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

趙主父被囚沙丘、代安君等人被誅殺、田不禮等人逃亡的消息,傳遍趙國。趙國上下,驚恐不安。尤其是塞北四郡之地,軍心不穩。

雲中、雁門、九原、代郡見他們精神領袖趙主父被囚,集結兵馬南下。諸侯國見趙國內亂叢生,也想趁火打劫。

趙主父被囚禁第十日,趙王何案几上堆滿的文書,猶如一坐小丘。

這些文書,有的人是爲趙主父、代安君鳴不平;也有的人逼迫趙王何釋放趙主父;還有的人,憂國憂民,商議對策,應對即將席捲趙國的暴風雨。

趙主父被囚禁,引發一系列變故,接憧而至。

“樓煩、中山聯合反叛。”

“東胡大舉寇邊,抵達無窮之門。”

“雲中、雁門、九原、代郡之衆,集結重兵南下。”

“燕國集結重兵攻代。代地之衆,不戰而退,幾座城池失守。”

“齊國高唐集結重兵,突襲趙國河東。”

“魏國囤積重兵於鄴城,對邯鄲虎視眈眈。”

“韓國囤積重兵於上黨。”

一時間,趙國內憂不斷,外患接踵而來。稍有不慎,趙國就會國土殘缺、山河飄零,更甚者將會有亡國之禍。

趙王何看着前線送回來一封又一封戰況,頭疼不已,臉色十分難看地問道:“國難將至,寡人應該如何應對。”

衆臣聽聞諸侯出兵,又見國內局勢動盪,請罪道:“臣,無能。”

此時,趙王何才明白,沒有父兄的保駕護航,他是坐不穩王位,更守不住趙氏的萬里山河。這一刻,趙王何感到是多麼的無助。

趙王何的眼神在大殿內掃視了一遍,見無人爲他分憂,又問道:“內憂不止,外患不絕。若與諸侯開戰,我們有幾成勝算。”

衆臣垂首不語,更不敢擡頭,迎視趙王何那雙孤憤而又無奈的眼神。趙王何也從衆臣的表情之中,意識到情況有多麼糟糕。

且不說,齊、燕、魏、韓,大兵壓境;樓煩和中山聯合反叛;中山國殘餘勢力,蠢蠢欲動。趙王何威信不足,又無赫赫戰功,弒兄囚父,更是令他威嚴掃地,喪失民心。

無論是新開拓地雲中、雁門、九原、河西北地四郡,還是晉陽、上黨、代三郡,皆不聽他的政令,甚至,他連邯鄲郡都不能掌控。

此時,趙王何領悟了一個道理…德不配位,威不服衆,有名無實的君王是多麼可悲。

再說呢?齊、韓、魏伐楚,楚之大國夢、強國夢支離破碎。楚之山河破碎,殘缺不全。齊、韓、魏伐秦,秦連戰連敗,河東之地丟失,只能倚靠函谷關天險,負隅頑抗。

齊、韓、魏三國的實力,天下諸侯有目共睹。趙國沒有內憂,境內局勢安穩。面對燕、齊、魏、韓四國重兵壓境,趙國能夠取勝的機率也不大。

趙國建國至今,除了邯鄲劫難,趙主父繼位,五國圖趙,何曾有如此大的危機。

趙王何見身邊連倚重之人都沒有,聲音有些驚慌地喊道:“大司寇。”

公子成面色愁苦道:“臣,無能。”

趙王何又喊了幾人,衆臣皆道:“臣,無能。”

大殿之上,有一人高呼道:“王上,不如請趙主父主持朝局。”

趙主父若出來,的確可以安趙國的天下,凝聚民心。但,公子成兵圍趙主父、趙王何誅殺兄長,發動沙丘宮變,等待他們的又是什麼。趙王何不敢想,也不願想。他本想守住父兄打下地江山,卻不知,這片江山毀於他之手。

趙王何扶着額頭,揮手道:“散朝。”

衆臣行禮告退,走出大殿。

趙王何登上龍臺,凝望邯鄲,眼角留下幾滴殘淚,“寡人,坐不穩江山。”

這時,公子勝來到龍臺高閣,行禮道:“參見王上。”

“起來吧!”趙王何擡手道:“你說得沒錯,父兄安在,朝局穩定,諸侯不敢欺趙。父兄若在,朝臣不敢有異。父兄不在,寡人坐不穩江山。”

公子勝見狀,忙道:“王上,國難當頭。不如,請趙主父出來主持大局。”

