應對天下諸侯。”

陳軫道:“上次齊國之所以會幫楚國。一是爲了讓楚國牽制中原諸侯,以達到削弱雙方的實力。其次,齊國是爲了加快吞併燕國。”

昭陽問道:“齊國不會幫我?”

陳軫點頭道:“公子職復國,齊軍撤回本土。齊國所得之地,盡歸燕。濮上之戰,齊國慘敗。齊王見中原諸侯皆在攻楚,爲了重塑東方強國的地位,也會加入秦國,瓜分楚國之地,以壯大實力。到那時,楚國應對的不是秦國,而是天下諸侯。如此,第三次中原大戰即將來臨。諸位大臣、將軍,你們覺得張儀該不該殺。”

熊彪道:“因張儀一人,引發大戰,反而成就了豎子之名。”

昭雎道:“上次大戰,楚國國力大損,戰火的餘波並未散盡。如果再次發動戰爭,對我國不利。”

昭陽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本人也不主張殺張儀。殺了張儀,戰火重開,又會是一片生靈塗炭。秦、楚好不容易在他斡旋下議和。秦國也答應歸還漢中郡及商於一半的國土。

第二次中原大戰,昭陽見識了中原諸侯的實力。今日之楚,絕不是天下諸侯的對手。

昭陽問道:“先生,可否有辦法說服吾王,不殺張儀。”

“有一個方法,可以試一試。”

“先生請說。”

“南後。”

昭雎聽不明白,“先生之言是何意。”

衆人也是聽不明白。

朝堂大事,一個女子又能做什麼。

昭陽明白陳軫話中的意思。

南後鄭袖是一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奇女子。否則,豈能在楚國後宮獨佔專寵,令楚王形影不離。楚王正在氣頭上,也只有南後的話,他才聽得進去。

“先生的意思是讓南後,有說王上。”昭陽道:“靳尚,你和南後向來友善,你去吧!”

靳尚心想,若能勸動楚王不殺張儀,自己便是大功臣,領命而去。昭陽等人也離開出宮。

昭雎追上去問道:“令尹,你爲何將這件事交給靳尚去辦。”

“此事,只有靳尚才能成功。”昭陽一邊走,一邊說道:“即便日後有什麼罵名,也由他一人承擔。”

昭雎思之片刻,又道:“王上釋放張儀,屈氏一族定會不滿。尤其是屈原一定會勸王上殺張儀,以謝死去的將士。”

“屈原性格剛烈,嫉惡如仇,爲官清正,忠君爲國,是一位賢臣。可就是做事太急,不思後果,惹得朝臣衆怒。”昭陽仰着天邊,“王上不殺張儀,屈原第一個不會答應。如此便會觸犯王上的威嚴。”

“屈原惹怒了王上,王上將會如何對待他。”

“今日的屈氏,早已經不是昔日的屈氏。這一次,王上對屈原不會手下留情,也會藉機打壓屈氏一族,流放屈原。”昭陽和屈原共事多年,也是有感情的。一想到楚王會打壓屈氏,貶低屈原,雙眸隱隱含淚,“苦了左司徒。”

楚王在朝堂不順,回到寢宮獨自飲酒,大罵道:“寡人殺張儀不是,不殺張儀也不是。這羣老匹夫,欺寡人太甚。”

宦者令昭曜進入宮中見地上一片狼藉,楚王也是衣冠不整,問道:“王上,何必和大臣鬥氣。”

“張儀欺騙寡人,大楚十萬男兒也因他而死。張儀來到楚國,寡人該不該殺。”

“該殺,該殺。”昭曜順着楚王的話,續道:“殺張儀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

“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楚王指着殿外,“寡人想殺他一次,諸位大臣百般阻擾。這些大臣太可惡了。”

“是,是,是。”昭曜見楚王怒氣稍減,又道:“大臣阻擾王上殺張儀,是看到了殺張儀之後,會引發動盪局勢。”

“區區張儀,能引發什麼動盪局勢。”楚王冷哼一聲道:“秦國會爲了張儀,與寡人開戰。”

“秦國不會爲了張儀,犧牲本國的利益。”昭曜見王上沒有打斷他說話的意思,續道:“秦國便會以此爲由,拒絕歸還漢中郡及商於之地。秦國對我國黔中郡早已經垂涎三尺。秦國借題發揮打着爲國相復仇的旗幟,攻打我們,謀取自己想要的。”

楚王見昭曜如此說,想了想也的確是這樣。他殺了張儀,楚國和秦國的盟約也就毀了。昭曜見王上聽進去了自己說的話,適可而止,不再進言。

就在此時,一名宦者急色而來道:“王上…南後…”

楚王頭疼道:“南後怎麼啦!”