趙王何思忖少許,沒有搭話,注視着邯鄲城。

公子勝見王兄有顧慮,急道:“王上,難道想看着家國毀於你之手。”

趙王何嘆道:“當今局勢,寡人豈能做主。”

公子勝問道:“王上,這話是什麼意思。”

“寡人雖是趙國的王上,但不能統領朝局。”趙王何轉過身來,面對公子勝,又道:“寡人答應釋放趙主父,大司寇、李兌等人也不會答應。參與密謀沙丘宮變的人,也不會答應。”

公子勝雖年少,但也清楚趙王何的處境。趙國的朝局掌控在以公子成爲首的宗室手中。公子成用盡一生,才露出真面目,密謀沙丘宮變,擊殺代安君,囚禁趙主父。他是不會冒着生命和家族被誅的危險,釋放趙主父。

“除了邯鄲郡軍力受我們節制,其他郡皆不擁護王上的政令。”公子勝急道:“眼前這個局勢,沒有趙主父,何人能帶領我國走出困境。王上。莫非眼睜睜看着趙國走向毀滅地深淵。”

趙王何轉過身去,再一次凝視着邯鄲,喃喃自語道:“天不助我,爲之奈何。”

公子勝沉吟半響,忙道:“王上,不如讓我去沙丘面見趙主父。”

趙王何冷笑道:“我與代安君兵戎相見,爲君爲父者,莫不寒心。趙主父遭誅心之刑,已經不再是那個殺伐果斷之人。你見了趙主父,又能如何。”

公子勝擡高語調道:“趙主父若肯出手,趙國定能齊心協力,應對外患。”

“趙主父對寡人充滿失望,豈會助我。”趙王何語調透露出冷漠,“趙主父的心情,我豈能不知。我也沒有臉面去見趙主父。”

公子勝堅持道:“王上沒臉面見趙主父,就讓我去。我相信,趙主父爲了家、國,不會選擇袖手旁觀。趙主父若出手,不僅國難可解。王上還能坐穩王位。亂臣賊子也不敢圖我趙氏江山。”

面對國難,趙王何身邊無一人可用。趙王何沉吟片刻,從衣袖之中,掏出一塊令牌,遞給他,“去吧!替寡人看看趙主父。”

公子勝領命道:“喏。”

公子勝在信期等人的護佑下來到沙丘宮。李嘯見是趙主父第三子,王上的同母弟出現在眼前,行禮道:“參見公子。”

公子勝見沙丘宮蕭條、殘破、冷寂,一片死氣沉沉,毫無生機,掏出令牌,往前一送,“奉王上之命,前來拜見趙主父。”

李嘯忙道:“大司寇、左司寇有令,不允許任何人靠近趙主父。”

“天下是我趙氏的,豈是大司寇、左司寇說了算。”公子勝露出殺氣,喝斥道:“攔我者,死。”

李嘯見公子勝小小年紀,繼承了趙主父殺伐之氣,也不敢上前阻攔。一副將想邀功,前去阻攔,卻被公子勝一劍,刺穿胸膛,高喝道:“誰敢攔我。”

公子勝擊殺攔路者,一聲怒喝,逼退左右,拖着長劍往大殿而去。殿門已被木條封鎖閉,而不得入。公子勝藉助雲梯,翻牆進入門內。

趙主父見冷寂已久地宮門被人推開,眯着眼睛看了少許。

趙主父離開邯鄲,前往沙丘之時,還是虎虎生威,君臨天下。如今的趙主父,鬢髮斑白,披頭散髮,眼神空洞,身形枯槁,神色憔悴,衣服殘破不缺,是何等淒涼。

公子勝見了,眼淚直流道:“孩兒不孝。”

趙主父看了少許,語調滄桑,眸色之中多了一點慰藉,“沒想到會是你來看孤。”

公子勝見趙主父如此落魄、悲涼,泣道:“孩兒,無能。”

趙主父擡手道:“起來吧!你能來看孤,孤倍感欣慰。”

公子勝跪在地上,仍舊不起身。

趙主父問道:“逆子何在。”

公子勝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也知趙主父心中有憤恨,任他發泄,選擇默不作聲。

“孤,稱雄諸侯,擊敗北胡。孤選擇壯年退位,就是爲了避免手足相殘。孤,沒想到兩子相殘的悲劇最終還是發生了。”趙主父悲憤道:“孤,怎會落得這般下場。”

公子勝拜道:“主父,請救救趙國。”

趙主父驚道:“趙國怎麼了。”

公子勝哭着將趙國發生的變故,全部說了出來。

“山河殘破、風雨飄零、國毀家亡…”趙主父按捺不住心中涌出的怒氣,“逆子弒兄逼父,守不住,孤打下的江山。孤的國家,怎會落得如此。怎會落得如此。”

公子勝哭泣道:“請主父救救趙國。”

趙主父想着自己用盡一生,纔將孱弱地趙國走向強盛。誰曾知,如今的趙國山河殘破、風雨飄零、國毀家亡。

趙主父豈能看見自己付出的一生,化爲灰燼,喝問道:“國家有難,怎會無一忠臣,挺身而出。”

公子勝將趙國的朝局和現狀,一一說了出來。

趙主父聞言,怒道:“孤,當初若聽了忠臣之言,殺了亂臣李兌。趙國豈會落得這般結局。”

良久之後,趙主父又道:“趙國落得這般結局,孤,也要承擔責任。”

公子勝問道:“主父,可有力挽狂瀾之策。”

“罷了,罷了。”趙主父將長袖撕裂,展開在案几上,咬破手指,用自己的血,抒寫救國之策。

半個時辰後,趙主父將計策,丟給了公子勝,“勝兒,你告訴何兒,要守住江山。孤雖死,江山在,也瞑目。”

公子勝拿着趙主父用自己的血,抒寫地救國之策,含淚道:“主父…”

趙主父脣角掛着慘淡地微笑,“勝兒,休要哭。大趙男兒,流血是不流淚。”

公子勝拜道:“孩兒謹記主父教誨。”

“去吧!”趙主父擡手道:“你多在此地一刻,趙國就多一份危險。”

公子勝拜了又拜,“孩兒拜別主父。”

趙主父喊道:“勝兒,你回去告訴何兒。孤,不恨他了。你雖年幼,也有孤年少的雄風。你要輔佐他,替孤,守住萬里山河,守住趙氏來之不易的江山。”

公子勝剋制不住情緒,眼淚流了出來。

趙主父,無人能懂的趙主父。縱使趙王何弒兄逼父,趙主父還是將江山交給了他。

公子勝又拜了三拜,泣道:“孩兒,謹記主父之言。王兄和孩兒,不負主父的期望。定會守住,主父的萬里山河。”

“如此,孤放心了。”趙主父揮手道:“去吧!”

公子勝看了趙主父最後一眼,轉身離開了大殿。他要完成趙主父最後的遺願,守住主父打下的萬里山河。

趙王何手中拿着趙主父用血抒寫的救國之策,哭泣道:“寡人對不起主父。”

“主父讓我告訴你,他不恨你。主父將江山託付給你。主父也知道,自己出宮,將會導致趙國天下大亂。主父寧可用自己的死,換取趙國的生。”公子勝眸色盡是悲涼,“我們要守住父兄打下的江山。”

趙王何含淚,點了點頭,“孤,要守住父兄的江山,以此彌補自己的罪過。”

翌日,趙王何舉行朝政,調兵譴將,應對外患。

趙王何以趙爵爲將,領兵阻截齊國入侵;以仇液爲將,駐守中牟,提防魏國北上;以趙歇爲將,駐軍上黨,監視韓國;以季剜爲將,負責河西北地;以趙希爲將,負責代郡,阻截燕軍南下,又以牛剪爲將,阻截東胡寇邊;以趙炤爲將,負責雁門郡;以許鈞爲將負責雲中郡;以司馬望族爲將,負責九原郡;以趙雲舒爲將,負責晉陽郡。

其中,司馬望族、趙雲舒、季剜、許鈞四人,安撫樓煩,蕩滅中山。

衆將怎麼也沒想到,趙主父不顧個人安危,不顧個人榮辱。趙主父那顆愛國赤誠之心,遠勝愛己。趙主父的心胸、氣魄,無人能及。

趙主父不爲己,而爲國的胸襟感染了衆將。衆將面向沙丘,跪拜,無不流淚,“臣,領命。”

這些將領,本不服趙王何的政令,也不願爲國效力,但趙主父之命,他們豈能不從。爲了趙主父,爲了他們共同打下的山河,他們誓死也要守住這片江山。

可惜,天下再無趙主父。

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九章 揚國威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十二章 屠彝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七章 秦風
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九章 揚國威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十二章 屠彝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七章 秦風