“請王上去看一下南後。”

“朝廷之事,寡人已經夠心煩的。”楚王無奈道:“後宮也不讓寡人省心。”

昭曜笑道:“王上還是去看看南後吧!”

原來,靳尚前去面見南後,開門見山道:“南後,請勸王上不要殺張儀。”

南後問道:“本宮乃婦人,王上豈會聽本宮的。”

“王上獨寵南後。楚國上下誰人不知。”靳尚含笑道:“南後有所求,王上必會有所給。”

“少哄本宮開心。”南後問道:“本宮幫了你,有什麼好處。”

“南後幫我,也是幫自己。”

“本宮聽不明白。”

“王上殺張儀,秦、楚兩國開戰。郢都也不會安全。南後,豈能安心獨享尊崇後宮。”

南後聞言,沉默不語。

“公子子蘭也長大了。南宮有說王上不殺張儀,也是結交朝臣。有朝一日王上駕鶴西去,衆臣感念子蘭公子的恩德,必會擁護他成爲楚國的王。”

南後還是無動於衷,也不說話。

“臣聽說,張儀帶了一批秦女,個個都是絕色美人。王上殺了張儀,也會笑納秦女。秦女背後有秦國,勢必會得楚王寵愛。南後在楚國的地位就危矣。南後幫張儀,也是幫自己。”

南後心有所動,但臉色平靜問道:“本宮幫了張儀,秦女還不是照樣獻給王上。本宮也會失寵。”

靳尚見南後鬆口,忙道:“南後幫了張儀,張儀必會感念南後的恩德。臣有辦法讓秦女見不到王上。”

南後權衡利弊,允道:“好吧!本宮答應你。”

楚王來到南後寢宮,尚未踏入宮殿,便聽見殿內傳入一道哭鬧之音。宮女見王上來臨,跪地請安道:“王上。”

昭曜一揮手,宮女退了出去。昭曜也拱手行禮,退了下去。

楚王見自己寵妃,哭得梨花帶雨,甚是惹人疼惜,問道:“愛妃,誰又欺負你了。”

南後不答,繼續哭鬧。

楚王把她攬在懷中,柔情似水,“誰欺負你了,寡人爲你出氣。”

南後抽泣道:“王上,沒人欺負我。”

楚王看着她道:“沒人欺負你,你怎麼哭了。”

“王上要殺張儀。”南後說着眼淚又流了出來,“秦國失了國相,不會善罷甘休。秦、楚兩國戰火重燃,郢都也不安全。我想帶着蘭兒去郢都避禍。但想到要離開寡人於心不忍。”

“誰給你說寡人要殺張儀。”楚王注視南後秋水如波的雙眸。

南後抽泣道:“宮中的每個人都是這樣說。”

楚王怒道:“這些人真是胡言亂語。”

南後聽出楚王意思,問道:“王上,你不殺張儀。”

楚王在這個女人面前,也不用掩飾自己的內心,“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殺他。”

南後眨了眨雙眼,問道:“王上將張儀下入死牢,這不是要殺他?”

楚王見自己懷中的女子,臉若桃花,脣含朱丹,埋首吻了下去,笑道:“寡人將張儀關入死牢,就是爲了嚇他。”

南後露出小孩般地笑容,“嚇他。”

“寡人不要秦國歸還楚國的國土,要張儀人頭。你知道爲什麼。”

南後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

“寡人相信,秦王是不會讓張儀來楚國送死的。寡人也相信,張儀本人也不會來。”楚王神色有點失望,“寡人沒想到,張儀竟然堂而皇之的來了。寡人下令將他關入死牢,是做給百姓看的。寡人殺了張儀,秦國會違反盟約。秦國也不會歸還楚國的國土。寡人和秦王的較量,秦王贏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七章 韓候康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七章 韓候康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